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與破滅,戲劇與現實-《紙牌屋》的六年

2020-11-09 capitol61

一口氣終於看完第六季了。本文略長,對第六季本身的劇情回顧和評價請直接跳到第(四)部分。

電腦裡放著最後一季克萊爾的刀山火海,前面的電視新聞裡放著川普試圖取消birthright citizenship。深夜,看完了這部曾讓無數人著迷的電視劇。這是戲劇中下木王朝的破滅,也是現實中美國政治的幻象。

President Claire Hale, Vice President Mark Usher. and William Shepherd in the Oval Office
President Donald Trump indicated that he has the power to end birthright citizenship through an executive order. | AP Photo/Andrew Harnik

這裡插一個現實的crossover,2018年中期大選馬上就要開始了,伊利諾州第十四選區有一個和下木一樣同是民主黨的下木在競選

距離紙牌屋第一季,已經有六年之久。

對《紙牌屋》系列的創作,有三個因素需要讀者去考慮。一是戲劇,drama,在本劇出現的二十多年前,BBC曾有講述英國政治的同名電視劇紙牌屋,而如果對比兩部紙牌屋,讀者會發現美版的第一季幾乎故事線都是從英版照搬而來;除此之外,在創作後期,由於美國現實政治的瘋狂,創作團隊迫切希望以戲劇效果超越現實,這些都是解釋美版紙牌屋的各種bugs的重要因素。第二個大的因素,是美國憲法及其產生的政治文化。如果對美國憲法沒有太多的了解,觀者會少了很多觀看的樂趣,導致這部片子對很多人來說只不過是一部美國的宮鬥劇罷了。第三個因素,是時政背景,這個在剛才的戲劇因素裡有多少提到一些,畢竟,藝術源於生活,兩者是不分離的。

從這三個因素裡,便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本劇的一些大的輪廓和思路。

First Lady Claire Underwood during the 2016 campaign trip (season3)

(一) 戲劇:Legacy政治遺產 + marriage 婚姻

本劇的一大重要主題,就是政治遺產,在英文裡是legacy。英版的紙牌屋中,主角英國平民院多數黨黨鞭弗蘭克因為背叛一路靠著政治伎倆坐上了首相的寶座,他和妻子重複最多的一個詞就是「legacy」-我們的政治遺產是什麼? 在現代西方政治文化中,政客在舞臺上的時間往往有限,而在閃光燈下的大咖政客時間更加不長,英國現代首相能像柴契爾一樣在位十年的少的可憐,更不用說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規定了總統任期最多為兩任,一個總統再怎麼牛,也只能有八年時間。而八年時間,在歷史長河中真的不算長。如何在非常有限的掌權時間內留下自己的歷史印記,是兩部《紙牌屋》的一個重要主旨。英版紙牌屋中,主角問道:「我怎樣才能有自己的褔克蘭戰役?」 褔克蘭戰役是讓柴契爾夫人青史名留的重要組成部分,試想如果柴契爾夫人碌碌無為,那麼誰會記得一個無所作為的首相?近三十年內如John Major或者布朗之流,便是紙牌屋中主角嘗試逃避的命運-雖然位高權重,卻不被人所記住。

英版紙牌屋主角

拉遠了點,看回美國的《紙牌屋》,legacy這個詞在前期沒有太多提起,第一次重點提到是下木做了總統以後。克萊爾在第三季懷疑丈夫可以贏得選舉的能力,Frank的回答是:「I will not be an accidental president, I will leave my legacy.」 弗蘭克在這方面仰仗的人物是美國二戰時期的總統小羅斯福,這也是為什麼他即使已經做了總統,還想要被正式選舉出來,無非就是為了正名分,有足夠的時間留下自己歷史的印記。更好的例子是他的America Work項目和在父親墓前說的話。在第六季中,legacy幾乎被重新提起,雖然性質變了不少,還是緊緊圍繞著FU的歷史評價-無非就是Doug不想讓Claire把FU的名聲搞臭而已。

President Frank Underwood on entitlement (season 3)

人總是嘗試被記住。而在歷史制高點的政客們,很多都爭相想留下自己的印記。但很多事不是人的意念可以左右的。在美國,最偉大的幾位總統中,黑點都特別多-傑斐遜和黑人奴隸生子,林肯初當總統時從未有廢除奴隸制之念,甘迺迪富二代一身疾病,更不用說裡根之流在表面光鮮背後所做的勾當。但說句俗的,歷史選擇了他們,人們「選擇」了忘記那些黑點。People need heros, afterall.

小羅斯福總統任內極力掩蓋自己需要輪椅的事實

美版紙牌屋中的第二個重要戲劇部分就是兩個下木的婚姻。我們可以看到這段關係在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雖然在權力擴大之前,兩者的裂痕並不顯得很大。但就算如此,在前兩季中這種不平等的婚姻也導致了很多重大事件的發生,比如Peter Russo的死亡。他的直接死因是因為競選州長失敗後自我放棄FU覺得他會拖累,賜死。為什麼競選州長失敗?因為給他賓夕法尼亞州創造就業機會的法案沒有像他承諾的一樣通過。為什麼會不通過?因為克萊爾在FU背後搞小動作,以此來告訴FU,她需要被重視,她是平等的。

這種克萊爾的「I am equal」思想貫穿整個系列的始終,直到最後一季,還在被這種思想擴散性地反彈影響。他們二人的婚姻在此不多陳述,每個人看了感受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是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二人的婚姻很好的和政治遺產聯繫到了一起。What links them together? A desire to leave a legacy, because they are both hungry. 第六季也重新在兩人婚姻和政治遺產的關係中重新審視,比如克萊爾真正喜歡或者享受的可能是前男友Reed,但她為什麼能在和前男友一夜纏綿後醒來,打電話給Francis答應他的求婚?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Congressman Frank Underwood and his wife Claire (season1)
Vice President Claire Underwood and President Frank Underwood, moments before the latter’s resignation (season5)

(二)美國憲法及政治文化

美版紙牌屋的重要依託就是美國憲法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系。兩百多年前一幫老頭子寫下的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讓這個國家一次又一次較為平穩地度過危機,並「不小心」變成了世界霸權(如果老頭子們看到一戰往後的美國,可能會一臉懵逼吧…)

美國人的愛國之情和對憲法的迷戀之情有時是超出想像的。近幾年來的各種相關影視作品,從《白宮群英》到《醜聞》,《副總統》, 《紙牌屋》等,無不基於對美國憲法的一種尊敬的自豪,就算是陰暗和嘲笑的,其實也是如此。某前任白宮幕僚長(Chief of Staff to the President),被問及對表現美國陰暗面的政治作品有何看法。對方回答說這是憲法第一修正案給予的言論自由權利,是美國人民的福利。他說紙牌屋再陰暗,但也說明國家能夠給予創作的空間,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回答你說是politician的talking point也好或者是真心的自豪也好,其實還是體現了憲法精神在影視劇中的重要性。

歐巴馬第一任幕僚長,現任芝加哥市長Rahm Emanuel,在白宮任職前曾是眾議院議員

《紙牌屋》中,基本把美國三個政府分支都過了一遍。第一季基本就是Legislative Branch,立法分支的國會內的爭鬥,第二季開始主角變身VP,繼而轉變為在立法分支和行政分支(Executive Branch)中的角色(副總統即是Executive branch的二把手,又是參議院的主席,算是兩個分支之間,至少名義上是)。第三季變成總統後重心基本全部移到了行政分支,而穿插了一些司法分支Judicial Branch的內容,比如大法官的提名和第六季最高法院對總統權力的限制attempt等等。 豐富完整,但真實可信嗎? 只能說不要太過較真。比如歐巴馬曾笑言,如果國會真的能像紙牌屋第一季那樣一百天就通過了一個重大教育改革的法案,那真如同痴人說夢了(大概這個意思)。更不用說後面諸如利用FEMA撥款用到福利項目之類的情節了…

副總統弗蘭克於參議院(Senate)主持法案投票(season2)
總統弗蘭克於國會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發表宣戰演講(season5)

(三)時政

紙牌屋第一季那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前期的三季基本都會跟時政貼著走以保持劇集的實時性和新鮮性。比如中國問題、俄羅斯問題、福利問題、ICO(ISIS)問題等等。從第五季開始畫風開始扭轉,提到具體政策問題或時政問題的篇幅大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drama。整個第五季幾乎就是一場選舉和夫妻二人的徹底決裂,第六季更不用說了,就是克萊爾和white man和富豪們的撕x節目。原因其實比較明顯,現實比戲劇更精彩。自從川普宣布參選總統並當上總統以後,美國的政壇畫風完全改變,而向來靠左的好萊塢更是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在政治劇創作上,一般表現為戲路發飆更加瘋狂。在多個政治電視劇的演員訪談上,都會提到編劇們會經常修改劇本,以比現實更加瘋狂。克萊爾的扮演者Robin Wright在訪談中曾表示,如果希拉蕊贏得了大選,克萊爾應該是「legally elected」而不是以這種荒唐的形式登上總統寶座。

President Claire Hale in the Oval Office (season6)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at the Oval Office

第六季很大的一個畫風就是受女權和Me Too運動的影響。說來也是諷刺,主角Kevin Spacy的一系列事故之後,給了紙牌屋這麼一個收場。第五季最後一個鏡頭是克萊爾的「My turn」,第六季的最後一個鏡頭,回應了第一季的第一個鏡頭,看起來是一個完美的回覆,其實是美國現實中政治兩極化的側面體現。一句話帶過,如果說第一季還是左右兩派都可以欣賞的政治暗黑劇,那第六季真的就是只有左派才會看的liberal bullshit了… 在此不做評價。

美國現任眾議院少數黨領袖,Nancy Pelosi,曾任眾議院議長,是至今為止美國歷史上美國政壇位置最高的女性政客。

(四)破滅和希望

最後總結一下第六季的總體劇情吧。

第六季開始於FU去世的兩個月後,克萊爾已經成為總統百日,而上季半路殺出來的Mark變成副總統。克萊爾雖然欲有作為,卻發現自己深陷在不同的政治力量之間。其中最明目張胆的是Shepherd家族。這個家族操縱著美國政治的很多關鍵人物。家族有兩個主要成員,哥哥Bill,妹妹Annie。妹妹認領的兒子Duncan比較莫名其妙打醬油。FU在任內和S家族有過重要的協議,克萊爾在FU死後基本全盤否認。於是第六季變成了克萊爾和S家族的爭鬥大劇。這是主線一。

Bill,Annie,Duncan Shepherd (season6)

其次是Doug。Doug始終忠誠於FU,克萊爾上任後打雞血一般想抹去丈夫的所有正面歷史,想揭發他的罪行,同時保證自己的清白。Doug的底線是保證FU死後的清譽,所以主線二就是他周旋於各個政治勢力以求維持FU的政治遺產不受影響。

Doug與克萊爾對峙(season6)

主線三就是對下木家族的罪名揭發。這條storyline從第二季就開始了,從Zoe Barnes到Lucas Goodwin,到第四五季挑起大梁的Tom H。第六季這條主線繼續發展,變成了Tom和第一季討厭Zoe的Janine Skorsky一起合作。結果比較無語,Tom無奈掛彩,而Jannie繼續前進… 算是一個open ending。

Death of Tom Hammerschmidt (season6)

還有兩條副線。一是所有過往人物對克萊爾的徹底唾棄和嘗試復仇,從國務卿Durant,FBI副局長Green,到沃克總統幕僚長Linda V,下木新聞半秘書Seth和後期的Nora(第五季中國家安全顧問,第六季的國土安全部長),全部以不同表現方式對克萊爾或者下木夫婦唾棄、報復。另一條副線就是克萊爾的女權yy… 各種童年青年片段的插播,無非為了體現克萊爾在男權社會中的被壓迫和自主反抗。whatever。

前國務卿、路易斯安那州參議院議員Catherine "Cathy" Durant葬禮 (season6)
沃克總統幕僚長Linda Vasquez在Durant葬禮上與克萊爾對話(season6)

最後的結局? 主線一克萊爾和S家族的Annie撕的不相上下,勝負沒有定論。主線二FU政治遺產土崩瓦解,雖然很難理解克萊爾主動曝光2016大選FU偷竊選舉到底是什麼思路,感覺腦子瓦特了… Doug壯烈掛彩。主線三Jannie孤軍奮進,雖然希望渺茫。副線一的各種醬油人物死的死,迷的迷。副線二的克萊爾女權大夢或許以徹底幻滅的形式走向沉淪。在Oval office裡如FU殺狗一般殺死了Doug(狗哥…),懷著FU的孩子,準備啟用核武器。連俄羅斯總統都在核武器問題上哀求克萊爾Please dont do this,但克萊爾一臉絕望/勝利又魚死網破的樣子其實就是暗示了她個人的破碎。

President Claire Underwood at the funeral of her husband, former president Francis J. Underwood

第六季倉促、雜亂無章,有一種很強的無力感。故事在真實性上不可恭維。舉兩個例子。比如克萊爾在近一個月不理國政以後竟然還能在短時間內奪回百分之七十的支持率,簡直是天方夜譚。更不用說將大半個內閣的成員全部卸職換成全部女性的內閣,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每個內閣成員都要參議院過半數投票同意後才可以上任,以克萊爾當時在國會的支持率來看希望渺茫。可以說第六季徹底無視了美國政府的三權分立,視國會如玩物,最高法院為財團隨意操縱之機構。劇中所有人只為權利或者生存,沒有理想,只有無休止的空洞爭鬥。如此瘋狂,如此絕望,如此黔驢技窮,應了主演兼導演Robin Wright在採訪中的陳述,表示現實政治太過瘋狂,而他們想超越這種瘋狂。

克萊爾解散內閣

對此我只能說,為了瘋狂的瘋狂,為了報復現實瘋狂和右翼力量的藝術創作,是無力的。其實好萊塢中很少人能注意到的,是美國右翼日益猖狂,川普各種「crazy news」下的暗藏理性。這是後話了。但有一條,現實中的美國政治再怎麼瘋狂,也是基於American people的選擇和更高政治理想的藍圖。共和黨的孤立主義,民主黨的全球主義,以及其他內政的政策主張都是有內容的。即使撕的不可開交,也沒有紙牌屋中的空洞無物。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at a campaign rally, October 2018 |AP picture

紙牌屋就這樣結結束了。其實諷刺的是,這個政治局的最終結局就像題目一般,如紙牌堆砌的沒有實物的房子一般,土崩瓦解。

對下木夫婦來說,是他們兩人聯繫的最終幻滅和個人命運走向沉淪的最後終結

對劇集粉絲來說,是一個完美結局期待的破滅

對劇組來說,是男主角醜聞帶來的揮之不去的陰影

對美國來說,是社會兩極分化的無奈體現

那麼希望在哪?

世上鮮有黑白對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情結論都不相同,然而人於世上一回,我始終相信,保持善良(不是軟弱),保持正直(不是「正義」),是可以辨別,也可以堅持的。總是有希望的。

附:六季下木夫婦職位變化

第一季:2012年大選民主黨Garrett Walker當選總統,Frank Underwood本來欽定新任國務卿,但被新總統要求留在國會內。時任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第五選區國會眾議員、眾議院多數黨黨鞭。Claire Underwood是一家NGO總裁。

第二季:原副總統Jim Matthews辭職回賓夕法尼亞州當州長,Frank Underwood成功被選擇為信任副總統。Claire Underwood辭職,做美國第二夫人。

第三季:總統沃克辭職,Frank成為第四十六任美國總統,Claire而後被Frank任命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後辭職。

第四季:Frank參與2016年美國大選,Claire成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

第五季:2016年美國大選俄亥俄州出現重大情況,選舉夜沒有選出新總統。2017年1月初參議院選舉克萊爾為美國第五十一任副總統。同月20日Frank卸職,克萊爾成為美國代理總統。數日後俄亥俄州重新投票,下木夫婦獲得足夠選舉人票,Frank重新成為美國總統,克萊爾復職副總統。數月後Frank辭職,克萊爾正式成為美國總統。

第六季:Frank去世,克萊爾改姓回Hale,成為Hale總統。

相關焦點

  • 「宮鬥劇」《紙牌屋》輸給了美國現實政治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博客天下(bktx2012)授權轉載文 : 張慧5月30日,美國政治驚悚劇《紙牌屋》第五季在Netflix上線,迅速在「爛番茄」網站上獲得76%的好評。美國觀眾的共識是,這部劇保持了既有的品質,只不過「現有的政治氣氛」的鋒芒讓這部劇「望塵莫及」。政治劇《紙牌屋》一直與現實世界保持著複雜而微妙的聯繫。
  • 《紙牌屋》第五季明天開播,現實已經這麼精彩了,電視劇還能怎麼演?
    除了如柯林頓讚賞的「高度還原」這一看點之外,《紙牌屋》最微妙的地方在於,編劇好像擁有「預測現實」的超能力。劇中,第一夫人克萊爾成為總統的野心越來越突出,《衛報》也分析稱這「似乎是對第五季劇情的明確暗示,影射了現實中的希拉蕊」。不過,去年的大選精彩曲折程度恐怕連《紙牌屋》編劇都望塵莫及。
  • 藝術電影|《13個雪莉:現實的幻象》
    為了忠實原畫,《13個雪莉:現實的幻象》全片鏡頭均為固定機位加固定角度,這樣使得每一段場景、每一幀截圖都類似於原畫,鏡頭變化也僅僅只是允許緩慢的推拉、平移和特寫。如果說喜歡看電影的畫家霍珀像一個沉默的旁觀者,描繪現代城市景觀的同時,也描繪出了最具「電影感」的畫面,那導演多伊奇則敏銳地把握住了霍珀繪畫與電影的契合點,在影片《13個雪莉:現實的幻象》中真實地還原了原畫的視覺精髓和精神內核。文字來源:關琴,《入「畫」與出「畫」——從繪畫到電影的視覺轉換》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講師。
  • 《紙牌屋》領導美國?
    在上一季中翻雲覆雨靠著陰謀詭計由副總統「轉正」成功後,安德伍德一直難以獲得美國民眾的信任,民調數字一再走低,支持率甚至還不如因醜聞辭職的前任;與此同時,他的施政綱領在國會兩院同時遭遇巨大阻力,不僅把持參議院的反對黨拒絕合作,在眾議院佔多數的「自己人」民主黨議員們也明確表示不再支持總統大人的「新政」。
  • 《紙牌屋》第五季
    《紙牌屋》第一季拍攝的時候,美國正在進行2012年大選,到了第四季,美國2016年大選如火如荼,政壇老手希拉蕊和脫口秀政客川普的各種段子也在中文網際網路時有傳播
  • 《當代電影》|《你好,李煥英》:在幻象中告別,在告別中和解
    在「釋夢之道」中求得「析心之術」,影片最終與現實和解的方式亦不是通過理性和主體控制,而是製造了一個更深的幻象——「現實神話」,為的是繼續維持一種實現了欲望而想像出來的場景:在幻象中和母親深情告別,在告別中得償所願,在「彼此和解」的幻象中與現實、與自我和解。
  • 美劇《紙牌屋》,領導美國的政治劇?
    事實上,《紙牌屋》主創威廉姆是希拉蕊的超級粉絲,2014年初他就呼籲希拉蕊出戰2016。《紙牌屋》繼承了政治美劇「以戲進諫」的傳統,劇中的總統和現實中的白宮主人面臨類似的困境,這樣的情節設定並非巧合。《紙牌屋》第三季一開場,劇中的主角——已經在橢圓形辦公室工作了六個月的美國總統弗蘭克·安德伍德正面臨著嚴峻的執政危機。
  • Netflix美劇《紙牌屋第六季》系列完結之作!
    然而現實總是能比戲劇更加離奇,在《紙牌屋》即將踏入第六季之際卻爆出了Kevin Spacey的醜聞,導致後續的製作延宕以及大幅度的劇本修改。從原本擁有兩大支柱到現在變成只剩一人獨撐大局,《紙牌屋》第六季基本上便成為了Claire的故事,描述她如何在極為不利的環境與社會氛圍下堅守住多年打下的疆土,過程中自然少不了《紙牌屋》招牌的機關算盡。單飛後的Claire在各方面與Frank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她的機智、冷血甚至是女性的優勢都在故事中間帶來不少重大的劇情轉折。
  • 《紙牌屋》為何走向失敗?
    【政治RPG遊戲,附帶遊戲攻略】2013年,《紙牌屋·第一季》上映,一時掀起熱議無數,其陰翳現實的風格、雋永冷冽的臺詞,以及對美國政治幕後運作纖毫畢現的刻畫,尤其對於鮮有機會觀摩同類型政治劇的中國觀眾來說,《紙牌屋》對齷齪政治的毫不諱言、對現實政治處處影射,無疑讓人心折不已。知乎上甚至有人將《紙牌屋》與受眾更廣、投資也更大的《權力的遊戲》相提並論。
  • 《紙牌屋》所想像的政治(2)
    《紙牌屋》的戲劇時空與現實世界的時空基本重合。《紙牌屋》的戲劇時空與現實時空基本是重合的,它構建了一個與歐巴馬政府若即若離的平行簡化版政治世界:同樣是一位民主黨總統,相似的政策議題(劇中是教育改革和福利改革,歐巴馬是醫療改革和就業法案),同樣的自由民主党進步訴求(劇中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民主黨自由派亦主張財政擴張),同樣面臨政府關門的財政赤字危機,同步發展的中美關係和日本問題。
  • 現實的幻象——愛德華霍普
    恰恰相反,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一部幾乎沒有什麼劇情的電影《雪莉:現實的幻象》在介紹電影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講述一下它的靈感來源,愛德華·霍普,對於藝術稍微有點了解的人應該有聽說過這個名字。
  • 真實與幻象
    所有一切都已改變,這個生死輪迴的旋轉木馬,它已在你的門前驟然停止,你需要在此刻從惡夢中醒來,從幻象走向真實。在這個幻象的世界,你已體驗了很多很多,你是你所有的恐懼,所有的夢想和所有願望的集合;你也是自己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的領域,所生活過的天堂與地獄的集合;你同樣是你所站立的這個世界的宿命扭轉之點。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幻象,僅僅在你認同了它之後才變得真實。
  • 《紙牌屋》第六季(神劇完結)
    2018年,凱文·史派西因為一件人盡皆知的醜聞被各大電視臺抵制,網飛也因此決定將凱文·史派西從《紙牌屋》第六季中除名,而由羅賓·
  • 齊澤克:穿越幻象,觀察電影的另一個視角
    求救愈切,問道愈深,幻象瘟疫之散播愈廣。《秘密》給了齊澤克靈感,啟發他將「幻象的瘟疫」理解為「使清晰邏輯變得模糊」的症候,並意欲通過批判當今視聽媒介而穿越幻象。「幻象」一詞在15世紀左右進入英語,意指不著邊際的幻念,脫離實際的幻想,以及過度渴望而生的幻覺。幻象、幻影、幽靈頻繁地出現在如莎士比亞的戲劇中。「你在發抖,你的臉色這樣慘白,這是不是幻想?」
  • 沒了木下總統,「神劇」《紙牌屋》徹底崩塌
    原製作人離開,凱文·史派西飾演的核心主角木下總統因為性侵醜聞而退出——在內因、外因和意外事件的組合掣肘下,《紙牌屋》終從昔日「神劇」走向徹底崩塌之路。2013年,一次性放出整部劇集的《紙牌屋》博得一片叫好聲,出品方Netflix公司也因此在和老牌電視臺的對決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在前幾季中,《紙牌屋》一直維持著高水準,劇情扣人心弦,構圖講究,又對美國政壇的運行規則有著深入了解。
  • 瘋狂爽劇抵不過現實政治正確——《紙牌屋第6季》
    《紙牌屋第6季》用短短8集時間,證明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簡單道理:一位出色的核心主角對一部劇集是多麼重要。《紙牌屋第6季》預告片當前五季的男主角凱文·史派西受到性騷擾指控後,Netflix宣布《紙牌屋》系列無限期停止第六季製作,卡司和劇組也接到停工通知。此事的背景是,演員安東尼拉普爆出史派西多年前對年僅14歲的他進行性侵犯。隨後,史派西在推特上發表了聲明宣布出櫃。
  • 飛不出幻象的蜘蛛俠
    蜘蛛俠識破了神秘客製造的幻象,他飛入又飛出了幻象,打敗了大壞蛋。但是,就像小蜘蛛依然離不開鐵爸爸,《蜘蛛俠》也飛不出MCU的幻象.當年被鋼鐵俠炒了魷魚的神秘客,就是2008年之前的漫威。神秘客主導發明的技術,沒有按照他的想法被應用,被鋼鐵俠拿來做成了buff。漫威旗下眾多漫畫超級英雄的版權,為了續命被賣給福斯,賣給索尼,被拍成《X戰警》,被拍成《蜘蛛俠》。
  • 《特別市民》:首爾紙牌屋 韓國烤肉香
    導演: 樸仁載主演: 崔岷植 / 郭度沅 / 羅美蘭 / 沈恩京 / 文素麗 從顯而易見的政治題材很容易聯想到大熱美劇《紙牌屋》,而本片很大程度上也頗有紙牌屋的味道,內鬥、外鬥、家裡鬥的幾大線索,保鏢、廚子、記者幾類人物,似乎都成了政治大戲的標配,就更別提什麼黨同伐異或者官商勾結這种放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都與政治密不可分的昭然若揭的「陰謀」了。
  • 美媒評《紙牌屋》:不要相信在劇中看到的東西
    原標題:美媒評《紙牌屋》:不要相信在劇中看到的東西  不少美國媒體和政客指出,《紙牌屋》的情節和主角表演比現實誇張。近日,《華盛頓郵報》的PostTV就以視頻盤點了《紙牌屋》中關於政治的三處錯誤。
  • 《紙牌屋》充滿政治隱喻 與真實美國政壇有相似性
    從2月14日起,估計很多人都和歐巴馬糾結著同一個問題——Netflix將《紙牌屋》第二季13集全部放出,到底是一口氣追完呢,還是省著慢慢看?記者 莊小蕾  由凱文·史派西主演的美劇《紙牌屋》從去年首播後就一鳴驚人。和激情四射、充滿浪漫主義理想的《白宮風雲》、《新聞編輯室》相比,《紙牌屋》冷酷而現實。而第二季則比第一季更多了一種讓人透不過氣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