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伍家嶺出土神秘銅鏡,上有英文字母,專家最後揭秘它的用途

2020-12-27 歷史店

在考古發現中,出土文物帶有文字或者符號,都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並不會讓專家們感到分外驚奇,但如果文物上出現了英文字母,那就會讓專家們感到不可思議了。比如湖南伍家嶺古墓,就出土了帶有英文字母的銅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17年2月,在湖南長沙的伍家嶺一帶,一家建築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但工人們都沒想到,他們腳下的土地會發現寶貝。據工地的負責人回憶,當時有位師傅開挖掘機平整地基,將一個土丘挖開之後,竟然出現了很多磚塊,並且下面是個2米多長的坑道。工人們感到很新奇,都跑過去圍觀,看見坑道裡面還有很多瓶瓶罐罐,很顯然,這應該是一座古墓。

當天下午,省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們聞訊趕來,先對現場進行了封鎖,然後就開始了保護性的發掘,專家們隨後在清理過程中,又陸續發現了150多座墓葬,其中戰國墓和漢墓數量最多,唐宋墓葬其次,明清墓葬最少。從出土的隨葬品來看,青銅器和陶器最豐富,有鼎,盒和壺等等,部分墓葬還有青銅劍,青銅鏡和玉器等。

在眾多的文物中,最讓專家們感興趣的是一件青銅鏡。據專家介紹,該青銅鏡出土於一座西漢時期的夫妻合葬墓,當時它正處於(男)墓主人的頭部位置,推測可能是用於覆面的。銅鏡在發現的時候有腐蝕,背面的紋飾也看得不清楚,因此專家們就將其當成了一面普通的銅鏡。

幾天之後,專家們在博物館清理出土文物,將這面青銅清洗乾淨,除去銅綠等鏽蝕物後,發現其背面紋飾異常精美,中間是柿蒂紋,外側是鳥獸紋,而且還是鎏金工藝,絕非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的銅鏡。值得注意的是,在銅鏡最外側還有一圈文字,即「聖人之作鏡兮,取氣於五行……以視玉容兮,闢去不祥,中國大寧……」。因此,專家們將其命名為西漢「中國大寧」銅鏡。再後來,有位細心的專家發現了一個奇特之處,銅鏡的紋飾內竟然還有英文字母。

在內圈的字母是「T」,一共有4個,在外圈的英文字母是「L」和「V」,呈交叉排列,也是各有4個。如此一來,專家們就感到疑惑了,中國文物上怎麼會出現英文字母呢?它們又是什麼意思呢?專家們經過深入的研究,確定這件銅鏡竟是十分罕見的規矩鏡,即規矩四神鏡,流行於漢武帝和王莽時期,後世就逐漸絕跡了,因為規矩鏡雖紋飾精美,但製作工藝十分複雜。

在規矩鏡中,一般都有「T」,「L」和「V」,雖然它們長得像英文字母,但其實這是我國傳統的紋飾,在漢代博戲用具上也有出現,比如長沙馬王堆的棋具上就有「TLV」。既然如此,」TLV」又表示什麼意思呢?專家們經過分析,確定」T」代表四方,即東南西北;「V」代表四海,即全國各地,正如「四海之內皆兄弟」;」L」代表保衛和守護,即用銅鏡代表天下,L守護其安寧。

雖然銅鏡很小,但是其中的紋飾卻暗含豐富的意義,是一種深刻的哲學思想,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和探索。不得不說,考古確實是一門令人敬佩的學問,能在點滴之間發現古人無窮的智慧和思想,希望我們也能從出土的文物中,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去發現更多未知的歷史之謎。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大寧」銅鏡出山,國博展出兩百餘件套古代銅鏡
    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銅鏡文物幾乎覆蓋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傳世和出土數量極多,構成了一個規模龐大、分布廣泛的收藏門類。 1951年-1952年湖南長沙伍家嶺出土的西漢「中國大寧」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
  • 隋代銅鏡上的十二生肖圖案
    圖①圖② 隋唐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同時亦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的鼎盛時期。因為隋代時間短,科學發掘出土的銅鏡數量不多,又因其形制、材質、鏽跡同唐代早期的銅鏡相類似,所以學者們大都將隋鏡和唐鏡統稱為「隋唐」鏡。
  • 講座 | 古代銅鏡鑑照下的中國史
    宋代有一名叫張十五的人,園中有墓,兩次私自盜挖取物,得上腳腫毒病死去。降至明代,中原北方地區盜掘古墓範圍較廣,銅鏡出土數量較多。謝肇淛《五雜組·物部四》:「今山東、河南、關中掘地得古冢,常獲鏡無數,它器物不及也。雲古人新死,未斂,親識來吊,率以鏡護其體,雲以防屍氣變動;及殯,則內之棺中。有一冢中鏡數百者。
  • 銅鏡文化的魅力
    古拙樸質的早期銅鏡 星紋鏡是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銅鏡之一,屬於齊家文化晚期,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齊家文化銅鏡以星紋為裝飾,圖案拙樸,鏡緣處有兩個小孔,具有早期銅鏡的特徵(圖)。
  • 長沙地鐵四號線站點 曾是"土夫子們"分外眼紅的地方
    出土於漢王陵的鏤空三獸圓形銅鎮,造型複雜而精美,然而它的用途其實是用來壓住席角的。古人多席地而坐,大風常吹起席角,令人不勝其煩,銅鎮的作用就是保持蓆子穩定平整。 也許更多的人關注的是古墓中出土的金器,在風篷嶺一號墓中,出土的19塊金餅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為什麼在長沙望城風篷嶺山會出土大量的黃金餅呢?
  • "五金之英,太陽之精"的魚紋銅鏡
    可關注微信號:guwan1998前言我最早知道魚紋銅鏡是在一本小說作品《啞舍》中,這魚紋銅鏡中含有五金之英,太陽之精的成分,還由一塊隕石溶解在其中,它可以被用來與另一個時空的人對話。我當時讀到這篇小說的時候就深深的被這個情節所吸引。後來經過了解,歷史上竟然真的有魚紋銅鏡的存在,而且它也確實如同小說中一般,不僅僅只是一面鏡子,它背後有著一個民族的底蘊和內涵。
  • 洋海墓地出土「謎」一樣的曲棍,但它是什麼,卻有三種解釋
    棍棒作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可謂歷史悠久,但木棍可不止於這一個功能,在洋海古墓群,出土了一個充滿謎團的「木棍」,有人說它是狩獵神器,有人說它是玩具,甚至還有人說它與祭祀儀式相關,這個曲棍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 銅鏡極簡史
    清 朱本對鏡仕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距今4000多年前的齊家文化出土的七角星紋銅鏡是我國已知最早的銅鏡,而且出土自墓主人胸部,說明新石器時代的貴族就已經開始臭美啦,否則怎麼能把銅鏡陪葬於墓中呢?齊家文化出土的七角星紋銅鏡在商王武丁妻子婦好墓中也發現了銅鏡,作為武丁與婦好愛情的見證,死後隨之入葬。與齊家文化類似,商代銅鏡鏡背以幾何紋居多,有七角星紋、平行線紋、葉脈紋、多圈凸弦紋等,還有素麵鏡。
  • 湖北發現地下水墓,墓中出土一件逆天神器,專家:鎮國之寶
    我國為了能夠真正地去了解一段歷史,於是就出現了考古專家這一行業,考古專家們會去挖取許多被破壞過的古墓,因為我們國家有規定,凡是沒有受到破壞的古墓都不能去進行挖掘,而且挖掘也是有保護性的挖掘的。因為在古墓中的每一件文物都代表了我國的一段時間中的歷史,古墓中所出土的文物價值都是非常昂貴的,對我們國家去更好的研究歷史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銅鏡漢代時也曾被山寨,宋代鏡子坊已有「打假」意識
    它之所以備受關注,緣於銘文中的「中國大寧」四字。銅鏡銘文布於外圈,篆體順時針排列52字:其中有「中國大寧,子孫益昌。黃裳元吉,有紀綱……」字樣,大意為:「祈盼中國和平與安寧,世世代代日益昌盛。」這段銘文中,引人注意的是「中國」二字的使用。專家考證認為,「中國」二字應該是指大漢王朝。當時,匈奴入侵和諸侯內亂讓人民飽受戰亂之苦。
  • 漢朝青銅鏡有奇異現象,專家:無法模仿的黑科技
    要說其中最神秘、最具歷史厚重感的就是幾千年前出現的青銅器!使用千年的銅鏡中國是最早使用銅鏡的國家之一,也是使用銅鏡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從商代的簡樸來看,銅鏡只供婦女洗滌和使用。戰國晚期,銅鏡受到重視。許多工匠在銅鏡的邊緣或背面使用了精美的圖案和銘文、裝飾於是,越來越多造型獨特的銅鏡開始出現,儘管原本「佔據」遺址各種功能的青銅器、飾物、祭祀用品等被更容易製造的鐵所取代,但造型獨特的銅鏡卻逐漸站在了更高的位置成為青銅時代最長的主角。直到現在,我們可以發現,在電視劇中,無論是家境貧寒,還是皇帝的親戚,姑娘們都是用銅鏡梳妝打扮。
  • 漢代一面銅鏡,被民間譽為「照妖鏡」,只因擁有這個「黑科技」
    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青銅器被雕刻成為各種各樣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這些記憶就是它們的歷史意義,這段記憶能夠為我們打開對歷史的新認知。就比如青銅鏡給我們帶來的震撼體驗。漢代的青銅鏡被民間譽為「照妖鏡」,只因它身上擁有了無數的黑科技。
  • 國博新展|一塊鏡子怎麼有文化?
    是不是透明玻璃背面塗上一層鋁就完事兒了?這樣的鏡子,方便是方便,就是沒啥文化。 那,一塊鏡子怎麼才能有文化? 「中國大寧」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 西漢 1951—1952年湖南長沙伍家嶺出土 說它明星,並不是因為它像白雪公主後媽的魔鏡一樣會說話,而是「
  • 鎏金銅龍是陝博的鎮館之寶,專家給三個說法,其用途「詭異」成謎
    因此,這種吉祥的神獸到底長什麼樣,具體又有什麼用呢?今天就讓小編給您揭秘出來。(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珍藏了一件鎮館之寶,唐鎏金鐵芯銅龍,它就完美的詮釋了「龍」的形象,但是關於它的用途,卻依然是個謎團,也許這就是「龍」的神秘之處吧!
  • 博物館的銅鏡為什麼不給看正面,怕發生靈異事件嗎?
    唐 龜鶴銘文銅鏡 安徽省懷寧縣唐墓出土(兩墓各一半)銅鏡誕生於三四千年前,起初人們把它當做祭祀禮器來用,後來逐漸發展為用於陪葬、闢邪、贈禮、照影等。銅鏡不僅有實用價值,還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唐 月宮鏡 故宮博物院藏現已出土的銅鏡大都造型豐富,不僅有圓形的、菱形的,還有葵花形的和八卦形的;銅鏡背後的紋飾也很多樣,既有花鳥異獸、人物造型,也有文字、圖形等。
  • 漢代「駙馬墓」出土青銅鏡,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專家卻喊撤
    這個「駙馬墓」發掘出一面世界上最大的銅鏡,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鏡,但正當考古發掘工作進行到一半時,考古專家卻命令員工停止手頭的工作,保護好現場,準備撤退。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墓穴裡發現了什麼?又因為什麼原因被移除?事情談得很長。一九七八年在山東淄博窩託村修築鐵路時,因沙土耗盡,又趕至此。而且窩託村附近正巧有一處地方叫做「駙馬墓」,那時工人們都到那裡去挖土。
  • 長沙出土2000多年前的女屍,肌肉有彈性,日本多次討要她的頭髮!
    長沙出土2000多年前的女屍,肌肉有彈性,日本多次討要她的頭髮!古屍,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古人的屍體,也就是說從古代一直保存下來的屍體。按其類型,可分為乾屍,鞣屍、溼屍和屍蠟四種。相對於乾屍而言,溼屍則是出土較少的一類古屍。這種屍體在我國歷代古屍中較多見的是由於棺木密封,並且深埋於土中,又都浸泡在棺液中。因此,溼屍體表溼潤,外形完整,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世界上第一例被發現的溼屍,就是在我國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具古屍——「辛追夫人」,同時這也是世界上唯一存在超兩千年的「溼屍」。
  • 精絕國為什麼突然在歷史上消失?遺址出土的神秘珠子是否雮塵珠
    《漢書》和《大唐西域記》可信度都很高,可見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個國家存在。但令學者們疑惑的是,如果按史書記載的精絕國位置,它應該位於今日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腹地,塔克拉瑪幹沙漠名列全球第十大沙漠,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死亡之海」,它的中心地帶怎麼會存在一個國家呢?
  • 鑑賞|銅鏡、銅鼓、銅車馬,貴博青銅文物的斑駁之美
    興義出土的銅車馬雖然我們不能確定它產自何方,是外來傳物,抑或是本地「土產」,或許在當時,製作者們受風習、審美上的相互影響,而出現造型上的趨同性。 那些附有美術設計的實用物件,在館藏青銅器中佔多數,在這些物件上的那種與實用巧妙構合的藝術想像,使之在與其他省區發現的同時代相類物件比較時,亦毫不遜色。
  • 收藏故事|以銅為鑑,盧運全談人物故事題材銅鏡斷代賞析
    2019年十二月的一天,我出差經過江西南昌,在拜訪一位收藏朋友時發現朋友手裡有一面「麻姑獻壽」的銅鏡。他拿出來的第一時間,我就覺得這不就是一面普通的宋遼金時期人物故事鏡嗎,還特意推薦給我看?但當他打開包裹遞給我時說道:你不要小看這鏡子,這上面有你們長沙的字!我詫異地接過來順著他指的方向看,果然鏡妞右邊有「寓居長沙」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