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菜餚是家鄉的酸爛肉,一年到頭都可以吃,唯獨在冬天吃最好吃。一種非常普通的蔬菜,天南海北的人都能吃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北部人喜歡用它來儲藏冬菜,醃漬貯藏是最好的選擇。
原汁原味的酸菜醃製非常講究。把田裡一叢叢翠綠的大白菜摘下來,挑出粗壯的大白菜,剝去外皮兩層葉子,淘洗乾淨,再切成小塊,加適量醃製的鹽,再放上一些花椒、紅椒等,讓靖遠的酸菜味道更濃。醃過的酸菜放在缸裡待著吃,因為那是美味的酸爛肉的第一步。
肉類的選擇很重要,關鍵是選肉還是加湯,而加湯則是關鍵。選用滷製好的肘子,將骨頭去掉,留下有皮的「五花肉」,切成一指寬片,因為剛煮熟的肉軟滑,很難切碎。然後準備一些青紅色的佐料,這樣酸爛的肉就會變得色香味俱全。
三、醃過的酸白菜脆嫩如初,與洋芋粉條配以料理,隨肉一起爆香,下鍋爆香卷出油,再將酸菜放入炒至軟爛,方可加入肉湯、粉條、調味品等佐料。這時,再用微火燉煮片刻,即可出鍋。如此製作而成的酸爛肉,其肉質肥而不膩,酸辣可口,美味可口!
先將豬肉洗淨,切成大塊,放入鍋中煮熟,然後撈出,用刀在砧板上切成均勻的小塊,待火上的植物油在鐵鍋中煮沸後,再迅速將肉放入鍋中炒。把醋炒熟,撒上鹽,放上調料。沒多久,美味的酸爛肉就端上來了。食酸肉者,一般為一人一碗,吃的主食為青菜。飯菜由食客共享,只有一個大碗,吃完可以再添。飯後用筷子抄來吃,吃多少就抄多少。
酸肉的豬肉越肥越好,這樣才能吃得過癮,才能吃得開心。因酸味鮮美,肉質鮮美,便成為歷代老人餐桌上的佳餚。酸味肉類不但美味,而且味道也不錯。假如一個村子誰家做的是酸腐肉,還沒做好端上桌,酸腐肉的香味就瀰漫在全村,聞起來有香味的人都想分一杯羹。由於酸肉是用腐肉做成的,因此也成為青城人招待客人的最佳食物之一。每逢逢年過節,尤其是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些豬肉,好讓親朋好友來嘗嘗酸酸的肉味。除了煮豬肉可以用來煮酸爛肉外,羊肉、牛肉、驢肉也可以煮成酸爛肉,只不過調料略有不同。
材料:五花肉、粉條、蒜苗、蒜、蔥、姜、幹紅辣椒、綠辣椒(可食用)、花椒粒、城裡人的陳醋、醬油、鹽、雞精、香粉(五香粉)、豆豉。製作方法:1.先將豬皮上的毛髮燒掉,把洗好的五花肉切成方塊,放入沸水鍋中煮至八成熟,撈起,切片(拇指寬,1/3~1/2筷子粗)。
二、蒜片、大蔥及蒜苗根部斜切成段,蒜苗葉斜切成片絲,薑片、紅綠辣椒切絲,粉條煮熟後過涼撈起。三、開火時,冷油熱鍋,油過前,將花椒粒在油中略炸(不可過)取下倒掉,油過後,依次放入豆豉、蔥、姜、蒜、辣椒絲、蒜頭炒香。四、放入備好的肉片,繼續炒勻,同時放入大香粉(五香粉)、醬油少許、青城古鎮陳醋(酸味必出)、鹽。五、翻炒幾下後,放入備好的粉條,繼續翻炒,加入雞精,視情適當加水,最後再放入蒜苗、辣椒絲(主要是調色)翻炒,出鍋。
酸肉類的製作從能吃到能吃需要數月的時間,手工製作過程複雜。做酸豬肉要選用偏肥的,根據肉質的多少加適量輔料青椒,辣椒(紅尖幹),花生油。將煮好的豬肉烙毛刮淨,濾水後切成7~15釐米厚的塊。切片後用精鹽、花椒醃製約6小時,再加入玉米粉,精鹽和豬肉拌勻後,將所有輔料與豬肉放去壇內密封醃製半個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