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水豆腐,也叫鹽滷豆腐,是外婆那裡的特色美食,它的製作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技藝。舅公家祖傳做滷水豆腐已經有數十年了,暑假裡,外婆說要帶我去看看,我高興極了!
吃過晚飯,我們踏進舅公家的豆腐作坊,只見舅公正光著膀子忙碌著。他左手拿著一個大勺子,從缸裡舀出黃豆,右手飛快地挑出壞豆子,動作之快,太厲害了!挑完後,舅公將豆子用水細細洗了一遍,洗好的豆子躺在桶裡,顆顆圓潤,摸著軟軟的,據說它們在水裡泡了十幾個小時呢,能不吃飽喝足嗎?
接著,舅公將豆子倒入一個漏鬥形的磨豆機裡,不一會兒,白白的豆漿便從一根管道源源不斷地流入桶裡,而黃色的豆腐渣則從另一個管道流出來。外婆指著牆邊的一個石盤,說:「這是石磨,原先舅公是用這個磨的,你要不要試試?」我很想試試,外婆舀起一勺黃豆,倒入石磨上方的小口,讓我去推石磨上的那根木桿,我輕輕一推,石磨紋絲不動。我又使出大一點的勁,還是不行。直到我用上吃奶的力氣,石磨才緩緩動了起來,乳白色的豆漿順著石槽,緩緩地流了下來。不一會兒,我就累得滿頭大汗了。
磨好豆漿,舅公用勺子將豆漿上面的泡沫撈淨,然後把一根「十」字形的蒸汽鋼管插入豆漿加熱。我瞪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不一會兒,豆漿就開始「翻江倒海」,翻出了一朵朵乳白色的豆花。舅公拿來一碗「滷乳」,他告訴我接下來是「點滷」,俗話說「打豆腐」,也就是凝聚蛋白質的,必須要均勻加入豆漿中,這可是製作滷水豆腐的關鍵。
舅公一邊攪拌,一邊將「滷乳」勻入豆漿後,蓋上了蓋子。我就在旁邊眼巴巴地等著,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揭開蓋子一看,哇!白白嫩嫩的,這不就是豆腐腦嗎?還飄著濃濃的香味呢!外婆看著我垂涎欲滴的樣子,便給我盛了一碗,加了點糖,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哇,燙死我了!」我哇哇大叫。唉,果然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等涼了一會,我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一會兒就見底了。這味道,又鮮又嫩又滑,真是太好吃了!我摸著圓滾滾的肚子,又屁顛屁顛地去看舅公做豆腐了!
舅公正將豆腐腦一勺一勺舀出來,放入鋪著紗布的豆腐籃中,對我說,等它們冷卻、凝固後就是豆腐了。
原來,滷水豆腐是這樣做出來的。
(小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橋街道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