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五祖拳高僧妙月傳奇

2021-02-15 安泰書院

    大凡懂武術了解閩南五祖拳的,一提到妙月禪師,無人不知,其武功一點也不亞於北少林武功高僧。儘管他的傳奇故事在閩南當代不少,但缺乏系統性整理。為防止日久遺失,我走訪了當地,搜集了關於五祖拳大師妙月禪師的一些珍貴資料,特寫此文。

                     妙月禪師像

    妙月禪師(1883一一1944)俗姓邵,籍貫為泉州晉江縣安海邵厝村,生性好自由,幼年入私塾不受老師管教,其母溺愛之,少年時得病久治不愈,因受母勸入佛門長齋奉佛,發願日誦觀音聖號萬遍,身體轉健。後受具於廈門南普陀寺喜參大和尚,得法於妙釋寺願意老和尚。妙月師年十九回安海古廟修行,年廿五,父母雙逝,往廈門修行,聽聰玉法師講愣嚴經開悟。

    妙月禪師武功卓越,農家弟子出身,他特別喜歡孩子,性格中有幽默的一面。民國時期,有一回,他出任廈門市運動會武術裁判長之後,回泉州崇福寺,路過鄉村,在村口大樹下歇腳,一群孩子見他和藹可親,圍過來與他嬉戲,有的孩子認識他,知道他武功極好,便要他表演,妙月師微笑著,叫孩子們找來一根食指粗的長樹枝,他蹲在樹下,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當剪刀,將樹枝剪成一段段二三寸長的短樹枝,恰好有鄉親經過見到了這一幕,便告訴孩子們這個和尚也叫「鐵羅漢」,練得「鐵沙掌」和輕功的好武藝,所以他的雙手黑乎乎的,過山坡如履平地。說起輕功,當年泉州武林中有人曉得,妙月師少年時入佛門,便用鉛塊綁在雙腿上,從土坑裡跳出來,鉛塊不斷地增加,土坑愈挖愈深,以此練成輕功。

    泉州南少林五祖拳是清末民初晉江枋尾村的武術宗師蔡玉明創建的,他門下有十位高徒,號稱「十虎」,妙月師是其中一個。五祖拳在閩南傳播開後,傳到了東南亞,影響了泰國拳,也傳到了日本,後來又傳到了美國,在國際武術界有影響。五祖拳不僅有豐富的拳譜,而且廈門鷺江出版社於1985年、2000年,出版了寫蔡玉明的兩部長篇傳奇小說《劍蕭奇俠》和《俠風義膽》,共45萬字,責任編輯是優秀的出版家王聰文,當時這兩部長篇小說的發行量很大,突破五十萬冊。在《俠風義膽》書中,就有對妙月師的描述。2012年,國家體育總局出版了13個武術拳種標準化的武術教材並配有光碟,五祖拳是其中一個拳種。

      妙月禪師出生地

            安海古廟

    妙月師的弟子常清追憶道:「(妙月)和尚年已二十五。復赴廈門聽經於聰玉法師講楞嚴經之際,契悟法門心地。時有禪輝師(法師)者歷之來(泉州)紫帽山雞冠嶺重興普照寺。(妙月)和尚好武技,嘗追陪高明拳比及居普照(寺),因緣湊合,課餘一意鍛鍊武功。採制藥草,且耕且習,造諧日深。由於鍛鍊「鐵沙手」,不宜沾水,故雙掌黧黑,且復襟領不正,袒胸見膊而體魄雄壯,有似伏虎羅漢,後太虛大師過泉(州),一唔而贈以聯曰:雙拳鐵羅漢,十畝老農禪。鐵羅漢之號遂不徑而馳。」(上述文字原載於《大德僧伽傳記別錄頁四十二一一四十三》)。相傳,妙月師的武功和醫術是在普照寺打下深厚功底,練成了輕功。

                            普照寺圖

                           妙月師使用的禪杖

                妙月師使用過的兵器

                     妙月師留下的文物

    

    上世紀80年代末,筆者在泉州五祖拳同門師弟黃繼業的安排下,拜見了常清法師,聆聽了他對妙月師的回憶追述。他當時贈送我最早版本的《妙月和尚紀念集》,並為筆者寫了一首禪詩。

    在《妙月和尚紀念集》中,記載了作者們一一也都是當年閩南名人和東南亞的華僑名人,對妙月師回憶文章和懷念詩詞。其中有太虛大師對妙月的題聯:

    妙月師後來到泉州崇福寺當主持,見崇福古寺破敗不堪,處在荒蕪的郊區,便發了心願重興崇福寺。他以慈悲心和武藝醫術遊走閩南和東南亞,向民眾募集善款,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崇福寺重新建好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泉州和廈門的五祖拳大師們,如廈門武術協會副主席、全國南拳對練冠軍曾謀堯等大師們的努力之下,福建省武協、當地政府予以了支持,在崇福寺成立了「福建省五祖拳研究學會」,展開了有關傳統文化研究和技術交流活動,當年頗有名氣的海燈法師攜徒弟也拜訪了該寺,進行了武藝切磋。

           妙月師手書「崇福寺」

     我多次拜謁過崇福寺,與法師和五祖拳師兄弟們相聚。有一回見一位臺灣法師在主持崇福寺修繕事,他陪我觀看了修繕過的殿堂,指著太虛大師的題聯說道,題聯掛在此大殿更合適。而第一回入此寺,師兄弟們帶我去觀看一座石塔,塔是妙月師所建,名為「應庚塔」,師兄們說道:這石塔頗有靈性,塔尖朝哪個方向稍稍傾斜,就預示了泉州地區那個區域來年會富裕起來,很靈驗的。現在回想:時隔三十餘年了,泉州經濟發達了,產業結構發生了巨變,石塔應該忙不過來了吧。妙月師入佛門後便遵守百丈法師的禪宗旨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帶領眾僧耕作,自食其力,故有「老農禪」之美譽。妙月師至善,倘若有富裕之資糧,便濟予貧窮百姓。妙月師是重民生的,「應庚塔」更深的寓意在此,而妙月師的醫術才得以傳了下來。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去福建省寧德市區拜訪好友,在街頭看見了有個民間醫師打著妙月師的旗號在行醫賣藥。

    2014年,泉州崇福寺重新發行了《妙月和尚紀念集》,在此紀念集的《序》中,有以下一段文字:(妙月)祖師一生不醉心名利,不趨附權貴,不詐現威儀,不恃強凌弱,貧富等親,包容兼蓄,鐵骨慈心,解行一貫,是一位活脫脫身心強健的菩薩比丘。

相關焦點

  • 曹冰論南少林五行柔術之蛇形拳
    南少林五行柔術,以至精至神上乘之拳法,五形拳為之最。既龍、虎、豹、蛇、鶴。龍形練神,虎形練骨,豹形練力,蛇形練氣,鶴形練精,各盡其妙。究其術,可與陰陽五行之造化同體。而其要以氣功為始終之則,神功為造詣之精,乃上乘之技擊也。蛇拳練氣,氣練吞吐仰楊,以沉實靜柔為主。
  • ✎ 南少林五祖都是誰?從邵氏武俠影視中 京武功夫說說 武打場面的動作設計
    點擊上方藍色字加關注  |  將微信置頂一起紀錄分享屬於我們的煉拳經歷
  • 楚留香傳奇第一個反派——妙僧無花
    武俠小說中,比較常見的人物類型一般都會有僧道丐和鏢,基本上每一部武俠小說都會有這幾個類型的人物出現,而僧這個職業類型可以說在金古小說是比較高出場率的,金庸有很多部小說都有少林寺的戲份,什麼掃地僧,玄慈,方證,空見等都是當世高僧,古龍也有很多僧人出現的小說,但是戲份沒有很重,比如陸小鳳傳奇的「四大高僧
  • 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舉行五祖拳健身操比賽
    為深化閩南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12月22日下午,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舉行了四至六年級「五祖拳健身操」會操比賽。此次活動有效地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了班級榮譽感。
  • 少林五祖是假的,康熙也沒燒過少林,那歷史上有洪熙官方世玉嗎
    在邵氏《少林寺》、《少林五祖》中,洪熙官、方世玉和少林五祖同在少林寺練武,在清朝火燒少林寺時,他們分別突圍,前往紅花亭聚義,建立天地會。而在李連杰版《新少林五祖》中,少林五祖還是幾個小屁孩,洪熙官卻比他們長一輩,而這時的天地會已成立,總舵主為陳近南,更搞笑的是少林五祖之一的方大洪竟然是方世玉的兒子。
  • 跳尊巴打五祖拳 廈門中小學課間操不斷變換花樣
    實際上,在廈門部分中小學校,課間操早已有新花樣,既有動感時尚的尊巴、健美操,也有繼承傳統文化的太極拳、五祖拳等。海滄二實小雙胞胎體育老師是五祖拳傳人 創編五祖拳課間操  在海滄區第二實驗小學,孩子們大課間打起了五祖拳。
  • 紅花亭戰敗,少林五祖分散各地,後來憑藉二十八字暗語,重新聚首
    康熙十三年,洪門義士和南少林五祖在紅花亭舉行反清復明起義。但由於敵眾我寡,計劃不周全,起義最終失敗。其中,南少林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
  • 壇經第十:五祖三更傳法,惠能大徹大悟
    五祖不僅是高僧,同樣也精通人性,一眼就看出了這些人的心思,所以為了保護惠能,他故意用鞋子擦掉了惠能的偈言,還說這首根本沒有見性,言下之意也就是不如神秀的那首。譯文:第二天五祖悄悄地來到了磨坊,看到惠能正在舂米,而且腰裡還繫著一塊大石頭以增加重量,五祖看到後就感慨道,真正的求道之人,就應該為了求法而忘了自己的身體,不就是眼前這樣子嗎?於是忍大師就上前問道,這米熟了嗎?
  • 高僧故事:千歲和尚寶掌老禪師的傳奇人生
    其實不妥,我們只能如實敘述高僧故事,實在不宜妄加評論。「佛門最高壽」之說法,若以佛經內容衡量實在有失水準。三藏之中,不少經典介紹眾生壽數,從諸佛如來到菩薩、羅漢乃至六道眾生,其壽數之驚人,絕非常人所能理解,乃至聽到那一數字就會瞠目結舌、惶恐不安,或者直接斥為無稽之談,正如當前不少網民那樣。寶掌和尚之事,佛教史籍如《五燈會元》《佛祖綱目》《嘉泰普燈錄》諸書,都有明確記載。
  • 【李連杰清朝武俠電影,唯一沒剃頭的一部經典《新少林五祖》】
    當時老闆只給了一個關於少林五祖的電影故事要求,同時明確指定要李連杰主演;如果是按傳統的少林五祖的故事,主演要有五位;而以當時李連杰的當紅指數,和李連杰同級別的動作巨星都湊不夠五個,並且就算有那片酬肯定超預算。這讓王晶很為難,那時他白天還要拍別的電影,晚上就想少林五祖的事,經過幾天的苦想,終於讓他找到解決方法。
  • 揭陽南枝拳和雲落人打的拳相同嗎
    像下面這些:燕青拳、太祖拳、孫臏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純陽拳、達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聖拳、南枝拳、詠春拳、嶽王錘、武子門拳、子龍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錘、孔朗拜燈拳、劉唐下書拳、武鬆脫銬拳、武松獨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達摩點穴拳、太白出山拳、甘鳳池拳法、黃嘯俠拳法、燕青十八翻、羅王十八掌、達摩十八手、孫二娘大戰拳、武松鴛鴦腿拳等。
  • 五祖為何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亦未見性?
    《壇經》裡面講在華禪宗五祖弘忍讓門人提交作業,神秀大師做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落塵埃。」,六祖惠能觀後做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大師評價說也未見性。
  • 王晶自稱生涯最難搞定的一部電影,就是李連杰的《新少林五祖》
    後來,王晶在一次訪談中說到,自己做導演這麼多年,遇到最難搞定的一次就是李連杰的《新少林五祖》,又名《洪熙官》。當時老闆只給了一個關於少林五祖的電影故事要求,同時明確指定要李連杰主演;如果是按傳統的少林五祖的故事,主演要有五位;而以當時李連杰的當紅指數,和李連杰同級別的動作巨星都湊不夠五個,並且就算有那片酬肯定超預算。
  • 千歲高僧:寶掌和尚的傳奇經歷
    (文章來自網絡,作者不詳)前言: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活了一千歲,即見過佛祖的弟子賓頭盧尊者,又見過佛圖澄,傅大士,智者大師等高僧大德
  • 從五祖到一休,禪宗為何大師輩出?︱佛坐嶺宿世因果
    禪宗五祖弘忍37歲離開雙峰山來到這裡,一住13年。大師隱修之處,被人們稱為「仙居谷」,半山腰那塊兒蓮石是大師經常冥想的地方,這座山也因這樣的因緣被稱為「佛坐嶺」。作為五祖弘忍大師的修行道場,後人在佛座嶺半山腰上建起一座五祖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