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職場人的100個減壓良方
(美)理察·卡爾森 著 田園 譯
廣東人民出版社
2不要成為「20/80」法則的犧牲者
在職場中有所謂的「20/80」法則,即「80% 的工作是由20% 的人完成的」。要實事求是地說,我還認為這個統計數字有點太保守了呢!
我觀察過許多工作成績出色的人,他們都不認為自己哪裡和別人不一樣,覺得自己只是在盡力完成工作而已。有一次,我聽到一位成就非凡的人說:「其實我沒有做出什麼特別的成績,只是因為別人太不努力而已。」我對他非常了解,所以我知道他絕不是在裝謙虛。他覺得一般人對工作並未全力以赴,而且很少人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但是,我想提醒你,如果你總是這麼認為,就會變得沮喪又易怒。你會不由自主地注意那些沒有完成的工作,或即使已經完成,你也可能會認為用另一種方法完成會更好。你眼中所見的世界會充滿缺陷。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可能是因為你在用一雙高效率、高產能的眼睛看這個世界。你可能很難接受其他人的工作優先順序、工作倫理、舒適要求、天賦才能和心態與你不同,也不理解人們看事情的眼光不同,工作的頻率也不相同。我想,你最好不要去注意別人還有什麼事沒完成,而是注意自己能從工作中獲得什麼,包括經濟上的、能力上的、情緒上的、精神上的。換句話說,你要承認做個高效能的人只是你自己的選擇。這種選擇給你帶來不少好處,它讓你覺得自己的效率還不錯,你能完成任務並完全發揮自己的潛力;或許比起做個低效能的人,你會賺更多錢,也更樂於工作;你不用擔心未來的經濟問題,機會之門也會隨時為你打開;或許每天完成固定的工作量,還能幫助你減輕焦慮。換句話說,「高效能」鞭策著你,讓你有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看成是效能不及你(在你看來)的那80% 的人手下的犧牲者。
你還可以再換個角度,想想自己對工作的看法、你所習慣的工作進度和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會對你有幫助。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是因為別人的要求才選擇這種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嗎?」或者「我用這樣的進度來工作,是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沮喪不安?」當然不是。你的選擇是由你自己的能力、偏好與成功欲造成的。雖然你的職位本身會要求你必須表現出一定的水準,但是你真正的產能卻來自於你自己的決定,以及你對工作的態度。
這個概念對每個人都適用,對於怎樣才算做到最好,工作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我們內心都有自己的標準。每個人都是先充分評估利害關係,然後才決定他要如何努力工作,以及他的效能要達到什麼程度。
其實,你可以依靠其他人,包括你的下屬、同事、承包商或員工來決定自己的工作量。我正是這麼做的。我並不是要你掉以輕心或降低水準,而是希望你明白,每個人的水準都各不相同,這樣你就不會總是憤憤不平,或總是認為別人辜負了你。當你敞開心胸,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時,你會很容易激勵別人做得更好,而不會引起他們的反感或防衛心理,你會更輕鬆一點,也更容易了解別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工作態度。如果你能這麼做,你就一定不會再覺得自己是個「犧牲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