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你真的知道嗎?

2021-01-19 裕龍居珍藏版好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裕龍居珍藏版好文」,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導讀

大家可以參考能量不滅定律來理解。能量永遠不會被消耗殆盡。業報不會消失,最棒的一點就是告訴我們別抱僥倖心理,因為任何的努力或意圖都不會消失,而種下的善因不會白白浪費,所造的惡因遲早也會結果。


◎ 什麼是業報?


業報,是業與報的並稱,意思就是說,我們身、口、意所造之業感召到的報應。只要曾經做過,不管是善是惡,都是要獲得應得的一個後果,或好或壞或沒有產生實質影響。


它就像我們學生時代學過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我們對外界施的力(身、口、意所造之業),無論大小,好壞,最終這個力會反過來施加到我們身上。


所以佛教常講,大家要多多注意因果報應,行善積德,從源頭上減少惡的果報。



◎ 為什麼總說好人沒好報呢


有人問不是說好人一生平安、壞人靠邊站,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總是好人沒好報呢,壞人逍遙自在呢?這佛教說的業報,咋就不能精準報應呢?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惑,請看過來。佛教講因果業報,通常默認為是三世的,即前世、今生、來世,善惡因果是貫通了這三世而受到果報的。



夢參老和尚曾說起這麼一件事情,有一個人在甲地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喪盡天良。甲地的人呢,就議論蒼天無眼啊,怎麼讓惡人享盡榮華富貴啊。後來因緣種種他良心醒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決定換個環境重新開始,於是前往B地生活。他積德行善,與人為善。可是未曾料到,不久慘遭橫禍而死。乙地的人呢,不免感嘆一番好人沒好報。


今生修善作惡,不一定現世就得果報,因果業報,如果我們只看此生,或者只看人的某一個階段,當然會覺得業報不精準啦!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 今生的痛苦是前世的業報,那今生還有努力的必要嗎


有人問既然今生修善作惡,不一定現世就得果報,而且今生的痛苦是前世的業報,那就今生得過且過管他呢。那今生也沒有努力的必要了?真的是這樣的嗎?


《了凡四訓》的主人公袁了凡,先因算命被預言命運平平,說他不僅短命絕後,而且無功名。袁了凡一聽不免心中一沉,往後的日子他一直在意此事惴惴不安,日子渾渾噩噩過,很多事情真的就像算命先生所言。袁了凡越想越慌,越想越焦慮,對自己未來灰心喪氣時,遇見了他的人生導師雲谷禪師。


雲谷禪師開導他掌握自身的命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擴充德性,努力行善事,多積陰德,奉勸他多行善造福,豈有不享福報的道理呢。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袁了凡逐漸得子、及第、長壽,通過自己的努力一一改變了算命先生所言。我們當然可以通過今生的努力來改變我們的命運。



◎ 人死後業報會消失嗎


有人問人死如燈滅,佛教講無我,「我」都不在了,那「我」的業報不也就消失了嗎?


雖然人的肉體會死亡、潰爛,但對於人的神識而言,業力始終沒有消失。俗話說欠債是一定要還的,哪怕是死後,這一筆債是不能勾銷的,這不是開玩笑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說的就是這個理。欠了債受了恩,業力不消失,業報同樣也不會消失。



大家可以參考能量不滅定律來理解。能量永遠不會被消耗殆盡。業報不會消失,最棒的一點就是告訴我們別抱僥倖心理,因為任何的努力或意圖都不會消失,而種下的善因不會白白浪費,所造的惡因遲早也會結果。


佛教常講因果業報,就是讓人明白因緣和合,有如是因,感如是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裕龍居每月都有福壽增長密法放生等各種善行活動,並且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功德巨大的共修真言佛號,常年不斷,您可以隨緣隨意參加!發願度眾生的師兄也可以聯繫瑤瑤師兄微信:haoyy16888申請進群法布施!


佛云:萬人共造善惡因,每人均得萬人果。

共修善行的功德不可思議!很多經書中記載過的,比如七個人一同造成一座佛塔,那麼他們每個人都分別得到造一座佛塔的功德;如果七個人一同殺一條生命,那麼他們每個人都分別得到殺一條生命的果報。而七個人一起解救放了一條有情生命,每人都會得到放一條生命的福德。所以有機會參加集體放生和集體其他善行是非常大的福報,共修的善業功德是個人遠不能比擬的。因為共同參加法事的每個人都將得到總數的無量的功德,滴水入海,如海廣大。


考慮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猶豫一萬次,不如實踐一次;歡喜的布施,收穫無量財富,勝過無謂的徘徊。邁出第一步,收穫停不住!請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心!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布施愛心,收穫幸福!感恩隨喜!

感恩家人們對一切善法的支持和參與!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好人沒好報?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
    常聽人說 佛弟子學佛以後 要多想想因果業報 也常聽人說 善惡到頭終有報 高飛遠走也難逃 關於業報你是否真的了解
  • 好人沒好報?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
    常聽人說佛弟子學佛以後要多想想因果業報也常聽人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逃關於業報你是否真的了解佛教講因果業報,通常認為是三世的,即前世、今生、來世,善惡因果是貫通了這三世而受到果報的。夢參老和尚曾說起這麼一件事情,有一個人在甲地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喪盡天良。甲地的人呢,就議論蒼天無眼啊,怎麼讓惡人享盡榮華富貴啊。後來因緣種種他良心醒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決定換個環境重新開始,於是前往乙地生活。他積德行善,與人為善。可是未曾料到,不久慘遭橫禍而死。
  • 因果業報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好人沒好報?
    常聽人說佛弟子學佛以後要多想想因果業報也常聽人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逃關於業報你是否真的了解一起來探討下大家對於業報的一些困惑業報,是業與報的並稱,意思就是說,我們身、口、意所造之業感召到的報應有人問不是說好人一生平安、壞人靠邊站,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總是好人沒好報呢,壞人逍遙自在呢?這佛教說的業報,咋就不能精準報應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惑,請看過來。佛教講因果業報,通常默認為是三世的,即前世、今生、來世,善惡因果是貫通了這三世而受到果報的。
  • 佛教修行|略說因果業報
    琉璃王長大後就出兵討伐釋迦族,佛陀三次坐在一棵沒有樹蔭的樹下,用暗示的方法,使琉璃王自動撤兵。當琉璃王第四次出兵時,佛陀知道釋迦族人的業報已經成熟,只能為釋迦族人不知懺悔而感到惋惜。琉璃王的軍隊攻入城後,到處亂殺人,神通廣大的目犍連尊者,就運用神通力將釋迦族五百人,攝入自己的缽中,送到天宮去避難。等到戰爭停止後,拿回來一看,結果缽內的人竟然全部化成血水,為什麼呢?
  • 業報和因果,為什麼要出家?人生真的是苦海嗎?
    1、為什麼修行要出家為什麼要出家呢,在家修行不行嗎?這是很多人都要問的問題。因為寺廟是一個專業的修行場所,他可以讓修行的人擺脫一些世俗的困擾。但是現在寺廟有很多善男信女來燒香,在一些世俗小說,如「三言二拍」中很多羞羞的故事都發生在寺廟,而且像是尼姑、道姑等在外的名聲並不是太好,所以越是那種香火鼎盛的寺廟越不是修行的好場所。
  • 因果·業報
    「我們將向他們展示什麼是饑荒」,結果,烏克蘭大饑荒真的發生了。烏克蘭有多慘?據估計,大約有315萬-718萬烏克蘭人死於飢餓(烏克蘭全民族人口才多少,幾乎是家家出殯),以至於俄語「Голодомор」一詞用來特指在烏克蘭區域內發生的這場人道災難。2002年,烏克蘭政府將11月22日定為「饑荒紀念日」。在烏克蘭發生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 因果業報
    這種道理,叫做〈因果〉。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是一樣。只要曾經做過,不問是善是惡,總都是要獲得他應得的後果。譬如我們做了一件利益大眾的善事,就可以受到社會的讚譽,團體或政府的獎勵,獲得種種好的果報。如果我們做的是損害大眾的惡事,就要受輿論的制裁,法律的刑罰,得到種種不好的果報。
  • 為什麼說:「好人沒好報,因果有玄機」?
    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辛辛苦苦做一個好人,真的值得嗎?很多人都問過自己,為什麼自己明明心地善良,卻經常被惡人欺負,自己明明沒有做錯事,為何總是會倒黴?正印證了一句話:好人多磨難,惡人樂逍遙。我們還聽過另外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難道這句話真的是一句安慰的話嗎?其實並不是,其中因果自有玄機,看完你就懂了。
  • 從受到取的因果業報
    宗教意義上的有,來自印度婆羅門教,過去生命總和的概念,是有的預置前提即業報輪迴,因為業報輪迴所以有。人要輪迴這個概念也不是佛教的發明,在印度沙門思潮裡,就已經普遍接受這個概念了,對大多數文化程度不高的僧人來說,天然地接受了業報輪迴的前提,或許就沒想過要質疑。
  • 為什麼「好人沒好報」?佛教講的因果,真的存在嗎?
    好人沒好報嗎每個人擁有財富的福報,也會有貧窮的業障;擁有長壽的陰德,也會擁有短命的因果。而人們會出現什麼樣的果報,最為主要的是要看有什麼樣的因緣成熟了。按照因果以及正常人的理解來看,行善種下的善因,會感召善的果報,作惡種下的惡因也會感召惡的果報。
  • 星雲大師:因果業報歷歷不爽 應當時時引以為誡
    你可以不信佛,不能不信因果。經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所以智者無不以因緣果報之理則作為殷鑑。 過去一個小偷在偷椰子的時候,被椰園的主人逮個正著,小偷辯解道:「我沒有偷你的椰子,因為我偷的是樹上的椰果,你種的是地下的椰種。」樹上的椰果和地下的椰種,難道沒有關係嗎?
  • 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報
    也就是你這一生所作的善惡之業,這一生未能受現報,而是在下一世才受報,會稍為晚了一些。按照佛教的說法,凡人都是在「六道」中輪迴的,重新投胎就成為另一個人;在生報中,如果一個人前一生作了善惡之業未受現報,那麼在這一生中就會受生報;同樣,這一生與次一生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有些人「含著金鎖匙」出世,而有些人總是遭遇許多苦厄,是極有可能跟前一生有關係的。
  • 佛教:一句話說明幾個易混的概念——業,孽,業債,業報,果報
    這短短二十個字,等於把三世因果統統概括了進去,佛陀的無上智慧一覽無遺,所以要想獲得更好的人生,求神求上帝求老天爺都是沒用的,關鍵還是在你自己——作惡得惡報,行善得善報,僅此而已。所以有些師兄和我聊天的時候說自己文化低,也讀不懂佛經,念佛也總是靜不下心來,問我該怎麼學佛,其實這些都不重要,若要學佛只須牢牢記住並奉行八個字就足夠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一位法師的因果業報
    簡直是喧賓奪主,我要打死你!」乃舉起木棒威脅牠,嚇牠走開。狐狸仍是不理不睬的,首座一氣之下用棒擊之,不料失手,把狐狸的頭給擊破,腦漿流出,血染拜墊,真把牠打死了。首座犯了殺戒,心中非常懊悔,不知如何是好。這種罪業,如何能消呢?左思右想,想不出個方法來。忽然靈機一動,記得有人說過,打死狐狸,把牠的肉給旁人吃了,殺業就消。於是將狐狸的皮剝下來,把肉送給做工的工人。他認為這樣做就沒事了。
  • 佛有三不能,不能滅定業,怎麼地藏菩薩卻宣說了滅定業真言?
    不能滅定業,不能度無緣,不能盡眾生界。這三點雖是大德口說出,但在佛經中卻也都能找到依據。不能滅定業。這個太多證據了。佛陀自己有頭痛、背痛、足下出血之厄。佛陀也不能挽救釋迦族脫離刀兵滅族之劫。佛陀也不能讓信徒夭折的孩子起死回生 。可知佛陀不能滅定業是真的。不能度無緣。阿含經中多次出現如何度化弟子的討論。
  • 業、業力、業障、因果的通俗解釋
    1、業:簡單來說,「業」指的是活動,一切身、口、意的活動,不僅包括我們口的言語、身體的造作,還包括我們的起心動念。當我們在活動造作時,這個時候叫事,比如「我們正在做什麼什麼事」,造作完了之後,那個結果就叫「業」。所以說「業」指的不是事,而是那個做完那個事的結果。
  • 【黃警官講故事】佛陀遭受馬麥之報的因果故事
    但是所有的五百比丘都沒有人離開,只有一個人離開,就是舍利弗,這其實裡面也有因果關係。只有舍利弗獨自離開,其他比丘都隨佛安住下來。那麼眾比丘白天出去乞食,受盡各種苦楚,也很難託缽託得到一食。剛好有一群信佛的養馬的牧馬人,就是牧人,就是飼養馬的這些人家,他也是信佛的,就看到眾比丘挨餓得難受,就好心說道了,他說,我這裡正好有五百匹馬要吃的馬麥,大家願意分一點充飢嗎?
  • 什麼是佛門報應,佛弟子該怎麼化解這些壞的業報?
    師父,為什麼別人算命都是算未來的運勢,你給人家解惑卻說過去的事情?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了,還有什麼可以破解的嗎?「菩薩畏因,凡人畏果」用佛法告誡人們,在命運面前,雖然無常常在,未來的所有事情都無法預測,所以人們既能通過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也能頹墮一生虛耗光陰。因果常在,報應不爽!
  • 世尊親眼見釋迦族被滅,因果真的不能破解嗎
    世尊也因為當時敲打了三下魚頭,今生就有頭疼三天的業報。當時迦毗羅衛國受到了拘薩羅國琉璃王的攻擊,整個釋迦族即將處在血雨腥風之中,世尊的大弟子目犍連尊者,開天眼看到迦毗羅衛,血流成河不忍直視,他數次請求世尊以神通救度,但都沒有得到世尊的應允。「今日宿緣已熟,正可受報」,這是佛陀的原話,意思是說因果鐵律是不容違背的,也是不能改變的。
  • 信佛了,人生越來越不順,是怎麼回事?看完頓悟!
    最近有網友問我,自己信佛了,也覺得自己很虔誠,可以卻發現生活並沒有多大轉變,依舊過得不順心,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信仰是虛假、沒有用處的嗎?當然不是。如果你信佛是為了追求靈驗、追求神通,想走捷徑,帶有嚴重的功利心,那你的信仰是顛倒妄想的,是嚴重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