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林四村美食一條街
梅林住了將近十年,認識友叔至少也是8、9年前的事情了。
那時候我剛從布吉搬來梅林,友叔在四村大排檔一條街某個餐廳做事。我帶朋友找地方吃飯,因「半島燒蠔」這個名字停留下來,友叔過來打招呼,50、60歲模樣,大背頭梳理得很整齊,穿長袖襯衫,說話客氣有分寸,跟周遭打扮隨意賣力吆喝的年輕後生完全不同。
▲ 上梅林村牌坊
❀
梅林是很多人到深圳闖蕩的落腳地,多半原因是從一村到四村,仍然有很多相對便宜的農民房。我不喜歡梅華路的嘈雜混亂,卻對四村後面大排檔一條街很有感覺,喜歡它人聲鼎沸的市井感覺。那時候還沒有通地鐵,卓悅匯也沒蓋好,在這裡光著膀子做苦力的男人划拳喝酒,穿著拖鞋頭髮蓬鬆的女人在旁邊給孩子餵奶吃飯,塵世的煙火味十足。
我沒吃過什麼好東西,在它家第一次喝到海鮮粥,濃稠有甜味,覺得很好吃。後來每次去吃的東西都差不多,也會點燒蠔、雞脆骨、豆皮這些。印象比較深的菜,是有次點了一道叫「稻香排骨」的菜,久違的稻草氣息,撲鼻而來,把我帶回到長大的洞庭湖區。不過可能這道菜需要新鮮稻草,比較麻煩,後來餐廳也沒有做了。
▲ 上梅林食街街景
❀
那時候中康路上的山水酒店還沒有關門,一樓旁邊有家粵菜館,是梅林唯一能吃到粵式早茶的地方,而且只在周末才做。有次去那裡和朋友喝早茶,友叔也在那裡,他很熱情的遞煙,然後跟他朋友很熱情的介紹,說我是他的朋友。
後來幾次去吃飯,慢慢熟悉起來,友叔熱情又有分寸,總是送一碟花生米或是一瓶啤酒,有時候也會坐過來抽根煙跟我聊聊天。友叔是湛江人,卻出生在印尼,60年代因排華回了國。雖然沒有細問,但我猜測他應該是隨家人回國落戶雷州半島的某個農場。他還有點羨慕的說,有些沒有離開的印尼華人最終到了新加坡。
▲ 因這個名字而跟友叔結識
❀
其實,更多的時候,他坐下來,我都不知如何應對。只好時不時遞根煙,感慨一下餐飲行業的辛苦。
他確實很辛苦,偶爾去吃夜宵,他還在招呼客人,更多的時候是在陪客人喝酒。他有時候在我這裡坐下來抽菸休息,喝幾口茶,疲憊得幾乎整個身體塌陷在椅子裡,浮腫的眼睛沒有生氣。
▲ 梅林去年終於有了氣派的購物中心
4號線和9號線在此交匯
❀
一晃差不多10年過去了,實則去友叔那裡吃飯也不過七八次。我沒有察覺他的衰老,以為下次去半島燒蠔,他總會在那裡,然後跟往常一樣坐下來遞煙抽,跟我聊天。
去年有次和朋友去吃飯,別的服務員就說他不在回了老家……昨晚和朋友去旁邊另一家喝海鮮粥,吃完再過去友叔工作的餐廳問,服務員正忙著換桌布,她問我,「友叔是誰?」,她手中揚起的餐桌布,瞬間讓我覺得眩暈……
友叔再見,半島安康
延伸閱讀:上梅林
❀
【意舍YiShe】是一家開放式自媒體,歡迎投稿
分享對美食美酒以及藝術文化的熱愛
投稿:jeffrey@yish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