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5個offer,最終還是去做師資博後——土博孕期求職的艱難選擇

2020-12-28 騰訊網

本文授權轉載自知乎匿名作者(文章有刪改)

本人93年女生,本科雙非一本加境外合作項目交換一年,碩士HKtop3,博士國內top10+幾個月訪學經歷。社科專業,有兩篇二作一區SSCI,導師一作,1篇CSSCI通訊作者,還有在二審的Nature子刊一篇,國際國內會議若干。因家庭情況,暫只考慮中部省會城市高校。投遞簡歷之後,收到以下五個offer:

1. 某工科類雙非一本講師offer,省部共建高校。評職稱要求低,待遇正常水平,平臺一般,研究方向不對口,無博士點。

2. 某文科類211,學院面試過了,學校人事處卡第一學歷,且查詢說已發論文儘管是JCR分區1區,但是學校不認,只能當普刊並要求做師資博後,達到1A-或2B文章轉講師,博後進站出站無評價體系,算該院第一個師資博後,待遇奇差,個位數(補充:5萬元包幹)一年無任何配套。優勢:專業對口,方向齊全,本碩博學位點齊全,平臺不錯。

3. 某文科類211,院裡系主任和主要教授說想要我,方向一致,雙一流學科平臺,本碩博齊全,可能是師資博後,但是是能留的師資博後,因為平臺建設缺人,副教授編制寬鬆,晉升達到標準後直接副教授,標準與選項1標準相當。現在等通知,因為之前報上去2人剛剛結束,最好是再等1-2人一起報學校。現在還未走任何試講程序,且不知道學校人事處會不會卡第一學歷。

4. 某文科類雙非一本講師,省屬高校,省部共建高校,省內口碑不錯。A學院給offer,專業不對口,交叉學科無碩士點,院裡有其他系的學科博士點,平臺一般般。B學院完全對口,碩士點齊全,有希望,還在等,給講師,其他待遇正常,社科專業安家費之類的也一般般。

5. 家鄉城市雙非一本(老二本),省屬高校,一所高校孤立無援之地。給編制講師,安家費啟動費人才津貼30萬起步,沒有具體算,離家近,方便。但是無學術型碩士點,只有專碩,進去就幫申請碩導,以及一系列科研獎勵豐厚。平臺差,有服務期限,發展前景一眼看穿。

3是我最想去的學校,但是心裡一直沒底。面試完後,私下打聽到院裡同意進,但面臨著學校人事處的明文規定,包括第一學歷和發文署名,在場老師說會幫爭取,也可能會要求聘期內發SSCI(有篇數和分區要求),也可能直接卡出問題。

好在最後還是給offer了,師資博後,講師三級崗,雙一流學科平臺,本碩博齊全,有附屬學位,有人才公寓,算是我現階段比較好的選擇了。

當然,考核壓力也有,具體的合同還沒有籤,部級以上課題跑不掉了,論文上還不太清楚。

之所以這麼選擇,是基於多方面考慮。在找工作之前我查出懷孕了,我已婚,愛人在家鄉城市政法系統裡面,公務員一枚。(高中戀愛到博士期間結婚,已經十一年了)

這個情況打亂了我的節奏。省會城市當時是考慮離家不遠,且高校聚集,發展前景好,等愛人努力加油往省會調動,或者轉行放棄政法編制進事業單位。(愛人、家人完全支持我任何決定,愛人也說一定要儘可能去好的學校,不能讓我覺得他拖累了我,他會加油,此處筆芯)

在省會城市,孩子上的附屬學校省裡排的上名號,也希望給孩子更高的平臺。省會城市個人職業前景更好,這麼多年上學,自己還是有一口氣,情況好最後還能當個博導。

但是壓力也不小。入職本來就是擠進去的,同批引進中也不是特別拔尖,一進去就要生娃,科研壓力和教學任務應該也有,怕人際關係甚至工作進度完全亂套。需要置換房產,考慮愛人工作,工作入職加孕期這段時間應該會很折騰,異地分居,還要考慮身體。

最後,肚子的寶寶也順利過了孕早期的不適,現在孕四個月了,不過由於還沒有辦入職,用人單位那邊還不知道,自己也挺擔心影響入職的。好在這個月之前囤的論文發出了兩篇,寫的是選項3的作者單位,希望能有點幫助。

後續:

雖然我選擇了選項3的高校,但是整個入職過程還是跌宕起伏。

6月中下旬,正式的入職程序才拉開序幕,我被通知填人才引進的申報材料。

之後一直到8月中旬,近兩個月毫無音訊,打聽似乎是學院申報程序不對,學校卡著在,所以當時十分擔心上校會不通過,期間等待與煎熬不再回憶。

上周(8月中下旬),學院通知說校會過了,可以去體檢了,體檢完把表格交到人事處。由於疫情和暑期,學校說可以在當地三甲醫院做體檢,然後拿到校醫院給院長籤字並蓋章。

我在家鄉城市三甲醫院做了入職體檢,由於懷孕沒法做x光,怕影響體檢結果判定,跟學院鄭重說了懷孕的事情。女性生育確實是職場需要考慮的非常大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就非常感謝自己在暑期發表出的兩篇論文,當時和系主任商議後,單位都掛的選項3的學校,這會兒懷孕對入職的影響很大程度還是沾了這兩篇文章的光。

跟院長說了懷孕的情況後,院長表示理解,並讓我寫出一個書面情況說明,一是解釋已經發了文章,能在預聘期達到科研要求;二是保證生育完的第二年第三年是不影響教學安排的。其實自己也很忐忑,當然,不是忐忑該不該說懷孕的事情(坦白是必須的,用人單位領導不知情哪怕混過去了以後夜不好混,得相互理解),而是不知道這個情況說明會不會獲得校領導的理解。

另一邊,體檢的材料也請我哥交去了校醫院,但是因為心電圖上寫的「竇性心律不齊」,校醫院讓我重新複查心電圖……我當時簡直不太能理解,因為我知道的十個人裡面有五六個人心律不齊…校醫院那邊說高校老師現在壓力都大,怕我猝死......

我懷著無比負責的心情再去做了好幾次心電圖,終於有一次是正常的了,補了正常的報告,我哥再幫我跑了一次校醫院,終於給籤字蓋章了。然後幫我交去人事處,準備籤三方協議。

上述情況說明和體檢表交去人事處發生在同一天,所以可能是因為對懷孕入職的事情尚未商討出結論,又或許是本身籤三方都還要領導審一下,人事處讓我哥把三方表放在那,說籤了再聯繫我。入職程序暫時卡在這裡了。

額外說一下,也正是開始辦入職後我才知道,選項3的學校給我的不是師資博後,而是講師,當然,這年頭的講師都是預聘制。聘期三年,試用期12個月……對的,沒有聽錯,12個月,著實把我震驚到了。

現在就祈禱三方協議能順利籤定,確實是心力交瘁了,過程都是簡述了,適齡生育女性確實很難。

其實寶寶的到來真的很意外。我碩士那會就就被告知是多囊卵巢症候群了,當時還是男朋友的老公一直也沒想著我能自然受孕。博士論文寫完後,我們還是遵循醫囑,說的是自然備孕半年以上沒反應就考慮到醫院去排卵檢測,或者促排卵。我們已經有大半年快一年沒做措施了,想著等我工作穩定點就在工作的城市找親戚在的醫院做檢測,想著怎麼也是大半年或者一年後的事情,沒想到寶寶自己找上來了。很驚喜也很愁,趕在入職這個節骨眼。

我老公說,要是真的人事處那邊能通融,讓入職了,得感謝我這兩篇文章。兩篇文章換了個娃…paper還是硬通貨啊!

END

募格科聘

募格科聘

分享+點讚+在看,好文大家一起看

相關焦點

  • 投遍長江6省高校,只收到1個offer——一個土博的艱難求職經歷
    我畢業那年,區塊鏈的概念特別火,一個校友創辦了一家挖幣公司,他想拉我入夥說是一起把公司做起來,將來能掙很多錢,我有些猶豫,但他一番口才我還是心動了。不顧導師和老婆的反對,我一個化學博士跨行進入這家創業公司。但市場變化太快,自從公司成立後,比特幣就一路暴跌,折騰了大半年,公司最終倒閉了。我不忍心向這位師兄要工資,因為為了這家公司他已經賠了很多錢。
  • 高學歷的「煩惱」:C9「土博」糾結去華為、做博後or高校任教
    今日,小編在某碩博論壇上看到了一則信息:一位C9的「土博「選擇工作特別煩惱,是選擇去華為還是做博士後又或者是去高校任教。首先說說這個博士本身的情況吧:土博一枚,是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博連讀。主要來看看他目前面臨選擇的工作的情況吧!工作一:做博士後他做博士後的話有三個選擇:1)做自己課題組科研博士後:課題組老師希望他留下來做科研博士後,以後走研究員的道路。
  • 專訪小豬求職產品經理課程負責人Jicky老師——你的offer,我們的責任
    第三做產品經理對學歷的要求也相對較低,這就意味著,你只要掌握足夠的產品經理的知識,就有機會成為產品經理。最後,產品經理的晉升空間很大,發展空間也很大。涉及的領域也很廣,相對來說會比較自由,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領域或者擅長的領域來完成產品項目。然而,一份令人滿意的工作也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隨著產品經理的熱門,越來越多應聘者選擇了專門針對於產品經理的求職培訓班。
  • 博士畢業去高校難度大嗎?
    我博士畢業那年假意去找了找教職,發現京、滬地區的大學,對於化學專業的畢業生,沒有nature子刊(當然不包括nature comm)及以上,根本不搭理你好嗎?你聽到的只是:「哦,我們看看你的資料」,或者「要不要來做博後呀,我們待遇挺好的喲」。提交材料之後,要是不做博後,你和他便再無交集。
  • 《Nature Materials》:要不要做博後?打算去工業界的別瞎折騰了
    博後,一不小心就成千老了——千年博士後雖然部(si)分(da)學(tian)科(keng)專業做博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找教職工作,但是過去幾十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歐美的博士畢業生中只有5%最後從事了教職的工作,而其餘的大部分人主動或者被動的進入了工業界
  • 疫情下在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封簡歷投出無音信
    其中,Uber裁員人數最多, 在5月6日至5月18日期間共裁員6700人,佔員工人數的27%。團購網站Groupon裁員2800人,佔其員工總數的44%。總部同樣位於舊金山的Airbnb在5月5日裁員1900人,佔員工總數的25%。
  • ...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封簡歷投出無音信,矽谷「碼農」一職...
    在美中國留學生求職路比往年走得更為艱難。一路見證她艱難求職的一位朋友告訴記者,張同學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留美的念頭。「第一年她會先申請自僱,過完這最難的一年再看看時勢吧。」回國:國內招聘與美國校招時間錯開美國疫情一方面令留學生們求職受挫,另一方面,卻也讓一些人選擇回國發展,收穫了不錯的結果。即將於今年年底畢業的留學生曉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自己接到了國內某家即將上市超級獨角獸的offer, 也買好了1月回國的機票,準備前往北京開始新工作。
  • 面試12家公司,斬獲12個offer:求職時,別總覺得自己是「零基礎」
    今年四月份,我進入求職階段,面試了12家公司,並且拿到了12個offer。最終我選擇了作業幫的社群運營,月薪10K+,算是正式從暖石畢業了。  因為是保險專業,所以很快收到一家保險公司的offer,工作內容就是在群裡給那些寶媽講保險的常識,間接地讓寶媽買我們的保險,這份工作一做就是一年半,當時的工資是5.5k。 長時間的跟寶媽講保險的常識,導致自己不喜歡保險行業,但是又因為深圳高消費,所以就辭職了,去一家IT培訓機構做電話銷售工作,就這樣做了2年的銷售,996的工作模式。
  • 4個步驟,帶你拿下offer!
    ▲數據來源:智聯招聘與此同時,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春招季,應屆生崗位中明確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49.5%,較2019年同期高出13個百分點。僧多粥少,進一步使得競爭加劇。雙非一本院校冷門專業的小蔣,早在大三時就規劃好,自己對網際網路公司感興趣,所以準備大四先去大廠實習,爭取通過實習中的良好表現,轉正拿下offer。
  • 【求職糾錯】Offer前的背景調查:翻牆還是翻身?
    還是上網課,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少了?不過,這波操作在飯圈外的人看來有點迷,但確實,這是飯圈幹得出來的事情。與此同時,另一個大粉「巴南區小兔贊比」(不要問我怎麼記得住,如果你有個在娛樂圈工作的朋友,整天在你耳邊叨叨,你也會記得住的)不甘落後,羅列了一系列的證據,手把手教學如何舉報AO3,就……滿滿的粉圈套路,嘆為觀止。想問她多大了,簡直邏輯鬼才。
  • 別再被「求職氣氛組」包圍了!
    氣氛組是個網絡流行詞,指營造氣氛的人。可以用在各種場合,用來形容活躍氣氛、帶動氣氛的人。喜茶如果不是最開始僱傭了氣氛組去排隊,也很難有這樣的業績;而星巴克,也正是因為這群隨身攜帶MacBook寫報表和PPT的氣氛組成員才成為了白領心目中的臨時辦公勝地。關於這次的氣氛組話題在網上炒作起來後,星巴克很調皮地出來做了回應。
  • 逆勢求職:獵頭式主動求職的「九陽神功」(下)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面試中,都要形成反饋閉環。可以先跟企業HR 溝通,若沒有明確反饋。上文提到的留下了面試官的聯繫方式就可以發揮作用了。跟他分享面試完對公司的感受,提出一些面試中未回復清晰的問題,表達你對職位的認可,對公司和面試官的認同。會對你最終拿到企業offer是個臨門一腳的動作。
  • 「令人心動的offer」還是「令人焦慮的offer」?
    作者:袁秀月 請問看了什麼綜藝節目,會讓人想立馬打開書本學習10個小時? 答案可能是——《令人心動的offer》。
  • 橫掃MBB offer的小姐姐:5月開始準備秋招,不是太早而是太晚
    轉眼間,立夏已經快一個月了,5月也快過完了,此時的你是忙著Final的各種考試,還是在瘋狂碼字準備期末論文呢?對於大三的同學來說,這個即將到來的夏天最為關鍵,因為夏天一過,秋招就來了。或許,不少同學還會覺得,既然叫做「秋招」,那就是下個秋季學期的事情,當下還不用著急。
  • 應屆畢業生求職圖鑑:從焦慮走向理性,「騎驢找馬」心態者多
    在畢業求職大潮的裹挾下,王馨開啟了在線海投簡歷的模式,中間還去南京參加過面試,到杭州看過機會。但想到消費較高,且自己在這些城市沒什麼朋友,她最終還是回到了河南,將求職地點鎖定在了鄭州。「找工作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用人單位招聘信息中標的薪資待遇、甚至工作崗位都和實際不符,打著招文員幌子招銷售的比比皆是。」
  • 面試官口頭給offer卻沒錄用,是我太傻還是HR太不靠譜?
    最重要的是,面試官最後表示了對小米的滿意,並且給予了小米口頭offer。小米非常高興,一想到自己的工作有了著落,直接乾脆推掉了其他的面試,安心等待面試官給他發送offer和讓他去公司上班的消息。可是小米左等右等,三天過去了沒有任何消息,連offer都沒有。小米給面試官打過去才知道,原來自己最後沒有被選上。
  • 心動的offer,花藝師你拿到了嗎?
    19年一檔職場綜藝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就從觀察視角呈現了律師行業招募實習生並最終確定offer人選的全過程。不得不說,小編只看了前期的面試環節,就已經被激烈的競爭氛圍搞得頭皮發麻,不禁回想起自己職業生涯中經歷過的一次次求職過程。有人說邁入社會就相當於上了一所永不畢業的學校,總有新的學科等你去修,因為時間跨度夠長,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學期你會轉去哪個方向。
  • 年輕「土博」被聘副教授,要經得起「檢視」
    一般而言,大學副教授評聘的正常流程是——博士畢業後先到大學任講師3-5年,然後才有資格評聘副教授。而26歲的李晟曼剛剛博士畢業,沒有海外的求學經歷,一個年輕的「土博」,直接被湖南大學聘為副教授,職稱評聘如同開掛了一般,這無法不引發網友熱議。  高校教授、副教授的評聘,一直存在看重「洋博」的牌面和按資排輩的習慣,李晟曼進入快車道的特例評聘,自然會讓一些人吃醋。
  • 求職綜藝 令人心動的offer 你們看了嗎
    最近看到網上討論挺多的一個話題就是令人心動的offer其實是令人自卑的offer, 這樣的說法還蠻心酸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第一,裡面大多數的實習生自帶名校光環,家境良好,顏值在線。在沒有任何助力,只靠自己的情況下,打破階級壁壘何等艱難。第三、這麼優秀還這麼努力,使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自慚形穢。
  • 《令人心動的offer2》是激勵人心還是販賣焦慮?
    這檔律政職場觀察類真人秀延續了第一季的模式,8個背景各異、個性鮮明的實習生在四位律師的帶教考核下,歷經一個月的實習,最終有兩個實習生可以拿到令人心動的offer,目前已經播出面試先導片和兩期節目。節目播出後,很多網友不禁感慨,「代入感強,接近真實職場,太勵志了!」也有網友忍不住吐槽,「滿屏都寫著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