你常小題大做,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嗎?你常為生活中的不完美耿耿於懷嗎?你相信一個人可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改變一生嗎?《別為小事抓狂》是一本快樂心理學的書,作者是理察·卡爾森,他觀察與談論人生時,對於那些阻擋我們快樂的事物,有著非凡的透徹體悟。他告訴我們擁有快樂與正面的人生態度並不難做到,只要你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為什麼會有快樂心理學呢,人的大腦具有欺騙性,當我們陷入大腦的自動化思維時,如果能夠考慮用另一種方式解讀,再加上良好的控制情緒,那麼人生會變得更加平靜和快樂。
作者簡介
理察·卡爾森,新時代的激勵大師,美國著名演說家、心理諮詢專家,他的系列著作、演講風靡了全球數千萬的讀者大眾,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世界性的「卡爾森旋風」。
重點摘抄
1、跟不完美和解。當你陷入舊習,堅持事情不該保持現狀時,溫和地提醒自己一聲,此刻的生活現狀很好。在你的判斷缺席的時候,一切都沒事。當你消除所有生活領域的完美需求時,你就會發現生活本身的完美。
2、學習活在當下。我們內心的平安,有相當大程度取決於我們活在當下的多寡。不論昨天或去年發生了什麼,不管明天會不會發生什麼,當下才是你所在的地方。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當下時,我們就能夠把恐懼從心底排除出去。恐懼是憂慮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例如,我們將不會有足夠的金錢、我們的孩子會惹出麻煩、我們會老會死等等。對抗恐懼的最佳策略就是,學會將你的注意力拉回目前。
3、大家都開竅了,只有你還沒。這個主意是想像你所認識或遇到每個人都非常有教養,你所遇見的人都是來這兒教你什麼事的。或許這個令人討厭的司機和無禮的青少年是來教你耐心的,而這個搖滾龐克則是來教你不要太武斷。你的功課是試著決定你生命中遭遇到的人們,究竟要教你什麼心得。如果這麼做,你就會發現,自己變得比較不會因為他人的行為或不完美,而感到煩惱、生氣、或挫折。
4、創造耐心練習周期。耐心是心的一種性質,可以藉由蓄意的練習而大幅提升。我發現可以磨練耐心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創造真正的練習周期,也就是在心中設定練習耐心藝術的時間周期。生活本身變成了一間教室,課程叫做耐心。有耐心讓我得以維持平衡。即使在困難的情勢中,我還記得,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我眼前的挑戰不是性命牧關的"生或死",只是一個必須處理的小障礙。沒有耐心的話,一件小事就會化為緊急大事,以嘶吼、挫折、傷感情、和高血壓收場。
5、請問自己:"一年後你還會在乎這件事情嗎?"。你只要把目前所面對的情況,假想成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而是一年以後的事情。然後再問自己:"這個情況真的有我所想的那麼嚴重嗎?"目前可能如此,可是將時間拉遠開來看時,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6、容許自己感到無聊。我們有許多焦慮和內心的掙扎,都是源自過度忙碌的心靈,總是需要一點什麼來取悅他們,或吸引他們的焦點。你的心靈就像身體一樣,偶爾也需要從瘋狂忙碌的例行工作中休息一下。
7、每天安排一段安靜的時光。不論是打坐十分鐘,或是練瑜珈,在大自然中享受片刻寧靜,還是鎖上浴室的門,泡十分鐘熱水澡,安靜的時光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就像獨處一樣,可以幫助我們平衡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吵雜與混亂。
8、練習謙虛。謙虛和內心的安寧是攜手同行的。你越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你自己,你的內心就會越安寧。
9、想想你擁有什麼,而非你想要什麼。
10、安於不知道。事實上,我們不曉得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只是以為自己知道。我們常常把小事看成天下的事。我們在心中想像出所有可能發生的可怕場景。大部分時候我們都錯也。如果我們保持冷靜,向所有可能性敞開心胸,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最後,一切終將安好。
11、找到一種簡單的快樂。對我來說,在書店裡看看書,或是一個人在咖啡店喝喝咖啡,都是單純的快樂。我也喜歡讀書,與孩子角力,在住家附近的公園走走。這些簡單的事都能帶給我快樂。我相信我能享受的快樂越多,我越能有達觀的胸禁,越不會為小事抓狂。
12、利用肢體語言,傳達愛意。早上睜開眼,先別急著下床,可以抱抱另一半,享受跟心愛的人一起睡醒的溫暖;還有,在白天找個時間通個三分鐘電話,告訴對方你正想著他;另外,晚上臨睡前,更該花些時間相互表達濃情蜜意。當你以關懷的態度用身體接觸別人時,彼此在生理上都會產生變化,壓力激素降低,神經系統舒緩,甚至免疫功能也跟著增強。
13、醒來時想三個愛他的理由。
14、關心伴侶的夢想。多年來,我們跟許多有婚外情、離開伴侶或離婚,或對彼此關係失去興趣的人交談,當我們提出這個問題:"你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這些人幾乎立刻回答:"這個(新)伴侶肯聽我說話,他對我的夢想或我要說的話感興趣。"
15、讓自己更可愛的計劃。多年以後,他溫和善良,是一位最棒也最有耐心的聽眾,同時是我們認識最懂得付出的人。
16、別讓預知帶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