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緝令這麼醜,怎麼還能捉到犯人,官府:因為電視劇在騙你

2020-12-25 騰訊網

在所有電視劇中古裝電視劇是很受觀眾歡迎的,那些原本熟悉的演員在換了古裝扮相以後也是多了幾分新意,另一方面則是能夠滿足一下自己對古代人的想像,但是因為很多編劇和導演其實都不太了解歷史,所以很多東西都是不能深究的。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皇帝說賞誰幾千兩銀子,然後把銀子放在一個小盤上就遞過去了,然而實際上的幾千兩銀子比這還要多上很多,也要重上很多。

所以如果要符合現實的話這句話應該是這麼說的,某某我賞你幾千兩銀子你趕車過來拉一下。另外就是如果裡面出現嫌犯畫像,一般都畫得比較醜,更離奇的是這樣居然都能抓到?對於這個疑問,當時的官府會告訴你:因為電視劇把你給騙了!

其實這也不怪演員們,畢竟劇本就是這麼寫的,導演說你能抓到那就必然能抓到,即使這個畫像畫得和本人之間差了十萬八千裡。所以古代官府抓人的時候用的畫像真的畫得這麼爛嗎?那肯定不是的,如果真和這個一樣的話官府估計一輩子都抓不到人了,要有這種情況那必然是嫌犯給畫師塞錢了,所以說,很多電視劇都在「騙人」。

在現在我們也偶爾會在家警方的通緝令中看到畫像,這都是由目擊證人描述看到的嫌犯特徵,然後技術人員會根據描述去畫像,一般來說這個畫像都會和嫌犯的樣貌非常相似,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刑偵手段。在古代也會有專人負責嫌犯畫像這一塊,它最早的出現時間能夠追溯到春秋時期,歷史可以說是相當悠久的了。

從一些古籍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在調查刑事案件的時候也會比較注重體貌特種這一塊,會將其作為破案的突破口。後來發展到唐宋時期官府就會拿著畫像到處抓人了,而這些畫像通常都是在繪畫上頗有造詣的人畫的,為的就是保證和嫌犯的特徵一致,畫師在摸清楚規律以後很容易就能表現出一個人的相貌特徵,所以那些張貼的畫像都是非常貼近現實的,和電視劇裡的完全不一樣。

你可能會說畫像也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準確吧,萬一這個嫌犯是大眾臉那不還是比較難抓嗎。這確實是個問題,但是官府也不是傻子,他們捉拿犯人肯定不是只靠畫像的。古代因為交通不是很發達,所以除非是在戰亂時期,人口流動的情況發生的都比較少,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陌生人或者是誰家裡出了什麼事情,一會功夫就會在一個地方傳開,嫌犯想要隱藏起來其實並不容易。

如果嫌犯想出城的話也會很難 ,因為城門口都有專人把手,而且會把嫌犯的畫像直接掛在城門上,以供大家辨認和對比,這時候被發現的話就直接抓走了。就算你僥倖逃出了城也會發現自己是寸步難行的,想住驛站都是要用身份證明的,為了抓你官府還會到處設卡哨,只要確定了嫌犯的身份基本上都逃不掉的。

很多人以前總是覺得,古代的那些嫌犯應該很好跑掉,因為那時候既沒有監控也沒有各種儀器設施能夠進行檢驗,古代雖然沒有這些,但是他們卻有自己的偵察手段和搜查嫌犯的方式。就算有僥倖逃脫的人之後也只能隱姓埋名一輩子,因為在畫像上還會寫上你的名字、身份以及家庭住址。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上看到那些小偷都可以飛簷走壁,然後很多歹徒也都是會使用各種方式去掩蓋自己的罪行,但實際上那時候像這樣級別比較高的罪犯還是比較少的。那些也只是電視劇為了誇張效果和製造衝突,從而設計出來的情節罷了,大家平常看著覺得過癮就好,如果要想真正了解古代發生的案件還是得去看一些古籍才行。

話說回來我們還是希望以後導演可以用點心,起碼找專人把畫像畫得稍微像一點,別那麼潦草和滑稽,你讓演員拿著一副那麼搞笑的畫像到處找犯人,然後還得睜著眼睛說瞎話表示這是畫得一模一樣,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相關焦點

  • 古代通緝令都那麼醜,為何還能捉到犯人,官府:那是電視劇騙了你
    看過古代的電視劇的人,總會看到一個場景就是,官府要是捉拿一個人的時候,都會讓官差們拿著一個畫像去捉拿犯人,或者張貼一個告示,上面畫著人頭,然後就是在底下寫出這個人的年齡,和相貌特徵,可是每當我們看上面畫的人,都會覺得這人都畫的這麼抽象了,你確定你能捉到人?
  • 古代通緝令的畫像那麼抽象,如何抓到罪犯?你看最後一句寫了啥
    看過古代電視劇的朋友們,相信大家都看到過這一場景,就是官府在捉拿犯人的時候,都會讓衙役們拿著一張畫像去捉拿犯人,並且將這張畫像張貼在牆上,讓群眾們都看一下,利於抓到犯人。但是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的通緝令都是又醜又抽象,那麼官府又是如何捉到犯人的?
  • 古代沒有照相機,僅憑通緝令上的畫像,官府該如何追捕逃犯?
    不過,就算有畫像,以中國古代的畫像技術,要把通緝像畫得像是不可能的,因為通輯像不可能坐在哪裡等你慢慢畫,只能是找見過通緝犯的人來口述長相,畫師畫起來完全是憑感覺的。所以,古代的通緝令上的畫像一般都不靠譜。甚至於在宋代以前,由於印刷術並不普及,通緝令一般都沒有畫像的,主要靠文字描述,常說的「海捕文書」之類的就是現在的通緝令了。
  • 古代「通緝令」大多人看不懂,且畫得很籠統,真能抓住犯人?
    的確,生活中還真是這麼回事!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罪犯的身份一旦被確定,警方就會將他的姓名,年齡,性別,長相等基本信息通過網絡發布,在網上迅速傳播,警方就可以迅速追蹤到逃犯的蹤跡。可是,在什麼技術都不具備,什麼東西都沒有的古代,該怎麼去追蹤抓捕犯人呢?並且,雖說那時也有通緝令,可古代「通緝令」很多人看不懂,且畫得很籠統,真的能抓住犯人嗎?
  •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你知道嗎?
    古代的法律是十分嚴格的,如果你觸犯了法律,很難能逃脫法網。平常了解歷史,除了能從相關書籍中獲知,影視作品也是可以體現的。喜歡看古裝戲的小夥伴可以經常看見,古代想要抓捕犯人,通常都是當地衙門派人手在大街上通過張貼罪犯"畫像"找人,這就是所謂的"通緝令"。
  • 古代通緝令很抽象,為何還能抓到逃犯?擦亮眼睛看上面13字寫的啥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從千古名句中就能看出來,古代對罪犯的逮捕能力很強,一旦有人犯了罪,古人就會張榜發出「通緝令」,最後總能逮捕到犯人。
  • 通緝令在古代中的有用嗎?官府:看最後一句,誰也跑不掉
    如果有人犯罪逃跑了,官府會發出國家逮捕令,給犯人畫像貼在各個城門上。然而,古代的繪畫技巧過於抽象,有時候很難讓人看懂畫的是誰。比如《水滸傳》中,魯智深殺了關西鎮後,看到一群人圍著逮捕證指指點點。魯智深起初並不知道,就上去看了。剛擠進去,還沒看清楚寫的是什麼,就被老金拖走了。他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可見,那種畫像,兩個犯人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更別說別人了。
  • 古代「通緝令」緣何百試百靈?你看上面寫的13個字,誰都跑不掉
    可通緝令真的擁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嗎?而且通緝令一旦籤發就會張貼到天南海北,所以罪犯只要是被盯上了就不可能逃得掉。,其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通緝令上面寫著的內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13個字。假如通緝令上沒寫這些內容的話,老百姓也不會這麼熱衷於抓犯人,這13個字是什麼呢?
  •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丨古代通緝畫像如此簡陋,為何還能抓到犯人?
    通緝令,本意指公安機關為依法通緝抓捕罪犯所製作的法律文書,它適用於抓捕在逃人員、越獄人員、犯罪嫌疑人等。現代公安機關更是憑藉著清晰的通緝畫像,精準抓捕犯罪人員。然而令我好奇的是,古代衙門一沒有現代先進的監控技術,二沒有大量從事抓捕犯人的捕快,那麼古代衙門又是怎樣抓捕犯人的呢?別擔心,古人的智慧可不小,他們為此特地製作出了「通緝令」,相傳古代第一份通緝令還與伍子胥有關。
  • 古代通緝令真的可以抓到人?官差:你看看最後那句話,跑不掉
    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經看過現在網上的一些通緝令,在現代科技之下,這些逃犯的形象都會以照片的形式發送到網上,有不少的犯人為了逃脫追捕,甚至專門前去整容。 相比於現代的各種通緝令來說,中國古代的通緝令上的圖像就要更加的抽象了,甚至很多人看了這些通緝令會不由自主的笑出聲,那麼古代通緝令如此抽象真能抓到犯人嗎?
  • 古代通緝令如此抽象,為何能讓犯人插翅難逃?你仔細看上面13個字
    在許多人的認知之中,古代的司法機構缺乏現代這樣系統性的查案人員,以及直接有效的證據鏈,因此認罪之人極少。而逃犯的話,也很容易在古代這種情況下逃脫。因為古代一沒有監控,二畫像也基本畫的都不像,這樣的情況下基本是抓不住逃犯的,是這樣嗎?
  • 古代在衙門當捕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為什麼會受到百姓的厭煩?
    前言:一提到捕快,我們就會想到電視劇中那些威風八面的衙門捕快,帶刀前行,四處捉捕犯人,讓犯人聞風喪膽。捕快的起源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大概在奴隸社會的前期,就出現了擁有類似捕快職能的人,他們的工作任務也是追捕犯人,調查證據等等,是最初捕快的雛形。
  • 古代押送發配邊疆犯人的官差千裡跋涉,為什麼還認為是個美差?
    古代經常會有一些重犯或死刑犯會被發配到邊關地區,這些人大多是一些達官貴人,功臣等等,犯了罪後而受到懲罰。發配邊疆也顯示皇恩浩大,對他們的一種恩澤。這些被發配的犯人需要經歷長途跋涉、條件惡劣的環境,有的吃不了苦會死在半道上,即使有幸到達了目的地,也很難在惡劣的環境裡生存,基本都是有去無回。古代犯人被發配邊關,衙役是必須要押送的。首先,被發配的犯人必須有人看管,防止逃跑。
  • 古代通緝令畫像壓根不像,如何抓罪犯?官差:你看最後那句寫的啥
    古代不像現代那麼發達,有網絡作為技術支持管理國家,那麼作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還能維持2000多年,說明統治者所用的管理制度,一定不簡單。所以古代的統治者都是怎麼管理自己的國家的呢?當有罪犯的時候,衙門都是怎麼找到他們的呢?
  • 古代的犯人被流放,押解衙役也要同行幾千裡嗎?原來地位這麼低!
    其中的流放,既然頻繁的出現在影視作品裡,也從側面說明了這種刑罰在古代的確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這種刑罰也在中國古代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一直到清末才被廢除。流放其實說白了就是統治者為了以示自己仁慈的一種手段,也就是所謂的「不忍刑殺,流之遠方」。
  • 《古代人生》新手怎麼玩 新手當官流程攻略
    古代人生新手怎麼玩?
  • 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
    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是不是說明,古代法律規定在「午時三刻」行刑?其實並不是這樣。午時三刻行刑,是明清官府的慣例,或者是民間百姓、說書人、寫書人的普遍看法。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奧妙?在古代,一天被劃為12個時辰,也就是說一個時辰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兩小時。按地支排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這12時辰又劃為100刻。
  •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我們看古裝劇也會發現,很多人哪怕被發配到令人聞風喪膽的寧古塔,也依舊是遵命前去,從沒想過反抗或者跑掉。明明知道前途無望,甚至面臨生命危險,為什麼這些被發配的犯人,中途不跑呢?為什麼都沒嘗試跑,或者說根本沒想過跑掉呢?是他們太笨了想不到嗎?
  • 古代斬首為何在午時三刻?午門又是在哪裡?
    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其實,午時三刻行刑,是明清官府的慣例,或者是民間百姓、說書人、寫書人的普遍看法,古代法律根本沒有這樣的規定。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奧妙?1、午時三刻到底是什麼時候?在古代,1天=12個時辰,1個時辰=2小時。按地支排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這12時辰又劃為100刻。
  • 古代沒有指紋技術,為何犯人還要畫押?專家: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
    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古代的斷案中,一旦犯人招供後,就會立即讓他籤字畫押按手印。有人就要問了,古人也有指紋識別系統嗎?今天就要告訴你,早在很多年前,我國的古人就已經掌握了這項黑科技,只是方法略有不同。最早時指紋用於看手相指紋也叫手印,因為每個人的指紋各不相同,甚至一個人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