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皆苦,但是枝裕和是可樂餅泡麵味的.

2021-02-27 周周仙女

是枝裕和在自傳體《有如走路的速度》裡講述了一個關於螃蟹的故事。

 

說他在海邊看到雄蟹為了守護配偶遺骸,奮力抵抗最後相擁死去。他深深被這份悲傷所打動,卻出乎意料地在結尾處皮道:自那以後,我便吃不下螃蟹了——要是這麼寫的話,想必是個很棒的結尾。可惜不管是在那之前還是之後,螃蟹都是我最愛的食物。請別見怪

 

是枝裕和對美食的熱愛不僅僅只是在電影裡。

 

談及電影節,他會說「要是直白自己喜歡電影節,多少有點惹人討厭。但我還是要(斬釘截鐵地)說:我非常喜歡電影節!排名第一的是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因為東西好吃。」

(是枝裕和在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揮淚緬懷樹木希林女士)

 

喜歡電影節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東西好吃。這樣孩子氣的理由在是枝裕和身上,倒顯成立。一如他的電影,充滿煙火和溫度。

 

日本電影喜歡提及美食,用食物來傳達人生的大情大智。

《海鷗食堂》裡認認真真包飯糰、小心翼翼烤鮭魚的幸惠

《深夜食堂》裡為治癒痛失情婦玉子的那不勒斯意面

 

 

流浪東京女孩美智報答老闆做的金絲南瓜

 

海嘯倖存下來的謙三,日思夜念的咖喱雞飯

 

以及變性人阿潤和吉田曖昧的「納豆之吻」,打破世俗對傳統愛情的定義

《小森林》裡面用美食來紀念母親的女主市子,記錄著春夏秋冬一日三餐的日常

 

核桃飯

烤番薯幹

野蒜苗炒鮭魚白菜花意面

 

食物在電影裡是聰明的開場白,隨著削土豆皮的聲音響起,兩雙對比鮮明的手部特寫,母女討論著「蘿蔔真是個天才啊」「那土豆呢」,《步履不停》便由這跟食物有關的日常對話裡開展,瀰漫著稀鬆的煙火氣。

剝著青豆的母女兩人談論著關於生活的瑣碎,從洗蘿蔔、剝蘿蔔皮、剝青豆、燉肉,為外出一天回來的丈夫兒子準備冰麥茶

 

千裡迢迢趕過來次子良多的加入讓廚房更加熱烈喧囂 ,良多教兒子剝玉米、炸玉米天婦羅

 

 

所有的食物準備就緒,媽媽將茗荷切絲,和青豆一起拌飯,一道寄託哀思的茗荷青豆飯就此出爐。

在日本,傳說中吃了茗荷的人就可以忘記痛苦。

 

一切都是為了,橫山家十五年前意外喪生的長子忌日準備。

 

所有的家長裡短的日常、痛失至親的悲痛,就這樣透過食物的相聚蔓延開來。

 

關於家族的記憶,靠什麼去傳承和維繫?是枝裕和給出的答案是家常的食物。

 

在一道又一道的食物裡,是枝裕和講述著家庭的關係、親情的倫理、人與人之間的千絲萬縷。

是枝裕和說他喜歡做飯的過程和對話,以及在吃完收拾桌子時候的對話,家庭人物之間在不經意間會產生很多的碰撞,這很有意思。

 

前段時間剛剛斬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裡,即使是窮得連飯都吃不上靠偷竊為生的阿治,在寒冷的冬天裡卻依舊把可樂餅遞給了瑟瑟發抖的由裡。

 

埋怨著大家啃老的傲嬌奶奶,看到角落裡的由裡餵給她一口熱騰騰的麵筋。

 

信達帶著翔太一邊喝波子汽水一邊玩著打嗝的遊戲,瀰漫著盛夏的炎熱與愜意。



翔太把喝完的波子汽水裡的玻璃彈珠,放在照亮的電筒上,說是大海。是來自貧乏童年的綺麗幻想。

東窗事發後,從福利院逃跑的翔太去治的住處,「父子」兩人在下雪天吃著可樂餅泡麵。

 

就像信代一直掛在嘴邊的:羈絆啊 是羈絆啊!

這一切,也正是是枝裕和透過食物牽聯起來的羈絆。

像每個普通人故事裡的,一日三餐、 一蔬一菜、 英雄夢想。

 

《海街日記》裡,只教會大姐做海鮮咖喱飯的媽媽,因為海鮮比肉好煮;

千佳給鈴煮了外婆常做的魚糕咖喱,姐姐們都覺得不好吃,但對千佳來說那就是「外婆的味道」;

佳乃最愛海貓食堂的竹莢魚南蠻燒,是因為老闆娘從小對無依無靠的三姐妹很照顧,某種程度上是替補了「媽媽」的位置;

姨姥姥(樹木希林——是枝裕和的御用女主),在大姐決定邀請同父異母的鈴住進來之時,囑咐幸多一個人負擔會更重,此時交談的載體仍然是通過食物。

但大姐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決定。

成長的經歷,總藏於食物的關聯之中。

熟悉的「爸爸」牌沙丁魚三明治、二姐夏天時刻嚷嚷著要喝的啤酒、用來招待三姐男朋友的冷麵和天婦羅、以及參加葬禮的火車上,邊談論著父親邊吃著的鐵路便當。

四姐妹守著鎌倉的老房子,一起經歷四季的流轉,將食物揉進了生活的溫情裡。

更不容忽視的是在影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青梅酒,串聯起四姐妹的共同人生軌跡。

姐姐們不在家,千佳帶妹妹喝青梅酒;

一向懂事內斂的鈴在喝醉了之後,吐露出自己討厭繼母,想念父親的心聲。姐姐們心疼鈴,答應等明年梅子成熟時,釀一些不含酒精的梅子酒。

從小便離開三姐妹的母親,在父親去世後說要賣掉祖母的老房子,姐姐和母親吵架,但仍然難以割捨母女的情分。告別之時,特意回家裝上一罐青梅酒。

一顆幾十年的梅子樹,一年釀一次的梅子酒。

酒醒的鈴,跟姐姐們看著窗外的梅子樹。說著給梅樹灌溉、除蟲、消毒的過程,小鈴說原來釀梅子酒是這麼複雜的過程啊。

大姐望著梅樹輕輕說道:「外婆說過,活著的東西都是很費功夫的。」

周周福利

為了給壓力山大的周一衝喜

那就留言順序為「6」的幸運鵝吧

(6/16/26/36/46/56)

可免費得《複製人》電影票一張

But,同時分享到票圈的鵝

可得兩張哦

留言次序還是以後臺時間為準喲

11月28日推文公布中獎名單

歡迎大家來玩~

相關焦點

  • 日本街頭超人氣小吃可樂餅,土豆控不可錯過
    是枝裕和的電影後勁太大去年看的《小偷家族》直到現在也沒徹底回過味來人和人的相聚是因為羈絆而羈絆不限於親情
  • 我只想吃個可樂餅 |食譜復刻
    「小偷家族」被警方逮捕後,家庭成員四散分離,某天兒子從警方提供的住所出來找父親,父子倆又呼嚕呼嚕吃了一頓可樂餅就泡麵,幸福又傷感。 可樂餅既是柴田一家艱難處境的說明,也是他們心地善良的證據。開場時,一邊吃著可樂餅一邊往家裡走的父子兩個,看到孤零零地坐在公寓陽臺上的小女孩尤裡。
  • 日本國民級食物「可樂餅」和可樂究竟有什麼關係?
    父親於心不忍,拿著可樂餅問小女孩百合是否要吃,百合在一口氣吃了四個可樂餅之後,成為了「小偷家族」的一員。我從可樂餅中見到了「貧窮時仍然不忘記對他人施捨、憐憫和負責任」的精神。而物語君第一次見到可樂餅,那還是在2014年大火的日劇《對不起,青春》中的三島可樂餅,講述的是青春的那些發生在校園中的事情,卻泛起了濃濃的校園純愛風,由此讓我對「可樂餅」不能忘懷
  • 眾生皆苦 唯有自渡、文/南嶽-梧桐雨
    ID:bxq2233眾生皆苦 唯有自渡文/梧桐聽雨一、曾經,我們總是盼望著快點長大,長大了就可以脫離父母的管束,隨心所欲,人在風雨中穿行,當看盡世間冷暖,品盡人生百味,才會明白,眾生皆苦,唯有自渡。走過悠悠四季,走過清淺流年,時光終會不相負,深情總會換來溫柔以待。無論經歷過多少薄涼寒愁,皆可安暖自守,皆要深情明媚地活著。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常有朋友與我抱怨,生活太苦,過的好沒意思,求神拜佛沒少去,卻沒什麼變化,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他們中不乏有大老闆,也有普通小市民,但是談及到生活,都有著各自的苦水。其實,眾生皆苦,芸芸眾生都在這個婆娑世界之中,婆娑世界雖大,但是苦海無邊,想要脫離苦海,自渡才是關鍵。
  • 「眾生皆苦,憑什麼你是奶油味兒的?」
    想起一句話:我喜歡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上有火鍋,有遊戲和小說,有夢想和陽光,還有我愛喝的冰可樂,更重要的是有好朋友與家人,都說眾生皆苦,我卻覺得人間值得。是啊,眾生皆苦,希望你很甜,而且是奶油味的那種。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茫茫人世間,眾生皆苦。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坎坷、磨難和不如意,這些經歷都給每個人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苦惱和折磨。快樂都是相同的,但痛苦卻多種多樣。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這些苦致使不同的人們都在無盡的苦海裡拼命掙扎,與這些苦抗爭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人生。掙不脫,永受其擾;掙脫了,才能常樂。既然每個人都是苦的,我們就不能總指望別人來幫自己救贖,若想真正脫離苦海,就唯有自渡。看開一切,坦然接受。生命中所有的得與失、去與留都是前生今世修得的因果。得到的,是修來的福報;失去的,是應有的懲罰。
  • 眾生皆苦普拉斯 萬法皆空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
    眾生皆苦普拉斯這是一部看完讓人覺得很喪的電影,而且影片開場是辦喪事,結尾還是辦喪事。看完之後,難以不相信佛家所講的眾生皆苦,看起來歡樂的有錢人的人生,雖然是彩色的,但他們實際上都是在單純的追尋欲望,沉溺在欲望的河流中無法自拔,並且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自己可以沉溺欲望的特權。生活在底層的人,更是疲於奔命的保證生存的基本條件。
  • 眾生皆苦,你苦不苦?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插畫師阿爾·瑪格朗(Al Margen)創作了一組暗黑系列插畫,犀利卻又精準地描繪了世間眾生相,看完一聲嘆息:唉,眾生皆苦
  • 《寶石之國》眾生皆苦
    然而金剛怒目,菩薩低眉,佛家終究是慈悲為懷,月人回到月球卻喜怒哀樂俱全,一切人類的情緒皆體現在臉上。他們學來佛的莊重肅穆,但終究不是佛。動畫常出現的一幕是眾多月人伸出手尋求老師的超度,老師一揮手,一切化為虛無。月人(魂)也許是人類本身的業。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當脫離六道輪迴,達到境界,皆純是大丈夫身,無男女色相。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世人皆嚮往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卻不知最方便的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的心裡。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說:一念一輪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人這一生最大的修行就是渡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
  • 食之初味 | 是枝裕和的生活原味
    一日三食常常是日本導演鏡頭下的儀式感,比如是枝裕和,每一部電影都是一輩子的生活,滲透著食物的氣味。初看是枝裕和,總會對他的電影有或多或少的誤解。那些看似美好的食物只是日常,我們無從判斷它們是否可口,一蔬一飯不過都是生活原味的記錄罷了。
  • 【影評】眾生皆苦普拉斯 萬法皆空普拉斯 - 《大佛普拉斯》
    眾生皆苦普拉斯這是一部看完讓人覺得很喪的電影,而且影片開場是辦喪事,結尾還是辦喪事。看完之後,難以不相信佛家所講的眾生皆苦,看起來歡樂的有錢人的人生,雖然是彩色的,但他們實際上都是在單純的追尋欲望,沉溺在欲望的河流中無法自拔,並且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自己可以沉溺欲望的特權。生活在底層的人,更是疲於奔命的保證生存的基本條件。
  • 眾生皆苦,你唯有看開、放下
    ,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你我皆凡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疤痕烙印,看似已經完全癒合,但是某一個特定的點觸及,還是會火辣辣的疼,還是會鮮血淋漓。 佛祖雖然告訴過我們,世間一切皆有定數,就像花朵,春天自然會開,葉子到秋天就會飄零。該離我們而去的人,我們怎麼也留不住。
  • 比本源更出名的和風可樂餅
    隨著波旁王朝於法國大革命倒臺,可樂餅與其他所有法式宮廷菜品進入平民餐桌。(資料:《維基百科》(中文),可樂餅詞條)18世紀的法國或英國提到可樂餅,一般認為起源於法國。但是法國對可樂餅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出於1740年的《法國大事典》。然而英語文獻中可樂餅最早登場是1706年。也就是說據已知文獻來看,英國比法國早了34年。那麼可樂餅到底起源於英國還是法國就成了謎題。
  • 烤箱版可樂餅
    朋友圈裡很多人問我什麼是可樂餅,可樂餅的名字取自法語中的croquette,是在16世紀西餐開始傳入日本時,逐漸開始被日本人民接受,然後改良後成為備受鍾愛的美食
  • 《有翡》:謝允的「生之苦「,你我皆凡人,眾生皆苦,幸得安之
    這個鏡頭真的是從「我」出發吧,「我」一個偷聽者,有幸聽到了謝允的身世,聽到了他的「生之苦」,聽到了他以為的「不忠不孝」,聽到了他的「交代重要」的信念由來……蓬萊島上,謝允師傅同明大師,對小謝允講命數:小謝允想做小和尚,想做打魚的、挑擔的、撐船的人的兒子,不想做什麼勞什子公子皇孫,不想承擔復國的責任。
  • 「草莓文案」眾生皆苦,唯你是草莓味
    就像喜歡草莓一樣的味道* 塊錢買來的快樂 有時候快樂就 是那麼簡單 strawberry **萬物皆可愛希望今天可愛的你 也是安靜地窩在軟軟的被窩裡 空氣裡全是好聞的味道 你只要開心地咂巴咂巴嘴巴 夢到甜甜的鬆餅和草莓 做個好夢就好了我聽說喜之郎果凍草莓味的最好吃歡樂的歌聽多了會變得快樂你會不會發現這是藏頭詩眾生皆苦
  • 小偷家族:可樂餅烏龍麵熟麵筋甜番茄烤玉米燒年糕和玻珠汽水
    大治和祥太剛剛結束在商場的「工作」,在回家路上花了450日元買五個熱乎乎的可樂餅,兩人一路走一路吃。路上,又看見那個雙眼晶瑩的瘦小女孩,祥太說,快走吧,可樂餅都涼了。大治卻說,誒小姑娘,可樂餅吃不吃?這是電影裡首位登場的食物。一塊可樂餅,幾乎充當和大治祥太一樣的主角地位。小姑娘坐在房間裡,隔著窗縫望著遞給她的那塊可樂餅悄悄地咽了咽口水,然後就跟著他們回了家。
  • 看完「小偷家族」後的我滿腦子都是可樂餅
    「一家人」一起去海邊,奶奶在沙灘上對著他們的背影,無聲的」謝謝你們「(此處淚目)是枝裕和很擅長拍夏天的潮溼悶熱以及日本家庭料理的美味。每次看他的電影,總是一種很奇妙的心情,抿著嘴,情很深卻又欲言又止;表面上風平浪靜,內心卻深深被震撼,就和電影本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