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文藝」360度解讀諾蘭《信條》

2020-09-06 星期五文藝

星期五言:如果你看完諾蘭的《信條》後一臉懵,再或者乾脆你中途睡過去了,千萬彆氣急敗壞,責任不在你!本人壓根就沒覺得諾蘭算的上是好萊塢式的好編劇。換句話說,他的強項並不是講故事!再退一步說,即便諾蘭是個好編劇,在我看來,要把如此一個複雜的「時間」概念講明白,那麼電影150分鐘的時長至少要翻倍。要知道,諾蘭他弟弟、弟媳婦在《西部世界》上用了整整10集600分鐘的時長,才勉強從「時間和空間」上繞了出來!


那麼,如此一部「難看」的電影,為什麼還能吸引本人呢?原因很簡單:這位導演總能在時間概念上冒出一些奇思妙想,進而把一些不可能的悖論打包成故事做成電影。你若把他當成個拿科學哲學拍電影的導演,那真沒什麼好說的,可你要把他當成個借電影展現時間概念搞實驗創作的理科男,那他還真能給你帶出點意外!他就像哲學界的薩特——誰都知道他的文筆又臭又囉嗦,可誰都追捧他的哲學觀點。

帶著以上觀念,我們再力圖對這部正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電影《信條》做了一番解讀,解讀分三部分:1、電影時間理論解讀2、電影結構解讀3、故事設計解讀

(註:本文有劇透,未看電影先閱讀會嚴重降低您的自我思考空間與樂趣)

一、電影時間理論解讀


本篇開始前先聲明,筆者不是物理學、哲學專家,拿不出什麼數據和公式來。但這不影響我們的解讀,原因很簡單,《信條》裡出現的時間概念,你幾乎都能從諾蘭過往的電影中找到。我們把他們分成四部分:

1.逆向理論。2.平行理論。3.穿越理論。再加上《信條》裡新出現的一個:4、鉗形理論。我們逐一來看——

1、逆向理論

這個逆向是時間上的逆向,等於說時間是倒著走的,舉個例子:A、B對打,先有A倒下,後有B給了A一記重拳。這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但在電影裡就能做到,而且很簡單:就是把「先因後果」變成「先果後因」演罷了!

來看諾蘭2000年和他弟弟合作的《記憶碎片》:電影整個就是倒著演的——先演當下,再演前三分鐘發生的,再是更前三分鐘……電影就這樣演到事發原點結束。換句話說大家就明白了:此片是先演一個結果,再到前三分鐘找原因,同時再拋出另一個結果,隨後到更早的三分鐘裡找原因。

如果你看懂了此片,便不難發現《信條》裡大量地使用了這種時間逆向(先果後因)概念,只不過它是局部的,舉個典型例子:電影女一號上來就告訴男主說她在度假時看到一個女的從船上縱身跳入了水中,那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卻也是電影角色之後才會進行到的事情(先果後因)。

▲《信條》電影劇照,2020

再舉一例:電影中反角(女主老公)上來是活著的,看完電影的人都知道他本試圖自殺和世界同歸於盡,結果他沒死,這就說明世界被拯救成功了(注意這個結果在先)。

導演怕大家看不懂,還專門借主角的一句臺詞告知觀眾:是不是我們都還活著,就證明我們成功了!

2、平行理論

這個平行是時間和空間的平行。它在科幻片、記錄片、科教片裡講的很多了。這在《星際穿越》裡也有重點闡釋。解釋起來很簡單:當我們坐在餐桌前吃一盤炒土豆絲時,可能還有另一個空間的我們同時坐在餐桌前吃一盤西紅柿炒雞蛋。這就是平行理論。

在《信條》電影中後段,遊輪上出現了兩個女主角,一個是帶著孩子坐快艇離開的女主,另一個是跳水遊回船上陪老公的女主角;電影中段女主老公要挾男主一場戲,一組辦完事的人,一組還沒辦完事的人;電影結尾一個留在井下完成任務的藍隊尼爾,一個回到男主身邊的紅隊尼爾……這都是平行空間。

▲《信條》電影劇照,2020

3、穿越理論

這點最好理解了,想想《終結者》之類電影就知道了:要麼回到未來,要麼回到過去。《信條》裡的穿越自然是家常便飯了,但它和通常穿越片不同之處在於,它穿越的時間很近,這就造成了一個視覺識別困難——穿越雙方長得太像了,你分不清先後!(要知道一般電影穿越動輒幾十年,長達幾百年,基本穿越後雙方面目差異很大,目不相識)。

這種穿越模式在好萊塢用的很普遍,對電影結構影響也大,待會再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穿越科幻片都會搞出個花裡胡哨的時間機器來幫助角色跨越時空,讓觀眾信以為真。咱諾蘭兄弟在此倒返璞歸真了,直接上機器貓的「隨意門」啦)

4、鉗形理論

這大概是諾蘭新發明的個詞彙,是他關於時間的新的科幻嘗試,同時也是電影最燒腦的部分(天吶,這哥們兒每天琢磨這些東西腦筋不得擰成麻花了)!

說實話,本人沒太看懂他說的「鉗形」原理,但這個原理在故事情節中起的作用是看懂了,籠統簡練的說就是:

現在、過去(藍隊)、將來(紅隊)分成三波人馬,一波鬧事的,一波完成任務的,再一波打掩護的。

你能想像到嗎,這四個時間理論被用到一部電影裡能成什麼樣!我們來看諾蘭是怎麼把它們分配到電影故事線框架中的。

二、電影結構解讀

我們把電影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

它是電影開端一小時多點,這一部分是最老套的好萊塢動作片模式了,總結四個字就是:遊戲公關。來看——

男主先是發現那個逆向子彈是印度做的,進而跑到印度去攻關軍火商;攻下軍火商後得知源頭來自一個俄羅斯億萬富翁,進而又跑去英國攻富太太的關;為進一步接近富翁,他又去機場盜畫;盜完畫接近富翁後為拿到那個什麼鈽471(啊,本人化學不好,記不清)又去劫人家警車……

就這樣,一路打來一路找,過了一關又一關,一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另外一提,這樣重口味打鬥音效配樂,把本人耳膜都快震破了)。

▲《信條》電影劇照,2020

注意,這一部分中出現了一些與後幾個部分重合的情節,作用另當別論,但至少在這一部分這些情節主要是為主要的「公關模式」服務的(一小部分的作用是設置懸念,為之後做伏筆)。

★ 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從男主劫警車後,出現那輛倒開的SUV,進而展開一場車戰開始,它是電影開始脫俗的地方,也是進入到諾蘭風格的時候(當然也是某些人的睡點、尿點、刷朋友圈點)。

沒錯,這個時候導演開始真正玩兒開他那些「時間遊戲」了!來看——

先是一波反角敵人躲在小屋裡等男主去劫車搶東西,然後反角們穿越到劫車現場搶東西,於此同時,未來搶東西未遂的反角又把男主抓到小屋裡,雙方隔空喊話(對此導演還弄出個逆向語言),再之後又蹦出一幫來自過去的人救了男主,之後男主又穿越回劫車現場搶東西……

啊,各位善良的讀者,你們蒙了嗎,我是蒙了!但沒關係,我們只要記住:這一部分導演在玩兒逆向理論,玩兒平行空間,玩兒穿越,就行了!

這部分截止於男主穿越後回到「現在」,也就是男主車翻起火,一睜眼醒來裹在錫紙裡,差點被凍死那個地方。

★ 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始於男主決定救中了逆向子彈的女主(Kat),為什麼這麼劃分,是因為這個時候電影正式開始 倒著走 之前一個小時的情節了。我們看到這一部分幾乎是把那場「機場盜畫」的戲又演了一遍,唯一不同的是,未來的男主替代了過去的男主(或者說穿著防護服的男主替代了沒穿防護服的男主)成了主角。

▲《信條》美國宣傳海報

這部分從科學的角度說是時間逆向,但從電影的角度,說白了,就是對前面設置的懸念包袱做解惑(說實話,這點得佩服諾蘭的科幻、科學障眼法)。

★ 第四部分:

救完女主角,就到了最終對決的階段了。通常好萊塢大片會讓這個最終對決發生在主角和大 Boss 兩個人身上,可《信條》就有點複雜了,它是兵分兩路:

一路是女主去拖住自己的老公,讓他不要自殺。

另一路是以男主為首的人去井下阻止那個什麼「算法」。這些科學的專業術語以及理論知識筆者記不住也搞不清,但大家只需記住一點:這兩撥人都是去拯救全人類的,就行了。

這部分的兩路人馬本來對觀眾應該是清晰可見的,眼發蒙的人往往是被那些什麼藍隊、紅隊、過去、現在、鉗形、逆向給搞暈了,沒辦法,導演一輩子就喜歡玩這個時間遊戲。

如果非得在這四部分裡再塞進一部分的話,那就是第一部分之前的開端戲了(劇院槍戰戲),這是所有好萊塢動作大片都不可或缺的開端吸眼球部分,5到10分鐘,不在話下。

三、故事設計解讀與電影評價

好啦,說到此,我們再來評評諾蘭這部《信條》。當然我們的評價是從電影故事角度來談的。(我想沒幾個人是抱著「時間理論」這個科研項目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吧,也沒幾個人是研究時間哲學的專家吧!)

而從講故事的角度,個人認為,《信條》這部電影是不成功的,原因有三:

首先,牽涉如此大量物理學、哲學以及悖論的電影,被壓縮成150分鐘,對普通觀眾能不混亂嗎,能不燒腦嗎,能不催眠嗎。即便它被轉化成具象的故事情節以及直觀的視覺特效,那也得做出大量的伏筆與鋪墊,那需要時間。(《銀翼殺手2049》甚至在電影上映前做出三部短片來對電影進行補充說明,這片姑且還沒那些複雜的科學理論)

其次,我總認為諾蘭在電影中表現出的智商與情商是失衡的,這種失衡導致了很多情節上的滑稽以及邏輯上的不嚴謹,比如說男主為去印度見軍火商一面,又是彈射又是趴房子又是笨豬跳樓的,結果呢,之後的戲份告訴我們,這本是散著步走著路就能跟軍火商搞定的事兒;比如說女主這種富太太、高智商女,竟是怕賣給丈夫假畫,被丈夫報警被警察叔叔抓,而常年受丈夫要挾凌辱;

再比如說男主都說了辦事情不想弄出太大動靜,結果為去機場偷一幅畫是又炸飛機又拋金磚又毀房子的(結果還沒搞到畫)……

類似這種高智商低情商的細節在電影裡隨處可見。這些東西滑不滑稽先不說,重要的是它讓故事的戲劇張力顯得鬆散,讓各個小段落上的故事情節之間邏輯關聯性顯得不那麼嚴謹,它對觀眾的一個直接影響便是讓其走神,前後段落脫節。

再次,智商與情商的失衡導致了動作戲與感情戲的失衡,整場戲看下來,你會發現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你喘息的時間,你的眼睛始終是被快速的剪輯和快速的攝像機運動牽制著,你的聽覺幾乎是被那些強烈的動作、槍戰、爆炸音效包圍著,如此,兩個半小時下來,你的視覺和聽覺能不疲勞嗎!(這裡面應該也有導演捨棄情戲,壓縮時間的考量,畢竟150分鐘對正常商業電影來說也不短了。)

再再次,諾蘭玩夠了時間遊戲,它終歸還是會回歸到維護世界和平、信條、愛這類大俗的美式主題上,他不像塔可夫斯基、庫布裡克那類導演,借科幻概念和故事去引申哲學,更不會像特瑞·吉列姆那種個性導演去把電影結局做成開放諷刺式。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不過,喜歡諾蘭也好,不喜歡也罷,美國電影導演的風格終歸是相對多元化的,好萊塢能容忍一個在動作片裡又哭又鬧的文科生李安,就更能容忍一個借電影玩時間遊戲的理科男諾蘭。

重要的是,我們喜歡它,便能說出它的優點,不喜歡他,便能點出他的不足,這才對我們有意義,不是嗎?


關注【星期五文藝】,解讀經典電影

相關焦點

  • 諾蘭解讀《信條》:另類處理時間穿越題材電影
    諾蘭解讀《信條》:另類處理時間穿越題材電影 時間:2020.06.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腦洞解讀諾蘭《信條》謎題
    諾蘭新作《信條》將於9月4號也就是明天在國內影院上映。此前該電影已經在國外上映,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爛番茄新鮮度81%,IMDB網站評分也在8分以上,很受國內影迷期待。但想要看懂諾蘭的電影,得提前掌握一點物理學概念,這樣不至於看的一頭霧水。
  • 腦洞解讀諾蘭《信條》謎題
    諾蘭新作《信條》將於9月4號也就是明天在國內影院上映。此前該電影已經在國外上映,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爛番茄新鮮度81%,IMDB網站評分也在8分以上,很受國內影迷期待。但想要看懂諾蘭的電影,得提前掌握一點物理學概念,這樣不至於看的一頭霧水。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這是諾蘭電影的魅力之處。  而諾蘭的第十一部長篇電影《信條》堪稱他最難懂的電影,你去網上一搜,會發現關於《信條》的影評大多數都是科普貼,已經有影評博主三刷四刷整理好每一個細節,而且各種版本都有,無劇透的科普預習貼,有劇透的分析貼。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諾蘭,影迷觀影路上的啟蒙人,商業片裡做的最藝術的,藝術片裡做的最商業的,導致看諾蘭的電影大部分時候不需要什麼門檻,每個人去看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愉悅感,這是諾蘭電影的魅力之處。  但我想說《信條》可能是諾蘭目前拍的最差的電影,尤其是跟同樣高概念電影《盜夢空間》相比。  看完《盜夢空間》你會不斷思考那個旋轉的陀螺會不會停下,會想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
  • 信條:諾蘭的《想見你》
    看完《信條》,溫仔我產生了生理上的不適。頭暈然後頭痛,真實的生理反應。《信條》又再一次打破了我們的觀影體驗。諾蘭,除了《失眠症》這部個人最低分(7.5分,這也不算低了)以外,他被影迷成為活得足夠長,註定是要統治電影歷史榜單TOP250的男人。不管你關不關他,是不是他的狂熱影迷,他都主動是影史沒法繞開的導演。
  • 諾蘭年度大片《信條》預告解讀:這就是時空逆轉
    克里斯多福·諾蘭新片《信條》5月22日放出了第二款中字預告,預告我也已經單獨發出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去看看。這是諾蘭大神繼《敦刻爾克》之後,時隔三年,帶來的最新大作。(天吶,《敦刻爾克》都已經上映三年了啊,這三年我都幹了些啥!)
  • 《信條》:諾蘭的把戲
    而就在這一片低迷之中,一劑強心針注入了世界電影市場和影迷們的心裡,這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這樣的感嘆,只是感覺諾蘭在玩弄故事的魔術這方面又精進了不少。熟悉諾蘭電影的人都知道,諾蘭最喜歡在電影中玩弄的就是「時間」的把戲。
  • 如果你的智商普通,《信條》能否看懂?不友好的諾蘭背後的秘密
    因此,諾蘭的那個流傳全球的好名聲「諾蘭出品、必屬精品」,全靠他每次都有新驚喜。《信條》的預告片很早就和觀眾們見面了,關於故事內容會如何折騰時間線也已經被網友窮極想像力展開猜想。《信條》的音效,簡直想要當面展示給觀眾,諾蘭是怎麼燒壞音響的。
  • 諾蘭的《信條》與「後悔藥」
    》中國的首映禮上,跨時空連線導演諾蘭,聊到:如果可以逆轉時空,你想回到哪個時刻? 好在,影院營業恢復正常後,諾蘭大神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和《信條》的接連(重)上映,對於我這樣的諾蘭影迷而言簡直就是提前過年,算是一種心靈上的慰籍。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信條》,諾蘭徹底「玩」砸了
    但這次看完《信條》,在回家的路上我卻越想越氣!並不是在懷疑自己的智商,反倒是感到解脫,一種曾經自己「神化」過諾蘭的解脫,原來連諾蘭也有拍砸的時候。》中的倒敘剪輯、《致命魔術》結尾的反轉、《敦刻爾克》中的海陸空三線的匯總······同樣是各種交叉敘事、各種信息轟炸,諾蘭在之前一直處理的都非常完美,讓觀眾鬆弛有度,在最後能發出「諾蘭,真牛X!」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諾蘭最佳or諾蘭最差?解讀《信條》為何備受爭議!
    (回收伏筆)這就是「電影魔術師」,這就是諾蘭,括號裡的字幾乎可以概括《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和這次的《信條》。雖然諾蘭貢獻了這麼多評分超高的電影,但諾看電影從始至終都是有爭議的。兩極分化是諾蘭電影最普遍的現象。喜歡諾蘭的人會非常耐心的在電影前半段尋找伏筆,反覆回看,在電影後半段享受交叉剪輯和回收伏筆的震撼。
  • 《信條》曝花絮 諾蘭解讀實拍炸飛機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奇觀大片《信條》將於9月4日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現已全面開啟預售。8月27日,影片發布10分鐘超長幕後花絮視頻,首度揭曉本片「時空逆轉」背後的概念,並展示了片中各式視覺奇觀的複雜編排。
  • 文藝 | 當我們討論《信條》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然而,諾蘭是否真正的失手了?我們作為影院觀眾,在討論《信條》時,討論的是理念、故事、時間、諾蘭本人,還是造就這部影片的好萊塢電影產業?導致《信條》如今尷尬處境的,又是什麼? 文藝欄目恢復更新的第二期,讓我們一起看一看,當我們討論《信條》時,我們到底在討論些什麼。
  • 《信條》是哲學家諾蘭寫給這個時代的一封情書
    當然,也有其他類型的電影[尤其是紀錄片]能打動甚至震撼到我,但是《信條》和諾蘭所建構的世界帶給我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信條》的精緻且複雜,值得大家探討。在此,我首先聲明一點,我對於《信條》的理解,有可能會超出諾蘭導演本人的設想,但這不重要,我認為我接下來的解讀在影片中,多少是可以找到一些明顯或不明顯的證據的。
  • 《信條》成諾蘭一大敗筆,觀眾接受度實在太低,看完後懷疑智商
    ,這個分數可以說是高分了,但是對於諾蘭來說卻不是。《信條》對於諾蘭來說,無疑是最失敗的一部,評分最低,口碑也比較極端兩極化。其實站在不同的角度,不管是影片還是人,每個人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見解,對於《信條》無疑也是如此,但是說這是爛片的人也有很多,劇情跳脫,節奏過快,觀眾接受度不行。
  • 《信條》預售曝花絮 諾蘭解讀實拍炸飛機
    來源:電影網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奇觀大片《信條》將於9月4日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現已全面開啟預售。在諾蘭導演執著實拍的感染下,全劇組親身投入,幾位主演更是全程拒絕替身,親自上陣逆時開打。而輾轉七國、全程啟用IMAX膠片攝影機,也將諾蘭的實拍原則貫徹到底,為這場規模宏大的特工行動增添了磅礴氣勢。前所未見 主演逆時開打本次曝光的超長花絮視頻,帶我們來到了《信條》那些顛覆認知的視覺奇觀背後,詳述了導演諾蘭連同主創如何締造出這場超乎想像的視聽盛宴。
  • 《信條》內地兩天破億:考驗「諾蘭救市」威力的時刻到了
    國內引進的諾蘭電影票房成績分別為:《敦刻爾克》3.40億,《星際穿越》8.76億(含重映),《黑暗騎士崛起》3.39億,《盜夢空間》4.92億(含重映),在全球總票房佔比分別為9.47%、18.98%、4.5%、8.72%,重要度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