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人為何要推崇佛教典籍?

2020-12-24 歷史國學教堂

也許有人會懷疑,一切書籍都應該重視,為什麼單單推崇佛典呢?這種人就不知道文字雖然相同,但內容卻有天壤之別。如來大法,普度眾生,一切天龍八部都要信受奉行,本來就不是一切書籍可以比擬的。好象皇帝的敕命,就不能和普通文牒一樣看待。猥褻怠慢的後果如此嚴重,那麼反過來印經的功德就可想而知了。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印刷技術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應該利用現代印刷技術,為印刷流通佛經服務。佛教雖然是超科學的,但並不是反科學的。佛法從來就是強調契理契機,隨著時代的不同,它的外在面貌也不相同。

從手抄經文、鉛字經文到現代雷射排版的經文,經書的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而且在今天還可以利用錄像、錄音來傳播佛法,使那些不識字的人也能聽到佛法。

因此,使佛法大眾化、通俗化、現代化的條件已經漸漸成熟,我們要充分利用今天的一切條件,為弘揚佛法服務,達到淨化人生,啟迪智慧的目的。

世尊在無量劫前,為求佛法,捨生入死。有時為求一句偈,或捐王位,或丟妻子,只要能求得佛法,一切都可以捨棄。本來象甘露一樣滋潤心地的大法,世間怎能經常遇到,但世人不知佛法難值難遇,往往輕視佛教聖典。他哪裡知道再過二三幹年,想要再看到一片紙一個字,已經不可能了。

《法滅盡經》說:「佛法將要消失的時候,比丘所穿的袈裟,自然變白。」怎麼還談得上有三藏聖典呢!從此以後要過八百八十萬六千多年,才會再有佛法。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共四個小劫,都沒有佛。

到第十五小劫時,師子佛岀世後,相繼成佛的就有九百九十三尊,可說是最為興盛的時期。到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共四個小劫,又沒有佛。等到第二十小劫,樓至如來出世後,就滿了一千佛的數目,到這個時候,娑婆世界就壞了。從此以後,再過六十小劫才有日光如來出世。

佛法是這樣的難值難遇,我們有幸生活在釋迦牟尼佛出世後的時代,恩遇三藏聖典,怎麼能進了寶山卻空手回來呢!

北俱盧洲的人,壽命都有幹歲,想衣得衣,想食得食,看不見憂愁苦悶的人們,聽不見爭奪吵鬧的聲音,和我們歷史上唐虞三代相比,還勝過百幹倍。從世俗的眼光來看,一定認為不是一般的盛,但以佛法來看,還排列在八難之中。因為他們只能享受痴福,不信三寶,不知道有出世的大法啊!因此,當我讀到有人焚毀經書的句子,就不禁對他生出無限的同情和憐憫來。

大量印刷經書在今天已經不是一件難事,但是要印出有質量的經書卻是一件難事。現在很多地方都印經書,但經書的質量實在成問題。印經要用心去印,古人寫出了血經,這是現代的經書所無法比擬的。

不要以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那都是外表繁榮的假象。人心不古,道德滑坡,所以人類就想徵服自然,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這都是貪慾膨脹的結果。能夠徵服自然,不算偉大;只有征服自心,才是真正的偉大。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根本就不需要經書,因為他的弟子都證了果,有了神通,能夠隨時隨刻領會佛陀的意思。他們不是把經書寫在紙上,而是把經書寫在心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對外界的依賴越來越強。在這個時候,只有依照佛經所說的去做,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脫之路。這就是印經的偉大意義所在,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慎重對待印經的原因。

印經是為眾生求解脫,如果印錯了字,說錯了話,那麼奉法反而是壞法。我們怎能不慎重呢!佛法賴以流傳下來,全靠經典。但是古老的經典,在今天已經有許多人已經看不懂了,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已有很多人從來都沒有接觸經典了。因此如何使佛經以新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這是關係到續佛慧命的大問題。

印光大師一生不遺餘力地印刷流通《安士全書》,這是因為他老人家看到這本書適合中國人的根性。誠然,《安士全書》立足於中國文化,納三藏十二部於其中,契理契機,雅俗共賞。它融出世於入世,以淨土為指歸近冒遠,讀後獲福無量無邊,並得最終解脫。

印光大師稱安士先生是菩薩再來,所以苦口婆心勸我們要把《安士全書》當作佛經一樣看待。佛陀說的經當然是佛經,代佛弘法的書也應看成經,何況是乘願再來的安士先生所寫的書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安士全書》也漸漸有越來越多的人看不懂了。怎麼使《安士全書》在今天再煥發出智慧的光輝,這就是我們現代人的任務了。

最後想說的是,把佛教書籍譯成現代白話文,這是一項嚴肅而又艱巨的工作,北京黃念祖老居士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他老人家不顧年老體衰,一直譯完《無量壽經白話解》,才安詳舍世。現在還有許多古籍等待我們進行現代化的工作,惟願各位同仁發大菩提心,共襄義舉。


相關焦點

  • 佛教為何在中國如此盛行
    佛教所推崇的是無欲無求,一切都不可再生,沒有什麼追求。但在市場境界上面都需要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的修養,這也可能是二者之所以可以共存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下我們看到的佛教並不是最開始的佛教,而是進入本土文化之後不斷演化,不斷改變的佛教文化。這種改變是趨於中國人文化底蘊和文化基礎的改變,是適合於在中國發展下去的改變,所以佛教會在中國發展下來。
  • 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為何不敵外來佛教?
    可是現今外出旅遊就會發現,道觀總裡冷冷清清,道士大多精瘦如柴,而佛教寺廟裡熱火朝天、香客絡繹不絕,和尚大多肥頭大耳。為何道教就沒落了,不敵外來的佛教呢?一,沒有積極傳道宣傳道教是中國人自創的宗教,有中國人清高氣傲的影子。學道之人都希望清淨自在,自己能得道成仙,對於傳道這些俗事情不屑去做。
  • 佛教與道教的戰爭--論唐武宗滅佛
    同時還:「勒大秦穆護、祆三千餘人還俗」,佛教史稱之「會昌法難」。「武宗滅佛」事件對中國佛教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僅佛寺被毀,僧尼還俗,大量佛教典籍也被付之一炬,以至後世佛法研究者不得不從日本、朝鮮輾轉獲取,唐宣宗繼位後,終止了對佛教的打擊,但中土佛教再無力恢復到盛世景象。唐武宗為何對佛教如此仇恨,又為何在繼位當年即開啟對佛教血腥打擊,其背後隱含了深刻的政治經濟意義。
  • 蓮花為何是佛教的象徵
    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係,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 漢藏佛教的溝通:先要做好互譯工作
    因為各教派都有很多典籍,而今只有其中很少一部分在流傳,其中還有大量的孤本、手寫本等,一旦損失便無可挽回。第一步可以先整理出一個總目錄,以布達拉宮、扎什倫布寺和德格這三大印經院以及桑耶寺、薩迦寺、塔爾寺、昌都寺、八邦寺、拉卜楞寺、佐慶寺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寺廟道場的典籍目錄為主,再加上國家各級圖書館的藏書目錄和一些地方藏書,客觀、公正地按內容(如經律論三藏的註疏、綜合解說的立宗、判教的教典等)、時期、宗派等分門別類編輯到一塊兒,然後把它譯成漢文,再附以各典籍簡短的內容提要,這樣就可以使世界對藏傳佛教典籍的總貌有個大略的了解
  • 佛教的大護法之九:琴恩·史密斯 與 藏傳佛教資源中心(TBRC)
    這並不是因為他拙於言辭,事實上他經常會說一些奇妙的故事,而是因為琴恩的心力完全聚焦在一件事上,那就是要完整保存西藏的宗教文獻。琴恩的看法是,這些文獻能夠被好好保存下來,也必須被保存下來,並且要讓這世界上無論是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取得這些資料。業力也許可以簡單地解釋琴恩是如何成為這龐大事業的掌舵人,但一窺他多採多姿的經歷,才知道那是一篇多麼令人動容的故事。
  • 何謂佛教「三寶」
    所謂「三寶」即是佛、法、僧「佛」最初是指佛教的創始釋迎牟尼,後來泛指十方世界無數諸佛.「法」是指諸佛所說的一切教法,包括佛教的一切理論學說.「僧」指佛教的出家信徒,是依照佛的教法出家進行修行的人。佛、法、僧三者,合稱「三寶」。
  • 佛教5句偈語,蘊藏無上智慧,說透世事天機!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同時也是對我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宗教,佛教自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漸漸與我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時至今日已經與最初傳入之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如今我們所說的佛教多是指中國佛教。
  • 基督教與佛教的區別
    點擊上面藍字「福音文摘」免費關注廣受主內弟兄姊妹推崇的微信公眾號:fuyinwenzhai
  • 基督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家裡辛辛苦苦養了一年,甚至兩年,殺了一頭豬,都要先給觀音和偶像點香叩拜,然後才敢自己吃一點。但在1980年,「下海」的父親在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後,還是「棄假歸真」,成了大別山區第一代的基督徒。還帶領我們一家人都離棄偶像,歸向了基督。家父後來做了傳道人,在山區開荒布道,建立了數百間教會。在我的家裡也產生了五位全職的傳道人。我們為何會離棄祖輩敬拜了很多代的佛教而歸向基督?
  • 世上鮮花千千萬,佛教為何只對蓮花情有獨鍾
    蓮花,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中經常看到的象徵物,可以說是佛教的教花。我們所見到的佛陀,菩薩,都是乘著蓮花,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最多數十瓣,天上的蓮花最多數百瓣,但淨土的蓮花卻在千瓣以上。走進佛教寺廟,隨處可看到蓮花形象。大雄寶殿中,佛祖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西方三聖,觀音菩薩,等也同樣是端坐在蓮花之上的,其餘的菩薩有的手持蓮花,有的站在蓮花上,有的做蓮花的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狀,在寺廟上也到處都是雕刻的這種各樣的蓮花。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帳、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美好的蓮花圖案。
  • 穆斯林和基督徒鬥得頭破血流,為何只有佛教如此佛系
    鐵打的聖索菲亞,流水的信仰7月24日土耳其將聖索菲亞大教堂從博物館改成了清真寺並舉行了首次禮拜,歐洲各地基督教堂紛紛鳴鐘表示悲慟,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千年的恩怨又一次帶到了世人面前。,這種事要是發生在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世界,吳老爺子怕是要被當異教徒活活燒死。
  • 如果只能推薦一首佛教歌曲,那就是它了
    佛教與詩詞歌賦歷來淵源深厚,被古往今來各種文人騷客所推崇,像蘇軾,黃庭堅,王維,等等寫了很多禪意濃厚的詩詞,時至今日在當代歌壇也有很多歌手熱衷於佛教並且以填詞作曲的藝術形式賦予了更深的文化意境,像劉德華,李娜《釋昌聖法師》,孟庭葦,許巍等等。
  • 藏傳佛教薩迦派(花教)
    藏傳佛教薩迦派(花教)   在佛教哲學上,薩迦派特別推重「道果」教授,在教義中最重要的是「道果法」。此外,薩迦派教義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那就是屬於「時輪金剛法」和「金剛持法」的體系傳承。時輪金剛法至今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薩迦派到公元13世紀即中原社會進入元朝時,發展成為具有強大政治勢力的教派。
  • 佛教四禪八定行門簡介
    佛法源自古印度大聖覺者,釋迦牟尼尊者,距離今天2500餘年,接近於老子孔子的時代,自東漢時期,佛教傳入我國,影響力不斷擴大,佛教的思想文化滲入到我國傳統文明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到今天為止,佛教的興盛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起源於本土的道教。
  • 現在佛教在印度發展近況,佛教未來何去何從,《法滅盡經》已揭示
    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與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並非一人,只是同一個家族,同一個姓氏,目犍連在佛陀時代就已經殉道了。)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此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結集),驅除了外道,整理了經典,並編撰了《論事》。阿育王開始向邊陲地區和周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斯裡蘭卡、緬甸,甚至敘利亞、埃及等地都有他們辛勤的足跡。
  • 世人為何崇拜一介武將的關羽
    我國人民好供奉神明,眾所周知,生孩子要請送子觀音,開灶要拜灶王爺,種地要拜土地公,就連求雨都要請雷公電母,可以說中國人的神仙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無論百姓想求什麼都找得到專門的神仙來拜,但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關公。
  • 佛教:峨眉山普賢信仰的發展,其中尤以明清兩代帝王推崇至極
    而其中宋代帝王的特別推崇,是峨眉山普賢信仰全國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宋朝時期,北方五臺山地區是邊境的拉鋸地帶,不在可控制區域內要依靠佛教信仰維護統治的宋代帝王,需要在南方有一個能與五臺山匹敵的新的佛教中心。作為普賢道場的峨眉山正好很適合。另外,宋太祖是陳橋兵變獲得的帝位,亦需要一些符瑞神跡證明自己的合法性。
  • 蓮花形象在佛教中為何如此普遍?
    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繫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淨飯王處。淨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
  • 佛教:菩薩殺生犯戒,為何還能受到尊敬?這個故事,給你答案
    01開篇語老話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許多學佛的人,內心都會有個很大的疑問,為何佛教常常勸大家少造殺業其實,這便是許多人學習佛法容易弄錯思想誤區,佛教常常會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勸導世人向善的同時,也絕對不會對禍害生靈者視若無睹的。今天便為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相信大家看完之後,便會明白菩薩殺生犯戒,為何還受到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