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日劇或日本動漫的小夥伴,肯定會在影視劇中看到很多日本人在居酒屋和朋友同事飲酒的場景。
據記載,日本最古老的酒是果實酒。邪馬臺時代,人們開始飲用口嚼酒。口嚼酒是利用口中唾液含有的澱粉酶經過發酵使米中的澱粉變為糖分的酒類。新海誠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中就有一幕是少女製作口嚼酒的場景。
後來中國的米曲造酒法傳入日本,口嚼酒才慢慢地被人們捨棄。戰國江戶時代,出現了最初的居酒屋。當時很多居酒屋都會提供酒水和小菜,這樣的場所在日語中被稱作「居続けて飲む」,翻譯出來就是「停下來喝酒」。這樣的酒屋既能飲酒,又能填飽肚子,受到當時人們的喜愛。
現在,日本酒主要包括:清酒,濁酒,燒酒,泡盛。其中又以「清酒」和「燒酒」最為有名。
清酒被稱為「日本的國酒」,現在人們提到日本酒一般就是指日本清酒。清酒的主要原材料是精白米,酒精含量一般只有15度左右。清酒的味道,分為兩種:甘口和辛口。甘口的清酒含糖量高,喝起來甜甜的,比較好入口;辛口的清酒則糖分比較少,喝起來會感覺到清爽順口,好似夏日裡的一陣涼風。還有的清酒,喝起來會有一種類似薄荷味的風味,稱為旨味。
清酒是日本酒最重要的代表,它是一種釀造米酒。在釀造的時候,米、米麴和水混合在一起發酵,把裡面的固形物過濾一下,就變成了濁酒。濁酒這個東西,曾經是米酒的主流產品,明代詩人楊慎的名句「一壺濁酒喜相逢」,說的就是濁酒了。我們現在常常吃的醪糟,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濁酒。後來,過濾水平提高了,就出現了酒身完全透明的清酒。
濁酒(日語Doburoku)是未經過濾的清酒,顏色乳白,有米香味,喝起來酸酸甜甜的,很好入口。每年9月末10月初白川鄉還會專門設置濁酒祭(濁酒節),來此旅遊的遊客將有機會喝到古制芳醇的濁酒。
可能有些人會把清酒和中國人普遍喝的燒酒混淆起來。其實差別還是很大的,首先兩者原料不同,清酒完全用大米釀造,而燒酒則多用雜糧;清酒沒有經過蒸餾,度數比較低,通常在15度左右,而燒酒則經過蒸餾,度數較高。兩者口感差異很大。
燒酒酒精含量一般在27-34度左右。加冰、加水是燒酒常見的喝法,可以稀釋燒酒的酒精濃度,使其變得和清酒差不多,搭配居酒屋快速、簡單的料理更自然。為了迎合年輕人特別是女性,有的地方還會把燒酒和和果汁混合在一起,做成日式雞尾酒。
泡盛就是度數較高的燒酒,和中國的老白乾比較相似,是衝繩特有的一種烈酒。熟成時間長達三年以上的泡盛被稱為泡盛古酒。如果有時間去衝繩當地旅遊,泡盛是很好的伴手禮哦。除了造訪酒廠之外,到當地的居酒屋,甚至是便利商店都可以買到地道的泡盛。
加冰塊或加水是泡盛常見的喝法,當地人還有一些常有的喝法,有興趣可以嘗試一下哦。比如在泡盛中加衝繩梅酒,喝起來清爽且略帶梅子的酸甜味,有提升食慾的效果;加入烏龍茶或綠茶或紅茶,味道會變得更加清爽,並帶有淡淡茶香;加蘇打水,可同時享受蘇打飲料特有的刺激口感與泡盛的香醇,也可將蘇打水換成薑汁汽水或可樂,別有另一番滋味。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而且很受當地人喜愛的喝法是,泡盛和咖啡加在一起喝。因為咖啡會衝淡泡盛特有的香氣,一開始先加入少量咖啡會比較好。 據說咖啡特有的苦味則與泡盛本身的味道非常相配。在當地便利店還可以買到衝繩特產:泡盛咖啡。
直到明治時代,日本酒的釀造方法依然依靠自然發酵,品質不穩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04年日本政府在福島設立了國立釀造實驗所,開始通過現代微生物學的方法,對釀造技術進行改良。5年後的1909年,實驗所的技師嘉儀金一郎發明了山廢酛釀造法並且實驗成功。這個新釀造方法的實驗場所,就是這座末廣酒造。很快,新的釀造方法推行到全日本,並成為當代日本酒的釀造基礎。
▐ 品酒詞彙
日本人在描述日本酒口感時經常會用到下面幾個專用詞彙:
辛口(からくち):品酒的「辛い」,和料理中的「辣」、「鹹」是兩種概念。在這裡,酒精刺激舌頭而感受到的疼痛被稱為「酒が辛い」。
甘口/旨口(うまくち):形容刺激相對較弱而又濃芳香的酒。有的低度酒也會帶來辛辣口感,因此對於酒商來說這是一種很有難度的味道。
端麗 / 淡麗(たんれい):含在口中時,有一種美妙、柔滑的口感。新瀉縣的名酒「越淡麗」就是這種口感的代表之作。
芳醇 / 豊醇(ほうじゅん):香味極其濃鬱的酒。
濃醇(のうじゅん):口感濃鬱的酒,與「淡麗」正好相反。
吟味(ぎんあじ):這種酒通常經過長時間低溫釀造,有著清爽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