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之美,令人驚嘆!

2020-11-24 澎湃新聞

中國建築藝術源遠流長

四角飛簷翹起

或撲朔欲飛

或者立欲飄

讓凝固顯得欲動

九重宮闕晨霜冷

十裡樓臺落月明

——陸遊《四鼓出嘉會門赴南郊齋宮》

這樣的美

讓全世界都為之驚豔

今天

我們和大家分享古建築特點

那些精美絕倫的構建

......

部分示意圖來自「琅沐」,其他圖片均來自網絡

01

中國古建築 | 門

古人言「宅以門戶為冠帶」

門是一戶人家的吐納之所

「入必由之,出必由之」

門所象徵的是戶主的地位和資望

所記載的是歷史與文化

民以食為天,以居為安

居住的要素少不了門

世界再大、修身齊家

是永遠不變的起點。

門頭的精巧、門檻的高低

在無聲陳述著這個民族曾經

對家庭關係是如此之重視。

廣亮大門

廣亮大門顧名思義,應該是比較寬敞、豁亮的意思,所以又稱廣梁大門,古代漢族建築宅門的一種,

在等級上僅次於王府大門,高於金柱大門,是具有相當品級的官宦人家採用的宅門形式。

為了顯眼,大門的這一間要比兩邊的房屋大一些,有自己的山牆,屋頂加高,墀頭牆突出,門口比較寬大敞亮,有較高的臺基,大門的地面比街道高出三五寸,從四合院出來,有居高臨下之勢,而進入四合院,有步步登高之感。

金柱大門

金柱大門,就是將門框安在金柱上的大門。

金柱大門雖不及廣亮大門深邃莊嚴,仍不失官宦門第的氣派,是廣亮大門的一種演變形式。

蠻子門

蠻子門最大特點是門扉比金柱大門更往外推了一些,它的門框和門扇裝在簷柱的位置上。

至於它的名稱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古時移居到北京的滿族人為安全起見,特意將門扉安裝在最外簷,以避免給賊人提供隱身作案條件,並因此而得名為蠻子門。

如意門

如意門的門指與兩側磚牆交角處,常做出如意形狀的花飾,以寓意吉祥如意,故取名「如意門」。

如意門的數量最多,因為這是一般民居用的。由於數量大,所以如意門的形式也多,可繁可簡。

隨牆門

隨牆門也稱牆垣式門,是在住宅院牆上開門,並在門上方或左右的牆上略作裝飾處理。隨牆門在古時候是無官的有錢人用的,講究低調不漏財。但也有較為豪華的小門樓。

垂花門

垂花門是古代中國民居建築院落內部的門,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它是內宅與外宅(前院)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

因其簷柱不落地,垂吊在屋簷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

垂花門整座建築佔天不佔地,這是垂花門的特色之一,因此垂花門內有很大的空間。

在南方建築的門中,園林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滿月門

滿月門即為園林中最為常見圓形門。圓形門模仿圓月而築,是月亮崇拜的物化。給人以飽滿、活潑和平衡感。

中國人喜歡滿月,滿月在整個循環周期中代表完整或完美,因此人們總是把滿月與團圓聯繫在一起。

佛教中的滿月也是美好和安詳的象徵。

月華如水,更符合中國人的詩意情結。

八角門

中式設計園林內八角門中的八角為圓形與方形組合演變而成。

中式設計園林中,「八方式,斯亦可為門空」,「在分隔主要景區的院牆上,常用簡潔而直徑較大的圓洞門和八角洞門,以利通行」,體現了實用與審美的結合。

中國文化崇尚「八」,四象生八卦。「八」與「發」諧音,有發財之意。「八」的數字模式蘊涵著極大、無限之意。

植物符號門

在園林中還有不少門是以植物符號作為設計靈感建造出來的門,植物形狀的洞門,用灰青色方磚鑲砌,與白色牆面、灰色瓦頂、建築物上慄褐色門窗共同形成素淨柔和、嫻靜淡雅的蘇州園林色調風格。

▲貝葉形門

▲梅花形門

▲葫蘆形門

門外滄桑,門內過往。

如今,飽含歷史韻味的中國門,

漸漸少了。

這些歷史上留存下來的經典,

以其自身之永恆性、疏世獨立性,

儼然已經成為人們鬧市隱遁的精神家園。

02

中國古建築 | 門墩

《說文》:"鼓,擊鼓也。"

中國古代擊鼓升堂、擊鼓定更等等已經形成了官制的行為特徵,鼓成了官衙的符號。安放抱鼓石便成了權利地位的門戶象徵。

同樣,因為鼓是法事專用的樂器,把抱鼓石看作能夠驅邪避災的法力象徵,在佛寺祠堂等廟宇前面擺放抱鼓石也是順理成章的。

另外,將門枕石上方做成圓形可與下部方形基座構成"天圓地方"的造型關係。門礅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因此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石刻藝術品。

「獅」和「世」諧音,雕九隻獅子的圖案是「九世同居」,表示合家團聚、同堂和睦的祝願。

桃為長壽的象徵,傳說西王母因為吃了仙桃而不死。

門墩上雕「白猿偷桃」,其來歷是這樣的:傳說雲蒙山中白猿之母患病想吃桃子。白猿十分孝敬母親,偷偷去仙桃園中摘桃。不料被看守桃園的仙人孫真人捉住。白猿為了治母親的病哀求孫真人,孫真人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動,放走白猿。白猿之母病癒,讓白猿將一部兵書贈送給孫真人。

從此,「白猿偷桃」就成了祝願老年人壽長萬年象徵。這個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民間鼓詞裡也有同一題目的曲詞。

「魚」和「餘」、富裕的「裕」諧音,象徵吉祥富裕、美好。雕「蓮」和「魚」的圖案象徵著「連年有餘」。雕鯉魚躍於兩山之間的流水之中,表示鯉魚跳龍門,象徵著仕途高升。

03

中國古建築 | 門環

一個家,一扇門,一對環,總讓人覺得門的對面似是藏著古老悠久的歷史,鐫刻著一個個內容豐富的歷史故事。

清晨,陽光灑落在青磚綠瓦朱紅的門上,門上的門環威嚴的扣於門面之上,它是最先宣告客人的到來的使者。

青磚綠瓦給人以素雅,沉穩,古樸,寧靜的美感,而老門門環給人莊重、威嚴、神秘、靜寂的感受。

門環,在中國綿延了數千多年,它是民居大門門扇上環狀金屬環扣,也有的地方稱作「鋪首」。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供人開拉門和敲門,但由於它是大門上的焦點,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因而門環的裝飾意義得到了強化。

中國的能工巧匠們將人們對美好、平安的生活期待巧妙的化為各種樣式的門環,展示在門面之上。在鋪首上,花卉圖案、吉祥動物,幾何紋樣、獸頭龍面等都是經常採用的裝飾方法。

比如裝飾「蝙蝠」寓意「多福」;「葵花」寓意「多子」;裝飾「獅虎」寓意「鎮宅」;裝飾「蠡」(蠡為龍生九子之一,性情頑固,又習水性)寓意「防火」;裝飾「六邊形」寓意「六合」即「鹿鶴延年」等等。

一副設計精美、工藝精湛、圖案奇特的門環,可以給宅院增色,給人以美的愉悅。但在快速城鎮化的今天,傳承兩千多年的門環已漸漸銷聲匿跡。

很喜歡遊走於古村落裡感受古老的文化氣息,對這些村落裡的古門樓、古門墩、古門環、古磚雕石雕都特別的喜愛,它們是一個時代特徵的寫照,一直覺得可以從它們身上解讀到很多的故事,它們是那麼豐富又富有內涵。

現今,這種文化底蘊深厚的事物一直在減少著,總覺得有些可惜。懷念這莊重威嚴的門環,懷念那青磚綠瓦朱紅的門,懷念青磚鋪地的院子,懷念青磚夾牆的悠長的小巷,鄰裡相應,呼兒喚女,那裡返璞歸真,有人的氣息!

04

中國古建築 | 門釘

門釘源自墨子所說的「涿弋」(zhuō yì),長二寸,見一寸,即釘入門板一寸左右。當初用來提防敵人用火攻城,所以在涿弋上塗滿了泥,起防火作用。

門釘的數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規定。清朝則對門釘的使用有一定之規:一個是裝飾,一個是代表等級,再一個起加固作用。

皇家建築,每扇門的門釘是橫九路、豎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個釘。九是陽數之極,是陽數裡最大的,象徵帝王最高的地位。

因為帝王廟是供奉歷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門釘。通常皇家豎九路、橫九路,王府七路乘七路,親王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

05

中國古建築 | 鬥拱

鬥拱是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合稱鬥拱。

鬥拱承重結構,可使屋簷較大程度外伸,形式優美,為我國傳統建築造型的一個主要特徵。鬥拱是榫卯結合的一種標準構件,是力傳遞的中介。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鬥拱是建築裝飾物,而研究證明,鬥拱把屋簷重量均勻地託住,起到了平衡穩定作用。

幾種不同時代的鬥拱

06

中國古建築 | 飛簷

飛簷是中國特有的建築結構,它是中國古代建築在簷部上的一種特殊處理和創造,常用在屋頂轉角處。

飛簷是其屋簷上翹,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是中國建築上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我國傳統建築簷部形式,屋簷特別是屋角的簷部向上翹起。

飛簷設計構圖巧妙,造型優美的屋頂給人們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飛翹的屋簷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靈獸,似麒麟,像飛鶴,有人喜歡靈獸,有人喜歡祥雲,或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代表著臨水而居的親水文化。

屋簷上翹,若飛舉之勢。常用於亭、臺、樓、閣、廟宇、宮殿等建築上。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

「香亭三間五座,三面飛簷,上鋪各色琉璃竹瓦,龍溝鳳滴。」

秦牧 《社稷壇抒情》:

「這壇後的宮殿是華麗的,飛簷、鬥拱、琉璃瓦、白石階……真是金碧輝煌!」

07

中國古建築 | 屋頂

在中國,屋頂在傳統建築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又分為單簷(一個屋簷)和重簷(兩個或兩個以上屋簷)兩種;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可衍生出卷棚頂。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頂多採用高於屋面的封火山牆。

重簷

重簷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屋簷。一般來說,重簷大多是指在一層建築上有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屋簷,比如,單層重簷歇山頂、單層重簷廡殿頂。

但有的時候,人們也將一座多層建築,只要是每層上都有一層簷,或是這座多層建築的全部簷數加起來為「二」或超過「二」,就叫做「重簷」。重簷屋頂的「重簷」,可以是上下屋簷平面相同的,也可以是上下屋簷平面不同的。

最初的功能是為了快速排洩屋頂積水,後來逐步發展成等級象徵。其等級大小依次為:

重簷廡殿頂

重簷歇山頂

重簷攢尖頂

單簷廡殿頂

單簷歇山頂

單簷攢尖頂

懸山頂

硬山頂

盝頂

此外,除上述幾種屋頂外,還有扇面頂、卍字頂、盔頂、勾連搭頂、十字頂、穹窿頂、圓券頂、平頂、單坡頂、灰背頂等特殊的形式。

廡殿頂

「廡殿」是清式說法,在此之前它又有「五脊殿」等名稱。因為廡殿式屋頂上共有五條脊,即,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所以稱為「五脊殿」。吳殿頂也是「廡殿頂」,是宋式叫法。

四阿殿頂也就是「廡殿頂」。「四阿殿頂」也是宋式叫法。「阿」是建築屋頂的曲簷,「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簷屋頂。廡殿頂共有五條脊、四面坡,所以叫做「四阿殿頂」。

▲唐代的廡殿頂

▲廡殿頂

▲五脊殿

▲吳殿頂

▲四阿殿

重簷廡殿頂莊重雄偉,是古建築屋頂的最高等級,多用於皇宮或寺觀的主殿,如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曲阜孔廟大成殿等。

▲故宮午門

▲泰安岱廟天貺殿

▲曲阜孔廟大成殿

單簷廡殿頂多用於禮儀盛典及宗教建築的偏殿或門堂等處,以示莊嚴肅穆,如北京天壇中的祈年門、皇乾殿及齋宮、華嚴寺大雄寶殿等。

▲天壇祈年門

▲皇乾殿

▲齋宮

▲華嚴寺大熊寶殿

歇山頂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漢殿」、「廈兩頭造」等不同名稱。又稱九脊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

前後兩坡為正坡,左右兩坡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區域為山花。

九脊頂

重簷歇山頂等級僅次於重簷廡殿頂,多用於規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宮的保和殿、太和門、天安門、鐘樓、鼓樓等。

一般的歇山頂應用非常廣泛,但凡宮中其他諸建築,以及祠廟壇社、寺觀衙署等官家、公眾殿堂等都襲用歇山屋頂。

▲故宮保和殿

▲太和門

▲天安門

▲鐘樓

▲鼓樓

單簷歇山頂

▲智化寺大殿

▲雍和宮天王殿

攢尖頂

無正脊,只有垂脊,只應用於面積不大的樓、閣、樓、塔等,平面多為正多邊形及圓形,頂部有寶頂。

▲攢尖式屋頂

▲攢尖式屋頂亭子

根據脊數多少,分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此外,還有圓角攢尖頂,也就是無垂脊。

攢尖頂多作為景點或景觀建築,如頤和園的郭如亭、麗江黑龍潭公園等。在殿堂等較重要的建築或等級較高的建築中,極少使用攢尖頂,而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壇內的祈年殿等卻使用的是攢尖頂。攢尖頂有單簷、重簷之分。

八角攢尖頂

▲郭如亭

▲天壇祈年殿

▲麗江黑龍潭公園

單簷攢尖頂

▲交泰殿

▲故宮中和殿

懸山頂

又稱挑山頂,有五脊二坡。屋頂伸出山牆之外,並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託。因其桁(檁)挑出山牆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來。

懸山頂四面出簷,也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做法,不過中國古代的重要建築基本沒有使用懸山式屋頂的,特別是唐代以前尤為少見。

▲平遙雙林寺

硬山頂

有五脊二坡,屋頂與山牆齊平。硬山頂出現較晚,在宋《營造法式》中並未有記載,只在明清以後出現在我國南北方住宅建築中。

因其等級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築及大型寺廟建築中,沒有硬山頂的存在,多用於附屬建築及民間建築。

▲瀋陽故宮崇政殿

▲濟南廣智院一角

卷棚頂

又稱元寶脊,屋面雙坡相交處無明顯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於園林建築中,如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屋頂的形式全部為卷棚頂。

在宮殿建築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從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衍生出卷棚頂。

▲杭州樓外樓(卷棚歇山頂)

▲卷棚懸山式屋頂

▲頤和園文昌院(卷棚懸山式)

▲卷棚式硬山頂

盝頂

是一種較特別的屋頂,屋頂上部為平頂,下部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為橫坡,橫脊數目與坡數相同,橫脊首尾相連,又稱圈脊。盝頂在古代大型宮殿建築中極為少見。

寶頂

在建築物的頂部中心位置,尤其是攢尖式屋頂的頂尖處,往往立有一個圓形或近似圓形之類的裝飾,它被稱為「寶頂」。

在一些等級較高的建築中,或者確切地說,在皇家建築中,寶頂大多為銅質鎏金材料製成,光彩奪目。

▲攢尖頂(寶頂)式

▲交泰殿

▲北京中山公園蘭亭八柱亭,攢尖頂的內部

此外,除上述幾種屋頂外,其他特殊形式:

扇面頂

就是扇面形狀的屋頂形式,其最大特點就是前後簷線呈弧形,弧線一般是前短後長,即建築的後簷大於前簷。

扇面頂的兩端可以做成歇山、懸山、卷棚形式。一般用於形體較小的建築中,會讓建築看起來更為小巧可愛。

「卍」(wàn)字頂

「卍」代表萬事如意、萬壽如疆。因其吉祥意義,常被應用於建築平面或屋頂。

▲圓明園萬方安和

盔頂

顧名思義,就是屋頂像頭盔一樣屋頂形式。

盔頂的頂和脊的上面大部分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翹起,就像是頭盔的下沿。頂部中心有一個寶頂。嶽陽樓使用的就是盔頂。

▲嶽陽樓

勾連搭頂

兩個或兩個以上屋頂相連成為一個屋頂,每個屋頂之間是連在一起的。這樣的屋頂形式,可以在建築下部形象不變的情況下,使上部屋頂更富有變化,更為生動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體高度的情況下,擴大室內空間。

十字脊背頂

兩個歇山頂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築是北京故宮的角樓。

▲故宮角樓

穹窿頂

又稱圓頂,一般從外觀來看屋頂為球形或多邊形。如伊斯蘭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內頂部呈半圓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頂」。

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圓頂的民居,也可以歸為穹窿頂建築一類。

圓券頂

稱「拱頂」。是一種用磚或土坯砌築的半圓形的拱頂房屋,或是兩間,或是三間,或是數間相連,在我國山西一帶出現。外形圓潤優美而又給人完整與統一之感。

平頂

建築的頂部是平的。這種「平」包括頂部中間略有突出,或是屋頂擁有較小坡度的一面坡,這是與單坡頂最大的區別(單坡頂屋頂坡度較大)。

多出現於我國的西北、西南和華北等地區。

單坡頂

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頂。單坡屋頂就像是兩面坡屋頂被從中間一切兩半了。單坡屋頂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築或是附屬性的建築上。

在已發掘的商代宮殿遺址中,可以看到在商代即有單坡頂的廊子了。而現在的山西、陝西等地的農村,許多居民仍然使用單坡式的屋頂,稱為現今較富有特色的一種居民形式。

灰背頂

屋頂表面不用瓦覆蓋,僅憑灰背密實的面層防雨防漏。大多用於平頂或囤頂建築,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築上。

不過,在起脊建築上使用灰頂,大多只是局部使用。灰背頂屬於一種民間建築形式。

棋盤心屋頂

屋面上沒有被片瓦完全覆蓋,在每間屋的上面有一部分鋪的是灰面或石望板(石頭薄板,就是薄石片兒),這一部分所佔屋面面積相對比鋪瓦面積大,並且位置略為偏下。因為這樣的屋面整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個的棋盤,所以得名「棋盤心」。

▲配殿的屋頂是棋盤心屋面

清水脊

小式瓦作的屋脊大多用於硬山或者懸山建築,這類房屋的屋面只有兩坡,較為簡單,相應的屋頂的正脊做法也較簡單、樸素,沒有複雜的飾件,大多只是在兩端雕刻花草盤子和翹起的鼻子作為裝飾,這種裝飾簡單的脊就叫」清水脊「。

清水脊中,脊端向上翹起的部分,叫」鼻子「,也俗稱」蠍子尾「。

▲北京四合院的清水脊

08

中國古建築 | 馬頭牆

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重要特色。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築密度較大,不利於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而高高的馬頭牆,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牆又稱之為封火牆。

馬頭牆也是一個界域,一個封閉。界域人與人的關係,這是文化的象徵。也是歷史的註解,這就是千年馬頭牆在中國的縮影。

馬頭牆的「馬頭」,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顯示出主人對「讀書做官」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閉的牆體,因為馬頭牆的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牆體,因為有了馬頭牆,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

而從高處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牆,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感,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興旺發達。

馬頭牆高低錯落,一般為兩疊式、或三疊式、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後廳,馬頭牆的疊數可多至五疊,俗稱「五嶽朝天」。

原標題:《​中國古代建築之美,令人驚嘆!》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建築元素
    中國古代建築元素01碑碣(Stele):古代把長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圓首形的或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秦始皇刻石紀功,大開樹立碑碣的風氣。東漢以來,碑碣漸多,有碑頌、碑記、又有墓碑,用以紀事頌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
  • 世界上令人驚嘆的25處古代遺蹟,有私人泳池?中國兩個上榜
    世界上令人驚嘆的二十五處古代遺蹟。從廢棄的城市到寺廟,世界上有許多令人著迷的,嘆為觀止的遺蹟。在古代社會有許多遺留的人類財富,看看他們細緻的城市規劃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工程壯舉。其中一些我們尚未完全了解,到底是如何完成這些壯舉的。接下來和小編看看這25個遺蹟 。
  • 中國古代皇家建築雕梁畫棟的藝術美
    中國古代建築不僅屋頂種類繁多,而且有著嚴格的等級,中國古代皇家建築故宮太和殿重簷廡殿頂金碧輝煌體現了皇家威嚴,從屋頂的裝飾以及屋簷下的彩繪裝飾都非常考究,體現了中國古建築屋頂、彩畫以及藻井,通過彩繪圖案、雕塑體現了中國古建築藝術之美。
  • 感受日本現代建築之美
    / 黑川紀章 / 伊東豐雄類型 |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 瑞典語言 | 英語 / 日語上映日期 | 2006又名 | 壺中: 日本現代建築之美聽完張翼老師《不散的筵席——從起居習俗到空間觀》的講座,感嘆日本和中國出於同源而走向不同的方向的生活起居方式帶來空間觀念的巨大差異。
  • 現代建築局部攝影之美
    但文化差異對建築風格表現手法用途也盡不相同,偉大的建築設計師對本民族當時心理與權力宗教畏懼,掌握分寸十分細緻讓人進入他們設計建築內,恐懼、喜悅被徹底改變自己情緒。中國春秋老子《道德經》最早對建築空間環境關係辯證是: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有室之用。故有之回,以為利答,無之以為用。
  • 中國高級天花——藻井,震懾人心的穹頂之美,古代工匠太強了
    如果你喜歡旅遊,喜歡到一些古建築裡參觀遊覽,那麼就有很大概率會見到「藻井」,這是一種極為絢爛多姿的建築藝術,只要見到,就一定會對它印象深刻。簡單來講,藻井就是一種高級天花,是古代室內裝修的一種,不過規格較高,一般只用在皇宮、寺廟和佛壇等場所。
  •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特點
    中國古代木架建築經過數千年的演化發展,技術相當成熟,將結構材料充分的暴露而非掩飾起來,是中國古代匠人對待材料的態度。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木架建築是最主要的一種類型,體系完整,特徵明顯,散布區域遼闊,流傳年代久遠。
  • 令人驚嘆的世界七大奇蹟
    而後在2007年,通過對200個不同的地標建築進行投票,最終選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裡約熱內盧的基督像、墨西哥的奇琴伊察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中國的長城、 約旦的佩特拉古城、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古羅馬鬥獸場,其中獲選票數最高的達1億。
  • 電影《不朽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集「穩定與變異」
    電影《不朽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集「穩定與變異」於中寧(註:《不朽的古代建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於中寧合作的《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該系列還包括《歐洲建築》和《悠久的中國歷史名城》。《不朽的古代建築》完成於1992年,共四集,分別是第一集《穩定與變異》,第二集《豐富與融合》,第三集《含蓄與禮制》,第四集《自然與意境》。透過建築領悟文化,中西方文化「精神」的不同。因為原始膠片照片還未整理成電子文件,此處所用圖片為網際網路下載或者該影片截圖。)
  • 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
    原創 人文清華 人文清華講壇1937年7月5日,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確定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建於唐代,打破了此前日本人關於中國已無唐代木建築的謬論,讓這座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重新走入世人視野。
  • 大國京典—遇見天壇,遇見中國傳統建築之美
    天壇,位於北京內城中軸線南端,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大、制形最完美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也是明清帝王祈天聖地,它莊嚴華美、氣勢宏偉,無論是園丘、皇穹宇,還是祈年殿,一磚一瓦裡都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展示著中國古代文明特有的魅力
  •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發展與演變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發展與演變宮廷建築是在中國建築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皇宮是每個朝代最為重要的核心建築,也是一個朝代的象徵。秦朝鹹陽宮、阿房宮,漢朝未央宮、長樂宮,唐朝太極宮、大明宮,還有我們最為熟悉的故宮等,都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演講人:劉暢 主持人:張小琴演講地點: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 演講時間:2020年7月編者按7月,「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走進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 江南三大名樓,中國古代建築的代表,武漢嶽陽各佔一樓
    江南三大名樓,中國古代建築的代表,武漢嶽陽各佔一樓江南是指長江南部、新安錢塘北部,但就人文地理而言,它指的是長江中下遊的南地區,江南自古以來就以水鄉聞名,江南富饒的水鄉和才華橫溢的人民,都是古人給江南起的好名字,在古江南
  • 絕世國風|令人驚嘆的中國風服裝
    蓋婭傳說作為一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起點的服飾品牌,在早年的法國巴黎首秀上,就以中國元素給人深刻印象,蓋婭傳說的很好的滿足了時下人們對古代優質文化內涵的需求,更貼合當代的服飾審美心理。她被稱為「明星身後的美學專家」。她是中國工藝傳承大獎的獲得者。她是站在時尚潮流前端的權力女王。她也是架起東西方文化之美橋梁的重要人物。
  • 見微知著,方寸之間- 中國建築藝術之美
    為了落實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案例」的推廣,促進廣大市民對「中國建築之美」了解,「見微知著,方寸之間 - 中國建築藝術之美」展覽,由四川美術學院綠色設計研究院和香港維岸畫廊共同主辦,並得到融創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世遺中心古建築保護聯盟、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四川美術學院和蘇州世界遺產與古建築保護研究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 電影《不朽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二集「豐富與融合」
    該系列還包括《歐洲建築》和《悠久的中國歷史名城》。《不朽的古代建築》完成於1992年,共四集,分別是第一集《穩定與變異》,第二集《豐富與融合》,第三集《含蓄與禮制》,第四集《自然與意境》。透過建築領悟文化,中西方文化「精神」的不同。因為原始膠片照片還未整理成電子文件,此處所用圖片為網際網路下載或者該影片截圖。)
  • 佛光寺大殿:是中日歷史建築學術之爭,更是傳統建築之美的縮影
    揚木質材料的受彎和受壓之長處,避木質材料受剪和受拉之短處,並且有很好的抗震功能,在很早的唐代,中國木結構建築方式就已經自成一套非常嚴整的建造方法了,而我們今天要探索的五臺山佛光寺大殿便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唐朝木質結構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它帶我們一起了解唐朝的文化底蘊,一起了解唐代木結構建築。
  • 看了那麼多中國古代建築,你真的懂它們嗎?
    回國後,在1930年,梁思成加入了專門從事古代建築研究的「中國營造學社」,開始了他破譯天書之旅。十幾年間,梁思成和他的營造學社同事們調查了全國數以千計的古建築,對這些建築進行了精細的測繪和分析,由此才逐步揭開了《營造法式》的奧秘,讓今天的我們也能讀懂。今年是中國營造學社成立九十周年,方所文化FM 特別上線了楊照書話之「楊照談梁思成『大拙至美』」,歡迎大家一起來了解梁思成和他的建築人生。
  • 從古今建築美的規則,看東西方地標藝術何以牽動人心?
    (二)西方建築之美的四大規則這本《建築的故事》認真從細節分析了世界上多個著名建築的特點,從而可以讓普通人更深刻地理解西方建築之美的規則:1.秩序人造之美不同於自然天成的地方,就在於井然有序,令人心生愉悅的秩序感,傳遞出簡潔的幾何之美和乾脆利落不複雜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