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人類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

2021-02-13 新華網思客



  我們的文學真能使人類的貪慾,尤其是國家的貪慾有所收斂嗎?結論是悲觀的,儘管結論是悲觀的,但我們不能放棄努力,因為,這不僅僅是救他人,同時也是救自己。    

圖為本文作者莫言


作者/莫言

  人類社會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看上去無比的複雜,但認真一想,也不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基本上就是這麼一點事兒。中國古代有個大賢人司馬遷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中國的聖人孔夫子說過:「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中國的老百姓說:「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無論是聖人還是百姓,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文盲,都對貧困和富貴的關係有清醒的認識。

  為什麼人們厭惡貧困?因為貧困者不能盡情地滿足自己的欲望。無論是食慾還是性慾,無論是虛榮心還是愛美之心,無論是去醫院看病不排隊,還是坐飛機頭等艙,都必須用金錢來滿足,用金錢來實現,當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擔任了高官,要滿足上述欲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錢。富是因為有錢,貴是因為出身、門第和權力。當然,有了錢,也就不愁貴,而有了權力以後似乎也不愁沒錢。因為富與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併為一個範疇。

  貧困者羨慕並希望得到富貴,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當的欲望,這一點孔夫子也給予肯定,但孔夫子說:儘管希望富貴是人的正當欲望,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富貴是不應該享受的。貧困是人人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手段擺脫貧困是不可取的。時至今日,聖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導,早已變成了老百姓的常識,但現實生活中,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致富但沒受到懲罰的人比比皆是,雖然痛罵著那些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機會也會那樣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這就是所謂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羨錢財,不慕富貴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三國時高人管寧,鋤地見金,揮鋤不顧。同鋤者華歆,撿而視之,復擲於地,雖心生欲望,但能因為面子而擲之,已屬不易。莊子垂釣於濮水,楚王派兩個使臣請他去做官,他對兩個使臣說:楚國有神龜,死後被楚王取其甲,用錦緞包裹,供於廟堂之下,對神龜來說,是被供在廟堂之上好呢?還是活著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呢?使臣說,那當然還是活著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莊子的這則寓言,包含著退讓避禍的機心。

後人根據「莊子釣於濮水」的寓言為其作畫

  儘管古人為我們樹立了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道德榜樣,但卻收效甚微。人們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蠅逐臭,從古至今,釀成了無量悲劇,當然也演出了無數喜劇。文學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當然會把這個問題作為自己研究和描寫的最重要的素材。文學家大多也是愛財富逐名利的,但文學卻是批判富人、歌頌窮人的。當然文學中批判的富人是為富不仁、或通過不正當手段致富的富人,文學中歌頌的窮人也是雖然窮但不失人格尊嚴的窮人。我們只要稍加回憶,便能想出許許多多的文學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他們的性格時,除了給予生死的考驗和愛恨情仇的考驗之外,經常使用的手段,那就是把富貴當成試金石,對人物進行考驗,經過了富貴誘惑的自然是真君子,經不住富貴誘惑的便墮落成小人、奴才、叛徒或是幫兇。當然,也有許多的文學作品,讓他的主人公,借著金錢的力量,復了仇,雪了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有的文學作品,讓自己的善良的主人公,有了一個富且貴的大團圓結局,這就又從正面肯定了富貴的價值。

  人類的欲望是填不滿的黑洞,窮人有窮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漁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隻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後,她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當貴婦人,當了貴婦人,她又要當女皇,當上了女皇,她又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那條能滿足她欲望的金魚做她的奴僕,這就越過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過大,必然爆破。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律。民間流傳的許多具有勸誡意義的故事都在提醒人們克制自己的欲望。據說印度人為捕捉猴子,製作一種木籠,籠中放著食物。猴子伸進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來。要想拿出手來,必須放下食物,但猴子絕對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沒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嗎?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沒有。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美女的誘惑,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美女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權力的誘惑,人總是會有一些捨不得放下的東西,這就是人的弱點,也是人的豐富性所在。

  中國的哲學裡,其實一直不缺少這樣的理性和智慧,但人們總是「身後多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說是人性的陰暗面。依靠道德勸誡和文學的說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於是,佛教就用「萬事皆空,萬物皆無」來試圖扼制人的貪慾,因為貪慾是萬惡之源,也是人生諸般痛苦的根源。於是,就有了《紅樓夢》裡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要控制人類的貪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還是法律,法律如同籠子,欲望如同猛獸。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學與人的貪慾的搏鬥。儘管不時有猛獸衝出牢籠傷人的事件,但基本上還是保持了一種相對的平衡。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係,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和平關係,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實現。一個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釀成兇殺;一個國家的欲望失控,那就會釀成戰爭。由此可見,國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個人控制自己的欲望還要重要。

  在人類社會中,除了金錢、名利、權勢對人的誘惑之外,另有一最大的也是致命的誘惑就是美色的誘惑。這問題似乎與女性無關,但其實也有關。歷史上曾經爆發過因為爭奪一個美女而發生的戰爭,也曾經因為美女,而讓某些統治者丟掉了江山社稷。絕對地否定色慾當然不對,因為沒了這欲望,人類社會也就無法延續。中國曆朝歷代的統治者,對人的性慾基本上是持否定態度的,但他們多半是口是心非,儘管深宮中妻妾成群,但民間卻要存天理滅人慾,男女之情,被視為洪水猛獸。這樣的觀念,體現在封建王朝的法律和道德中。對於人類貪婪的財富欲望和權勢欲望,文學與法律、道德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但對於性慾,尤其是升華為愛情的性慾,文學作品卻經常地另唱別調,有時甚至扮演吹鼓手的角色。中國有《牡丹亭》、《西廂記》、《紅樓夢》,外國有《卡特萊夫人的情人》。這也是一個文學的永恆的主題,沒有男女之間的欲望,沒有情與愛,似乎也就沒有了文學。

  毫無疑問,貧富與欲望,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類痛苦或者歡樂的根源。中國人近年來的物質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個人的自由度較之以前也有了大幅度的寬鬆,但人們的幸福感卻沒有多大的提高。因為財富分配不公,少數人利用不正當的手段致富導致的貧富懸殊已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主要原因。而那些非法致富的暴發戶們的驕奢淫逸、張牙舞爪又引起了下層百姓的仇視,以至於形成了一種強烈的仇富心理,而富豪與權勢的勾結又製造出種種的惡政和冤案,這就使老百姓在仇富心理之外又加上一種仇官心理。仇富與仇官的心理藉助網絡這一現代化的傳播方式,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既使某些人物和階層談網色變,惡行有所收斂,但網絡自身也成為藏汙納垢的場所。

  一百多年前,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國的口號,三十多年前,中國的政治家提出科技興國的口號。但時至今日,我感到人類面臨著的最大危險,就是日益先進的科技與日益膨脹的人類貪慾的結合。在人類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發展已經背離了為人的健康需求服務的正常軌道,而是在利潤的驅動下瘋狂發展以滿足人類的——其實是少數富貴者的病態需求。人類正在瘋狂地向地球索取。我們把地球鑽得千瘡百孔,我們汙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氣,我們擁擠在一起,用鋼筋和水泥築起稀奇古怪的建築,將這樣的場所美其名曰城市,我們在這樣的城市裡放縱著自己的欲望,製造著永難消解的垃圾。與鄉下人比起來,城裡人是有罪的;與窮人比起來,富人是有罪的;與老百姓比起來,官員是有罪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官越大罪越大,因為官越大排場越大欲望越大耗費的資源就越多。與不發達國家比起來,發達國家是有罪的,因為發達國家的欲望更大,發達國家不僅在自己的國土上胡折騰,而且還到別的國家裡,到公海上,到北極和南極,到月球上,到太空裡去瞎折騰。地球四處冒煙,渾身顫抖,大海咆哮,沙塵飛揚,旱澇不均等等惡症候,都與發達國家在貪婪欲望刺激下的科技病態發展有關。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文學其實擔當著重大責任,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責任,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人們,尤其是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得了財富和權勢的富貴者們,他們是罪人,神靈是不會保佑他們的。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虛偽的政治家們,所謂的國家利益並不是至高無上的,真正至高無上的是人類的長遠利益。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有一千條裙子,一萬雙鞋子的女人們,她們是有罪的;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有十幾輛豪華轎車的男人們,他們是有罪的;我們要告訴那些置買了私人飛機私人遊艇的人,他們是有罪的,儘管在這個世界上有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但他們的為所欲為是對人類的犯罪,即便他們的錢是用合法的手段掙來的。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那些暴發戶們、投機者們、掠奪者們、騙子們、小丑們、貪官們、汙吏們,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如果船沉了,無論你身穿名牌、遍體珠寶,還是衣衫襤褸不名一文,結局都是一樣的。


圖為國家圖書館閱讀的人們,莫言認為,在如今這樣的時代,文學擔當著重大責任,作家應該用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最基本的道理。

  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許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蓋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蓋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們要讓人們記起來,在人類沒有發明空調之前,熱死的人並不比現在多。在人類沒有發明電燈前,近視眼遠比現在少。在沒有電視前,人們的業餘時間照樣很豐富。有了網絡後,人們的頭腦裡並沒有比從前儲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沒有網絡前,傻瓜似乎比現在少。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們失去了旅遊的快樂,通訊的快捷使人們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過剩使人們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們失去戀愛的能力。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沒有必要用那麼快的速度發展,沒有必要讓動物和植物長得那麼快,因為動物和植物長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沒有營養,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藥。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在資本、貪慾、權勢刺激下的科學的病態發展,已經使人類生活喪失了許多情趣且充滿了危機,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悠著點,慢著點,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

  我們要用文學作品告訴人們,維持人類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質是空氣、陽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當然,衣服和住房也是必要的。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人們,人類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當人們在沙漠中時,就會明白水和食物比黃金和鑽石更珍貴,當地震和海嘯發生時,人們才會明白,無論多麼豪華的別墅和公館,在大自然的巨掌裡都是一團泥巴;當人類把地球折騰得不適合居住時,那時什麼國家、民族、政黨、股票,都變得毫無意義,當然,文學也毫無意義。

  我們的文學真能使人類的貪慾,尤其是國家的貪慾有所收斂嗎?結論是悲觀的,儘管結論是悲觀的,但我們不能放棄努力,因為,這不僅僅是救他人,同時也是救自己。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莫言警告:人類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
    於是,就有了《紅樓夢》裡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 莫言: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
    2020一開年就給了我們太多的思索,新型冠狀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人類步入了一個魔幻的2020年!今天找到了一篇10年前,莫言在東亞文學論壇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悠著點,慢著點——「貧富與欲望」漫談》的演講,有人說:僅憑這篇演講,莫言就該獲得諾獎。特別在今天這個時刻,這篇文章非常值得讓人類去反思!
  • 莫言: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驚醒!
    澳洲大火,蝙蝠入侵,美國流感過萬人死亡,新型冠狀病毒仍在肆虐,人類步入了一個魔幻的2020年,一開年就給了我們太多的思索。今天找到了一篇10年前,莫言在東亞文學論壇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悠著點,慢著點——「貧富與欲望」漫談》的演講,有人說:僅憑這篇演講,莫言就該獲得諾獎。
  • 莫言:悠著點,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文學其實擔當著重大責任,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責任。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人們,尤其是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得了財富和權勢的富貴者們,他們是罪人,神靈是不會保佑他們的。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虛偽的政治家們,所謂的國家利益並不是至高無上的,真正至高無上的是人類的長遠利益。
  • 莫言:「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文學也將變得毫無意義」
    把時間倒回2019年,當時所有人都懷著萬分期待等待著「愛你愛你」的2020,但誰都沒有想到等來的卻是如此魔幻的一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燃燒200多天的澳洲山火,東非的蝗災,菲律賓的火山爆發,南極的氣溫突破了20度……這些天災人禍齊齊降臨,讓人類緩不過神,但它們其實都是在給人類敲響警鐘,這是來自地球給全體人類的警告。
  • 莫言: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文學也將毫無意義(值得警醒)
    《悠著點,慢著點——「貧富與欲望」漫談》的演講,有人說:僅憑這篇演講,莫言就該獲得諾獎。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 【專欄】華山論劍 莫言的故鄉,故鄉的莫言
    數量之多,保護之好,在全國漢族聚居區僅此一縣。民間傳說繁雜神秘:受東夷文化萬物有靈的影響,村中古老的大樹,野外時隱時現的狐狸、黃鼠狼,水下的老鱉……都會成為人們崇敬的對象,也衍生出了許多撲朔迷離的故事,兒童從懂事起就圍著老人「把瞎話」。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更不乏血性男兒。在國家多難之秋,民族存亡之際,這些草根莽雄,總會挺身而出。清朝末年,德國強修膠濟鐵路,掠奪沿途礦產。
  • 茅盾文學獎丨新作:莫言《莫言散文全編》觸及人的靈魂,觸及時代的病灶.
    在莫言的散文中,有一部分內容主要書寫自己關於童年、故鄉、旅行等方面的人生經歷,這也是很多散文作品會涉及的內容,而莫言往往截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記憶下筆,將那些已經模糊的經歷又一次擦亮,將那些已不再被人關心的物實重提,將那些已經喪失感動的往事變得富有溫度。在《草木蟲魚》一篇裡,莫言說道:「好多文章把三年困難時期寫得一團漆黑、毫無樂趣,我認為是不對的。
  • 26卷本最全莫言作品集問世,兩位諾獎得主莫言、勒·克萊齊奧北京對談
    莫言的故事曾經從《透明的紅蘿蔔》裡的黑孩講起,從《四十一炮》裡的「炮孩子」講起,從少年時聽村裡老人講的「聊齋」故事講起,最終構建起屬於莫言也屬於世界的宏大而瑰麗多彩的高密東北鄉文學王國。循著《變革》中象牙海岸的男孩讓·馬羅、《流浪的星星》中尼斯的猶太女孩艾斯苔爾,以及在記憶中探尋非洲土地的《非洲人》,我們抵達的是勒·克萊齊奧的文學世界,抵達他對「主流文明之外的人類和為文明隱匿的人性」的探索。
  • 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紅高粱》發表於《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咱們高密東北鄉有這麼多素材,你為什麼不寫,偏要去寫那些你不熟悉的事?」張世家否定了莫言此前的軍事文學創作,「根本就不行」,並質問莫言:「咱們高密東北鄉有這麼多素材,你為什麼不寫,偏要去寫那些你不熟悉的事?什麼海島,什麼湖泊,你到過嗎?」隨後,他向莫言繪聲繪色地講起了「公婆廟大屠殺」的歷史。
  • 對莫言人性論的批判
    ﹐其中《深圳商報訊》云:莫言在老家山東高密舉行記者見面會。「人的自然本質」,一種如「聰明」之類,根本不是「自然」賦予、先天就有的,而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離開社會實踐,離開人的頭腦對客觀外界的能動的反映,沒有任何「聰明」可言。一切反動派所以都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蠢人,並不是他們的「自然」本質少了什麼東西,而是因為他們的反動階級立場決定了他們的思想不可能正確地反映客觀外界的發展規律。
  • 上官魯氏:為生兒子,8女1兒是與多個男子所生,莫言:偉大的母愛
    不過莫言最看重的卻不是《蛙》,而是《豐乳肥臀》,他曾說:「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小說,但如果要了解我,應該看我的《豐乳肥臀》。」足見莫言對《豐乳肥臀》的重視程度,這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曾因書名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很多人覺得這四個字難登大雅之堂,有點「黃」,但看過書之後你會發現,這書名取得真好。
  • 得諾貝爾獎卻被罵了整整8年,莫言的作品為啥不被認可?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對於莫言是這麼評判的:「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然而對於莫言的獲獎,國內褒貶不一,有鮮花掌聲,但接應而來的是爭議,哪怕是過了8年罵聲依舊不停止。莫言的評判最開始從文學圈開始,同為文人的古川、北風等多名文學愛好者,共同公開發表了《中國民間人士反對莫言被授予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公開信》,要求諾貝爾文學獎取消莫言領獎資格,就此掀起了一場文學界對莫言的大批判。很快,作家陳丹青也在電視節目中暗諷莫言,直言自己從來沒看過莫言的作品,但十分確定莫言獲獎與他的作品無關。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我實際開始做研究工作是在60年代中期,到如今已經半個多世紀了。選擇學習中國文學跟當時的歷史環境有關。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對於像我這樣的日本年輕人來說,新中國就是新大陸、新世界,當然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這樣想的。我當時比較年輕,對政治比較活躍,對毛澤東的新中國很感興趣,因為這樣的個人原因開始研究中國文學。 人民網:當時跟您一樣學習中文的日本學生多嗎?
  • 笑容可掬的莫言
    想來徐岱兄定忙得不可開交,我不打攪他,連入場券也是向群友要的。進來後才知道有紅票和綠票之分。一樓已滿座,我便自覺往二樓繞。卻被一位老師叫住:朱老師,你坐嘉賓席吧。還捎上了盛廈。結束時,莫言他們往幕後走,徐岱兄在臺上招我上臺。但是過道上學生堵著,在和明晚的嘉賓剛才莫言大力推薦的畢飛宇合影。等他們稍微散開,一眾人已經進入新聞採訪廳。保安見我們沒有記者證不讓進,徐岱兄的同事看見,讓我們進入。
  • 諾獎後,莫言去哪兒了
    其他孩子都在學校,儘管不學什麼知識,但一起打打鬧鬧很歡樂。莫言一個人牽著一頭牛從學校門前路過,只感到孤獨,前途一片迷茫。莫言長大一點,鄰居有個山東師範大學畢業的學生回家做農民,勞動的間隙他總講自己在濟南認識的作家,說作家生活非常富裕。莫言問他有多富裕,鄰居說一天吃三頓餃子。
  • 浩然與莫言,誰的作品更得人心?
    浩然與莫言,誰的作品更得人心?浩然與莫言,一個是六、七十年代中國最走紅的作家,一個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兩人均是中國文壇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著名作家。浩然,祖籍河北寶坻,真實名字是梁金廣,浩然是其筆名。
  • 莫言諾獎巨作《豐乳肥臀》:描寫尺度到底多大膽?才會被「監禁」
    在那個作者們都明哲保身的年代,卻有那麼一個人「敢於面對血淋淋現實」,用一支筆去挑戰封建禮教,去挑戰傳統觀念,甚至去揭露眾人心中所想卻不敢言的「欲望」。這個人就是莫言。他亦是我國第一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曾經寂寞無比,一時間卻聲名大噪,而與此同時,他寫的《豐乳肥臀》這部書卻備受非議。
  • 莫言公開評擊當前社會怪像,犀利!
    富人們富得太過頭,一個戲子一年收入就能上億,平時買一個包包都幾十萬,錢多的不知道怎麼花....我們想請教一下,這些財富是怎麼得來的?途徑正當嗎?即使是正當的合法的,那麼就可以任意揮霍,肆無忌憚嗎?最近看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東京的演講,講的非常好:莫言在東京演講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有一千條裙子,一萬雙鞋子的女人們,她們是有罪的;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有十幾輛豪華轎車的男人們,他們是有罪的;我們要告訴那些置買了私人飛機私人遊艇的人
  • 醜化莫言,我覺得有失公允
    不但沒好處,可能我會因此招惹一些人不高興。我一貫是吃不上肉反惹一身腥的人,也不在乎多這一次。我寫這篇文章,僅僅是作為一位文學中人的公心。2 我讀莫言先生的作品並不是從《紅高粱》開始的,我最初認真讀他的作品是《憤怒的蒜薹》.不知道那些嘲笑莫言先生的朋友,是否讀過這部小說,如果沒有讀過,建議先讀一下,然後再考慮是不是還對莫言進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