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古以來便強調修心,「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這句名言便強調了修心的重要性,而佛教歷史上更有無數修身養性的故事,最為出名的便是釋迦摩尼割肉餵鷹。上個世紀,我國也出現了一位「割肉救母」的年輕人。
據佛教經文記載,釋迦摩尼前世曾許下願望普渡眾生,而帝釋天為了考驗釋迦摩尼內心是否堅定,變身為老鷹去追捕一隻兔子,絕境之中的兔子向釋迦摩尼求救,釋迦摩尼選擇將兔子藏起來,並且割下自己的肉餵給老鷹,這便是著名的「割肉餵鷹」的故事。
後來他創建的佛教也保持著慈悲為懷的理念,強調修身養性,無數教徒追隨著他的腳步。而我國安徽的老僧陳多興則是其中之一,他當年便割肉熬湯餵母,一雙鞋穿40年,那麼他現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呢?
陳多興生於上世紀的安慶市太湖縣,禪宗二祖和禪宗三祖都曾在此駐足,高僧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陳多興五歲之時恰逢一位高僧路過陳家,一眼便看出年幼的陳多興與佛教有緣,於是稍作點化,將他帶入佛門。陳多興在14歲時進入太湖縣塔納庵修行,進一步學習佛教文化,最後於16歲時正式成為一名僧侶,並獲道號「覺定」,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此時的陳多興雖然已經是一名出家人,但是年老的母親依然是他心中放不下的牽掛。多年以來,陳多興與母親相依為命,白天他會在家做農活賺取報酬養活母親,晚上則去寺廟學習佛經。這樣的日子持續了許多年,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母親漸漸老去,身體越來越差,直到有一天突然臥病在床。
家境的貧困讓陳多興無法帶母親前往醫院就醫,只得長期躺在床上,但是母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到後來竟然什麼也吃不下。這樣的情形急壞了陳多興,他詢問母親是否有想吃的東西,而母親則在迷糊之中回答想要吃肉。
母親的要求讓陳多興犯了難,多年以來陳家一直很貧窮根本沒有餘錢買肉,而身為出家人自然也不能像其他農民一樣上山打獵,可是母親的要求也不能無視,一時間陳多興陷入兩難的境地。思來想去他只得效仿佛祖釋迦摩尼,將自己手臂上的肉割下一塊並且熬湯餵給母親。
陳母對此毫不知情,迷糊地喝下了陳多興的肉湯,或許是陳多興的孝順感動了佛祖,母親喝完肉湯之後竟然逐漸好轉,沒過多久便能下床行動,最後竟然不藥而愈。於是陳多興更加信奉佛教。
可惜好景不長,1966年正覺寺突然起了一場大火,陳多興此時正在廟中修行,他冒著大火拼死搶救出大量佛經,但最終正覺寺還是被大火焚毀。寺廟被毀之後,陳多興失去了心中的寄託,陷入了短暫的迷茫之中,不過他很快便決心重建正覺寺。
只是重建寺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他身無分文,沒有一技之長,只得靠化緣籌集資金,等待有緣人幫助,這一等就是15年。15年間,覺定法師陳多興甚至只買過一雙膠鞋,而這雙膠鞋穿了整整40年,其他的鞋子全是自己編的草鞋,身上的佛衣也是縫縫補補從未更換。
到了1981年,覺定法師陳多興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籌集到了修繕寺廟所需的初期費用,準備在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北中鎮的黑石山重建塔納庵,並且改名為正覺寺。據陳多興自己透露之所以會將重建地址選在此處是受到了觀音菩薩託夢指引。
正覺寺開始修建之後消息很快傳到了外界並且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轟動,人們聽說陳多興的故事後都為其感動,紛紛出資出力幫助陳多興修建正覺寺。六年之後,正覺寺便在大家的幫助之下修建完成,這也圓了陳多興二十多年來的夢想。
多年過去,如今的陳多興已經84歲,而他的門下也有眾多弟子,無論物質還是精神都十分富足。不過此時的他並未忘本,依然保持著做農活的習慣,並且陳多興一直記著當年修建寺廟時社會對於自己的幫助,他時常教導弟子們要幫助他人,多結善緣。他自己更是親力親為幫助當地有困難的人,出於這個原因,人們尊稱他為「老師公」。
後來的陳多興一直住在親手修建的寺廟中,他也決定在這裡安度自己的晚年。作為子女,陳多興年紀輕輕便幫助家裡做農活,在母親病重之時更是割肉餵母,足見其孝心。作為一名佛教徒,他堅守自己的原則,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更是在寺廟焚毀之後竭盡全力重建寺廟。他身上有著善良、堅持的優良品格,值得人們所學習。
參考資料: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