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緝令在古代中的有用嗎?官府:看最後一句,誰也跑不掉

2020-12-28 烽火望瞭臺

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如果有人犯罪逃跑了,官府會發出國家逮捕令,給犯人畫像貼在各個城門上。然而,古代的繪畫技巧過於抽象,有時候很難讓人看懂畫的是誰。

比如《水滸傳》中,魯智深殺了關西鎮後,看到一群人圍著逮捕證指指點點。魯智深起初並不知道,就上去看了。剛擠進去,還沒看清楚寫的是什麼,就被老金拖走了。他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可見,那種畫像,兩個犯人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更別說別人了。真的能這樣抓人嗎? 除了畫像,逮捕令通常還包含犯人的基本信息,如年齡、出生地等。眾所周知,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口音。如果一個人貿然逃到其他地方,很容易被人察覺。因為當時人口流動性不大,一個外地人很顯眼。另外口音不一樣,違法者有罪,容易被懷疑。

其次,在古代,雖然沒有身份證,也不可能通過身份證來驗證身份,但是有一種東西像是生身份證,叫路引或者叫度牒。一個人要進入一個城,需要出示身份證明。特別是有搜查令的時候,大門口的警衛會仔細排查,所有可疑的人都會被抓起來仔細審問。

最後是因為通緝令上的最後一句話。古代官府為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幾乎每一張通緝令最後一句都寫了懸賞金額。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的誘惑是巨大的。因此,為了獲得賞金,很多人專門幫助政府抓捕逃犯,獲得賞金。

一般獎勵至少兩千銀子,古代窮人家只要有二兩銀子就能活一年。如果你有一千兩銀子,省著點花,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一輩子。所以很多人特別注重拿到政府的銀獎。任何可疑的人都會向官府報告。也許他們真的抓到了通緝犯,他們會無憂無慮的吃喝。

因此,在古代,雖然沒有攝影技術,肖像是抽象的,但基本的特徵已經存在。再加上獎勵,犯人根本跑不掉。除非這個人沒見過。

相關焦點

  • 古代通緝令的畫像那麼抽象,如何抓到罪犯?你看最後一句寫了啥
    看過古代電視劇的朋友們,相信大家都看到過這一場景,就是官府在捉拿犯人的時候,都會讓衙役們拿著一張畫像去捉拿犯人,並且將這張畫像張貼在牆上,讓群眾們都看一下,利於抓到犯人。但是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的通緝令都是又醜又抽象,那麼官府又是如何捉到犯人的?
  • 古代「通緝令」緣何百試百靈?你看上面寫的13個字,誰都跑不掉
    可通緝令真的擁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嗎? 第一我們要知道的是,古代繪製通緝令的畫師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儘管我們平時從影視作品中了解到的通緝令讓人哭笑不得
  • 古代通緝令真的可以抓到人?官差:你看看最後那句話,跑不掉
    相比於現代的各種通緝令來說,中國古代的通緝令上的圖像就要更加的抽象了,甚至很多人看了這些通緝令會不由自主的笑出聲,那麼古代通緝令如此抽象真能抓到犯人嗎? 大家以為古代的通緝令全是依靠畫像來追捕犯人的麼?並沒有那麼簡單。
  • 古代沒有照相機,僅憑通緝令上的畫像,官府該如何追捕逃犯?
    不過,就算有畫像,以中國古代的畫像技術,要把通緝像畫得像是不可能的,因為通輯像不可能坐在哪裡等你慢慢畫,只能是找見過通緝犯的人來口述長相,畫師畫起來完全是憑感覺的。所以,古代的通緝令上的畫像一般都不靠譜。甚至於在宋代以前,由於印刷術並不普及,通緝令一般都沒有畫像的,主要靠文字描述,常說的「海捕文書」之類的就是現在的通緝令了。
  •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總能抓住犯人?你知道嗎?
    古代的法律是十分嚴格的,如果你觸犯了法律,很難能逃脫法網。平常了解歷史,除了能從相關書籍中獲知,影視作品也是可以體現的。喜歡看古裝戲的小夥伴可以經常看見,古代想要抓捕犯人,通常都是當地衙門派人手在大街上通過張貼罪犯"畫像"找人,這就是所謂的"通緝令"。
  • 古代「通緝令」大多人看不懂,且畫得很籠統,真能抓住犯人?
    ——《明史·黃綰傳》明朝《義俠記·萌奸》中記載了這樣一句話:「有錢能使鬼推磨,一分錢鈔一分貨」。漸漸地,有錢能使鬼推磨便成了一句日常俗語。的確,生活中還真是這麼回事!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罪犯的身份一旦被確定,警方就會將他的姓名,年齡,性別,長相等基本信息通過網絡發布,在網上迅速傳播,警方就可以迅速追蹤到逃犯的蹤跡。
  • 古代通緝令這麼醜,怎麼還能捉到犯人,官府:因為電視劇在騙你
    其實這也不怪演員們,畢竟劇本就是這麼寫的,導演說你能抓到那就必然能抓到,即使這個畫像畫得和本人之間差了十萬八千裡。所以古代官府抓人的時候用的畫像真的畫得這麼爛嗎?
  • 古代通緝令很抽象,為何還能抓到逃犯?擦亮眼睛看上面13字寫的啥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從千古名句中就能看出來,古代對罪犯的逮捕能力很強,一旦有人犯了罪,古人就會張榜發出「通緝令」,最後總能逮捕到犯人。
  • 古代通緝令畫像壓根不像,如何抓罪犯?官差:你看最後那句寫的啥
    古代不像現代那麼發達,有網絡作為技術支持管理國家,那麼作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還能維持2000多年,說明統治者所用的管理制度,一定不簡單。所以古代的統治者都是怎麼管理自己的國家的呢?當有罪犯的時候,衙門都是怎麼找到他們的呢?
  • 古代通緝令都那麼醜,為何還能捉到犯人,官府:那是電視劇騙了你
    看過古代的電視劇的人,總會看到一個場景就是,官府要是捉拿一個人的時候,都會讓官差們拿著一個畫像去捉拿犯人,或者張貼一個告示,上面畫著人頭,然後就是在底下寫出這個人的年齡,和相貌特徵,可是每當我們看上面畫的人,都會覺得這人都畫的這麼抽象了,你確定你能捉到人?
  • 古代「通緝令」為何百試百靈?您看上面寫13個字,是你也跑不掉
    可您看過的也應該知道,古代通緝令的畫像,那叫一個抽象啊!可能這個逃犯稍作外貌的改變,把自己掩飾的好一點,即使他站在你面前,很有可能你都認不出來。您想想啊,是不是在古裝劇中您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場景,就是這個被通緝的犯人,帶個帽子或者貼個鬍子,就站在了這通緝令的前面,並且是和圍觀群眾站在一起,但周圍的百姓卻全然沒有發現。
  • 古代「通緝令」畫像,難怪官府一直都抓不到人,你們認得出哪個?
    小燕子紫薇他們幾個亡命天涯的時候,官差四處緝拿時的畫像,除了眉毛,這臉型也真是一言難盡,怪不得那麼久一直都抓不到,網友:站在面前都認不出!《秋香怒點唐伯虎》裡的朱婷玉,陳法拉飾演,朱婷玉雖刁蠻任性,但心地非常的善良,婷玉離家,唐伯虎畫了她的畫像尋人,簡單的幾筆畫出了婷玉的神韻,和真人相比相像嗎?
  • 古代通緝令如此抽象,為何能讓犯人插翅難逃?你仔細看上面13個字
    在許多人的認知之中,古代的司法機構缺乏現代這樣系統性的查案人員,以及直接有效的證據鏈,因此認罪之人極少。而逃犯的話,也很容易在古代這種情況下逃脫。因為古代一沒有監控,二畫像也基本畫的都不像,這樣的情況下基本是抓不住逃犯的,是這樣嗎?
  •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我們看古裝劇也會發現,很多人哪怕被發配到令人聞風喪膽的寧古塔,也依舊是遵命前去,從沒想過反抗或者跑掉。明明知道前途無望,甚至面臨生命危險,為什麼這些被發配的犯人,中途不跑呢?為什麼都沒嘗試跑,或者說根本沒想過跑掉呢?是他們太笨了想不到嗎?
  •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丨古代通緝畫像如此簡陋,為何還能抓到犯人?
    別擔心,古人的智慧可不小,他們為此特地製作出了「通緝令」,相傳古代第一份通緝令還與伍子胥有關。不過有一說一,古代的「通緝令」屬實令人著迷,寥寥幾筆,大部分還是黑白的,有些通緝令上的畫像簡直就不是人,這樣的通緝令真能幫助捕快抓到罪犯嗎?
  • 古代圖賴何以產生?官府無法滿足需求,百姓為生計耍無賴
    訟師在古代本身並不是官方認可的職業,他們通過介入事件,挑起訴訟,從中獲取收入。而一般民眾在打官司時訟師又是不可缺的。對不識字的百姓來說,要了解和運用法律中威逼人致死,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這樣的條文,沒有訟師的幫助是十分困難的。 普通百姓無權無勢,想要維護自己利益,只能選擇上報官府。
  • 官府造句和解釋_官府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4、封建官府對百姓的榨取真是誅求無已。5、山上的盜匪,因官府無力圍剿而日益坐大。6、他們把殺人放火視為兒戲,官府又拿不著人。7、官府是有來過,但這裡山區偏僻,離縣城又遠,俗話說山高皇帝遠。8、甚至賄通官府,朝廷之威福日移;利入戚紳,閭左之脂膏盡竭。9、舊社會,地方上的豪紳經常與官府中的壞人狼狽為奸,欺壓百姓。10、劇中描寫了善良的女子竇娥,遭到壞人陷害,被官府關進監獄,最終含冤被殺的故事。
  • 魯智深打死鎮關西,逃到五臺山出家後,為啥官府就不追究了?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飽滿。但一直以來,有一個疑問就始終存在,魯智深本來是宋朝的一個公務人員,人稱「魯提轄」,但魯智深後來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後來只能逃到五臺山上當和尚。從此開始了他行俠仗義的英雄故事。
  • 廣州撲克牌通緝令是什麼名單都有誰?黑桃q是誰?
    第二個老婆走了以後,他和有夫之婦潘某有不正當往來,兩人還在一起同居。後來潘某不想再和他繼續保持這種不正當關係。  案發當天下午黃永洪找了過來。三個人在屋內發生了爭吵,凌文亮當場砍死了黃氏夫婦,釀成血案。案發後,黃埔區警方成立專案組全力展開抓捕工作。但在近一年多時間,凌文亮仍在逃亡。
  • 古代禁止販私鹽,那用鹽醃的鹹魚怎麼算?專家:官府早安排好了
    鹽作為一種生活必需食品,在古代甚至關乎一國家的生死命運,歷來都是被官府壟斷;而鹽生產成本低廉,取之便捷利潤又高,便滋生出許多販賣私鹽的亡命之徒,但歷代王朝對於販賣私鹽的打擊力度,都十分之大,情節嚴重者甚至會被滿門抄斬;這時候很多網友不禁會心生疑問,既然販賣私鹽有罪,那麼販賣用鹽醃過的鹹魚犯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