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瑪花為什麼這樣紅(記者手記)

2021-01-13 人民網

在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記者見到了不少珍貴的彝族百年老照片,其中記錄著勞動群眾反抗奴隸制度的鬥爭歷史。

曾經,背負著奴隸制的沉重枷鎖,當涼山彝族從長夜漫漫的歷史隧道中艱難走出的時候,每一步都在書寫著新的歷史。

據說,涼山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索瑪開放的時候就是歡樂到來的時候。」為何彝家人這樣鍾情索瑪花?那是因為,除了漫山盛開時的奼紫嫣紅可供觀賞,索瑪花樹還能用於彝族人的餐具、馬具製作,不少彝族的服飾、首飾圖案也源於花草之形。彝族的生活離不開索瑪花,因為它早已融進血液,盛開在彝家的精神原野,昭示著日子的幸福甜蜜。

當深情回望這部屬於涼山的民族團結史詩,我忽然醒悟,對於彝家人而言,民族團結就像是索瑪花,鋪就了涼山今日多民族互相扶持、共擔風雨的溫暖底色。

如何進一步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火普村第一書記曾遠旭的思考很有代表性:繼續挖掘彝族傳統文化,在打造鄉村旅遊的過程中更多體現民族文化風貌,展示民族元素。「彝族的服飾、飲食、建築特色等等,都是可供深挖的富礦。讓更多人欣賞到民族文化的『萬花筒』,我們要譜寫新時代『彝海結盟』的新篇章!」

索瑪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答案早已寫進了彝家心裡。

相關焦點

  • 鐵路扶貧幹部在大涼山盛開的索瑪花
    據媒體報導: 11月1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來自基層的鐵路扶貧幹部圍繞建設扶貧、運輸扶貧、定點扶貧等工作,和大家分享了感人的扶貧故事和工作心得。其中,成都客運段列車長阿西阿呷熱心服務旅客脫貧的精彩故事,書寫了鐵路扶貧幹部的責任和擔當。
  • 記者手記:「行走」的意義
    記者手記:「行走」的意義推薦閱讀   四川新聞網內江4月26日(記者 張進春)行走是一種方式,是一種最能貼切感受真實的方式這樣的「行走」體驗比單純的新聞報導更形象生動,更有說服力。如果不「行走」,媒體和網友可能很難提前見到即將於「五一」通車的成簡快速通道;如果不「行走」,媒體與網友很難知道一條鄉村道路的建成會給一個小鎮帶來4億元的投資發展中藥材產業。  在「行走」中媒體得到了最基層的新聞,網友也得到了最直觀的感受,成渝交通親歷者在「行走」中也找回了多年前發生在道路上的回憶。
  • 採訪手記 | 以記者的身份對話
    原創 蔣敏玉 深度訓練營/ 採訪手記 /以記者的身份對話。————————————文 | 蔣敏玉 編輯 | 田蔚琪《私募基金落水記》是我進報社後接的第一個選題,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實踐。缺少寫作經驗、缺少社會經驗、缺少對話經驗,這些問題讓我在最開始的時候很難將自己代入到記者的角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接手了這篇大稿。
  • 記者手記:病毒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抗擊新型肺炎)記者手記:病毒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中新社柏林2月6日電 (記者 彭大偉)「我不是病毒!」——近日,在中國全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時,一個法語寫成的話題標籤「#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被身處歐洲的亞裔人群頻頻在社交媒體推特等處使用。
  • 暈船是種怎樣的體驗——新華社記者隨艦手記
    新華社西太平洋3月1日電 題:暈船是種怎樣的體驗——新華社記者隨艦手記  新華社記者曾濤  戰備巡邏、遠洋訓練、護航出訪……隨著中國海軍執行的任務越來越多,走向深藍的步伐邁得越來越遠,海軍官兵的遠航生活被更多人關注。
  • 金融支持精準脫貧 | 記者手記③金融人的「四力」
    金融支持精準脫貧 | 記者手記③金融人的「四力」 2020-12-17 1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者手記:盲盒、卡通公仔、機器人,服貿展商「費思量」
    新華社上海11月4日電記者手記:盲盒、卡通公仔、機器人,服貿展商「費思量」新華社記者宿亮 周蕊盲盒、卡通公仔、機器人、環形大屏幕、社交媒體留影窗……即將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務貿易展區很特別。
  • 記者手記:一部熱播電視劇改變伊斯坦堡危險社區
    新華社伊斯坦堡3月19日電記者手記:一部熱播電視劇改變伊斯坦堡危險社區新華社記者易愛軍龍嘉社區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一座山上,俯視金角灣,幾個月前還「聲名狼藉」——貧民與毒販混雜,犯罪率高,被視為伊斯坦堡最危險的社區之一。
  • 記者手記 攝影記者是如何拍出精美點心的?
    而蔡小川便是拍攝2014和2015年兩年開篇圖片的攝影記者。平日,他為《三聯生活周刊》拍攝新聞攝影作品,而每逢此時轉為美食攝影記者的他,又有怎樣的故事?此文即是他寫下的心得體悟。《三聯生活周刊》的攝影記者蔡小川我總說,拍攝新年十五張點心這活,拍一次得少活兩年。因為對於我這個拍新聞的攝影記者來說,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 記者手記|上海電視節中兩個難忘的瞬間
    記者手記|上海電視節中兩個難忘的瞬間 澎湃新聞記者 楊偲婷 2020-08-08 09:09 來源:澎湃新聞
  • 記者手記我感謝自己還有愛人的能力.
    其大膽的作風,高調的出櫃經歷,現如今與同性戀人穩定的婚姻關係,都備受矚目,也被奉為臺灣的「拉拉女神」。這次陳雪攜兩部作品:散文集《戀愛課》,長篇小說《迷宮中的戀人》來到鄭州,駕車1066記者cc對其進行了專訪。以下為cc當天的採訪手記,分享給所有在愛中徜徉或迷惘的你。
  • 記者手記:對醫生最深沉的敬重 是有更多人選擇這個職業
    記者手記:對醫生最深沉的敬重 是有更多人選擇這個職業
  • 記者手記丨時隔三年!僜人「魔法師」再次火了
    記者手記丨時隔三年!就在記者發稿前再一次跟阿胖通了電話得知兩口子剛從成都做完治療回到了林芝可喜的是阿胖的愛人陶春雨的身體狀況持續好轉病情也得到控制記者也祝願阿胖一家能夠憑著堅韌憑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 記者手記:「居家令」下紐約人如何購物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紐約4月18日電記者手記:「居家令」下紐約人如何購物新華社記者夏林新冠疫情暴發一個多月來,深居簡出已成為紐約市民生活的常態記者從這份報價單上看到,各類常見食品一應俱全,但價格比疫情之前漲了兩倍多。記者撥打報價單上的電話,對方說,購貨100美元以上可以送貨到家,但需要給送貨人購貨款的百分之十作為小費。紐約一家名為GTSFresh的新鮮蔬果網售平臺以強大物流作為支撐,在疫情期間異軍突起。
  • 央視記者20年採訪手記《微光》首發:每個人平凡都在閃閃發光
    這是不僅是一本採訪手記,更是一本從業20年的一線記者,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對於社會正義和價值,對於人、人生的領悟與思考隨筆錄。「何姐,我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來看我們?」忽然,電子屏幕上出現了這樣一群聲音。何盈難掩淚水。2011年,何盈曾在新疆塔縣皮裡村做蹲點報導。
  • 記者手記:中國北疆開啟最「嚴」防控節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王化勇 攝(抗擊新冠肺炎)記者手記:中國北疆開啟最「嚴」防控節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新網呼和浩特2月14日電 題:記者手記:中國北疆開啟最「嚴」防控節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想要過春暖花開的日子
  • 西青記者前線手記—西青白衣天使 那些許下的願望實現了嗎?
    前線手記—西青記者記錄馳援湖北西青白衣天使的動人故事【4月10日 三月十八】西青白衣天使那些許下的願望實現了嗎?【記者小記】無論春天以什麼樣的方式開始,都不妨礙人們對生活憧憬。我們多次把目光聚焦在一線醫護人員的願望上,是希望通過他們的願望,折射不同時間裡,尋找到生命的意義。疫情蔓延,艱難抗擊的時光裡,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任務完成,帶著驕傲的榮光時刻,他們對未來的期許又那麼平凡簡單。我曾經讀到過這樣一段話:新聞是一個國家與社會的一面鏡子。
  • 軍網記者隨艦手記:出海暈船究竟有多「爽」?
    「海上聯合—2017」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將於7月下旬在波羅的海舉行,6月18日,記者隨參演編隊出海。海軍官兵的遠海生活是什麼樣?艦上又有哪些令人難忘的人和事?若干天的遠航生活將帶給記者怎樣深刻的感悟?
  • 人民日報湖北分社記者田豆豆「戰疫」採訪手記
    今天,我們分享湖北分社採編中心主任田豆豆的四篇採訪手記,一起感受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2月11日,陰今天凌晨,武漢市發布了社區封閉通告,我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轉給了人民日報客戶端,然後就輾轉反側睡不著了。社區封閉了,我怎麼出去採訪?只有去酒店住了。
  • 武漢解封手記:來自一個游離中的攝影記者
    或許每個疫情期間駐在武漢的攝影記者,都拍下了一些令人難忘的畫面。來自上海Sixth Tone的攝影記者史陽琨在武漢解封(2020年4月8日)前一周到達武漢,在解封前後拍下了數張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與其疫情爆發初期我們看到的那些使人揪心、悲傷的畫面不同,史陽琨的照片足以給人慰藉與信心,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在他的照片中,我能直觀的感受到攝影本體最初作為記錄方式所表現出的強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