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除了《信條》,還有哪些值得看的電影?

2020-09-07 影視狂人擺電影

諾蘭的《信條》已於9月4日在國內上映,上映一天票房就已破億。

聽說這一次的物理知識一點都沒有落下。

今天小編整理了關於諾蘭導演的電影合集。

希望你能喜歡,幫小編點個或者轉發一下。

權當給小編加雞腿了!


01.2002 年《失眠症》

驚悚/劇情/犯罪/懸疑

本片由阿爾·帕西諾,羅賓·威廉斯,希拉蕊·斯萬克,馬丁·唐文主演。

主要講述了男主威爾·多莫受命與搭檔哈普到一個偏遠的阿拉斯加小鎮,去調查一個關於17歲少女被謀殺的案件。

在引誘真兇的圍捕中,多莫在大霧中失誤打死哈珀。哈珀臨死前認為多莫是故意打死自己的。

在陳述事件時多莫本能性地說那槍是兇手開的。

然而在良心的壓力和日不落的環境下,他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

這時有人開始給他打電話,聲稱看見了霧中的一切。多莫最後將兇手鎖定在偵探小說作家芬奇身上,對方也沒打算和他捉迷藏的玩遊戲。

就是這樣一場心理和良心對決的電影。


02.2005年《蝙蝠俠:俠影之謎》

劇情/動作/科幻/驚悚/犯罪

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真人版系列電影,就是從諾蘭導演的這一部開始成為經典的。

黑暗騎士歸來》那種粗獷大膽、黑暗寫實的風格,同時用IMAX的膠片拍攝模式來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劇式氣魄。影片將超級英雄電影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濃鬱的暗黑寫實風格也影響到了後來的許多超級英雄電影。

諾蘭的蝙蝠俠系列,個人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具深度和思考的超級英雄系列作品,但相對於蝙蝠俠三部曲來說,是自由度相對較低的一部。


03.2006年《致命魔術》

劇情/懸疑/驚悚/犯罪

本片由克裡斯蒂安·貝爾、休·傑克曼、麥可·凱恩、斯嘉麗·詹森、麗貝卡·豪爾等主演,可謂大牌雲集。

講述的是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兩個好朋友,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伯登。

兩個人因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勢不兩立的對手,他們用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是那個時代首席魔術師的故事。

這部電影也是對現代社會的一種影射對於成功的著魔,讓人與人反目成仇,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自我,而日益興起的機械也讓人異化,直至讓人不再擁有自我

擅長拍科幻片的諾蘭並沒有在這部電影裡大肆使用各種特效,反而更加烘託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神秘,為了增加本片的懸疑氣氛。


04.2008年《蝙蝠俠:黑暗騎士》

動作/懸疑/驚悚/犯罪

本片是所有蝙蝠俠電影中第一次沒有在片名中使用「蝙蝠俠」這個詞的。

是比前作更為黑暗與成熟的作品,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

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

不得不說,《蝙蝠俠·黑暗騎士》開篇「搶錢」那五分鐘的戲實在安排得精妙。

小丑對人性弱點的熟練把握一覽無餘在這五分鐘裡一覽無餘。

貪婪的人類,最後必將被貪婪吞噬。

冷酷與瘋狂,膽大與機智。


05.2010年《盜夢空間

動作/懸疑//犯罪

如果說電影如夢,那麼《盜夢空間》就是一場關於夢的夢。儘管《盜夢空間》位列十大燒腦電影,豆瓣評分9.3,但它講述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柯比和妻子茉兒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造夢師,他們曾經一起進入第五重夢境,也就是迷失域。茉兒自殺後,柯比成了最大的嫌疑人,流竄在國外。

這「盜夢空間」這場大夢裡,有商業鬥爭,有久違的親情,有深刻的愛情,有人性最深處的善與愛,亦有自私與欲望。

恢宏震撼的場景,緊扣心弦的情節,以及內心深處的隱秘感情,被諾蘭巧妙組合起來。

一個優秀的導演,不僅帶觀眾做最神奇的夢,還會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動。

他將線索藏在看似破碎的故事中,然後提起那一兩條線,觀眾驚奇地發現,所有的碎片居然沒有一片是多餘的,它們緊密相關,穿在這條線上,熠熠生輝。

世事大夢一場,好在於光影交疊處,我們還有一個導演諾蘭。



06.2012年《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動作/懸疑/驚悚/犯罪

蝙蝠俠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

影片延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質感和風格。

影片講述了八年前,因背負殺害地區檢察官「雙面人」哈維•登特的嫌疑

蝙蝠俠韋恩離開人們的視線,從大英雄變成了隱居者。

韋恩和戈登市長為大局著想,做出了巨大犧牲,但他們的努力也一度奏效,在一系列打擊行動的重壓之下,高譚市的犯罪活動得到遏制。

但這一切隨著狡猾的盜賊,貓女的到來發生了改變。

她身負著秘密任務,並且危險卻不止於此,一個名叫貝恩的臉戴面具的恐怖分子出現了,他在哥譚市的一系列行動,迫使韋恩停止了自我我放逐。


07.2014年《星際穿越

科幻/動作

《星際穿越》一開始是基於諾蘭的一個想法,並交給史蒂文·史匹柏執導。

2007年史匹柏邀請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編寫劇本。

不過由於史匹柏忙於《機器人啟示錄》的進度和預算,因此無力再參與《星際穿越》之中,最終兄弟倆還是決定自己來做。

不過故事最初的概念,是來自於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基普·S·索恩。

他針對理論蟲洞和時間旅行的潛在可能性做了許多令人驚奇的研究和工作,而他對劇本的參與也令影片增添了不少的「真實感」。

諾蘭在解釋《星際穿越》的創作初衷時說的很清楚,「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對未知有一種狂熱期望。但後來幾十年中這些熱情已經退散。希望我們這次能夠開啟『向外延伸』的新時代。」


8.2017年《敦刻爾克》

動作/戰爭/劇情

這部影片裡面不僅有Bf-109與噴火戰鬥機的精彩空戰,更是展現了幾十萬人在撤退中表現出的強烈的求生欲望,非常值得一看。

就像導演諾蘭說的:「我拍的不是一個戰爭片,而是一個懸疑驚悚片,我是當一個生存故事來拍的!」

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

該片用細節而不是英雄主義來打動觀眾,是一部飽含藝術的商業電影。

該片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和最佳剪輯獎。


09.2020《信條》

動作/懸疑/驚悚/犯罪

該片由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

主要講述一名特工,在經過組織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最終在搭檔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並拯救了世界的故事。

預告片好像說了什麼,但其實什麼都不說,讓整部電影更加神秘和詭異,當然,也更吸引人。

這部諾蘭神秘大作《信條》,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今天的片單還喜歡嗎?記得幫小編點個讚,或者轉發一下!

也可以關注小編同名 公眾號,在菜單欄點擊「觀影資源」。

獲取自己喜歡的觀影模式哦!

相關焦點

  • 諾蘭的《信條》:用電影解構電影,用電影探索電影
    這不僅是破億票房的數字紀錄北美和全球票房受疫情影響,諾蘭長期以來以拍電影、創作形象、看電影為中心思想,這不僅是對信仰的堅定追求,也是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值得尊敬和勇敢的挑釁。《信條》是一部情節燃燒的諜戰膠片,但這只是他的表面。
  • 看諾蘭新片《信條》前,你可能要做好這幾個心理準備
    今年對於諾蘭粉來說,是最開心的一年,因為影院復工後,可以接連在影院看到諾蘭的經典大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還有新片《信條》。③好好享受配樂很多人都說諾蘭的電影很震撼,除了畫面之外,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是配樂!
  • 值得二刷的一部電影,時空逆轉顛覆思維,淺淡諾蘭軟科幻信條
    《諾蘭信條》這部電影在中國沒有太強的知名度,所以對於大部分的中國觀眾來說,克里斯多福·諾蘭這位導演闊別銀幕時間要更久一些,而這一次諾蘭帶著《信條》回歸再次主打時空逆轉這種燒腦體驗,在電影上映前就在國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幾年因為自媒體的發展,諾蘭的電影也在各位作者反覆解析下不斷的走向大眾,為諾蘭在中國積累了一批堅實的擁躉
  • 《信條》上映!諾蘭新作,值得看看
    叮~你有一份來自九月的電影片單,請查收~相信最近大家都被諾蘭新作《信條》刷屏了,無論是從「諾蘭出品,必屬精品」,還是堅持率先上映助力電影產業復興來說,這都是值得我們去影院花錢一看的影片。「信條」一詞是惟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
  • 諾蘭的《信條》:用電影解構電影,用電影去探索電影
    電影進行到中後段,主角開始逆時,觀眾這才和主角開始被逼著回想先前遺漏了哪些細節,恍然明白很多事情其實一開始諾蘭早就告訴你。然後當我第二次進戲院看《信條》就更有趣了,這次已經不是順時抑或逆時,因為看過片的早已站在全知全觀的上帝視野,再看諾蘭如何從順時進行到逆時,便如同《致命魔術》那幾句口訣,導演諾蘭拍片就是以虛代實、偷天換日,如此才能化腐朽為神奇。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諾蘭的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切都設計得井井有條,最後的畫面給人一種秩序感,但從《信條》倒推,似乎諾蘭的電影美學創造風格又越來越傾向於混亂。總結來說,《信條》是諾蘭最讓人困惑的電影,但在影片中迷失的體驗也很刺激。【這是否是一部諾蘭的粉絲電影?】
  • 加盟諾蘭電影,擔任《信條》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做了哪些準備?
    一提到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燒腦、眩目的特效和引人入勝的配樂。這些都對,但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為了出演諾蘭電影中的角色,演員可能需要做出巨大犧牲。最初的印象在電影界,克里斯多福·諾蘭就是位大伽,他拍攝的許多電影都創造了驚人的票房,並且大多被奉為經典。因此,諾蘭自己也積累了巨大的財富。除了掙大錢以外,當前,諾蘭在好萊塢也能量巨大,幾乎可以拍攝任何他想要拍的電影,他也充分利用了這種優勢。
  • 《信條》:諾蘭的電影表達極限
    VOL.54 《信條》:諾蘭的電影表達極限 主播|3000 嘉賓|梁清散 Song List OP:大野雄二 - THEME FROM LUPIN III '78 Ellie & Joel - Wayfaring Stranger
  • 《信條》:諾蘭的把戲
    這樣的感嘆,只是感覺諾蘭在玩弄故事的魔術這方面又精進了不少。熟悉諾蘭電影的人都知道,諾蘭最喜歡在電影中玩弄的就是「時間」的把戲。在《信條》中,諾蘭可以說是完整的「復刻」這一真實歷史事件,只不過把速度調快了不少,本來需要十幾個小時才能起作用的麻醉氣體在這裡成了中國民間謠傳喜聞樂見的「見風倒」。但難得的是,這一場面沒有用到CG特效,我們所看到的劇院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真實的群眾演員,這個場景調度可以說是很厲害了。看了諾蘭的這些電影,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諾蘭是一個「反蝴蝶效應者」。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這是諾蘭電影的魅力之處。  而諾蘭的第十一部長篇電影《信條》堪稱他最難懂的電影,你去網上一搜,會發現關於《信條》的影評大多數都是科普貼,已經有影評博主三刷四刷整理好每一個細節,而且各種版本都有,無劇透的科普預習貼,有劇透的分析貼。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諾蘭,影迷觀影路上的啟蒙人,商業片裡做的最藝術的,藝術片裡做的最商業的,導致看諾蘭的電影大部分時候不需要什麼門檻,每個人去看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愉悅感,這是諾蘭電影的魅力之處。  看《信條》是極其疲憊的,假如你抱著娛樂放鬆的心態去看,那麼這部電影根本不適合你。  並且,我覺得《信條》對非影迷觀眾極其不友好,他根本沒有設置任何愉悅點。
  • 影迷福利:諾蘭新電影《信條》如約而至,但這個小細節值得關注
    自從看了諾蘭新電影《信條》的預告,對裡面的神秘人物、重要道具、宏大時空戰場、時空逆轉奇觀等等更是猜想無數。影片中這是一場跨越國際的間諜活動,更是一次超越真實的時空逆轉!《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等震撼大片都出自諾蘭之手,此次的《信條》驚天危機迷局重重。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才是惟一的線索與武器。
  • 《盜夢空間》玩爆炸,《信條》炸飛機,還有什麼是諾蘭不能實拍?
    繼《星際穿越》重映後,諾蘭導演的另一部經典之作《盜夢空間》也於今日上映,再加上定檔9月4日的《信條》,一連在影院集齊時空三部曲,怪不得有人戲稱現在是「諾蘭電影保護月」。燒腦情節之餘,《盜夢空間》中這些實景拍攝的銀幕奇觀同樣值得一看。
  • 當我們看諾蘭電影《信條》時,到底在看什麼?
    諾蘭,全名克里斯多福諾蘭,算是好萊塢一哥,每次新電影上映都會引起全球粉絲的狂歡。不僅是在上映之時,就是在拍攝之初都已經全球矚目,這就是諾蘭的魅力。,燒腦型的,所以大家都會等著諾蘭的電影出來反覆觀看,大家都會說諾蘭的電影不僅燒腦而且燒錢。
  • 諾蘭新作《信條》勸退觀眾:我看了場比加班還累的電影
    兩個半小時看了個寂寞,也有小夥伴稱:我看了場比加班還累的電影。有些觀眾對諾蘭的上一部電影《星際穿越》記憶猶新,這部評分9.3的科幻神作,連首映加今年復映捲走了內地8億票房。《信條》還沒上映,就有專業電影號開始給觀眾備課,榴璉菌去看電影之前對這些科普貼是不屑一顧的,仗著對諾蘭有所了解,就這麼肥著膽子進了電影院
  • 《信條》諾蘭的所有電影,都在講同一件事?
    第一看榜單,那些有客觀評分標準的榜單,不同的榜單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同一套標準下排在前面的影片,質量都不會太差。第二看導演,榜單是從過去的電影裡,選出值得看的,而導演則各有各的風格,就像看書找作者一樣,優秀的作者,書都不會太差。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我昨天看完了《信條》,直到今天整個人還是懵逼的。 從電影一開始,我就感覺自己的智商一直被諾蘭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結束。 當然按照導演建議的方式去看,除了提前做好功課以外(我覺得果殼那篇科普文很實在),還要「用本能去感受它」(諾蘭親口告誡我們的)。
  • 看諾蘭的《信條》前,你需要了解這些細節
    作為最新登陸國內院線的諾蘭電影,《信條》依然保持著濃重的諾蘭風格,並引發了一系列現象級話題,但註定不會成為像《八佰》那樣,在不斷的爭議與討論中,成為投資方、主創和院線們最愛的票房爆款。與那些極端強調風格的作者電影創作者們比起來,以往的諾蘭,總能精準的把握觀眾的接受程度與電影的風格化呈現,但在《信條》中,這位善於通過電影造夢的大神,似乎表現得任性了些。
  • 看完諾蘭的新電影《信條》,你是什麼感受?《信條》到底好不好?
    看多了諾蘭的作品,你會發現他是不屑於說服你相信一個設定或者邏輯細節的。因為你但凡有一點點質疑,就會馬上被凌厲的跳切甩開,需要更費勁地跟上後面的劇情。偏偏諾蘭以往的作品其他長板都拉得極高,你不跟就是你吃虧,多數觀眾也就默默地接受,以至於發展出導演和觀眾「我就這麼拍了你愛信不信」「我看不懂一定是我的錯」的默契,大概這就是觀影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