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不聚集 我們網上寄哀思」
龍頭新聞面向全省居民
徵集緬懷寄語文章
在這個特殊時期
希望大家用別樣的方式
向親人寄託自己的思念
連日來,我們收到了多位讀者的緬懷文章,篇篇動之以情,感人肺腑......
讀者投稿
明月千裡寄相思
哈爾濱市群力經緯中學 刁英芳
夜色茫茫罩四周,天邊新月如鉤。回憶往事恍如夢,重尋夢境何處求。人隔千裡路悠悠,未曾遙問星已稀。請明月帶問候,思念的人兒淚長流。
歲月若密碼,往事鎖了一把又一把。許多往事早已隨風而逝,而那些和姥姥在一起的陳年往事,卻始終清晰如昨,歷歷在目。縱然隔著22年的光陰,我對她的情感卻始終如一,難以割捨。忘不了她的善良、隱忍、勤勞、堅韌,更忘不了她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與呵護。
姥姥是一個善良、隱忍的人。記憶中,姥姥的衣著永遠乾淨利索,頭髮一絲不亂的梳成一個髮髻,盤在腦後,臉上永遠掛著一絲恬淡的笑容。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煩心事或者受到什麼委屈,她從未與任何人發生過矛盾和衝突,從未說過一句抱怨的話。在大家庭裡,她與平輩人和晚輩人都相處的極其融洽和諧,誰家遇到難事了,她總是盡其所能的傾囊相助。所以,姥姥在親屬和鄰居中威信極高。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會向她來詢問,聽聽她的意見。很多人都是愁容滿面的來,笑逐顏開的走。姥姥家一年四季都是來客不斷,小小的房間裡,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姥姥是一個極其勤勞的人。她在房前種滿了品種繁多的花,園子裡種滿了各種瓜果蔬菜,房後栽種了櫻桃樹、沙果樹、李子樹,又飼養了許多雞、鴨、鵝。小院裡就像一個小型的植物園和動物園。她每天從早忙到晚,從未有半刻停歇。天不亮,姥姥便起床剁菜,精心餵養那些雞、鴨、鵝,然後又馬不停蹄的鑽進菜園,給蔬菜施肥澆水。炎熱的夏季,一顆顆晶瑩的汗珠順著她的臉頰流下,汗水經常溼透衣背,她卻每天依舊樂此不疲的忙來忙去,換來了我們餐桌上豐盛的一日三餐。房前屋後從春到冬,就像是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水墨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果蔬冬有雪。春天,百花盛開,蜂飛蝶舞;夏天,果紅菜綠,賞心悅目;秋天,滿園碩果,香氣撲鼻;冬天,白雪皚皚,小院靜謐。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過的,那段被她保護的很好的、無憂無慮的歲月,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流金歲月。記憶中最難忘的是盛夏的夜晚。我躺在姥姥的身旁,她拿著一把大蒲扇,一邊給我扇風,一邊給我講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我望著窗外皎潔的月亮和滿天的繁星,聞著院子裡飄來的陣陣花香,聽著耳邊傳來的此起彼伏的蛙鳴聲,很快便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姥姥經常和我說,我夢中都能樂出聲來。這麼甜美溫馨的生活,任憑是誰,都會快樂的笑出聲來的。那是一段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從容寧靜的時光,它為我的生命塗抹上了最亮麗的人生底色。
姥姥十分疼愛我。在物質生活還不富足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基本上是沒有零食可吃的。有時,爸爸媽媽拿糧票在供銷社給姥姥買回來一些爐果和槽子糕,她自己捨不得吃,非要給我吃。媽媽經常對她說:「您就吃吧,小孩子吃的日子在後頭呢!」可姥姥偏不聽。有一次,姥姥神神秘秘地把糕點藏起來,想等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再拿出來給我吃,可是她忙起來就忘了這回事了,等她想起來的時候,糕點已經發黴變質,沒法吃了。姥姥十分歉疚的對我說:「唉,你瞅我這記性,老了,不中用了,好好的糕點給糟蹋了。」年紀尚小的我拉著姥姥的手,安慰她說:「等我長大掙錢了,一定給你買許多好吃的,然後再給你買許多漂亮的衣服」。姥姥那粗糙的大手撫摸著我的頭,布滿皺紋的臉上綻放了笑容,像一朵菊花,溫暖而美好。
那時,大姨家買了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每到晚上,我便央求姥姥帶我到大姨家去看電視。《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鼴鼠的故事》、《霍元甲》,都是我喜歡看的節目。但是有時看到中途,我便睡著了,姥姥便背著我,趁著月色,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家走。趴在姥姥的後背上,我感覺她的後背是那麼的寬厚溫暖,那種溫暖帶給我的是一生的幸福。
及至我讀初中了,離開了姥姥家。繁重的課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回姥姥家的日子屈指可數。但每次回去,她必定早早的站在大門口迎接我。一看見我進院,立即快走幾步,一邊挽著我的手,一邊笑語盈盈的喊著:「我的乖寶貝回來啦!想吃什麼,跟姥姥說,我這就給你做去。」進屋,她便一頭扎進廚房,一通煎炸烹炒,一桌豐盛的飯菜便擺在了我面前。相見時難別亦難,每次我要走的時候,她都站在門口,一直目送著我遠行的背影。有幾次,我偷偷回頭,看見她不住的拿衣襟在擦拭著眼睛。彼時,嫋嫋炊煙縈繞在村落上空,夕陽正緩緩西下,她那孤單的身影在落日的餘暉中顯得如此落寞。我多麼希望時光能饒過她,可時光何曾饒過誰呢,那個曾經風風火火的姥姥已經日漸走向衰老,曾經挺拔的脊背已越發佝僂,曾經濃密的頭髮已日漸稀疏,在風中凌亂著……我不敢再看,因為我的雙眼也早已經淚眼朦朧。這樣的場景,在我求學的日子裡,反覆多次上演。那幅風中的剪影,每每想起,便令我心痛。
時光如指間的沙,飛速流逝。幾番雲捲雲舒,幾番潮起潮落,大學畢業的我,如願以償的成為了一名教師。而我,離姥姥也越來越遠了,如同風箏遠飛,只是那根線,早已不在姥姥的手中。始終沒有忘記的,是兒時的諾言。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假期,我特意去秋林公司,千挑萬選,給姥姥買了一件白色帶花紋的衣服,然後滿心歡喜的裝進了回家的行囊。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的歸期,想給姥姥一個驚喜。但是當我踏進那熟悉的小院時,迎接我的卻是一把冷冰冰的大鎖頭,一種不祥的預感漫上我的心頭。
我瘋狂的趕回到爸爸媽媽家。媽媽一看見我,眼圈立刻紅了,第一句話便說:「姑娘,你姥姥走的時候,特意囑咐我和你爸,不讓告訴你,說你剛參加工作,別影響你。你姥姥是端午節那天走的,走的時候還在念叨著你。」 聽完媽媽的話,我心如刀割,淚如雨下。我在心裡反覆默念著:世上最疼愛我的那個人,永遠離開我了,再也無處找尋了。從此,所有的溫暖和美好只能在記憶中一遍遍搜尋和回放了。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中的一句話猝不及防的湧上心頭: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雖然懷念的人不同,但情感是相通的。我終於相信,這世間冥冥之中有心靈感應的存在。記得就在端午節那天,我手上戴的五彩線莫名其妙的斷裂了,一整天我都心神不寧,坐立不安。自那以後,每年端午節,我的手上都不再佩戴五彩線。
光影匆匆,姥姥離開我已經22年了。每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她。午夜夢回,也經常淚溼衣襟。惟願一輪明月,不遠千裡,寄去我對她的相思。
3月21日,在今年疫情之下,省文明辦、省民政廳和生活報、龍頭新聞共同發起倡議——今年祭祀不聚集、我們網上寄哀思。生活報、龍頭新聞作為掌上文明祭掃平臺,25日全新推出文明祭祀行動。
全省居民可在家中通過錄製追思視頻、書寫緬懷寄語文章、舉辦網絡追思會、敬獻鮮花等方式祭奠,
歡迎發送作品至龍頭新聞郵箱longtouxinwen@163.com;
文字作品,可以通過生活報官微留言、提交;
我們將儘快篩選出優秀作品,發布在龍頭新聞掌上文明祭掃平臺,與全省居民一道,共同打造文明、環保、節儉、安全的祭祀新風尚,助力龍江戰「役」!
龍頭新聞網龍頭新聞掌上文明祭掃平臺開通後,將設置五大功能區域(追思視頻區、寄語展示區、祭祀祭掃區、英烈留言區、文明緬懷區)。
如果您善於書法、繪畫,可以投遞作品,表達對烈士、先人的緬懷之情;
如果您擅長攝影,可以把寄託哀思的光影瞬間投遞給我們,寄予清明思緒;
如果您手機操作嫻熟,可以製作小視頻,用凝結思念和親情的一幀幀音畫,把思念傳遞到龍江大地;
如果您是人民子弟兵,可以通過音視頻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敬仰;
如果您是疫情期間接受救治、採取醫學隔離觀察的治癒者,可通過自己的形式向犧牲的醫護人員表達敬緬;
如果你是一位少先隊員,可以通過各種想到的方式,紀念革命先烈,彰顯繼承革命理想的志向……
同時,誠邀您將製作的作品發送給龍頭新聞,我們將把您的真情實感、緬懷之情,傳遞到龍江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疫情期間,保護好自身和家人健康是對社會負責,更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在今年清明這個特殊時期,讓我們積極參與網絡祭祀,用行動倡樹時代新風,用文明告慰英烈先人!
溫馨提示:怎樣投送作品?
1、您的視頻、文字等作品,可發送至龍頭新聞郵箱longtouxinwen@163.com,並標註「清明徵集作品」字樣,我們將及時查收。
2、文字作品,還可以通過生活報官微留言、提交,並標註「清明徵集作品」字樣,我們將及時查收。
怎樣關注龍頭新聞,參與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