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流連:舒伯特小夜曲

2021-02-19 淘漉音樂

《小夜曲》,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採用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篇譜寫成。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在歐州音樂史上有「歌曲之王」的稱譽。當時的民間傳說認為,天鵝將死的時候,會唱出最動人的歌。維也納的音樂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後不久發現了他未曾問世的作品,認為他去世前半年所寫的十四首歌,當屬動人的絕筆,於是將它們彙編成集,以「天鵝之歌」命名出版,其中的第四首就是這首《小夜曲》。

一天,舒伯特的一個朋友為一位年輕姑娘色生日創造了一首短詩。她請舒創造一首短詩,他請舒譜支曲子。舒對這位姑娘一無所知,隨便塗下一些音符給他的朋友,然後抱歉地說:「對不起,眼下我沒時間寫更嚴肅的東西了。」他朋友把這支樂曲帶回家,在鋼琴上試彈了一下,非常喜歡它。於是他做了安排,請舒伯特在他們的一個朋友家裡給音樂愛好者親自演奏。到了約定時間,所有的人都到了,惟獨舒沒來。女主人簡直急瘋了她派了舒的一個好友到全市的小酒店尋找,終於在舒的最愛去的地方找到了他,當他被不由分說地拽到客廳裡,就十分抱歉的說,他完全忘記了,然後他坐了下來,彈奏他的那支胡亂寫成的曲子,彈完後,他不禁熱淚盈眶的說道:「我不知道它是這麼美。」這支曲子就是《舒伯特小夜曲》。

「我的歌聲穿過黑夜輕輕飄向你……」,在鋼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響的導引和烘託下,響起了一個青年向他心愛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傾訴。隨著感情逐漸升華,曲調第一次推向高潮,第一段便在懇求、期待的情緒中結束。抒情而安謐的間奏之後,音樂轉入同名大調,「親愛的請聽我訴說,快快投入我的懷抱」,情緒比較激動,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後是由第二段引伸而來的後奏,仿佛愛情的歌聲在夜曲的旋律中迴蕩。樂句之間出現的鋼琴間奏是對歌聲的呼應,意味著歌手所期望聽到的迴響。

相關焦點

  • 舒伯特《小夜曲》大提琴 1885
    舒伯特《小夜曲》大提琴
  • 《舒伯特小夜曲》餘音繞梁,美到心醉
    《小夜曲》,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在歐州音樂史上有「歌曲之王」的稱譽。當時的民間傳說認為,天鵝將死的時候,會唱出最動人的歌。維也納的音樂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後不久發現了他未曾問世的作品,認為他去世前半年所寫的十四首歌,當屬動人的絕筆,於是將它們彙編成集,以「天鵝之歌」命名出版,其中的第四首就是這首《小夜曲》。
  • 舒伯特小夜曲 | 每個人內心都在等待的愛
    一個人閱讀但丁和莎士比亞,聆聽貝多芬和舒伯特,是為了獲取人類優秀的遺產,也為了了解自己、同胞、社會和傳統中最美好的東西。在平靜夜晚的深邃處,用我陶醉的靈魂輕聲唱出,小夜曲的柔軟。世間最美的抒情戀歌,不能沒有舒伯特小夜曲。我的歌聲穿過深夜,向你輕輕飄去,在這幽靜的小樹林裡,愛人我等待你;皎潔的月光照耀大地,樹梢在耳語,樹梢在耳語。
  • 舒伯特《小夜曲》中文版,這幾個歌唱家唱得太好聽了
    小夜曲(serenade)一種音樂體裁,是用於向心愛的人表達情意的歌曲。中世紀歐洲行吟詩人流行在黃昏或夜晚時分,伴一把吉他或者曼陀林,站在戀人的窗前深情歌唱,想想就十分浪漫。維也納的音樂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後不久發現了他未曾問世的作品,認為他去世前半年所寫的十四首歌,當屬動人的絕筆,於是將它們彙編成集,以「天鵝之歌」命名出版,其中的第四首就是這首《舒伯特小夜曲》,是1828
  • 世界歌后演唱《舒伯特小夜曲》,夜鶯般天籟!
    滾動下方文字查看歌詞大意 ▼ Leise flehen meine Lieder輕輕的 我的歌聲Durch die Nacht zu dir;穿過黑夜 向你輕輕飛去In den stillen Hain hernieder,在這幽靜的小樹林裡Liebchen, komm zu mir!
  • 關於舒伯特的5個創作小故事,你知道幾個?
    ▲卡蒂雅演奏舒伯特《小夜曲》
  • 婉轉而動聽的小夜曲,如漣漪般漫散開來
    小夜曲,充滿了華麗的思緒與浪漫,編織出既清新又妖豔的色彩,聆聽這幻化如夢的小夜曲風情如果在仲夏之夜,小夜曲如微風徐徐吹來,如漣漪般一陣一陣漫散開來,讓人感覺到澗流潺潺的清涼世界。
  • 19世紀的璀璨音樂新星——舒伯特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現聞名天下的《搖籃曲》(開頭為「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便是在他的筆下完成的。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樂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
  • 小夜曲,讓音樂在夜空裡悠然綻放
    莫扎特 ▲月下小夜曲 Serenata Notturna 這首編號為K.239的D大調小夜曲創作於1776年。該曲有一個「Serenata Notturna」的別稱,直譯為「夜曲風格的小夜曲」,人們習慣稱之為「月下小夜曲」。
  • 新春特輯 | 作曲家舒伯特音樂賞析
    《小夜曲》在《小夜曲》中,舒伯特使用了全新的創作手法,將詩意、精緻、自然以及創作者的即興表演融合得恰到好處,在充滿著浪漫色彩和神秘情懷的過程當中,讓聽眾感受到了作者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以及對於愛情的美好憧憬。也正因為如此,有很多人都說,《小夜曲》是舒伯特所創作出的最有型的曲目。
  • 奏一曲餘音繞梁,任詩意在指尖流淌
    當家人沒什麼能夠教給他後,七歲時,他被送到當地的管風琴師和合唱團指揮霍爾澤那裡學習,舒伯特很快在他的音樂技能中增加了管風琴、演唱和對位法,以至於不久後他的新老師也不知所措,發現自己能教給這個孩子的他似乎早就會了。霍爾澤感嘆道「他的小手指天生帶著旋律……」
  • 陳樂基轉戰直播界 一曲《月半小夜曲》點燃YY直播
    說起《中國好聲音》,除了吉克雋逸、袁婭維、梁博這些歌手,小編想還有一位歌手你們肯定也是印象深刻的——陳樂基。而靠著一首《月半小夜曲》火遍大江南北的陳樂基,在最近也入駐了YY直播,29日晚上的首秀人氣爆棚,平臺的主播紛紛來到他的直播間去祝賀。果然有實力的人,是可以一直發光發亮的。
  • 【每日一曲】舒伯特 野玫瑰
    資料來源:蘭亭樂坊據說《野玫瑰》歌曲的由來,有個溫馨的小故事。當他接過書來一看,是德國作家哥德的詩集,隨手一翻就看到了《野玫瑰》這首詩,頓時被詩中的文字所觸動,腦海中出現了美妙的音符。《野玫瑰》這首詩因其意境優美,將其譜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和威納(H. Werner)所作的二曲最為有名。
  • 一曲古琴版《月半小夜曲》深情唯美,讓你沉醉在這個夏夜
    《月半小夜曲》是中國香港男歌手李克勤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曲,由河合奈保子作曲,向雪懷作詞,杜自持編曲,收錄在李克勤1987年11月發行的音樂專輯
  • 安妮-索菲·穆特的《鱒魚》| 致敬舒伯特的清澈溪流
    、夜曲、聖母頌》新專輯。DG出過很多舒伯特的鱒魚。然而,除了明星效應以外——這裡是安妮-索菲·穆特和丹尼爾·特裡福諾夫——人們又該如何去推銷另一個版本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但事情似乎有點不公平,不僅是封面上的名字更為突出,而且照片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穆特的打扮像條美人魚,站在她身旁的特裡福諾夫穿著白色的開領襯衫,而另外三個人則穿著黑色衣服,消失在背景中。不過,重要的是演奏水準。
  • 【每日一曲】舒伯特 《鱒魚》鋼琴五重奏
    《鱒魚(Die Forelle)》原本是舒伯特於1817年寫的一首藝術歌曲,它曲調甜美又深受舒伯特朋友們的喜愛。1819年夏天,當時年僅22歲的舒伯特與著名的男中音福格爾受邀前往奧地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施泰爾小城演出。舒伯特應當地礦業經理也是業餘大提琴手的西維斯特·包姆加特納委託,以歌曲《鱒魚》的主題創作一首室內樂。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爾卑斯山區林木蔥蘢的山野之間,優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氣,爽朗的夏日時光,為舒伯特帶來了滿懷的青春歡樂。
  • 舒伯特《魔王》賞析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德國大文豪歌德將它寫成一首敘事詩,而作曲家舒伯特更把歌德詩中的精神融入音樂,譜成一首藝術歌曲《魔王》。有位評論家曾說,即使舒伯特一生只寫過這首歌,他也有資格臵身於著名的音樂家行列。
  • 音樂天才少年: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6歲開始學鋼琴,8歲開始學小提琴,1808年,11歲的舒伯特進入維也納宮廷樂團寄宿學校學習,當帝國聖堂唱詩班的童聲歌手。1810年,《G大調狂想曲》問世,這是舒伯特第一首標有明確日期的作品,1811年,創作了其第一首藝術歌曲《哈加的悲歌》 ;1815年,18歲的舒伯特在該年創作了145首藝術歌曲,10月15日,舒伯特僅在一天就寫出了8首歌曲。
  • 入夏聽蕭邦夜曲
    夜曲最初是指用於露天演奏的一種組曲型的、多樂章的器樂曲。雖然曲調都還優美、典雅,但常常流露出多愁善感的沙龍情調。十九世紀以後,夜曲發展為單樂章、具有抒情格調的器樂曲。這種體裁常用慢速或中速,採用和弦型伴奏,旋律優美,常用來表現夜的意境和人們從內心深處的情感。因此,很多著名的作曲家,像海頓、莫札特、舒伯特、德彪西都曾經寫過夜曲。
  •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憂鬱小夜曲等
    到2010年為止,她在PentaTone已發行十張錄音,曲目包括巴哈、莫札特、孟德爾頌、舒伯特、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等作品,可說是張張精採,同時獲得樂迷和樂評的青睞。  每一位小提琴家必挑戰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茱莉亞‧費雪在PentaTone Classics已完成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