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也是三國時期雄踞一方的霸主,為什麼關羽卻始終看不起東吳?

2020-12-23 鮮花暢談歷史

關羽看不起東吳是有道理的。

三國歷史上,曹操憑藉自己的能力,組建軍隊,滅了袁紹,呂布等諸侯,平定北方;劉備是關羽的大哥,也是白手起家,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做了江東之主,孫權屬於富二代,所以關羽瞧不上孫權。

孫權相比於曹操,劉備,屬於守業之主,能把孫策留下的地盤守住就不錯了。孫權打仗也確實不怎麼樣,他兩次親徵合肥,第一次是赤壁之戰後,孫權想趁機佔領合肥,曹操派大將張遼鎮守合肥,兩軍大小十餘戰,孫權也佔不了什麼便宜。周瑜派程普和魯肅前來增援,孫權有了援軍,馬上和張遼開戰,沒想到兩次遭遇慘敗,大將太史慈也被射死了,孫權無奈罷兵回東吳了。

第二次徵合肥,孫權親統十萬大軍,呂蒙,甘寧,蔣欽,潘璋,周泰,陳武,董襲,徐盛等江東頂尖的大將跟隨出徵,可以說江東出動了超豪華的陣容。合肥守軍不過七千人,將領不過張遼,李典,樂進三人,江東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一場大戰,東吳軍大敗,吳主孫權也差點被張遼活捉了,張遼威震逍遙津,一提到張遼的名字,東吳的嬰兒嚇得都不敢啼哭,這一戰徹底把孫權打懵了。張遼和關羽是好朋友,張遼的能力是比不上關羽的,張遼都把江東殺成這樣了,關羽更瞧不起江東這些人了。

也正因為看不起東吳這些將領,魯肅請關羽過江赴宴,想逼迫關羽交還荊州,關羽才敢於單刀赴會,和魯肅談判破裂後,關羽抓住魯肅的手,像提小雞一樣,把魯肅提到江邊,關羽上了船和魯肅道別,魯肅已經嚇得魂不附體了,呂蒙,甘寧等江東名將,眼睜睜的看著關羽吃飽喝足平安回到荊州,這更讓關羽看不起東吳諸將了,

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

關羽對曹操是很敬重的,如果不是和劉備相識較早,關羽有可能成為曹操的大將,關羽跟隨劉備討伐董卓的時候,關羽請令去戰華雄,因為出身卑微,袁紹,袁術弟兄瞧不起關羽,大多數諸侯也有輕看關羽的意思,只有曹操支持關羽,而且還給關羽熱了一杯酒,曹操是一方諸侯,關羽不過是個小兵,這待遇令關羽十分感動,曹操是不看出身,唯才是舉的人,對關羽有知遇之恩,關羽和曹操是政見上有不同,個人關係還是不錯的,所以關羽被困土山,曹操答應關羽,降漢不降曹,關羽就投降了曹操,而且為曹操剿滅袁紹,立下大功。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東吳著名人物
    孫堅,東漢末年將領、軍閥,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孫權,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 東吳大都督為什麼個個風光
    東吳的大都督,個個功勳卓著,在東吳所受到的待遇也是風光無比,同時代魏蜀兩國的類似人物,無論是軍功、權力還是受信任的程度,都是無人能比。那麼,他們為什麼個個風光無比,而這一切的原因又是為什麼呢?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徹底遏制了曹操在戰略上進攻的勢頭,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的一個基礎,而周瑜就是這場戰役最為出色的指揮員,因而被人稱之為「周郎赤壁」。魯肅單刀赴會威震關羽奪取江陵不久,周瑜去世,魯肅接替周瑜在前線領兵。
  • 東吳以江東六郡為根基,那麼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哪裡呢?
    三國時,小霸王孫策在其父孫堅死後,率領其父的舊部過江襲取江東,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等人,兼併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建立霸業。甚至曹操在聽說孫策的驍勇後,稱讚「獅兒難與爭鋒」。在孫策死後,孫權上位,年紀輕輕的小將軍成了一方霸主。
  • 背叛同盟,斬殺關羽,真是東吳最好的選擇?
    不過這一次分兵出擊也預示了日後東吳的戰略方向,孫權在合肥被嚇跑,而周瑜則經過長時間苦戰之後擊敗曹仁,攻克江陵,在此期間劉備軍為東吳阻擋曹軍的援軍,雖不是攻城主力,但也是有貢獻的,同時,劉備也趁曹軍北撤,攻下了長沙、武陵、零陵、桂陽等荊南四郡。 曹操雖敗,但實力仍然強大,怎樣抵禦曹操是這一階段江東的戰略重心。
  • 三國時,東吳的大都督為什麼身體都不好?
    三國時期,東吳的大都督為什麼身體都不好?這要分什麼情況來說了。先說一下大環境。大家都知道,南方由於氣候溫暖甚至是炎熱,而且溼度很大。所以,南方人的壽命普遍比北方人要短一些。比如,世界公認,印度人的壽命要比中國人短。
  • 東吳以江東六郡為根基,那麼歷史上「江東」是現在的哪個地方呢?
    三國時期,小霸王孫策在父親孫堅死後,率舊部過江襲擊江東,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等人,吞併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建立了霸業。連曹操也聽聞孫策的驍勇,稱讚他為「獅兒難相爭」。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年幼的小將軍成為一方主帥。
  • 東吳將士怪——三國漆木屐
    一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太成功了,讓三國這個「小時代」在整個東亞都魅力無限。但是也是因為它太有名了,讓大家對於這一時期的映像變得單一。很多人讀三國帶入的都是帝王、軍閥、猛將、統帥、軍師甚至是女間諜。但是歷史比這些大人物的權力遊戲要複雜且有趣得多。1984年,在長江中下遊有一個叫馬鞍山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名人」的墓葬。他就是:朱然。
  • 呂蒙殺關羽、奪荊州是錯誤?完全相反,這是東吳生存的唯一選擇
    為什麼在殺害關羽之後,呂蒙也突然死了?沒有傳說、沒有陰謀,呂蒙就是病死了而已。這裡有個看似荒謬的概念:東吳拿下荊州、除掉關羽,孫、劉聯盟才會更加穩固,這是東吳生存的唯一選擇。政治是務實而陰險的,江湖義氣只存在於小說。孫權背刺關羽,可以說是理直氣壯、無比英明,根本不存在心虛、背鍋之說。孫劉聯盟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利益的訴求,涉及到政權生存的相互需要。
  • 三國殺:東吳四大都督為何只有魯肅沒封神?資深玩家:他就是神!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應該各有所愛。對於魏蜀吳三國,有人因為奸雄曹操愛上魏國,有人會因為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愛上蜀國,但小野卻愛上了人傑地靈的東吳! 東吳一點也不像關羽說的那樣全是鼠輩,相反,從孫權到四大都督,都是千年難遇的奇才!
  • 三國東吳四位大都督實力排名,到底誰最厲害
    三國時期,曹、劉,孫三大陣營,除了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絕對主角以外,每個陣營中都還有著許多的代表人物。 而孫權手底下,最拿得出手的,顯然就是四大都督了,都是功勳卓著,為鞏固孫吳政權立下汗馬功勞,每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一代人傑。
  • 東吳歷史上的最大敗招,在麥城對關羽斬盡殺絕!上
    所謂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廂。現在瀚海狼山年齡越大反倒越喜歡重看包括三國在內的歷史書。當然要演義和正史一起看。
  • 此人是曹魏名將,不懼周瑜,不怕關羽,卻死在東吳小將之手
    此人是曹魏名將,不懼周瑜,不怕關羽,卻死在東吳小將之手 導語:三國時期魏蜀吳各國都有自己的王牌將領,比如蜀漢的關羽,他是劉備的義弟,年輕時候就已經跟隨劉備南徵北戰,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裡走單騎就是他的代表作。
  • 看看太史慈的下場就明白,東吳大都督,為何是三國最危險的職業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而最終有實力爭奪天下的卻只有3位,北方霸主曹操,劉備以及孫權。
  • 二宮之爭,三國時期一場孫權盡滅東吳四大家族精英的宮鬥大戲!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
  • 一文讀懂三國東吳將領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間的關係
    ,我們經常會拿到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等遊戲角色,我們只知道他們都是三國時期東吳陣營的名臣猛將,但對他們之間的關係卻傻傻分不清楚,下面我們就一起穿越來到三顧時期吳國的吳郡,問問當地的耆老,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異之間的關係。
  • 東吳五大降將:其中2人勇冠三軍,還有3人曾是關羽部下
    在漢末三國時期,降將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群體,也即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都有不少降將。
  • 東吳三位大都督,為何個個都英年早逝?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東吳在孫權麾下時期,總共有四位大都督,在東吳政權中,大都督相當於朝廷的大司馬、太尉的職位,主要是負責東吳的軍隊指揮
  • 三國時期孫權的東吳,它的地盤,文臣謀士、武將以及它的興亡史
    吳國(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 曹操、孫權,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誰不屬於三國時期
    標誌著漢朝正式滅亡,之前叫名存實亡; 蜀漢,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這是三國的第二年; 東吳,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這是三國的第10年。
  • 三國時期兩個馬忠:一個俘虜關羽名傳後世,一個則是蜀漢名將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471字,閱讀約5分鐘三國時期的名字大多是一個字的名字東吳馬忠:俘虜關羽父子的過路人東吳的馬忠其實真的無話可說,是擒拿關羽父子的過路人。東吳馬忠在《三國志》中沒有個人傳記,但有《吳師傳》和《潘章傳》兩篇記載。其實兩個記載說的是一回事,就是擒拿關羽。這件事真的是一次比一次暴露,畢竟"才羽",劉備荊州大都督,劉備集團武將第一人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