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可掬的莫言

2021-02-07 純真年代書吧

下午,浙江大學學術大師大講堂「文學與教育 」,莫言對話2008年諾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嘉賓許鈞和徐岱。想來徐岱兄定忙得不可開交,我不打攪他,連入場券也是向群友要的。進來後才知道有紅票和綠票之分。一樓已滿座,我便自覺往二樓繞。卻被一位老師叫住:朱老師,你坐嘉賓席吧。還捎上了盛廈。結束時,莫言他們往幕後走,徐岱兄在臺上招我上臺。但是過道上學生堵著,在和明晚的嘉賓剛才莫言大力推薦的畢飛宇合影。等他們稍微散開,一眾人已經進入新聞採訪廳。保安見我們沒有記者證不讓進,徐岱兄的同事看見,讓我們進入。採訪進行中,徐岱兄走過來對我說:剛才莫言在臺上說把鮮花送給錦繡。

有點可惜呢,我想。要不能接受大作家的借花獻佛可也是很榮耀的事啊。採訪結束後,莫言看見我,過來握著我的手:錦繡,你好!我藉機向他呈上書吧近年的文學迎新手冊。而後,邊上的老師又特意取了束鮮花送我,便有了捧花的合影;  書吧英語角最早的朋友Cathy看到我的微信,邀我去她學院樓下的咖啡館坐坐,便過去了。下車看到麵包車上下來畢飛宇,想追上他,感謝他剛才撫摸盛廈那溫暖的關懷,結果秋明眼快:「還有莫言!」「那我們就別跟上去,別再打攪他們了。」我說。

Cathy和她的新郎美國小夥子從辦公樓下來接我們去咖啡館,不想又是遇到莫言他們。我說:你們坐,不打攪。邊上的葉開兄:錦繡,來來來,大家一起坐。而後便有了這笑容可掬的一幕了。(這是助理秋明拍的,她很得意:莫言拍得最好看了。她的言外之意我們不說出來,嘿嘿。)

還有大作家們談笑風生中靈感閃閃亮的小視頻看見了嗎?莫言用左手書寫的。左一是《我對美看得太久:杭州印象詩100首》作者詩人盧文麗,莫言贊她的詩集大於西湖;左二是《江南》編輯張曉紅,後面是杭師大文化學院院長夏烈莫言的圍巾和我的衣服挺搭調的,是吧?現在牆上掛著的是:看山攬錦繡,望湖問子潮。這是子潮「賴」來的:當時子潮說:莫言兄啊,子潮可要被作弄死的啊。莫言回:好好的弄潮兒,怎就成了作弄?你們南方人啊。大家哄堂大笑。不想莫言兄如此認真,後來他不單新擬一對,還書就二幅。這樣的情誼我們可是受寵若驚,當即送去裱好。盛廈可又是得了近水樓臺之便。不過他總是很厚道,家裡一整套莫言的書不帶來


和大師們相片的愉快時光。男神徐岱兄在哪裡忙著,沒能和他合上影


畢飛宇明晚的講座。有女生讓她提問莫言,她說她最崇拜畢飛宇了,全場頓時鬨笑。明晚她盡可以抒情了。哦,是今晚。









相關焦點

  • 【成語典故】笑容可掬
    笑容可掬(xiào róng kě jū)。掬:雙手捧取。形容笑容滿面。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三國時期,司馬懿率軍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笑容可掬地坐在城樓上彈琴。
  • 喬治娜·羅德裡格斯住酒店笑容可掬,飛吻不斷
    這是她在下榻威尼斯麗都酒店(Lido Di Venezia),面對鏡頭,笑容可掬,飛吻不斷。
  • 【專欄】華山論劍 莫言的故鄉,故鄉的莫言
    作為從小在那塊土地上生長,又工作過多年,曾和他有過接觸的老鄉,深深地感受到了莫言對於故土愛恨交加卻又痴迷留戀的特殊情感,也看到了高密上下多年來對莫言真心的熱愛和不懈的追隨。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高密市大欄鄉平安村(現在屬疏港物流園區),他的筆名就來自於「謨」字的拆寫。生活中的他,似乎也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 《酒國》莫言
    整個結構大概分兩個部分,可是互有穿插,一個部分是說莫言本身是一個小說的人物,也是一個作家,在裡面跟另外一個年輕作家文藝青年姓李的來交換書信,來通信。莫言蠻好玩的,在他好多小說裡面都把自己寫進去的,小說裡面就有一個人叫做莫言,也是寫小說的,所以有點像美國的導演希區柯克,內地翻譯這種。
  • 電影公司追捧莫言 作品改編影視只等莫言拍板
    雖然這個消息最終被莫言的經紀公司澄清是誤傳,但莫言作品的影視改編問題還是受到了大家的關注。15日,記者採訪莫言的版權經紀公司北京精典博維獲悉,只要莫言對合作導演和影視公司滿意,當下至少能賣出3部作品的影視改編權。
  • 莫言新書《晚熟的人》問世了:帶領大家了解會講故事的莫言
    還是讓電影《紅高粱》讓莫言更是家喻戶曉?不得而知!起碼有一點我承認,當初真的要不是老謀子的電影《紅高粱》,我還真的不知道有一個叫莫言大作家,還真的不知道電影《紅高粱》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莫言,本名管謨業,生於1955年2月17日,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人,這個年代的生人,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因才莫言的童年時期就經歷三年自然災害,十一二歲上學的時候就趕上文化大革命,因此莫言也輟學了,幹起了農村孩子都有的拔草放牛等農村孩子的勞動。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父親拒收贈送的別墅,捐出「莫言舊居」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莫言的父親主張將所謂的「莫言舊居」拆掉,但由於當時有人借住未能如願。莫言獲諾獎後,政府要出資修繕「莫言舊居」時,父親卻不同意。 2012年10月,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莫言的父親再次以他的質樸贏得了許多尊敬,但在所謂「莫言舊居」的問題上,父親的主張卻令人費解。
  • 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老軍旅作家們對經驗斷代的擔憂不無道理,然而莫言頗不以為然,「我當時就說,我們固然沒有見過日本鬼子,但我們可以通過查資料來解決。我們雖然沒有親自打過仗,這種間接經驗還是有的。我們畢竟當過兵,也搞過軍事演習。」一些老作家對這樣的說法嗤之以鼻,這讓年輕氣盛的莫言憋著一股子勁。莫言能夠很快拿出一部令老軍旅作家信服的戰爭文學作品來,容易讓人歸功於其天才的創造力。
  • 說說莫言被「批鬥」的事
    倒是莫言獲得諾獎後,我對他的表現還是蠻欣賞的,覺得不卑不亢,在幾個場合發表的演講都挺技巧的,卻不乏真誠。莫言算是一個比較低調含蓄的人了,正如他的名字,你便是看他的作品,也多有隱晦的東西藏在文字後面。沒想到,前幾天在微信看到朋友轉的一批文章:「莫言批鬥會昨日在京舉行」,才知不久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北京舉行「中國基礎教育學制研討會」, 莫言的建議被參會的專家們批評,有專家表示莫言是「無知無畏,敢說,但其實不懂教育。」       莫言的建議我是贊成的,多年前自己就寫過「寒窗20年,有多少時間是被浪費的?」的博文,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
  • 賈平凹與莫言的情誼:天地有大美而莫言,古今無醜石可平凹
    賈平凹和莫言,一西一東,一個商洛棣花鎮,一個高密東北鄉,各領風騷,中國當代文壇最著名的兩處文學創作精神土地也正式成名。莫言寫道:我應該感謝十五年前,他高舉著題寫著「莫言」兩字的牌子,在西安火車站廣場上迎接我,把周圍的人嚇得不敢說話的那一段情誼。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77歲的日本老人吉田富夫剛剛在自己家中翻譯完了莫言的《天堂蒜苔之歌》,這是他翻譯莫言的第8部作品。11月的一天,當我們採訪完吉田富夫,從他在京都的家中出來的時候,腦海裡不斷思索著是什麼力量讓年近80高齡的老人勤於筆譯。在這場莫言熱潮中,作為駐外媒體的我們一早便開始尋找莫言與日本的聯繫,我們希望莫言的作品可以乘著諾貝爾文學獎這列快車經由日本,到達世界更多的地方,然後在那裡生根發芽。
  • 莫言:盛唐氣象 龍馬精神
    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袁思陶、伊媛) 近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與北京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王振同往西安碑林參觀。參觀過昭陵六駿浮雕後,莫言為之題字「盛唐氣象 龍馬精神」,並作新詩《昭陵六駿贊》。王振撰寫了《盛唐氣象 龍馬精神》引語,記錄此事過程,並手書了「唐太宗贊六駿詩」。以上作品均發表於書法公眾號「兩塊磚墨訊」上。據悉,「兩塊磚墨訊」由莫言與王振共同推出,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和書法藝術,目前已推出三十四期。
  • 莫言筆下的中國真實嗎?
    莫言筆下的中國,是莫言眼中的真實的反映,當然不一定是你眼中的真實。那些質疑莫言的人,自然有他們自己的眼光。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各自的思維深度、眼界的廣度以及價值觀的不同而帶來的表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質疑莫言,貌似沒有什麼風險,柿子撿軟的捏。
  • 雖然但是 莫言依然真誠
    至少有兩個理由,讓這本書特別值得關注:    首先,這是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首部小說集,能否走出因獲獎而低谷的俗套,本書可稱是一次大考。    其次,中短篇小說難出新,在有限的空間中,莫言該如何施展?    顯然,《晚熟的人》與莫言此前的小說都不太一樣,少了幾分激情(《火把與口哨》除外),多了幾分持重。
  • 莫言:筆虎墨龍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袁思陶、伊媛) 近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為家鄉先賢單為濂、單為鏓兄弟作傳,並題寫了「筆虎墨龍」四個大字。北京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王振手書了單氏兄弟的詩作。以上作品均發布於書法公眾號「兩塊磚墨訊」上。
  • 茅盾文學獎丨新作:莫言《莫言散文全編》觸及人的靈魂,觸及時代的病灶.
    200篇,這也是莫言散文作品首次大規模結集編選。閱讀莫言的散文作品,可以作為走近作家莫言、了解散文創作,甚至把握整個當代文學發展的一個切實有效的路徑。本次出版的《莫言散文全編》主要通過對莫言散文寫作時間和內容的梳理、編排,分成三冊,在時間跨度上既收錄了莫言早期創作的經典華美的散文代表作《馬蹄》《會唱歌的牆》等,也有新近創作的風趣幽默的作品《馬的眼鏡》等,可以一定程度感受到作家風格的變化過程。
  • 諾獎後,莫言去哪兒了
    但莫言是個話很多的「炮孩子」。小時候,莫言每周都會去集市上去聽說書人講故事。聽完回家把這些故事講給母親、姐姐,有些細節記不清,他就自己編造。母親自言自語又像是質問莫言一樣,說:「兒子,你長大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難道要靠耍嘴皮子吃飯嗎?」
  • 謎材 莫言作品
    莫言作品(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浩然與莫言,誰的作品更得人心?
    浩然與莫言,誰的作品更得人心?浩然與莫言,一個是六、七十年代中國最走紅的作家,一個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兩人均是中國文壇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著名作家。浩然,祖籍河北寶坻,真實名字是梁金廣,浩然是其筆名。
  • 醜化莫言,我覺得有失公允
    2 我讀莫言先生的作品並不是從《紅高粱》開始的,我最初認真讀他的作品是《憤怒的蒜薹》.不知道那些嘲笑莫言先生的朋友,是否讀過這部小說,如果沒有讀過,建議先讀一下,然後再考慮是不是還對莫言進行批判。 莫言先生承擔了中國作家該承擔的責任,他粗糲又勇敢地寫出了這樣的歷史記憶。4 再有就是莫言先生的《蛙》,寫計劃生育。一直到去年,還有作者問我,計劃生育可不可以寫?我一笑,不能寫,莫言的《蛙》怎麼會得茅盾文學獎,得諾貝爾文學獎呢?這個題材都得大獎了,還有人問能不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