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割肉餵鷹的故事

2021-02-19 青雲禪堂

佛祖割肉餵鷹的故事(白話文)

  久遠劫前,有一位護念眾生、慈悲為眾的薩波達國王,平日廣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他總是能夠體察民情,悉心傾聽,應願供給,從不吝惜。

  一日,帝釋天王的天壽即將終了,心中愁悶不樂。

  這時,所有的天龍鬼神見狀,不約而同地相繼詢問:「天王您為什麼如此面帶愁容?」

  帝釋回答:「我的生命將盡,死亡的徵兆也已經出現。如今佛法已經沒落,恐怕再也沒有仁慈的大菩薩住世。我不知往後將歸向何處,所以心中發愁啊!」

  諸天龍鬼神說:「在人世間有一位薩波達王,平日廣修菩薩的道法,持戒完滿,德行高遠,慈愍眾生,恩澤惠及有情,福德隆盛,不久之後,就會成佛。您若歸投於他,必能長養法身,斷諸疑慮!」

  帝釋天王為了試探薩波達王,因此命令邊境護守的王將毗首羯磨:「今天本王想測試薩波達王是否真的慈悲為懷,愍念眾生,乃至是不是一位如實修行菩薩道的行者。請你化身為鴿,我將變作大鷹,急追在後。追到薩波達王的座前,你所化作的鴿子佯裝出畏懼惶恐的表情,苦苦哀求國王給予保護,如果薩波達王確實心懷仁慈,必定會接受你的歸投,這樣一來便可速知真假。」

  言畢,毗首羯磨便化作一隻鴿,帝釋天王變成大鷹,兇猛地緊跟在鴿子後方,窮追不捨。

  鴿子一路驚慌地飛到薩波達王座前,一見薩波達王,便急忙鑽進國王腋下,上氣不接下氣地哀求薩波達王,保護它的小命。

  同時間,緊追在後的大鷹也來到了殿前,看到就快到手的鴿子,被薩波達王保護在衣袖之下,便目露兇光地說:「我數日來飢餓難忍,已沒有耐心了。你身邊的那隻鴿子是我覓來的美食,速速歸還給我!」

  薩波達王見狀,緩緩地回答:「朕曾經發願要救度一切眾生、善護一切眾生。今日我應該要救護這隻鴿子,豈可歸還給你,讓你殺害生命來祭拜五臟六腑以求溫飽呢?」

  大鷹更不甘示弱,反唇相譏:「國王您說要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今天如果您斷絕了我的食物,我同樣也活不下去。難道,我就不屬於一切眾生嗎?」

  薩波達王於是語帶慈祥地詢問大鷹:「你需要什麼食物充飢?只要能夠放過鴿子一命,朕一定盡力滿足你的需求!」

  「只有剛殺的、熱騰騰的肉,我才吃!」大鷹毫不留情地說道。

  薩波達王心想:「它要求吃剛殺的熱肉,但是如果我害一以救一,也是不合道理。我既然已發大誓願要救護一切眾生,便應該以自身來救護眾生。」

  於是薩波達王立即抽刀而出,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塊肉,交給老鷹,用來交換鴿子的性命。

  此時大鷹又開口說道:「國王您應當平等對待眾生,我雖然屬於畜生道,於理也不應偏頗;您若想用此肉來換取鴿子的性命,是否應該用秤子秤,看看兩者的重量有沒有相等?」

  薩波達王便叫旁人拿秤子來,將鴿子放在一端,割下的肉放在另一端……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任憑薩波達王不斷割下身上的肉,直到身上的肉都快要割盡,仍然無法等同在秤子另一端鴿子的重量。

  此時,薩波達王使盡力氣,踉蹌地站起身來,想要以全身爬上秤盤,換取鴿子。頓時,因氣力不支,跌落在地而失去了知覺。甦醒後,薩波達王自責著說:「為了救度一切眾生,我一定要勇敢地站起來,一切眾生墮在憂苦大海中,我發心立誓救度一切,為什麼還如此地懈怠迷糊!我現在所受的苦,遠比眾生在地獄中所受的苦少太多了。如今我有智慧、禪定、持戒、精進等善法的功德福報,如果還執著短暫無常色身所受的苦為實有,又如何能救度地獄之中心性迷悶、受大苦煎熬的眾生呢?」

  不顧身肉割盡,血流淌地的痛苦,薩波達王不斷地發著大願。一心想要站起,一次又一次的倒地,依然使力挺身!倒了又起,倒了再起!

  老鷹見薩波達王如此,便問道:「現在你應該知道後悔了吧?放下吧!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痛在己身,誰代你苦啊!我還是勸你聰明點,乖乖地把鴿子交給我,這樣說不定還可以保住一命,繼續享你的人天福報,當個一國之王呢!」

  「我一點也不後悔!無始劫來我喪身無數,卻絲毫無益於一切眾生,如今我願以此身誓求佛道。」薩波達王堅毅地答著。

  突然,奇蹟似地,薩波達王一股作氣地登上了秤盤,兩端剎時平衡。薩波達王歡喜地喊著:「我做到了!我做到了!秤盤終於平衡了!鴿子終於獲救了!」

  此時,天地震動,大海揚起波濤,枯樹也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天降下香水雨及香花瓣。天神天女目睹這幕捨身救生的善行,都共同歌誦道:「是真菩薩,必早成佛。」

  這時,大鷹恢復了帝釋天王的原貌,矗立在大王面前道:「你今天做了如此難能可貴的事,你想要得到些什麼?」

  薩波達王回答:「我發心救護一切眾生,不求尊榮快樂,只願早日悟道成佛。」

  「剛才你割損筋肉,痛徹骨髓,難道沒有絲毫悔意嗎?」 「沒有。」

  「我只見你身體顫抖,氣將盡絕,卻直說不曾後悔,這話有何憑證?」

  薩波達王便回答:「我從始至終,心中沒有一點悔恨。如果我所說的屬實,就讓我的身體即刻平復如初!」薩波達王話一說完,身體果真馬上恢復了原貌,真正圓滿了救護一切眾生的大悲願行。

  此刻,人天同慶,歡喜雀躍,誦揚善行,嘆未曾有。

  省思

  古之行者,捨身救生,裨於利他的菩薩慈悲胸懷之中,圓滿自利的諸善法行;今之群生,捨身求財色名食種種有漏等法,徒在氣盡命絕之將近,嗟恨心靈的缺憾與空洞。

  古來德人,用有限的生命換取光明無盡的功德法財;時下的眾等,卻往往是以無盡光明的法身前途,折取生滅無常的世間糟粕。

  釋迦牟尼佛的薩波達王本生故事,讀來壯烈感人,其中的真義卻更值得您我反覆思量。

佛祖割肉餵鷹的典故(原文)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號薩波達。布施眾生恣其所索。愍濟厄難常有悲愴。天帝釋睹王慈惠德被十方。天神鬼龍僉然而曰。天帝尊位初無常人。戒具行高慈惠福隆。命盡神遷則為天帝。懼奪己位。欲往試之以照真偽。帝命邊王曰。

  今彼人王慈潤滂霈福德巍巍。恐於志求奪吾帝位。爾化為鴿疾之王所。佯恐怖求哀彼王。彼王仁惠必受爾歸。吾當尋後從王索爾。王終不還。必當市肉。以當其處。吾詭不止。王意清真。許終不違。會自割身肉以當其重也。若其秤肉隨而自重。肉盡身痛其必悔矣。意有悔者所志不成。

  釋即化為鷹。邊王化為鴿。鴿疾飛趣於王足下。恐怖而雲。大王哀我。吾命窮矣。王曰。莫恐莫恐吾今活汝。鷹尋後至。向王說曰。吾鴿爾來。鴿是吾食。願王相還。王曰。鴿來以命相歸。已受其歸。吾言守信終始無違。爾苟得肉吾自足爾令重百倍。鷹曰。吾唯欲鴿不用餘肉。希王當相惠而奪吾食乎。王曰。已受彼歸信重天地。何心違之乎。當以何物令汝置鴿歡喜去矣。鷹曰。若王慈惠必濟眾生者。割王肌肉令與鴿等。吾欣而受之。王曰。大善。即自割髀肉秤之令與鴿重等。鴿逾自重自割如斯。身肉都盡未與重等。身瘡之痛其為無量。王以慈忍心願鴿活。又命近臣曰。爾疾殺我秤髓令與鴿重等。吾奉諸佛受正真之重戒。濟眾生之危厄。雖有眾邪之惱。猶若微風。焉能動太山乎。鷹照王懷守道不移慈惠難齊。

  各複本身。帝釋邊王稽首於地曰。大王。欲何志尚惱苦若茲。人王曰。吾不志天帝釋及飛行皇帝之位。吾睹眾生沒於盲冥。不睹三尊不聞佛教。恣心於兇禍之行。投身於無擇之獄。睹斯愚惑。為之惻愴。誓願求佛。拔濟眾生之困厄令得泥洹。天帝驚曰。愚謂大王欲奪吾位。故相擾耳。將何敕誨。王曰。使吾身瘡愈復如舊。令吾志尚布施濟眾行高逾今。天帝即使天醫神藥傳身。瘡愈色力逾前。身瘡斯須豁然都愈。釋卻稽首。繞王三匝歡喜而去。自是之後。布施逾前。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六度集經》

相關焦點

  • 割肉餵鷹究竟是怎樣的故事?
    佛祖割肉餵鷹的典故,在很多古裝劇尤其是神話劇裡面聽過多次了,但是對故事的內容一直不是很清楚。進來特意檢索了解了一番,大致內容如下:一鷹飢餓異常,追逐一鴿子。悉達多無奈又問如何滿足它,老鷹只要剛殺的、熱騰騰的肉,悉達多無奈,他不可能再去殺害其他生命,只得割一塊肉餵鷹。鷹卻說:「你說眾生平等,那應該用秤來稱一下重量是否一樣。」悉達多答應了,然而看起來小小一隻鴿子,悉達多割了很多肉,秤還是斜的,他沒有放棄,直到自己整個人上了秤,才平了。霎時,天地震動,悉達多證了菩薩果。
  • 佛祖割肉餵鷹
    割肉餵鷹的正是釋迦摩尼的前生.
  • 抖音不如菩提樹下割肉餵鷹是什麼歌曲 歌名姬和不如完整歌詞
    讓人深刻的歌詞就是不如菩提樹下割肉餵鷹,光看歌詞就知道是一首非常哀傷的歌曲,不如菩提樹下割肉餵鷹是什麼歌?《姬和不如》誰唱的?不如菩提樹下割肉餵鷹是什麼歌曲  這首歌曲不管是旋律上面還是歌手演唱的方式上面都是非常的悽慘的,非常的傷感的,而且歌詞寫的也是充滿著哀傷的感覺,歌曲整體的氛圍就是非常的悲傷的。
  • 割肉餵鷹
    割肉餵鷹         久遠劫前,有一位護念眾生、慈悲為眾的薩波達國王,平日廣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總是能夠體察民情,悉心傾聽,應願供給,從不吝惜。      一日,帝釋天王的天壽即將終了,心中愁悶不樂。     這時,所有的天龍鬼神見狀,不約而同地相繼詢問:「天王您為什麼如此面帶愁容?」
  • 晚安曲 | 不如菩提樹下割肉餵鷹 不如剃度出家斬斷七情!
    今天晚上與你們分享隔壁老樊這首《妓和不如》,這首歌題目的意思,就是妓女嘆口氣說不如的意思,因為這首歌的大概故事是妓女和一個和尚的愛情。最早聽到隔壁老樊的這首《妓和不如》,真的是不太懂歌曲所表達的深意和內涵。從開始歌詞中的「折磨」「落寞」「生活所迫」的那種無奈感,到「割肉餵鷹」「斬斷七情」的大徹大悟,可能要經歷千淘萬漉後才會這樣看破紅塵吧。
  • 當初割肉熬湯餵病母,一雙鞋穿40年的安徽老僧,如今過得如何?
    佛教自古以來便強調修心,「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這句名言便強調了修心的重要性,而佛教歷史上更有無數修身養性的故事,最為出名的便是釋迦摩尼割肉餵鷹。上個世紀,我國也出現了一位「割肉救母」的年輕人。
  • 割肉餵鷹的故事
    同時間,緊追在後的大鷹也來到了殿前,看到就快到手的鴿子,被薩波達王保護在衣袖之下,便目露兇光地說:「我數日來飢餓難忍,已沒有耐心了,你身邊的那隻鴿子是我覓來的美食,速速歸還給我!」 薩波達王見狀,緩緩地回答:「朕曾經發願要救度一切眾生、善護一切眾生。今日我應該要救護這隻鴿子,豈可歸還給你,讓你殺害生命來祭拜五臟六腑以求溫飽呢?」
  • 【佛教故事】割肉餵鷹
    你身邊的那隻鴿子是我覓來的美食,速速歸還給我!」薩波達王見狀,緩緩地回答:「朕曾經發願要救度一切眾生、善護一切眾生。今日我應該要救護這隻鴿子,豈可歸還給你,讓你殺害生命來祭拜五臟六腑以求溫飽呢?」大鷹更不甘示弱,反唇相譏:「國王您說要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今天如果您斷絕了我的食物,我同樣也活不下去。難道,我就不屬於一切眾生嗎?」
  • 覺定法師16歲剃度出家,曾割肉救母,花43年用一磚一瓦建寺廟
    釋尊割肉餵鷹的故事想必有不少人聽過。而在安徽省太湖縣的一座正覺寺中,一位人稱「老師公」的八十多歲老人就曾用相同的方法救了他的母親。直至今日,這段佳話依舊被村民們廣為流傳。覺定法師,俗名陳多興,出身貧寒,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沒有男主人的陳家,家裡的重活全都由母親一人承擔。
  • 當年那位割肉熬湯救病母,一件僧衣穿43年的老僧,現今現狀如何?
    為了孩子好,她還經常帶著陳多興前往寺廟中上一炷香,只求讓孩子與佛祖親近親近。陳多興在一次次的虔誠叩拜中,也真的對佛漸生了親近之意。他在14歲的時候就已經戒葷,僅食素為生。做為一個在家的修行之人,隨後16歲,他就前往廟裡受了戒,成為一名僧人。有了法號——釋覺定。後來1960年的時候,釋覺定25歲了。
  • 割肉餵鷹的佛祖好吧?
  • 歌曲妓和不如歌詞表達是什麼意思含義 妓和不如背景故事
    最近,小編在刷抖音的時候發現一首歌詞為不如菩提樹下割肉餵鷹的歌曲很火,這首歌的名字叫《妓和不如》,很多人在問這首歌歌詞唱的是什麼意思,想表達什麼含義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妓和不如》這首歌講述的背景故事。
  • 哪吒「割肉剔骨」演變史
    同樣是北宋,蘇軾弟弟蘇轍著作的《欒城集》裡有這麼一首詩:這首詩應該吸取了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一些傳說故事。可以看到,那吒變成了「狂子」。狂到什麼程度呢?「拜佛不拜父」。而託塔天王的寶塔也有了著落:佛祖為了教化那吒,賜父寶塔,用來降服逆子。可算是有了一點父子衝突,但是還談不上反抗父權。一句拜佛不拜父只不過顯示了那吒太子的愚痴狂妄,無有其他。看完北宋再看南宋。
  • 近代「地藏菩薩」,14歲出家割肉救母,一件百衲衣穿42年
    今天我們講述的,就是被稱為近代「地藏菩薩」的覺定法師,14歲出家一生救助貧苦百姓從未懈怠,為天下蒼生祈福,一件百衲衣穿42年,且具孝子之心,割肉餵母的故事讓人看得唏噓不已。▲覺定法師這個故事讓許多人深受感觸,許多普通人是做不到泰然自若奉獻己身的,但世界上還真有這樣的人,心懷天下,無私無畏,他就是陳多興。
  • 薩波達王割肉餵鷹的故事
    大鷹更不甘示弱,反唇相譏:「國王您說要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今天如果您斷絕了我的食物,我同樣也活不下去。難道,我就不屬於一切眾生嗎?」薩波達王於是語帶慈祥地詢問大鷹:「你需要什麼食物充飢?只要能夠放過鴿子一命,朕一定盡力滿足你的需求!」「只有剛殺的、熱騰騰的肉,我才吃!」大鷹毫不留情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