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師的因果業報

2020-12-23 供燈三生

世界最大的仇怨,莫過於殺生。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殺人之父兄,人必殺你的父兄。這樣的互相殘殺,永無止境。就因為殺生太多的緣故,所以果報來得很快。所謂「現世現報」。

現在的人,為甚麼生些奇怪的病症?一言以蔽之,就是從殺生而來的。你殺了眾生,眾生就來向你討命債。這種怪病,醫生也束手無策。那該怎麼辦呢?這就要真心懺悔,改過自新、多做有利益眾生的功德,才能消除宿現業。若是不這樣去做,恐怕不容易好的。這是真理,並非迷信。

一、現在的人面瘡

今天講兩件殺生的公案。約在一九四五年前後,在中國蘇州承天寺,有位主持和尚。他雖然是佛教徒,可是信外教,在廟中供狐仙。因此狐狸在他廟中出入自由,不受幹涉,牠也不怕人。人、狐和平相處,相安無事。

當時,那廟中首座大明和尚正在閉關,閱讀大藏經。狐狸亦來關房和首座同修。首座閱經,牠就睡在首座拜佛的拜墊上,等首座拜佛時,便對牠說:

「我要拜佛啦!你出去吧!」這時,狐狸便乖乖的走出關房。等首座拜完之後,牠再回來,仍然睡在拜墊上。天天如此,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彼此成為道友。

有一天,首座和尚有點火氣,要拜佛時,便對牠說:「你要再不離開,我就打死你!」狐狸睜眼看一看,也不理他,又把眼睛閉上,照睡不誤。牠大概想:反正出家人,慈悲為懷,方便為門,所以不走。

這時,首座生氣地說:「豈有此理!簡直是喧賓奪主,我要打死你!」乃舉起木棒威脅牠,嚇牠走開。狐狸仍是不理不睬的,首座一氣之下用棒擊之,不料失手,把狐狸的頭給擊破,腦漿流出,血染拜墊,真把牠打死了。首座犯了殺戒,心中非常懊悔,不知如何是好。這種罪業,如何能消呢?左思右想,想不出個方法來。忽然靈機一動,記得有人說過,打死狐狸,把牠的肉給旁人吃了,殺業就消。於是將狐狸的皮剝下來,把肉送給做工的工人。他認為這樣做就沒事了。

不料七天之後,狐狸的靈魂來對首座說:「我到閻羅王處,控告你,要你償還我的命。」首座在定中聽到這樣之後,驚恐萬分,於是念起大悲咒。因咒力加持,狐狸不能接近首座的身體,故無法傷害他,可是牠也不走,時時來擾亂他。七天之後,狐狸覺得自己不能報仇,便去搬兵。你們猜一猜,牠搬些甚麼兵來?是日本侵略中國時,戰死的陰兵。狐狸招了很多軍隊來,向首座身體用小鋼炮來轟,轟了很多天,也擊不中首座的身體,為甚麼?因為首座聚精會神的誦大悲咒,不起於座,炮彈皆落在首座的左右,所以擊不中。

首座多日不飲不食,實在是筋疲力竭,一時精神恍惚,右膝不幸被炮擊中,日本陰兵隨即撤退。首座解除炮轟的威脅,心中很暢快,認為無事了。剛打這個妄想時,感覺被炮轟之處發痛,低頭一看,膝部竟生起一個人面瘡來。有口有齒,又腫又痛,無藥可治。

有一天,旁人對他說:「用肥肉貼在人面瘡,可以止痛。」試之果然有效。但等肥肉被人面瘡吃光後,就又開始痛起來。如此折磨,苦不堪言。經過多日的痛苦,首座覺悟唯有消滅業障,才能免除痛苦。於是認真修行,不再計較痛苦。他忍看百般的痛楚,一心拜佛,懺悔殺業,經過三年之後,才痊癒。

這位首座和尚,是位到處參訪善知識的老修行。曾經朝四大名山(五臺山、峨嵋山、九華山、普陀山)以及天下之八大小山,很有道行的。雖然失手打死狐狸,也得懺悔拜佛,才能消除業障。由此可知,殺生的業報最為厲害。各位注意,切勿殺生,要多做放生的功德。若任意殺生,就會得奇怪的病,無法醫治,或成為殘廢,終身遺憾!

二、過去的人面瘡

在唐懿宗時,有位國師,名叫悟達禪師。他在長安居安寺講經時,懿宗皇帝親臨法席,特賜沉水檀香的寶座。這時,他生起驕傲心,認為自己是高僧,不可一世。豈料妄想一起,護法神便離他而去。而跟著他十世的債主,可找著復仇的機會了,在他膝蓋打一拳。從此膝蓋上生起一個人面瘡來,有眉、有眼、有口、有齒,每天要吃肉喝酒。如果不給酒肉,就痛起來,苦不堪言,群醫束手無策。

悟達國師,在未顯達時,有一年在長安某寺遇到生惡瘡的僧人,瘡口流膿流血的,十分骯髒,且臭味燻人,令人作嘔,人人皆不敢接近。當時,悟達禪師住在他的隔寮,天天照顧他,不嫌他髒臭的服侍他,送飯洗瘡。不知不覺,夏去秋來,氣候轉涼,病僧的惡瘡漸漸好了。在臨別的時候,病僧對悟達禪師說;「謝謝你的照顧,今後你如有難解之事,可以到四川蒙山找我,山上有兩棵大松樹為標誌。我叫迦諾迦。」

悟達禪師想起往事,便往蒙山尋找那位生惡瘡的僧人,遼望在山腰之處,有二松,高聳雲裡。來到松樹前,發現有一金碧輝煌的廟宇,而要尋找的那位的僧人,已含笑立在寺門,引之入寺。悟達禪師頂禮畢,述說其苦。僧人告之翌日到巖下泉水洗濯,即能痊癒。

第二天早晨,小童子領他到巖下泉水之處。正要洗濯的時刻,人面瘡說話了:「不要洗!我們之間有一段仇怨未了。你是高僧,博覽群書,一定讀過西漢史,可知袁盎腰斬晁錯的故事嗎?袁盎就是你,晁錯就是我。你十世為僧、認真修行,我找不著報仇的機會。現在你生傲慢的心,使我有機可乘,今蒙迦諾迦尊者的慈悲,調解我們的仇怨。用三昧法水洗我,自此以後,不與你為怨了。」

悟達國師聞了之後,嚇得魂飛九宵雲外,急忙掬水洗瘡,痛入骨髓,昏迷不省。很久時間才甦醒過來,看膝蓋上的瘡已不見了。乃知那位僧人是位聖僧,想回寺瞻仰禮拜,回首一看,那裡有什麼廟宇?於是在該處結廬,朝夕禮誦,所作的懺法,即今之慈悲三昧水懺三本。

前邊兩個公案,大同小異。令人警惕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前者是現世之報應;後者是十世的報應。總而言之,業緣成熟,時辰到了,終要受報的。今天所講的公案,令人曉得殺生有害,不可當兒戲。現在科學越進步,殺人的武器就越厲害。所種的因果如何能消除呢?現在世界烏煙瘴氣,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怨鬼藉此報仇。可是冤冤相報,何時能了結?除非戒殺,否則將永無寧日。

相關焦點

  • 因果業報
    這種道理,叫做〈因果〉。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是一樣。只要曾經做過,不問是善是惡,總都是要獲得他應得的後果。譬如我們做了一件利益大眾的善事,就可以受到社會的讚譽,團體或政府的獎勵,獲得種種好的果報。如果我們做的是損害大眾的惡事,就要受輿論的制裁,法律的刑罰,得到種種不好的果報。
  • 佛教修行|略說因果業報
    佛教修行|略說因果業報什麼叫做因果?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
  • 因果·業報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按佛家的世界觀,就是因果業報:有因必有果,有業必有報。天道循環,報應不爽,萬事萬物,逃不出「因果業報」四個字。歷史上班班可考,中國也有類似的大量事例。後來,1966年,風雲突變,十年浩劫,李井泉失勢,從老革命變成了走資派。
  • 從受到取的因果業報
    宗教意義上的有,來自印度婆羅門教,過去生命總和的概念,是有的預置前提即業報輪迴,因為業報輪迴所以有。人要輪迴這個概念也不是佛教的發明,在印度沙門思潮裡,就已經普遍接受這個概念了,對大多數文化程度不高的僧人來說,天然地接受了業報輪迴的前提,或許就沒想過要質疑。
  • 因果業報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好人沒好報?
    常聽人說佛弟子學佛以後要多想想因果業報也常聽人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逃關於業報你是否真的了解一起來探討下大家對於業報的一些困惑業報,是業與報的並稱,意思就是說,我們身、口、意所造之業感召到的報應有人問不是說好人一生平安、壞人靠邊站,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總是好人沒好報呢,壞人逍遙自在呢?這佛教說的業報,咋就不能精準報應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惑,請看過來。佛教講因果業報,通常默認為是三世的,即前世、今生、來世,善惡因果是貫通了這三世而受到果報的。
  • 好人沒好報?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
    常聽人說 佛弟子學佛以後 要多想想因果業報 也常聽人說 善惡到頭終有報 高飛遠走也難逃 關於業報你是否真的了解
  • 好人沒好報?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
    常聽人說佛弟子學佛以後要多想想因果業報也常聽人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逃關於業報你是否真的了解一起來探討下大家對於業報的一些困惑業報,是業與報的並稱,意思就是說,我們身、口、意所造之業感召到的報應。
  • 濟群法師:敬畏因果不造惡業真正對生命負責
    濟群法師(圖片來源:濟群法師博客) 學佛的人,大約都以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捫心自問:我們對因果究竟信到什麼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還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式的信呢?對於學佛者而言,深信業果是非常重要的。無明煩惱為什麼會使我們流轉生死?造作惡業為什麼會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規律在支配。勤修戒定慧為什麼能成就佛果?同樣取決於「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原理。唯有深信業果真實不虛,我們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真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未來,為什麼還會做出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 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你真的知道嗎?
    業報不會消失,最棒的一點就是告訴我們別抱僥倖心理,因為任何的努力或意圖都不會消失,而種下的善因不會白白浪費,所造的惡因遲早也會結果。◎ 什麼是業報?業報,是業與報的並稱,意思就是說,我們身、口、意所造之業感召到的報應。
  • 業報和因果,為什麼要出家?人生真的是苦海嗎?
    2、業報那麼為什麼要斬斷塵緣呢,因為緣起性空,緣就是因果,佛陀覺得萬事萬物都在因果的束縛中,今天發生的事情是因為昨天造成個結果,在佛的世界裡,「因」就是「業」,「果」就是「報」,所謂因果就是業報。當你做了一件事,或者有一個想法,這就是因,種下一種因,就是佛陀所說的「造業」,而你造了一種業,以後就要承受這種業報。
  • 【黃警官講故事】佛陀遭受馬麥之報的因果故事
    佛的侍者阿難就拿了佛吃的馬麥,走到村落裡面,要有人煮嘛,就看到一位女子,先讚嘆佛的功德,再請這個女子幫佛的馬麥做成乾飯。這個女子就說了,我家事情很多啦,沒有空為佛做飯啦。旁邊的一位女子聽到以後,主動的向阿難說,你拿馬麥來,我幫佛做飯,我也願意幫其他行善的持戒比丘,智能的比丘做飯。
  • 星雲大師:因果業報歷歷不爽 應當時時引以為誡
    你可以不信佛,不能不信因果。(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信佛重要,還是信因果重要?我個人認為:寧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順因果而行,則後果不堪設想。因為「因果」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國家興衰,小至個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過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說明。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即使是變種接枝,也有變種接枝的結果。像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孔孟諸子,並非出身權貴世家,但由於懂得「因果」,知有所為,所以能成聖成賢,模範千古。
  • 業、業力、業障、因果的通俗解釋
    1、業:簡單來說,「業」指的是活動,一切身、口、意的活動,不僅包括我們口的言語、身體的造作,還包括我們的起心動念。當我們在活動造作時,這個時候叫事,比如「我們正在做什麼什麼事」,造作完了之後,那個結果就叫「業」。所以說「業」指的不是事,而是那個做完那個事的結果。
  • 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報
    也就是你這一生所作的善惡之業,這一生未能受現報,而是在下一世才受報,會稍為晚了一些。按照佛教的說法,凡人都是在「六道」中輪迴的,重新投胎就成為另一個人;在生報中,如果一個人前一生作了善惡之業未受現報,那麼在這一生中就會受生報;同樣,這一生與次一生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有些人「含著金鎖匙」出世,而有些人總是遭遇許多苦厄,是極有可能跟前一生有關係的。
  • 海濤法師《佛說善惡因果經》
    《佛說善惡因果經》簡譯海濤法師選輯佛在祇樹給孤獨園時,阿難請問八吐命運為何千差萬別?佛告訴阿難:都是由於前世用心不同,例如:1.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2.前生愛發脾氣,今生長相醜陋。3.前世貪心又吝舍,今生貧窮。4.前生禮敬三寶,今生高官顯要。
  • 【深信因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結果因緣這麼巧妙,她本身好賭,她大概把害人命得來一百萬也輸在賭桌上,再去認識另一位元男友,再因賭輸錢向男友要錢被拒,憤而跳樓自殺,帶著滔天罪業去陰司向閻王報到。眾生便是如此迷惑顛倒,為貪財而造殺業,為了 「錢」字,認假為真,為它大痴迷,為它可以去做傷天害理事情出來。甚至比禽獸還不如,為錢殺父殺母,殺兄殺弟。
  • 佛教:一句話說明幾個易混的概念——業,孽,業債,業報,果報
    介紹完這些知識以後,我們再來談幾個相關的概念——業,孽,業債,業報,因果,各位師兄可能常常見到,也模模糊糊的知道大概的意思,但卻不夠準確,今天紅塵就來詳細的說明一下,它們之間既有關聯,又有區別。05業報——所有的報應業債相當於只有惡業,或者再加上一個不善不惡的無記業,而業報則包括所有的三種業。所以業和業報相當於是互為因果,造孽和業債也是互為因果,這樣理解起來就比較方便了。
  • 莫高窟壁畫:釋迦牟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佛陀所說因果業報
    毗琉璃王誅殺釋迦族,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釋迦牟尼的家族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佛陀所說的因果業報。憍薩羅國國王波斯匿王,想娶一位迦毗羅衛國釋迦族公主為妻,釋迦族不是很情願,於是釋迦族的摩訶男,用自己家裡的一位女奴冒充公主嫁給了波斯匿王。
  • 佛子應知此3事:業、因果與倫理教化
    個方面,其主要內容,是表現於「業」中的因果法則。業力雖然終究不可思議,但它遵循一定的規律而運作,人能以智慧如實觀察,掌握業力因果規律,從而達到自主其業,超越業力。 二、業力因果定律 業力作為一種自然力量,其運作當然遵循宇宙間一切現象所共同遵循的規律——緣起法則。
  • 淨空法師:城隍廟前的老和尚……
    在新加坡有一位法師懂得,談禪法師,我也很久沒有跟他見面了。過去他在城隍廟擺一個小攤位,賣香燭、賣紙錢,在城隍廟。他的生活過得非常清苦,他喝水,喝自來水。我去看他,把我當作貴賓,買一杯礦泉水來供養我,這是他招待貴賓的。這個人很了不起,在新加坡也是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