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中不存在時效的中止、中斷情形

2020-12-22 勞動法專業律師

(2017)魯行終1400號裁判要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本案中,上訴人訴稱其於1990年即已知曉被訴行政行為的內容,其於2017年才提起本案行政訴訟,原審法院認定其起訴已經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並無不當。

行政訴訟法並未規定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的情形,當事人因信訪等原因導致逾期起訴的,或因為不清楚法律規定而逾期起訴的,是歸責於當事人自身的原因,並不是可以延長起訴期限的法定理由。上訴人關於其因多次找有關部門進行申訴,其訴訟時效因其主張權利發生中斷,以及被上訴人對該事件的處理表明其放棄了訴訟時效抗辯權的主張,沒有法律依據,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2017)魯行終140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L。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住所地沂南縣城人民路42號。

法定代表人孫德士,縣長。

委託代理人陳志鑫,沂南縣人民政府法制局工作人員。

委託代理人鄭立芝,山東界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所地沂南縣城歷山路南段。

法定代表人寇廷祿,局長。

委託代理人鄭立芝,山東界湖律師事務所律師。

L因訴沂南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沂南縣政府)、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沂南縣人社局)違法辦理退休一案,不服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7年4月13日作出的(2017)魯13行初69號行政裁定,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六條之規定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案行政爭議形成過程如下:1976年,L分配至沂南縣政府機關招待所工作,屬事業編制。1990年L休完產假回單位上班,被告知已被調離原工作單位,但L未收到調離通知。後L多次向有關部門申訴上訪,2006年L按企業職工退休標準辦理了退休手續。L認為應按事業編制人員辦理退休手續。為此L提起本案訴訟,請求:1、撤銷被告為原告辦理的企業退休檔案,責令其按事業編制人員退休的規定為原告辦理退休手續;2、判令被告補償原告自2006年按企業退休與按事業編制退休待遇差額;3、判令被告為原告建立住房公積金帳戶並補足單位應當繳納部分;4、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原審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原告訴稱其於1990年即已知曉被訴行政行為內容,其於2017年提起本案行政訴訟,已經超過最長法定起訴期限。另外,原告訴稱多次申訴上訪,但當事人因信訪等原因導致逾期起訴的,或因為不清楚法律規定而逾期起訴的,是歸責於當事人自身的原因,不是可以延長起訴期限的法定理由。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一款(六)項的規定,裁定駁回原告L的起訴。

L不服原審法院裁定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審法院裁定,改判支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訴訟費由被上訴人承擔。理由如下:一、原審法院裁定認定事實錯誤。上訴人雖然於1990年知曉該侵權行為至2017年提起訴訟,期間長達20年,但在期間上訴人因此侵權行為多次找有關部門進行申訴主張自己的權利,其訴訟時效因其主張權利發生中斷。且2013年12月被上訴人對該事件進行了處理,給予上訴人補償12萬元,自此被上訴人履行了相關義務,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應從中斷起重新計算,上訴人的起訴沒有超過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退一步講,即使上訴人主張的權利超過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2013年12月被上訴人對該事件的處理表明其放棄了訴訟時效的抗辯權,其訴訟時效自此發生中斷,應當重新計算。二、原審法院裁定適用法律錯誤。根據上述事實,應根據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一般法律規定,重新計算訴訟時效。

被上訴人沂南縣政府答辯稱,原審法院裁定認定事實清楚,上訴人的起訴已經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上訴人在訴狀中明確表明1990年即已知曉被訴行政行為內容,並且在2006年辦理了企業退休,其於2017年4月才向法院起訴,明顯超過最長法定起訴期限。原審法院裁定適用法律正確,行政訴訟中的法定起訴期限不同於民事訴訟法的訴訟時效,不存在中止、中斷情形。上訴人是因上訪等原因導致逾期起訴,不屬於可以延長起訴期限的法定理由。為此,請求二審依法駁回其上訴,維持原審法院裁定。

被上訴人沂南縣人社局答辯稱,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上訴人的起訴已經超過最長法定起訴期限。原審法院裁定適用法律正確,行政訴訟中不存在中止、中斷情形。

各方當事人在原審中提交的證據和依據已隨案卷移送本院。本院二審認定的事實與原審法院裁定認定的事實基本一致。

本院認為,本案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是上訴人提起本案訴訟是否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本案中,上訴人訴稱其於1990年即已知曉被訴行政行為的內容,其於2017年才提起本案行政訴訟,原審法院認定其起訴已經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並無不當。行政訴訟法並未規定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的情形,當事人因信訪等原因導致逾期起訴的,或因為不清楚法律規定而逾期起訴的,是歸責於當事人自身的原因,並不是可以延長起訴期限的法定理由。上訴人關於其因多次找有關部門進行申訴,其訴訟時效因其主張權利發生中斷,以及被上訴人對該事件的處理表明其放棄了訴訟時效抗辯權的主張,沒有法律依據,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法院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上訴人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判長:王海燕

審判員:韓 勇

審判員:孫曉峰

二O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書記員:蔣巧菲

勞動法專業律師

相關焦點

  • 【每日問答】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
    問:除斥期間適用哪些情形?與訴訟時效的區別?請舉例說明一下。
  • 如果你成為保證人,關於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這些內容你必須了解
    原因   首先區分兩個概念,保證責任期間和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  保證責任期間是除斥期間,不可以中止、中斷。  《擔保法》對此有所規定:  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  連帶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不中斷。  一般保證債務和連帶責任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止,保證債務訴訟時效同時中止。
  • 【問答】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
    問: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的區別?
  • 訴訟時效屆滿會產生什麼後果?
    如果訴訟時效已過,但是人才起訴到法院,那麼法院不能因案件的訴訟時效已過而不立案審理。但是如果被告主張訴訟時效已過,那麼即便原告主張的事實成立,那麼法院仍應當判決原告敗訴。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審沒有主張訴訟時效抗辯,那麼二審就不能夠再主張。所遵循的原理是民事訴訟原則中的禁反言,一審中不提訴訟時效抗辯,法院會默認被告放棄訴訟時效抗辯的權利,所以二審不再主張。
  • 訴前保全裁定未送達給債務人 能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訴訟時效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為法定事由的發生致使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全部歸於無效,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司法實踐中,常常出現訴前保全裁定書無法送達或未送達被申請人之情形,此時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
  • 過了訴訟時效的案子,再起訴能贏嗎?
    則這個案子,訴訟時效從2020年1月13日開始計算起一年內有效。原因很簡單,不做出傷殘鑑定,拿到鑑定報告,當事人不知道應當主張多大數額的殘疾賠償金。第二種情況:訴訟時效發生了中斷。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後,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
  • 法院五次中止吳忌寒變更法人行政訴訟
    來源:巴比特據星球日報報導,2020年7月10日,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五次中止吳忌寒要求變更法人的行政訴訟。根據法院中止的這五次行政訴訟書,而每次中止訴訟的原因在於「因本案的審理需以本院受理的(2020)京04民初497號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該民事事件尚未審結,故本案應當中止審理。」「497號」民事訴訟即指詹克團向法院提起的,針對吳忌寒此前變更北京比特大陸法人效力確認訴訟。但在此案中,吳忌寒的此次變更並不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
  • 行政訴訟中法院應當主動審查起訴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情形的。據此,上述規定明確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主動審查起訴期限,申請人以原審法院不應主動審查起訴期限為由申請再審,該理由不能成立。
  • 刑法關於追訴時效延長制度是什麼,怎麼規定的?
    追訴時效制度是刑法的一項基本制度。追訴時效制度存在的意義在於促使犯罪人在沒有受到國家刑事責任追究的情況下,悔罪自新、重新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那麼刑法關於追訴時效延長制度是什麼,怎麼規定的?
  • 訴訟時效是個什麼玩意?
    如果你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被告人可以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進行對抗,經法院審查,確實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將會判決駁回你的訴訟請求。有句法律諺語:「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什麼意思呢?
  • 勞動者申請仲裁時效 勞動仲裁超過一年時效怎麼辦
    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爭議超過仲裁時效怎麼辦】身在職場中,難免會與公司發生勞動爭議,比如在工資報酬、福利、合同的變更與解除方面等。
  • 工傷案件中如何認定仲裁時效
    A和多次主張權利可導致時效中斷,至2010年4月28日申請仲裁併未超過時效。A和提供的由勝利石油管理局社會保險管理中心、勞動工資處、工會等各部門分別出具的答覆意見、說明、複查意見,均能說明A和多次向相關部門主張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可以導致訴訟時效的中斷。因此,在以2008年4月8日為時效起算點,並具有時效中斷事由的情況下,A和於2010年4月28日申請仲裁併未超過時效。
  • 勞動仲裁逾期未受理,向法院起訴不歸法院管?怎麼辦?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 50萬借款,過了訴訟時效,起訴被法院駁回
    我是杭州鄒祺明律師,我國法律規定了訴訟時效制度,訴訟時效要求債權人若權利受到侵害應當在訴訟時效期間通過法律方式解決,超過訴訟時效的保護期間,可能會打不贏官司。訴訟時效是法律保護權利的一個時間限制,也稱消滅時效。
  • 申請執行有沒有訴訟時效?超過訴訟時效能否繼續執行?
    法律賦予了當事人很多權力,但是這些權利都是有訴訟時效的,就是為了懲罰那些在權利上睡大覺的人,維護司法秩序的穩定運行。比如說借條起訴的訴訟時效是3年,當事人提出反訴或者管轄權異議的時效是在答辯期內提出,答辯期一般是在收到法院傳票及應訴手續後15天之內。
  • 一文看懂勞動仲裁各個時間段,仲裁時效,審理期限,一網打盡!
    在法律的王國中,有一句著名的法律諺語,「法律保護權利,但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為了督促當事人及時行使權利,糾紛能夠及時得以解決,法律設置了嚴格的時效,勞動仲裁也是如此,比如,仲裁的時效只有一年等時效!
  • 行政訴訟中的送達問題初探
    一、行政訴訟送達在司法實踐中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  行政訴訟涉及一方當事人是行政機關,行政機關被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起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本來就怒火中燒,人民法院送達訴訟文書,行政機關百般刁難,訴訟文書沒法送達。再者,人民法院的人、財、物還沒有與當地黨委政府徹底分離,所以行政訴訟中,法院的工作很難做,行政訴訟受到的外部影響和壓力比較大。
  • 《民法典》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時效,是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地達到一定期間而發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事實。時效須具備三個要素: 須一定的事實狀態存在;該事實狀態須持續經過法律規定的一定期間;鬚髮生一定的法律效果。時效包括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兩類。取得時效,是指佔有他人財產於一定期間經過即依法取得該財產物權的時效。
  • 離婚協議、財產分割及訴訟時效
    夫妻作為共有人請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只有在引起了夫妻共有法律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時,才會存在一方原來擁有的物權共有權受到侵害的情形。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據統計,在我國離婚有60%一70%是登記離婚的,也就是說離婚中的大多數人是通過雙方協議登記離婚,而婚姻登記機關對離婚協議並不進行實質性審查。協議離婚後,當事人反悔想要重新分割財產的,必須在登記離婚後一年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起算時間理解和運用
    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系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一級案由合同糾紛下的三級案由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首先從一級案由角度,論述訴訟時效在合同糾紛中如何運用。 1 訴訟時效在合同糾紛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