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開悟,一氣之下燒光所有書,卻在一天除草的時候突然開悟

2021-01-08 在家小居士

編者說:古代有一位禪師,特別的聰明,看書很快就能夠理解,但是就是不能開悟,為此他一氣之下,燒光所有書。

如何才能真正地透出理念而直達無念之境?如果真有向上的決心,就應放下一切分別之心,把所有的觀念作用去掉,使心無所系、念無所著,既要死盡世間的情想,也須揚棄出世間的願求,隨緣度日,心空無住,如此久久,自能泯絕情見,消亡諸障而得開悟見性了。

如何才能真正地透出理念而直達無念之境?如果真有向上的決心,就應放下一切分別之心,把所有的觀念作用去掉,使心無所系、念無所著,既要死盡世間的情想,也須揚棄出世間的願求,隨緣度日,心空無住,如此久久,自能泯絕情見,消亡諸障而得開悟見性了。

唐宋時期的香嚴智閒禪師原是百丈的弟子,因為識性聰明,故於名相文字之學博學悟知,著在意解上而不能轉身,所以到百丈大師圓寂時,仍未悟道。後來他轉參溈山祖師。

溈山問他:

「我聽說你在百丈先師那裡,問一答十,問十答百。可這是你的聰明伶俐,意解識想,乃是生死根本。你能否在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

智閒經溈山如此直截了當地一逼問,心裡很是茫然。回到寮房查閱了所有的經論也找不到一句有關「父母未生時」的現成答案,於是內心深深地感嘆說:「畫餅不能充飢!」

雖然如此,他仍希望能輕鬆地解開這一句話的真實含義,所以多次請求溈山祖師對他說破「父母未生時」的那一段光景,而溈山祖師乃大手眼宗師,這關鍵的一環那能輕易放過?所以為打破他的知解之縛開示他說:

「我如果把這句話的背後面目對你說透了,你以後落在知解上不得開悟,就要罵我溈山不善巧指點你了。另外,我說的也只是我的悟處,與你自己一點也不相干呀!」

智閒聽後,一氣之下,便把平時的經典文學付之一炬,然後毫無顧惜地跑到山上去過粥飯僧的消閒無為的生活去了。

如此日復一日,無心無欲,妄念漸歇,真照自然地流露現前。一天因為做著除草的農事,忽然鋤著一塊瓦礫,隨手不經意地一丟,恰好把瓦礫擊在一根竹子上,這突發而來的「啪」的一聲,卒斷暴折地打開了久久封閉的業識玄關,能所頓盡,自性現前。在遙禮溈山祖師以不忘指示之恩後,頌出了只有如今方能頌出的開悟之謁:

一擊亡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到者,鹹言上上機。

在後來上堂開示時,又唱出了智慧絕倫的禪悟名言:

「道在悟達,不在語言。況是密密堂堂,曾無間隔,不勞心意,暫借回光。日用全功,迷徒自背!」

從這一則智閒開悟的公案裡,我們可以領悟到禪悟是怎樣一個過程了。這一過程概括起來,無非是在對禪有了完整的領會與真實的信心之後,再把知解之心去掉,使觀念落空,此時就能體現禪的離知真修,如果能一直深入下去,到了某一因緣時節,就能卒地斷,暴地折,真如佛性的本來面目就突現目前而親切證知了。

相關焦點

  • 傑德·麥肯納應該還沒有真正開悟
    我沒有疑問的是:傑德·麥肯納是有靈性成就的。有疑問的是:傑德·麥肯納真的達到了佛教或說禪宗所指的開悟?這個問題我是無法真正知道的,因為我還沒有開悟,但我有疑問是正常的。傑德·麥肯納在三部曲裡認為自己是開悟的,已經達到了他探索的終點,完全了悟了真相,沒有再多是他需要探索的未知真相了。
  •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若無法開悟,便無法奪取師傅的性命。所以,我非要開悟不可。因為我是武士。      若無法開悟,只能自刃。武士一旦受辱,怎能苟且偷生?不如死得壯烈。      想著想著,手又不自覺地伸進座墊下。順手抽出一把朱鞘短刀。緊握著刀柄,甩掉刀鞘後,冷峻的刀光瞬時劃亮昏暗的房間。宛如有一樣駭人的東西,自我手中嗖嗖奔逃出去一般,然後再聚集在刀鋒上,將所有的殺氣凝聚於一個點上。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恨他把開悟說得那麼絕對,讓人可望不可即。 不過,不過——我還是愛他的。 可能是因為我看不到他,沒有近距離的接觸,所以無法用我一般「審判」靈性導師的各種標準去「檢驗」他,所以,他是聰明的(神隱不見人)。他的三本書(英文的),每一本我都看了三遍以上,每天晚上還聽他的有聲書入睡。 剛開始的時候,尤其是讀了第一本之後,我陷入了憂鬱絕望之中。
  • 開悟是什麼?訪問傑德麥肯納
    當初我有一股衝動,想要表達某些事情,現在我已經表達出來了,衝動就消失了。事情就是這樣。 問:但你還在寫其他的書。 是啊,還有更多素材、更好玩的東西,但第一本書已經是完整的表達了。還有其他的東西可看,也還有其他的看法。我們以為開悟就是巔峰,是最棒的東西了,但它不是。還有更棒的東西,而那是所有對靈性開悟感興趣的人真正追求的。
  • 開悟是什麼? --傑德麥肯納《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讀後感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一天晚上放晚香的時候,虛雲大師忽然睜眼一看,只見眼前光明一片,如同白晝,內外洞澈。隔牆還看見香燈師在小解,又看見西單師在廁所裡大便。再向遠處看,江中行船、兩岸樹木,種種形色,無不一一了見。到了臘月第八個禪七的第三個晚上,第六枝香開靜的時候,護七法師例行給每位坐禪的法師上開水。當護七法師給虛老上開水的時候,不小心,開水濺在虛老的手上,茶杯隨即掉在地上,摔碎了。就在這個時候,虛老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夢初醒。
  • 開悟是什麼境界?
    一般沒有開悟的眾生,他們感知能力一般是受業氣支配的,其感知具有方向性、起滅性、局限性、虛幻性,藉由這種感知所獲得的感覺,佛家一般稱之為偏執覺、錯覺或者幻覺。他感到對輪迴最強烈的厭離,這種厭離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很多座上修習時,他不住地痛哭。接著他想如此下去可能會稱為障礙,他觀修究竟自性。一段時間內他仿佛已經失去知覺。等他甦醒過來,他發現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見或修的了,禪修時所有的領悟都已消融。此前他還對他的見與修有一點微細的分別,但如今一切都消失了。
  • 要在夢中醒來,開悟的代價是所有一切
    我希望得到快樂的秘方、一個法門、或一本書,能讓我一勞永逸,但卻一直沒有得到。直到看到《靈性開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書上說:開悟的代價是所有一切。人生是一場大夢,你是想從夢中醒來,還是在夢中醒來?其實,我們真正想要的是在夢中醒來。
  • 阿底峽尊者的開悟
    後來在密續上師羅睺羅教導下,他研讀了佛教三藏所有的經典和梵文大乘經論,他背誦了許多讀過的經典以及相關的注釋,在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博學、有成就的著名阿闍黎,也就是佛法教師。 有一天,阿底峽看書的時候,自己懷疑起來:「直接引向開悟,哪一條路是最迅速的呢?如果遵循大乘菩薩道,必須在無量劫中救度他人,才可達到涅槃寂靜。那麼我有可能達到開悟嗎?」
  • 【薦讀】開悟與不開悟,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
    是否不開悟的人,每一時刻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對同一事情的解釋也在變化?如果是開悟的人,那麼他對世界的解釋就是始終如一的?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從虛無中建立的,都是從本無所有的心地上構建的。
  • 一旦「開悟」,你有「5個脫胎換骨」的驚人變化!
    在這個前提之下,把無量法門作為明心見性以後助修的高級法門,用來增上品位,成就圓滿之佛。開悟,是修行中的一個重要證量名詞,它既是有為法和無為法的轉折點,也是世間和出世間的分界點。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
  • 傑德·麥肯納 | 開悟,再簡單不過了
    「神秘合一、與宇宙合而為一、直接體驗無限、至福、狂喜、一瞥天堂、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言語所能形容的一切、超越一切理解的平安。」「哇!」她突然叫了出來。女孩名叫莎拉,很年輕,二十出頭,而我剛按下了她所有的靈性按鈕。如果我是個上師,那會是我每天的工作。這個念頭讓我不寒而慄。「當你開悟時,不是你會到達那裡,而是那裡會過來這裡。開悟不是一個讓你去拜訪,然後再讓你無比懷念,試著回去的地方。
  • 【書摘】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想一想全世界的人數,以及整個人類歷史,我認為這種估計是合理的,不管任何時候,世上都只有幾十個開悟者活著,而這幾十個像我這樣了悟真相的人之中,又有多少個努力想幫助他人、讓自己為人所知?       更少。       開悟不像高中畢業要上大學,或者大學畢業要進入「現實」的世界。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
  • 萬行大和尚答疑解惑:開悟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如果耐得住寂寞,又一無所求,一無所住,這個人前世已經修到很高的境界,轉入修道,就是非常利的根器。有的人一沒事幹就感到空虛無聊,說明他內在沒有力量,必須靠外在的事物來充實自己。問: 六祖沒讀過書也開悟了,也能講法。修行和知識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吧?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靈商讀書會第20期, 溫亞其老師解讀《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大家好,歡迎走進靈商讀書會。 本周溫亞其老師將為大家解讀的書是《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252頁。溫亞其老師會用45分鐘的時間,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解讀本書:什麼是靈性開悟?
  •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悲傷憤怒難過都有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欣然接納讓一種情緒只是在肉體上有感覺和你的內心的寧靜沒有什麼關係能做到痛與苦的分離就算你真的很生氣很難過在肉體上表現得再多麼的極端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的?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