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校區】Moving Image工作坊,為你帶來一次有趣的理論、技術、實踐並行的影像創作初體驗

2021-02-23 FA孚愛國際藝術中心

Nam June Paik, Global Groove, 1973

20世紀60年代以來

隨著攝像機、電視機以及膠片的普及,

Video art成為新的藝術創作形式

本次為期兩天的Moving Image 移動影像工作坊

將為你帶來一次理論與技術並行的影像創作體驗

在實踐中探索視頻藝術的奇妙之處!

Moving Image Workshop

移動影像工作坊

Nam June Paik—Internet Dream

視頻藝術 (video art)是一種利用視頻技術作為視聽媒介的藝術形式。視頻藝術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當時電視機和攝像機的逐漸普及,開始擺脫膠片昂貴費用所帶來的創作局限,大量使用視頻和錄像技術,帶動與興起了藝術中的一場媒介革命,形成了以電視等為展示工具的視頻藝術。當我們已經了解了這種以時間為基礎的媒介在過去的使用後,我們將如何利用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資源來進一步探索它呢?

Stills from An Optical Poem by Oscar Fischinger

本次移動影像工作坊將以「what is this place?」 為主題,以視頻藝術為媒介,對「this place」(工作室附近的某個地點)進行探索與藝術創作。同學們將會首先用單眼相機拍攝一段時長為30秒的鏡頭,將此片段在班級中共享,並利用共享序列中的片段進行剪輯創作,表達自己對「this place」的探索與理解。

1.什麼是moving image 以及它的歷史

2.藝術家介紹

拍攝的前期準備--從鏡頭語言景別,鏡頭角度的入手,了解基本的畫面構圖再到如何通過鏡頭的移動講故事

    2.拍攝後期—Adobe Premiere 入門

以『what is this place』為主題,

製作一段60秒以內的視頻作品

以景別的講解為例:

1. 什麼是景別?為什麼要劃分景別?
2. 有哪些常見的景別?劃分景別的依據是什麼?
3. 在視聽語言中,不同景別各自的表現重點是什麼?
4. 在一段影片中,不同景別的鏡頭是如何協同工作完成敘事的?

宋溪桐

表演創作者,藝術影像製作人,裝置藝術家

畢業於Central Saint Martins BA Performance: Design and Practice ,擁有表演設計與應用數學雙學位。藝術作品取材於詩歌,哲學文集,宗教經典,神話故事,運用舞蹈和燈光表現情緒,情境。

曾於UAL預科學習電影製作。本科期間與Trinity Laban的舞者合作舞蹈視覺影像The Origin of the Human Being;同參演馬修伯恩男版天鵝湖的舞者合作拍攝舞蹈影像Shrinking World 並於同年9月受邀參展位於拉脫維亞首都裡加的影像展Teikums;與Rambert School of Ballet and Contemporary的舞者合作舞劇Curdled Glass並於Platform Theater進行展演。2020年Shrinking World受邀參加四川當代演出季2020破殼行動舞蹈影像公開展映並參與線上作品推廣。

Still from The Origin of the Human Being

Still from Shrinking World

2020年12月19、20日

10:30 am – 12:00 pm

1:00 pm – 4:30 pm

FA孚愛國際藝術(深圳分校區)

高新南九道99號A8音樂大廈2302室

點擊閱讀原文連結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2018「AME影視計劃」第二屆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正式啟動
    這也是AME影視計劃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的不同,工作坊的結束只是開始,從工作坊初期創作,孵化到拍攝,再到輸出和交流,構成一體化的項目,對學員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也是吸收更多藝術家和電影人創作藝術電影的新平臺。AME影視計劃--影像創作劇本工作坊開幕儀式現場開幕嘉賓臺灣當代藝術家陳界仁和知名動畫導演劉健也送上了對本次工作坊美好的祝願。
  • 草場地創作工作坊(熱身筆記)→影像寫作⑤ | 實施
    2021將開始新一輪工作坊,動作方式為「影像寫作」。 這是一個蓄謀已久的工作坊。我們追求的影像創作立基於「運用真實材料」,或稱「真實影像創作」。注意,這裡沒提「紀錄片」,我們尊重「紀錄片精神」,但不想遵循「紀錄片準則」(如果有的話)。我們熱愛:「散文電影」「作者影像」「個人影像」等等迸發自由精神之創作,但不追求成為被某個詞修飾或限定的一種「影像」。
  • 科學影像教師創新能力提升工作坊暨北京青少年科學影像創作基地...
    日下午舉辦專場活動——科學影像教師創新能力提升工作坊暨北京青少年科學影像創作基地授牌儀式。活動中,劉然副主任為獲評基地的人大附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北京市清河中學、中國傳媒大學附屬小學5家學校授牌,工作室首席專家柯仲華、顧問專家於然分別向5位一線科技教師頒發「工作室成員」聘書。
  • 【教學現場】敘事性繪畫創作教學——教學工作坊
    要求學生在熟悉數字影像製作工藝流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影像背後蘊含的美學思想和媒體本身的歷史有深入的了解。熟悉電影對當代繪畫創作及展示帶來的巨大改變,認識到它所佔的比重,它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批判性地反思影像與敘事性繪畫的關係。
  • 表達藝術治療體驗與訓練工作坊
    表達藝術治療是多元藝術行動體驗療愈的統稱,在言語之外,通過遊戲、美術創造、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媒介的非口語互動,促進自我覺察,釋放被壓抑的情緒情感與願望,為精神與行動鬆綁,解除身心困擾,獲得積極的矯正性體驗,重建內在世界,增強行動力與自我效能。
  • 工作坊|超感劇場:VR敘事與互動工作坊
    在很多VR人還在談論硬體、解析度、感應速度、眩暈等等技術問題的時候,我們想另闢蹊徑,來談一談VR的到來,是否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內容?VR內容真的能驅動一個大家期待的高能繁榮嗎?無論如何,沒有內容的VR,只是一種硬體擺設,本次活動發起的主旨,就在於探索VR內容如何可能,它與傳統的影像內容有怎樣的區別,所謂沉浸體驗又該如何實現?
  • 專注精智影像,佳能發布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
    本次發布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旨在以專業技能為客戶提供精細、智能化列印服務,希望幫助用戶打造差異化影像輸出後期產品,應對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同時為用戶帶來更智能化的體驗。通過一系列新功能助力客戶將列印工作化繁為簡,實現更大商業價值,也讓廣大消費者通過專業影像後期產品定格和傳遞生活的精彩畫面。」
  • 「專業疏通電影」哪家強,新亞洲影志工作坊幫你忙
    因此,召集這一期電影工作坊,為這一切。新亞洲影志第12期深圳工作坊課程介紹:1)李冬梅課程闡述:為什麼我要拍電影,電影對於我意味著什麼?任何一名創作者都在面對一個問題,在影像已經蓬勃爆炸的今世代,為什麼還需要你那多一點的影像?在山丘上多撒一點沙子,那影像是真的對你有意義嗎?或是對世上的某個人可以閃耀出它特殊的金黃色?首先是你得分辨出那金黃色。你是想在自己的「個人嗜好」中多收藏一些紀念品嗎?一個跳板?
  • 從影像創作到編輯,你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一個集合實踐創作、編輯出版、展覽呈現的全流程學習平臺,目前開設有留學作品集、創作研修、展覽呈現等工作坊。
  • 音樂創作理論與實踐
    音樂創作包含詞曲創作、編曲創作及MV創作,其初衷是為了更好更加完善的讓大眾了解作品的意義和創作者想要傳遞的內容。可能很多人認為音樂創作只包含詞曲創作而編曲和MV只是音樂推廣的一部分,而非音樂創作的主體。傳統的音樂確實很少有MV,而早期的MV是由商演化演變而來的產物。
  • 新亞洲影志|第12期工作坊「專業疏通電影」
    因此,召集這一期電影工作坊,為這一切。新亞洲影志第12期深圳工作坊課程介紹:1)李冬梅課程闡述:為什麼我要拍電影,電影對於我意味著什麼?任何一名創作者都在面對一個問題,在影像已經蓬勃爆炸的今世代,為什麼還需要你那多一點的影像?在山丘上多撒一點沙子,那影像是真的對你有意義嗎?或是對世上的某個人可以閃耀出它特殊的金黃色?首先是你得分辨出那金黃色。你是想在自己的「個人嗜好」中多收藏一些紀念品嗎?一個跳板?
  • 展訊 | 看見·西湖影像藝術展
    ,這是攝影系國際合作教學計劃的第一次活動,也是中國美術學院影像藝術國際教學平臺方案的一次實驗。「看見·西湖」作為本期聯合工作坊的主題,貫穿在本期教學與藝術實踐過程中,「西湖」在此地不僅作為地域的符號,也代表著與文化歷史相關聯的藝術觀、藉由藝術傳遞的人文情懷與文化傳承,以及注重藝術中的工匠精神與詩性的學術主張。
  • 《科技藝術40年——從林茨到深圳》全新升級,為你帶來超酷炫體驗!
    技術加速中的人類,會變成什麼?這個世界與她的未來,將會怎樣?16幅人類與自然的陌生肖像20位科學與藝術的前沿作者將帶你一起探索!闊別近半年設計互聯將從2020年5月30日起,重啟年前備受觀眾歡迎的大展《科技藝術40年——從林茨到深圳》《深圳的風》《行走的城市》等作品已經升級為大家帶來煥新體驗!是不是很久沒有出門看展啦?
  • 6/20—6/26,杭州|超感劇場:VR敘事與互動工作坊
    VR並不是像3D技術那樣製造一個穿透熒幕的效果,而是試圖取消電影的熒幕,它拆除「像框」,讓電影更接近眼睛在現實中所遭遇的那個空間。如此也就不奇怪,為什麼最早提出「VR(Virtual Reality)」這個概念的竟然是阿爾託。阿爾託認為,電影以機器的觀看取代眼睛的觀看,帶來一種「無效的麻木」。
  • 山藝電影學院舉辦電影製作技術大師工作坊開班儀式暨第一期講座
    12月14日,電影學院電影製作技術大師工作坊開班儀式暨第一期講座在長清校區舉辦。副院長楊西國在開班儀式上代表學校致辭。由山東藝術學院和內蒙古鄂倫春旗聯合攝製,由我校電影學院王坪院長導演的院線電影《興安嶺上》的攝影指導孫明、燈光指導哈斯、執行導演柳萌,電影學院師生參加活動。
  • 解密Mandala 曼陀羅彩繪技術的理論與實踐
    現在他結合了一些做畫的正念技術,我們如果想去分析曼陀羅,實際上主要用到的是榮格分析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比如自我情節,自性軸,積極想像技術,自性化的七個階段,集體無意識圓形理論,在自我結構中有一部分就是人格類型的理論。
  • 舞踏(ぶとう) |身體創作工作坊 - 投射
    你好,我叫思揚。
  • 工作坊招生|陳文聰《觸碰 - 現在》沉浸式戲劇工作坊
    怎樣才是好的沉浸式體驗?沉浸式體驗的關鍵元素是什麼?如何創建沉浸式的體驗?沉浸式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在《觸碰 - 現在》沉浸式戲劇工作坊裡,我們將會通過結合理論、實際案例分享,以及大量的體驗性創造性練習,來深入地探索沉浸式戲劇以及其應用。「沉浸式」是什麼?
  • 舒馬赫短期課程——化恐懼為力量,為夢想賦能!Dragon Dreaming智慧項目工作坊現開放申請!
    ----John Croft      Dragon Dreaming® (DD)是一種對項目和組織進行參與性戰略規劃和實踐夢想的系統方法,由John Croft借鑑自西澳大利亞蓋婭教育基金會的經驗和澳洲原住民古老智慧,為個人、項目和組織提供諮詢、培訓和支持,提供」社會技術「和行動哲學,提供夢想的實現方法和創意的協同形式,使他們的行動、活動、慶祝、戰術、戰略、目標、任務、願景、夢想、道德
  • 探營深圳中學新校區:教室「無」圍牆 上課靠「導航」
    漫步在深圳中學新校區校園中,難免會有點擔心:這裡佔地面積10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逾17萬平方米,拋開各種功能區域,僅教室就近200間——萬一迷路了怎麼辦?另外,新高考實行後,學校打破了過去行政班的形式,將採用走班排課的方式。試想下,在學校100多間教室裡,尋找你要上課的那一間,是不是有點抓狂? 別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