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麼多中國古代建築,你真的懂它們嗎?

2021-01-19 方所文化


編者按:1925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讀書的梁思成收到父親梁啓超寄來的一本書,是宋代李誡的《營造法式》,這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工程做法的專著。
彼時正在修讀建築的梁思成,收到此書感到如獲至寶,但馬上就陷入一陣巨大的心理落差,就像他後來回憶所說:「當時在一陣驚喜之後,隨著就給我帶來了莫大的失望和苦惱——因為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書一樣,無法看得懂。」

回國後,在1930年,梁思成加入了專門從事古代建築研究的「中國營造學社」,開始了他破譯天書之旅。十幾年間,梁思成和他的營造學社同事們調查了全國數以千計的古建築,對這些建築進行了精細的測繪和分析,由此才逐步揭開了《營造法式》的奧秘,讓今天的我們也能讀懂。
今年是中國營造學社成立九十周年,方所文化FM 特別上線了楊照書話之「楊照談梁思成『大拙至美』」,歡迎大家一起來了解梁思成和他的建築人生。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書,是梁思成的建築文章選集,書名叫做《大拙至美》。梁思成在中國建築的研究上面,乃至於在整個中國現代建築史的參與上面,他的地位大概是無人能取代的,但是因為他的家世,他的名字跟好幾個更響亮的、跟他有關係的家人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往往讓我們相對地忽略了他,例如說,他的父親,梁啓超。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線下方所成都店有售


梁思成是在1901年日本東京出生的,那個時候他的父親梁啓超,因為1898年的戊戌政變,流亡在日本,在流亡日本的時候生下了他,他一直在日本成長到1912年才隨著父母回到了中國,所以從出生的時候,他的背景就非常的特別


跟梁思成還必然一直不斷的發生關係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名字,就是林徽因。林徽因是梁思成的妻子,他們在1928年的時候在加拿大的渥太華結婚,而林徽因又是在中國五四時期,被視為是最美的一個才女。

▲梁思成 林徽因

在跟梁思成結婚之前,林徽因還有一段愛情的經歷,那就是跟徐志摩之間的關係,徐志摩在他一生非常豐富的情史上,其中有一段就是他對於林徽因感情的高度著迷,甚至可以說徐志摩最後因飛機失事而喪生。在那趟旅程當中,其實他搭上那一趟死亡旅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要去見林徽因。


所以這又產生了另外一個傳奇,這個傳奇跟隨著林徽因,同時也就變成一個陰影照蓋著梁思成。講到梁思成的時候,我們就想到了梁啓超,我們就想到了林徽因,就忘掉了梁思成其實他自己本身也是非常傑出的一個人,非常傑出的一個學者。

梁思成生平很重要的,當然就跟他的父親是有關係的,那就是梁啓超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教育他的這個長子。


梁啓超留下了許許多多給梁思成的書信,而且他也曾經明確地表達,在教育梁思成的時候,他所抱持的概念,他說,「凡學校所學,不外規矩方面的事,若是要巧,則要離開學校才能發現。況且一位大文學家、大美術家的成就,常常需要許多環境的幫助。中國先輩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將來你學成之後,要常常找機會轉變眼界和胸襟,到那時候,或許天才會爆發出來,今天還不是時候,這種境界固然關係人格修養之全部,但學業上之薰染陶融影響也很大,做學問的人,學院佔據生活的主要部分,學院內容之充實擴大,與生命內容充實擴大,成為正比例。」

‍‍‍‍‍‍‍‍‍‍‍‍‍‍‍‍‍‍‍‍‍‍‍‍‍‍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總社有限公司出版

梁思成在他受教育的過程當中,被父親這樣鼓勵,他一直不斷地涉獵各種不同的領域,所以他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了之後,接下來轉到哈佛大學準備做研究所的博士論文,他當時就選了一個題目,這個題目是「中國工事史」,也就是中國房工房屋建築在歷史上的整理。


正因為他涉獵這麼廣,所以他對於中國的資料非常地熟悉,對於西方的東西也熱切地有所掌握,他對東西方的透徹理解,才使得他願意要選這樣的一個題目,也因為他對於這些學問知識的認真追求,以至於他讀了他能夠找到的所有相關資料,他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使得他不得不暫時放棄完成中國工事史的論文,他發現,既有的文獻資料,絕對不足以讓他寫中國工事史,如果沒有這樣的資料,那應該怎麼辦呢?他必須要進行實地調查,所以他回到了中國。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回到了中國,就開始了他人生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不只是梁思成人生的重要階段,也是中國古建築的重新認識和理解的重要階段。

梁思成回到了中國之後,他先在瀋陽的東北大學創建了建築系,我們看當時的環境,那個時候,東北大學是全中國創設的第二個建築系,但是這個建築系辦了3年,就因為1931年9月18日發生日本關東軍入侵東北的918事變,這個建築系的經營就結束了。


接著梁思成就回到了北平,進入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學術機構,這個學術機構後來因為梁思成而聲名大噪,叫做「中國營造學社」,中國營造學社就是專門做中國古建築的研究。

中國古建築該怎麼研究呢?早期在梁思成進入之前,中國營造學社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跟梁思成在美國的方向是一樣的,那就是去解讀中國古代的文獻,這裡面有兩部最重要的文獻,一部是宋代的《營造法式》,另外一部是清代官定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但是這兩本書太有問題了,因為非常的專門,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它是講房子怎麼蓋的,可是去找當時蓋房子的人,他們不識字,他們看不懂這個書,所以這兩本重要的書,沒有人看得懂。

▲宋紹定重刻紹興十五年平江府刊本《營造法式》 (圖源:維基百科)

梁思成進入了營造學社之後,他走了另外不一樣的路,這是一個大的突破,他認為要做實地調查,他找了參與故宮整修和興建的老輩工人,在他們身上去了解故宮的建築究竟是用什麼樣方式蓋起來,再去對照《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經過了這樣的一種對比對照之後,他在1932年完成了《清式營造則例》,講的就是到了清代,到底這個中國的建築是用什麼樣方法蓋起來的?這是中國第一本以現代科學的觀點跟方法去總結中國古代建築構造做法的一本書。


在1932年完成《清式營造則例》之後,梁思成認為他還想要再往上追溯更古老的建築,這個時候沒有書可以讓他依賴,也沒有工匠讓他詢問了,那怎麼辦呢?他就開始去調查。1932年,他首度到薊縣調查獨樂寺。

▲獨樂寺山門匾額 梁思成/攝(圖源:維基百科)

獨樂寺本來是一個的建築群,但是到1932年的時候只剩下兩座古建築,一個是山門,另外一個是觀音閣。觀音閣從外觀上面看,就很像敦煌壁畫裡面所看到的唐代的建築,在藝術風格上面也保持了唐代雄厚的風格,因此梁思成就進行了《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調查,這個調查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因為獨樂寺是當時在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建築,另外一個原因是梁思成的突破,這是第一篇用科學方法來描述跟分析中國古建築的報告,用的是西方式的科學分析和語言。

獨樂寺調查成功之後,梁思成就跑遍了全中國,從1932年到1937年,這5年當中,他在中國到處尋找古建築,而且真的讓他找到了非常驚人的結果,例如找到了山西應縣的遼代木塔。這是在20世紀保存下來的全世界最高的一個木構建築。木構的建築必須要用什麼樣的結構原理才能夠讓它維持在那樣的高度,而且可以從遼代一直到20世紀初期沒有倒塌,這是一個建築上面的重要的典範。


圖源:《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新星出版社


1937年6月,他在五臺山上找到了另外的唐代木構建築,確確實實可以證實是在唐代蓋的,一直存留到現在的佛光寺大殿,所以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成就。在這幾年當中,北平營造學社在1937年一共詳細調查測繪了206組的古建築物,其中全部加起來的建築物有2738座。

▲佛光寺大殿西側立面及剖面圖

圖源:《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新星出版社


在短短5年時間當中,梁思成和他的北平營造學社同仁們可以有這麼驚人的成就,可見在中國古建築的這個領域上面是大有可為的,但是很不幸的是,這個時候,中國現代史悲劇性的介入,使得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就中斷了,那就是1937年爆發了抗日戰爭,在戰爭當中,梁思成不得不終止了他在中國各地的調查,因而,他的人生,他的學術,他的努力就進入到了另外一個階段,在這階段,他仍然做出了相當大的成就跟貢獻。

抗戰爆發後,梁思成沒辦法實地調查古建築,於是他就安靜下來,整理手上的古建築資料,開始認真地寫他的《中國建築史》。1945年抗戰勝利,梁思成開始注意到,除了建築設計之外,跟建築密切相關的,還有城市規劃這種不一樣的學科。及後,梁思成在清華大學開設建築系,又遠赴美國跟學者們介紹中國古建築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時還積極參與中國的城市規劃,開始了他另一個人生階段。





*文章內容選自方所文化FM節目《楊照書話》,內容有刪減和調整,完整觀點和講述請移步至喜馬拉雅搜索「方所文化」,進入「楊照書話」專欄收聽。

*文章圖片如無特別說明均圖源網絡,侵刪。


·end·

相關焦點

  • 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
    在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景點,還有著很多非常有歷史的建築,這些都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長河中保留下來的,有一些能保留的非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中國很多的文物和有著悠久歷史的景點都是國家級別的保護建築景點。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出現了非常多的朝代領導著,每一個都是有著自己的特點,在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可以看得出哪些朝代的人都是有著很多的區別。就在中國就有著一些建築是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
  • 中國古代建築元素
    中國古代建築元素01碑碣(Stele):古代把長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圓首形的或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秦始皇刻石紀功,大開樹立碑碣的風氣。東漢以來,碑碣漸多,有碑頌、碑記、又有墓碑,用以紀事頌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
  • 中國十大最醜建築排行榜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們看多了美,就乏了,倦了,疲了,懶了,許多人患上了「審美匱乏症」,把醜的當成是美的,將土氣當成了潮流。前不久,「2019第十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網絡評選結果揭曉,上榜的建築造型千奇百怪,但它們有一個特點,就是醜出了特色,醜出了影響力。
  • ​中國古代建築之美,令人驚嘆!
    很喜歡遊走於古村落裡感受古老的文化氣息,對這些村落裡的古門樓、古門墩、古門環、古磚雕石雕都特別的喜愛,它們是一個時代特徵的寫照,一直覺得可以從它們身上解讀到很多的故事,它們是那麼豐富又富有內涵。現今,這種文化底蘊深厚的事物一直在減少著,總覺得有些可惜。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演講人:劉暢 主持人:張小琴演講地點: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 演講時間:2020年7月編者按7月,「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走進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 中國傳統建築沒有設計,是隨性而為……這是真的嗎?
    換言之,中國建築雖然發源很早,在古希臘建築之前就已經成熟,但是中途停止、未能持續進化,對世界建築基本沒有什麼影響。長久以來,中國學者一度確實無法回答一個問題:中國古代的建築到底是怎麼設計出來的?頤和園。 圖|圖蟲創意頤和園是誰設計的?文豪筆下的亭臺樓閣是誰設計的?那些屹立千百年的宮殿、廟宇、園林,凝聚著中國營造工匠的多少血汗?
  • 中國古代皇家建築雕梁畫棟的藝術美
    中國古代建築不僅屋頂種類繁多,而且有著嚴格的等級,中國古代皇家建築故宮太和殿重簷廡殿頂金碧輝煌體現了皇家威嚴,從屋頂的裝飾以及屋簷下的彩繪裝飾都非常考究,體現了中國古建築屋頂、彩畫以及藻井,通過彩繪圖案、雕塑體現了中國古建築藝術之美。
  • 去了日本旅遊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東西是學習中國的?
    日本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受歡迎的海外旅遊目的地,每年有近1000萬中國遊客前往日本旅遊,在旅遊過程中,最受歡迎的城市包括京都、大阪、東京、札幌等,第一次訪日之後,日本有很多東西要向中國學習。
  •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發展與演變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發展與演變宮廷建築是在中國建築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皇宮是每個朝代最為重要的核心建築,也是一個朝代的象徵。秦朝鹹陽宮、阿房宮,漢朝未央宮、長樂宮,唐朝太極宮、大明宮,還有我們最為熟悉的故宮等,都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
  • 中國建築六大派系:徽蘇閩京晉川派建築,讓中式建築驚豔世界!
    隨之湧起的中式風格也被許多設計師將中式風格發展融入到裡面,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中式建築有了中式風格復興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內流行的中式風格,是中國古代以明代家居為代表的簡單臨摹,其中有多種因素摻雜在內。
  • 電影《不朽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集「穩定與變異」
    但是,我們仔細看看泉州石塔和其他千千萬萬磚石建築那仿木結構的細部就會感到,不管有多輝煌,磚石建築在中國古建築舞臺上扮演的,始終不過是個配角。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許多現代建築紛紛倒塌,而一千年前建造的獨樂寺觀音閣,完好無損。這對多地震和大風的中國有重大價值。
  • 江南三大名樓,中國古代建築的代表,武漢嶽陽各佔一樓
    江南三大名樓,中國古代建築的代表,武漢嶽陽各佔一樓江南是指長江南部、新安錢塘北部,但就人文地理而言,它指的是長江中下遊的南地區,江南自古以來就以水鄉聞名,江南富饒的水鄉和才華橫溢的人民,都是古人給江南起的好名字,在古江南
  • 中國古代有那麼多發明,愛因斯坦為何全盤否定了?
    但是就是一個這麼聲名鵲起的科學家,曾在1953年的時候公開聲稱我們中國沒有科學,何出此言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1953年有一個論題:「中國歷史上存不存在科學」,當時愛因斯坦作為偉大科學家,是很有話語權的,於是人們就問愛因斯坦他的答案是什麼。
  •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特點
    中國古代木架建築經過數千年的演化發展,技術相當成熟,將結構材料充分的暴露而非掩飾起來,是中國古代匠人對待材料的態度。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木架建築是最主要的一種類型,體系完整,特徵明顯,散布區域遼闊,流傳年代久遠。
  • 電影《不朽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二集「豐富與融合」
    電影《不朽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二集「豐富與融合」該系列還包括《歐洲建築》和《悠久的中國歷史名城》。《不朽的古代建築》完成於1992年,共四集,分別是第一集《穩定與變異》,第二集《豐富與融合》,第三集《含蓄與禮制》,第四集《自然與意境》。透過建築領悟文化,中西方文化「精神」的不同。因為原始膠片照片還未整理成電子文件,此處所用圖片為網際網路下載或者該影片截圖。)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光明日報-光明網
    編者按    7月,「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走進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作為現存最重要的中國古代建築,佛光寺蘊藏了哪些中國文化的珍貴密碼,如何保護以佛光寺東大殿為代表的建築物,古代建築與現代人的關係是什麼?「人文清華講壇」的專家學者在現場展開了深入探討。
  • 你真的懂「soup」是什麼嗎?
    因為,小編走遍歐洲東南西北、嘗遍了高中低檔各類西餐館的湯,只要它們叫「soup(英語)/soupe(法語)/Suppe(德語)/ minestra(義大利語)/ sopa(西班牙語)/zupa(波蘭語)/ leves(匈牙利語)/супа(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 keitto(芬蘭語)」,或者其他類似法語「soupe」發音的菜,基本上沒有一種「湯」是中國人概念裡的「湯」。
  • 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
    原創 人文清華 人文清華講壇1937年7月5日,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確定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建於唐代,打破了此前日本人關於中國已無唐代木建築的謬論,讓這座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重新走入世人視野。
  • 在古代當皇帝真的很幸福嗎?三宮六院只是擺設,孤獨難熬才是實情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為何呢?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都不是很長,還不到四十歲。要知道,如果拋開嬰兒死亡率的話,中國古代時期的人們平均壽命是57歲。
  • 她付出了那麼多,值得嗎?愛你的人懂你,懂你的人愛你
    電影中的四行倉庫是在200多畝的空地上1:1復原的,還有250米長53米寬的蘇州河,河對岸的3層68棟建築,都是現挖現搭的實景,十分燒錢。她去做製片人,管虎是個純粹的創作者,有時候考慮不到那麼多別的事情,總會被人欺負。她不放心,於是乾脆自己上陣幫助管虎。 「說完之後我也挺慌的,我怎麼突然就要帶領一個團隊了,我沒進過一天公司,對公司架構並不了解,一切都要從頭學起,所以我就去上了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