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到取的因果業報

2020-12-23 清新觀

佛教第一次大分裂後的聲聞弟子後代,或者說嫡傳弟子們稱為上座部,第二次大分裂又使高端學生分出了有部,把有解釋為代表人的種類概念,宣稱這種解釋最接近佛陀本人的意思。但是,當時佔絕大多數的文化程度不高的僧人,對有緣生的有,在認識帶有宗教色彩且偏向於唯心。

這些教派理解的有,是個體生命以及其活動的總和,是個體生命得以延續的原因,用白話講,就是上輩子幹過的所有事,導致了這輩子生來做人的理由,這裡的有就是過去生命活動的總和。宗教意義上的有,來自印度婆羅門教,過去生命總和的概念,是有的預置前提即業報輪迴,因為業報輪迴所以有。人要輪迴這個概念也不是佛教的發明,在印度沙門思潮裡,就已經普遍接受這個概念了,對大多數文化程度不高的僧人來說,天然地接受了業報輪迴的前提,或許就沒想過要質疑。後來的學生發現了這個前提,不在十二因緣的邏輯裡,但也都模糊過去了,因果鐵律和業報輪迴,對有這個概念的預置,不能說是刻意,或許就沒覺得是個問題,天然如此。

由於存在對有的不同理解,有緣生的有展開了兩路,一路有是所謂因個體屬於種類所以有,另一路是源於過去生活總和所以有。有的必然性理由是取,取緣有來自受緣有,受是對過去生活的苦樂判斷,是有的存在必然要承受的,這種客觀必然性,對學問有好處,對宗教則不然。因為佛教強調的是自作自受,受改取就被動變主動,突出的是自取其辱和自取滅亡,更是對生活的熱烈追求和執取,突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相關焦點

  • 因果業報
    這種道理,叫做〈因果〉。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是一樣。只要曾經做過,不問是善是惡,總都是要獲得他應得的後果。譬如我們做了一件利益大眾的善事,就可以受到社會的讚譽,團體或政府的獎勵,獲得種種好的果報。如果我們做的是損害大眾的惡事,就要受輿論的制裁,法律的刑罰,得到種種不好的果報。
  • 佛教修行|略說因果業報
    佛教修行|略說因果業報什麼叫做因果?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
  • 因果·業報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按佛家的世界觀,就是因果業報:有因必有果,有業必有報。天道循環,報應不爽,萬事萬物,逃不出「因果業報」四個字。歷史上班班可考,中國也有類似的大量事例。後來,1966年,風雲突變,十年浩劫,李井泉失勢,從老革命變成了走資派。
  • 因果業報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好人沒好報?
    常聽人說佛弟子學佛以後要多想想因果業報也常聽人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逃關於業報你是否真的了解一起來探討下大家對於業報的一些困惑業報,是業與報的並稱,意思就是說,我們身、口、意所造之業感召到的報應有人問不是說好人一生平安、壞人靠邊站,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總是好人沒好報呢,壞人逍遙自在呢?這佛教說的業報,咋就不能精準報應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惑,請看過來。佛教講因果業報,通常默認為是三世的,即前世、今生、來世,善惡因果是貫通了這三世而受到果報的。
  • 好人沒好報?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
    常聽人說 佛弟子學佛以後 要多想想因果業報 也常聽人說 善惡到頭終有報 高飛遠走也難逃 關於業報你是否真的了解
  • 好人沒好報?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
    常聽人說佛弟子學佛以後要多想想因果業報也常聽人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逃關於業報你是否真的了解一起來探討下大家對於業報的一些困惑業報,是業與報的並稱,意思就是說,我們身、口、意所造之業感召到的報應。
  • 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你真的知道嗎?
    業報不會消失,最棒的一點就是告訴我們別抱僥倖心理,因為任何的努力或意圖都不會消失,而種下的善因不會白白浪費,所造的惡因遲早也會結果。◎ 什麼是業報?業報,是業與報的並稱,意思就是說,我們身、口、意所造之業感召到的報應。
  • 業報和因果,為什麼要出家?人生真的是苦海嗎?
    2、業報那麼為什麼要斬斷塵緣呢,因為緣起性空,緣就是因果,佛陀覺得萬事萬物都在因果的束縛中,今天發生的事情是因為昨天造成個結果,在佛的世界裡,「因」就是「業」,「果」就是「報」,所謂因果就是業報。當你做了一件事,或者有一個想法,這就是因,種下一種因,就是佛陀所說的「造業」,而你造了一種業,以後就要承受這種業報。
  • 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報
    也就是你這一生所作的善惡之業,今生就受報了,有時快如閃電,有時會過一段時間才受到報應。例如有些人偷雞摸狗被逮了個正著,當下就報應,簡直立竿見影;而有些人幹了壞事,一時沒被人發現,以為瞞天過海了,但過後東窗事發,雖然報應來得晚一點,但還是在今生受了報應,現實中有些退休了才「出事」的人就是這個道理。其中的生報為今生作善惡,次一生受報。
  • 星雲大師:因果業報歷歷不爽 應當時時引以為誡
    你可以不信佛,不能不信因果。(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信佛重要,還是信因果重要?我個人認為:寧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順因果而行,則後果不堪設想。因為「因果」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國家興衰,小至個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過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說明。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即使是變種接枝,也有變種接枝的結果。像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孔孟諸子,並非出身權貴世家,但由於懂得「因果」,知有所為,所以能成聖成賢,模範千古。
  • 業、業力、業障、因果的通俗解釋
    1、業:簡單來說,「業」指的是活動,一切身、口、意的活動,不僅包括我們口的言語、身體的造作,還包括我們的起心動念。當我們在活動造作時,這個時候叫事,比如「我們正在做什麼什麼事」,造作完了之後,那個結果就叫「業」。所以說「業」指的不是事,而是那個做完那個事的結果。
  • 佛子應知此3事:業、因果與倫理教化
    2、不偷盜,偷盜亦譯「不與取」,不管以何種方式將屬於別人(包括公眾)的東西不經物主許可而取為己有,或予以破壞,皆屬「不與取」,如今日常見不鮮的收受賄賂、貪汙、挪用公款、借貸不還、勒索錢財、吃回扣等,按佛經的說法,都應看作偷盜行為。不偷盜的積極表現,是保護屬於他人和公眾的東西,乃至布施。3、不邪淫,即不發生不正當的性關係。
  • 一位法師的因果業報
    由此可知,殺生的業報最為厲害。各位注意,切勿殺生,要多做放生的功德。若任意殺生,就會得奇怪的病,無法醫治,或成為殘廢,終身遺憾!二、過去的人面瘡在唐懿宗時,有位國師,名叫悟達禪師。他在長安居安寺講經時,懿宗皇帝親臨法席,特賜沉水檀香的寶座。
  • 佛教:一句話說明幾個易混的概念——業,孽,業債,業報,果報
    介紹完這些知識以後,我們再來談幾個相關的概念——業,孽,業債,業報,因果,各位師兄可能常常見到,也模模糊糊的知道大概的意思,但卻不夠準確,今天紅塵就來詳細的說明一下,它們之間既有關聯,又有區別。05業報——所有的報應業債相當於只有惡業,或者再加上一個不善不惡的無記業,而業報則包括所有的三種業。所以業和業報相當於是互為因果,造孽和業債也是互為因果,這樣理解起來就比較方便了。
  • 莫高窟壁畫:釋迦牟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佛陀所說因果業報
    毗琉璃王誅殺釋迦族,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釋迦牟尼的家族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佛陀所說的因果業報。憍薩羅國國王波斯匿王,想娶一位迦毗羅衛國釋迦族公主為妻,釋迦族不是很情願,於是釋迦族的摩訶男,用自己家裡的一位女奴冒充公主嫁給了波斯匿王。
  • 因果循環、業報善惡,這4個生肖屬相種善因早晚得善果!
    佛教一直以來所說的「業報」其實就是我們說熟知的「種善因得善果」,並且「業」的特點之一就是自作自受,不會因為周圍環境的改變而轉移到別人身上,所以「好人得好報」這種事在務實又敏感的現代人看來可能並不靠譜,但它確確實實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只是大多數時候這種改變在我們看來都是細微至不可察覺的。
  • 【深信因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施某林女的八識田中都有殺人業識,所以依報便會變現恐怖境界。施某到工廠躲了九個月,自以為殺人秘密,只有林女主嫌知道,而林女又跳樓死無對證,他以為林○松鬼魂大概找不到他,結果閻王知道他躲在那裡,先派陽間員警抓到他,可見閻王沒有放過誰,因果不差,所以說業力不可思議,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林施二人下場,在因果善書──《太上感應篇》上,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黃警官講故事】佛陀遭受馬麥之報的因果故事
    所以佛陀知道因果不空,佛陀說,「諸比丘惡行報熟不可移轉」。所以佛陀有三不能,佛陀第一個,眾生度不盡,定業不可轉,無緣不能度。你看第二個,定業不可轉,佛陀連他自己的釋迦族都被滅掉,佛陀也沒有用神通力去救他的釋迦族。佛陀自己本身,曾經在有一世的時候,他在摔跤的時候,因為對方讓佛陀的腰受傷,佛陀在一怒之下,也扭斷了對方的腰部,對方的腰部也折斷了。
  • 什麼是「業」及「業報」
    當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這些「業」加在一起,便會形成一股比「別業」更加強大的「業報」洪流』使這些人共同處在一種環境裡』承受著共同的「果報」°由於大家具有各不相同的「別業」,所以每個人承受的「業報」輕重不同,但是總體上還是大同小異。這種共同的「業因」,使他們承受了共同的「業果」。
  • 為什麼說:「好人沒好報,因果有玄機」?
    其實並不是,其中因果自有玄機,看完你就懂了。世間之事,總是遵循著一個真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結果,毫無差錯。這種因果關係,是無法反駁的,世間一切聖賢,都遵從此道,無一例外。古人常說:「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既然說善有善報,為何還會有善人多磨難的情況?為何唐僧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