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割肉餵鷹的典故,在很多古裝劇尤其是神話劇裡面聽過多次了,但是對故事的內容一直不是很清楚。進來特意檢索了解了一番,大致內容如下:
一鷹飢餓異常,追逐一鴿子。鴿子走投無路,飛向了悉達多國王(釋迦摩尼未成佛前)求救,悉達多曾發下救度眾生、善護眾生的宏願,因而將鴿子藏於袖中。老鷹索要不成反問道:「斷絕我食物,我會活不下去,難道我就不是眾生了嗎?」悉達多無奈又問如何滿足它,老鷹只要剛殺的、熱騰騰的肉,悉達多無奈,他不可能再去殺害其他生命,只得割一塊肉餵鷹。鷹卻說:「你說眾生平等,那應該用秤來稱一下重量是否一樣。」悉達多答應了,然而看起來小小一隻鴿子,悉達多割了很多肉,秤還是斜的,他沒有放棄,直到自己整個人上了秤,才平了。霎時,天地震動,悉達多證了菩薩果。
事情的原委,是帝釋天為磨鍊還是凡身釋迦牟尼,化身老鷹的一次試探與刁難。傳統的故事釋義是體現釋迦摩尼救護一切眾生的大悲願行,普度眾生、捨身救生的大慈悲。而我更加感懷的是天平的平衡(生命的平等):看似一隻瘦小的鴿子,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如果眾生平等,那生命就是等價的,天平不會因為幾斤幾兩的肉而平衡,只會因同樣作為生命的整體而平衡。或許,這才佛家最基本的智慧。
讓我莫名聯想到前段時間,十分有趣的議題:博物館大火,是救流浪貓還是名畫?如果從「活」的生命來看,貓是高於「死物」名畫的;如果把名畫看作是畫家的藝術生命的延續,它們兩個又是平等的。
文|子康
歷史|人文|旅遊|伴讀|分析軟文
關注我們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