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親王嫡福晉與皇帝的妃嬪有什麼區別,她們誰的地位高?

2020-12-22 奧古說歷史

清代皇帝妃子分八個等級,即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 、貴人、常在和答應。

親王嫡福晉,在清朝的官方說法,是為親王妃。

那親王妃,與皇帝的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 、貴人、常在、答應相比,地位孰高孰低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皇后的地位絕對是要比親王妃高的。皇后是為一國之母,在禮儀上與皇帝平等,出同車、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與皇帝共同接受百官的朝賀,皇后負責管理後宮,理論上所有嬪御、後宮的宮女、女官,及外命婦等,都是她的臣屬。而親王妃就是外命婦,故而親王妃的地位顯然高低於皇后。

其次,清代的貴人、常在、答應視為民間的通房(貼身侍婢),無朝服和朝冠,這與可以穿著繡有四團五爪金龍(前後正龍,兩肩行龍)的吉服褂,戴著頂鏤金三層,飾東珠十,上銜紅寶石的朝冠的親王妃相比,貴人、常在、答應可以說是毫無地位可言

再是,清代在冊封皇貴妃、貴妃、親王妃時,用金冊(用金箔製成的冊封詔書);冊封妃時,用鍍金銀冊;冊封嬪用銀冊。由此,從冊封時所用的詔書可以看出,妃、嬪的地位是要低於親王妃的

最後,皇貴妃、貴妃與親王妃在冊封時雖都用到了金冊,但需注意的是,皇貴妃、貴妃在被冊封時,會同時被賜予金寶。所謂金寶,就是寶印。據《清史稿》記載,皇貴妃、貴妃金寶「蹲龍紐,平臺,方四寸,厚一寸二分」,而在當時就連親王妃的丈夫親王,用的金寶也才是「龜紐,平臺,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一個用龍紐印,另一個卻是用龜紐印,地位一目了然。

除此,在清代,皇貴妃被視為副後,故而皇貴妃的地位實際上要高於貴妃些許。

因此,綜上所述,在清代,親王妃,與皇帝的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 、貴人、常在、答應相比,地位是這樣排的:皇后→皇貴妃→貴妃→親王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相關焦點

  • 清代親王嫡福晉和皇帝的妃、嬪、貴人比較,誰的地位更高
    除了皇帝所對應的皇后、妃嬪等,皇族爵位中的親王、郡王、貝勒等依次對應親王妃、郡王妃、貝勒夫人等。親王妃,清代親王正妻封號,也就是俗稱的親王嫡福晉。和皇帝正妻——皇后相比,親王嫡福晉和其有著「君臣之分」,地位影響自然遠遠不如。在皇貴妃位號創設之前,貴妃位居內命婦第一等,地位大致等同於外命婦的第一等——親王正妻或者長公主。
  • 親王嫡福晉與皇帝妃嬪,誰要先行禮,裡面大有講究
    皇后這個貴人、常在、答應屬於低品階妃嬪,她們一般不會參加各種祭奠禮儀,和親王福晉見面機會很少,也就不存在誰向誰行禮問題。地位當然不能和親王嫡福晉相比。清制規定嫡福晉與側福晉都是由禮部冊封,有朝延定製的冠服,側福晉冠服比嫡福晉降一等。親王嫡福晉屬於外命婦,而皇帝妃嬪屬於內命婦。嫡福晉的等級和妃嬪以上品階才具有可比性。因為妃嬪以上才是高等妃嬪,會參加一些重要場合活動。
  • 在清朝,皇帝的普通妃子和親王的正妻之間,誰地位更高?
    那麼在這複雜的人物關係網中,王爺嫡福晉的級別與皇帝妃子的級別相比,誰的級別會高些呢?顯然是皇帝的妃子的級別更高些,即便是王爺在朝中的地位再高,畢竟還是皇帝的臣子,那麼作為王爺的正妻,也就是嫡福晉,自然是臣子之妻,而皇帝的妃子,是作為皇帝的妻妾,即便是封號低一點,也是高於王爺的嫡福晉的。
  • 親王、郡王和太子,三者誰的地位最高,每個朝代又都有哪些區別?
    同時,太子還能在京師,合法的擁有還擁有一支類似於皇帝禁軍的私人衛隊「太子諸率」。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嬪一樣,有正式的封號,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身為帝國的儲君,太子就是君,而親王、郡王雖是王,但歸根結底也是臣,君與臣之間,自然君最重,臣最輕,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身為君的太子,親王、郡王這些臣子,豈能不敬呢?
  • 清國皇帝的女兒到底是公主還是格格,公主與格格有什麼區別
    九七的一部《還珠格格》第一次讓清代宮廷的生活,禮節還有種種規矩走進當代的大眾視野。我們也從影視劇中知道在清代皇帝的女兒稱為格格,可是在後來的影視劇如《甄嬛傳》皇帝和曹貴人的女兒就稱為公主。那麼在真實的清代,皇帝的兒女到底是稱為公主還是格格呢?
  • 側福晉、侍妾、庶福晉有多大區別?
    對後宮妃嬪、達官貴人們的稱呼也不一樣。 以清朝為背景的電視劇裡,娘娘們有的是福晉,有的是側福晉,還有的是侍妾或庶福晉,各種等級有何區別呢?下面跟大家聊一聊。
  • 貴妃和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有史學家把清朝和現在的人民幣換算過,1000兩紋銀就相當於如今的20萬人民幣,這麼高,確實讓不少如今的我們難以置信。 再加上這些嬪妃的俸祿其實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平時他們的吃穿都有宮裡提供,她們真正花錢的地方幾乎是沒有的,因此在清朝皇妃的俸祿是極高的。
  • 花盆底鞋穿上走路不穩,清朝妃嬪為何卻趨之若鶩?好看還方便皇帝
    在古裝劇中,不少妃嬪和貴婦們之所以走路都需要奴婢下人扶著,除了彰顯她們尊貴的地位之外,更多的還是有客觀原因,那對「三寸金蓮」實在不便於行走。這其實就是古代男子喜歡三寸金蓮的原因所在,畢竟這樣的女子才「楚楚可憐」,如同弱柳扶風,風一大似乎都能把她們吹倒,男子看了自然充滿憐愛之情。
  • 清朝的側福晉、庶福晉和侍妾有什麼區別?
    福晉其實是專屬於清代對於貴婦的稱呼,福晉滿語音譯成漢語就是夫人,在清代只有皇子、親王、世子、郡王的妻子才能稱之為福晉,所以福晉就相當於漢族的王妃。其實在福晉這個稱呼一直在清初時期也是用來稱呼皇帝的後宮,比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16個老婆都沒有名號全都稱為福晉,到了皇太極時期才有了后妃之別,皇太極設立了五宮,后妃名號才逐漸多了起來,一直到了康熙時期才徹底制定了後宮妃嬪稱號,不再用福晉、格格這些來稱呼皇宮后妃了。也因此來說福晉和格格這都是康熙之後才成為了專門用來稱呼王公貴族的貴婦。
  • 幸福的乾隆皇帝,後宮妃嬪個個端莊淑美 你都知道誰?
    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將其欽定為寶親王嫡福晉。乾隆朝權臣富察·傅恆的姐姐,也是乾隆皇帝最為心愛的女人。乾隆十三年,在病痛和喪子之痛的雙重折磨下,不幸薨逝。富察皇后薨逝後,原本鍾情勤政的乾隆皇帝性情大改,從此放縱聲色。乾隆皇帝愛了她一輩子,也想了她一輩子。作為女人,她無疑是成功的,但也是不負責的,將自己的丈夫丟下,傷心一世。繼皇后,輝發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
  • 從清代的封爵制度,探析親王、郡王和藩王的具體區別
    今天史海君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古代爵位制度的世界,因為涉及爵位種類和明細眾多,所以本文僅從離我們最近的清史當中,挑選我們所熟知的親王、郡王和藩王三類來進行具體講解。關於親王、郡王和藩王的具體區別,如果以清朝為例的話,在我看來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主要從血緣親疏、有無實權以及爵位傳承等三方面來具體體現。
  • 古代的格格和公主有何區別,到底誰的官更大一些呢?
    公主是皇帝的女兒,格格則是親王以及各種皇親貴戚的女兒,如果對這段歷史不是很了解的人可能會把二者之間的區別混淆。 正如我們所看的還珠格格一樣,裡面把皇帝的女兒稱之為了格格,正是因為這樣的無良電視劇造成了我們的錯覺,以為清朝的公主就叫格格,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 嫡福晉、側福晉和庶福晉之間有什麼區別?
    所以我們《甄嬛傳》中,果郡王允禮同時娶的兩位側福晉,都是在經過皇帝允許的情況下舉行的婚禮,雖然比不得娶福晉的架勢,但迎娶側福晉同樣也是一件大事。而且逢年過節宮中舉行宴會或者其他什麼重要時刻,側福晉是有資格參加的。
  • 和碩智親王寶:見證道光皇帝的人生巔峰
    南京博物院特展館的陳設清宮展廳中,展出了一方非比尋常的金印,印鈕龍首龜身,半臥立姿態,不僅造型華麗莊重,這方印還見證了道光皇帝人生中的巔峰時刻,它就是「和碩智親王寶」。金印整體近似正方形,印面縱11.3釐米,橫11.2釐米,高12.3釐米。印鈕為親王所用的龜鈕,龍首龜身抬頭露齒、雙目圓睜,動感威嚴。
  • 被宮鬥戲騙了這麼多年,才知道真實的清朝妃嬪居然長這樣!
    是不是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看起來目光呆滯、體態畏縮實在難以相信這些妃嬪都是從眾多秀女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你想像中妃嬪蕩鞦韆是這樣的肅親王嫡福晉宮女也有地位尊卑之分「八旗秀女」地位高,可以伺候各宮主子娘娘「包衣三旗秀女」地位低宮裡的髒活兒累活兒都得她們幹
  • 古代稱呼中,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和格格等有什麼區別?
    公主我們會認為是皇帝的女兒,但是在歷史記載中,卻不僅僅只出現公主一詞,還會出現大長公主、長公主、郡主和格格等詞,這些詞的含義有什麼不同呢?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公主不等於皇帝的女兒,許多人認為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兒,其實不是這樣的,公主可以是皇帝的女兒,有時親王和宗室女也會被授予公主的身份。
  • 別再被古裝劇騙了,清朝的皇后根本不屑於宮鬥,地位就能碾壓妃嬪
    ,皇帝身邊的妃子,似乎永遠在為了地位、功名爭吵不休,這也讓人有些疑惑,難道清朝過去的生活真的是這樣嗎?別再被古裝劇騙了,清朝的皇后根本不屑於宮鬥,地位就能碾壓妃嬪,為何這麼說呢?實際上,相比於「狸貓換太子」的宋朝,武則天上位的唐朝,巫蠱之禍的漢朝,清代後宮發生的波瀾,反而是歷朝歷代以來最少的,清代時期,便設置了選秀制度,其中清宮的大部分妃子,都是從八旗和蒙古貴族中選舉,此舉相對平緩的解決了政治矛盾。
  • 在古代,嫡子的妾和庶子的正妻相比,誰的地位更高?
    再打一個比方,比如賈寶玉娶了襲人做小妾,賈環娶了某人做妻子,襲人在家中的地位無論如何不可能高過賈環的妻子。當然,在皇族中就不大一樣了。皇帝的妃嬪與皇弟的王妃誰更大呢?一般來說,應該是皇弟的王妃大,但是,皇帝的妃嬪與王妃都是有品級可以參照的。如果是皇貴妃、貴妃這個極品,即達到了一品貴婦級別,應該還是比王妃要大。
  • 清朝妃嬪為何總戴長指甲套?有什麼作用呢?
    導語:清朝妃嬪為何總戴長指甲套?有什麼作用呢?近些年來,清宮劇經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讓觀眾對於歷史上清朝皇帝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皇帝後宮的女人,有著不同等級的劃分,吃穿用度也大有不同。地位地下的,所用的東西都是最下等,而地位高的,所使用的東西當然也是最好的。所以,後宮女人才會有戴指甲套的規定,就是為了分辨身份地位而存在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皇帝更好地認清後宮女人所擔任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