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懂武術了解閩南五祖拳的,一提到妙月禪師,無人不知,其武功一點也不亞於北少林武功高僧。儘管他的傳奇故事在閩南當代不少,但缺乏系統性整理。為防止日久遺失,我走訪了當地,搜集了關於五祖拳大師妙月禪師的一些珍貴資料,特寫此文。
妙月禪師像
妙月禪師(1883一一1944)俗姓邵,籍貫為泉州晉江縣安海邵厝村,生性好自由,幼年入私塾不受老師管教,其母溺愛之,少年時得病久治不愈,因受母勸入佛門長齋奉佛,發願日誦觀音聖號萬遍,身體轉健。後受具於廈門南普陀寺喜參大和尚,得法於妙釋寺願意老和尚。妙月師年十九回安海古廟修行,年廿五,父母雙逝,往廈門修行,聽聰玉法師講愣嚴經開悟。
妙月禪師武功卓越,農家弟子出身,他特別喜歡孩子,性格中有幽默的一面。民國時期,有一回,他出任廈門市運動會武術裁判長之後,回泉州崇福寺,路過鄉村,在村口大樹下歇腳,一群孩子見他和藹可親,圍過來與他嬉戲,有的孩子認識他,知道他武功極好,便要他表演,妙月師微笑著,叫孩子們找來一根食指粗的長樹枝,他蹲在樹下,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當剪刀,將樹枝剪成一段段二三寸長的短樹枝,恰好有鄉親經過見到了這一幕,便告訴孩子們這個和尚也叫「鐵羅漢」,練得「鐵沙掌」和輕功的好武藝,所以他的雙手黑乎乎的,過山坡如履平地。說起輕功,當年泉州武林中有人曉得,妙月師少年時入佛門,便用鉛塊綁在雙腿上,從土坑裡跳出來,鉛塊不斷地增加,土坑愈挖愈深,以此練成輕功。
泉州南少林五祖拳是清末民初晉江枋尾村的武術宗師蔡玉明創建的,他門下有十位高徒,號稱「十虎」,妙月師是其中一個。五祖拳在閩南傳播開後,傳到了東南亞,影響了泰國拳,也傳到了日本,後來又傳到了美國,在國際武術界有影響。五祖拳不僅有豐富的拳譜,而且廈門鷺江出版社於1985年、2000年,出版了寫蔡玉明的兩部長篇傳奇小說《劍蕭奇俠》和《俠風義膽》,共45萬字,責任編輯是優秀的出版家王聰文,當時這兩部長篇小說的發行量很大,突破五十萬冊。在《俠風義膽》書中,就有對妙月師的描述。2012年,國家體育總局出版了13個武術拳種標準化的武術教材並配有光碟,五祖拳是其中一個拳種。
妙月禪師出生地
安海古廟
妙月師的弟子常清追憶道:「(妙月)和尚年已二十五。復赴廈門聽經於聰玉法師講楞嚴經之際,契悟法門心地。時有禪輝師(法師)者歷之來(泉州)紫帽山雞冠嶺重興普照寺。(妙月)和尚好武技,嘗追陪高明拳比及居普照(寺),因緣湊合,課餘一意鍛鍊武功。採制藥草,且耕且習,造諧日深。由於鍛鍊「鐵沙手」,不宜沾水,故雙掌黧黑,且復襟領不正,袒胸見膊而體魄雄壯,有似伏虎羅漢,後太虛大師過泉(州),一唔而贈以聯曰:雙拳鐵羅漢,十畝老農禪。鐵羅漢之號遂不徑而馳。」(上述文字原載於《大德僧伽傳記別錄頁四十二一一四十三》)。相傳,妙月師的武功和醫術是在普照寺打下深厚功底,練成了輕功。
普照寺圖
妙月師使用的禪杖
妙月師使用過的兵器
妙月師留下的文物
上世紀80年代末,筆者在泉州五祖拳同門師弟黃繼業的安排下,拜見了常清法師,聆聽了他對妙月師的回憶追述。他當時贈送我最早版本的《妙月和尚紀念集》,並為筆者寫了一首禪詩。
在《妙月和尚紀念集》中,記載了作者們一一也都是當年閩南名人和東南亞的華僑名人,對妙月師回憶文章和懷念詩詞。其中有太虛大師對妙月的題聯:
妙月師後來到泉州崇福寺當主持,見崇福古寺破敗不堪,處在荒蕪的郊區,便發了心願重興崇福寺。他以慈悲心和武藝醫術遊走閩南和東南亞,向民眾募集善款,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崇福寺重新建好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泉州和廈門的五祖拳大師們,如廈門武術協會副主席、全國南拳對練冠軍曾謀堯等大師們的努力之下,福建省武協、當地政府予以了支持,在崇福寺成立了「福建省五祖拳研究學會」,展開了有關傳統文化研究和技術交流活動,當年頗有名氣的海燈法師攜徒弟也拜訪了該寺,進行了武藝切磋。
妙月師手書「崇福寺」
我多次拜謁過崇福寺,與法師和五祖拳師兄弟們相聚。有一回見一位臺灣法師在主持崇福寺修繕事,他陪我觀看了修繕過的殿堂,指著太虛大師的題聯說道,題聯掛在此大殿更合適。而第一回入此寺,師兄弟們帶我去觀看一座石塔,塔是妙月師所建,名為「應庚塔」,師兄們說道:這石塔頗有靈性,塔尖朝哪個方向稍稍傾斜,就預示了泉州地區那個區域來年會富裕起來,很靈驗的。現在回想:時隔三十餘年了,泉州經濟發達了,產業結構發生了巨變,石塔應該忙不過來了吧。妙月師入佛門後便遵守百丈法師的禪宗旨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帶領眾僧耕作,自食其力,故有「老農禪」之美譽。妙月師至善,倘若有富裕之資糧,便濟予貧窮百姓。妙月師是重民生的,「應庚塔」更深的寓意在此,而妙月師的醫術才得以傳了下來。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去福建省寧德市區拜訪好友,在街頭看見了有個民間醫師打著妙月師的旗號在行醫賣藥。
2014年,泉州崇福寺重新發行了《妙月和尚紀念集》,在此紀念集的《序》中,有以下一段文字:(妙月)祖師一生不醉心名利,不趨附權貴,不詐現威儀,不恃強凌弱,貧富等親,包容兼蓄,鐵骨慈心,解行一貫,是一位活脫脫身心強健的菩薩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