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間,本田的「機油門」事件讓不少車主朋友開始關注機油尺。機油尺是在發動機上用來測量機油量的零件,在機油量上有標度,用來表示發動機中機油量的數量。所以,這把機油尺是在冷車的時候看準還是在熱車的時候看準呢?在機油達到機油尺的下限時,發動機裡還有多少機油?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
機油的標準加注量是指什麼?
車輛的維修手冊上會註明車輛加機油的數量,這個數量指的是發動機內機油的總量。也就是將內燃機內的機油,包括機油濾清器和潤滑油道內的機油全部排空,然後將機油加注到機油尺上,使機油體積增大。普通家用汽車的排量低於2.0 L,加機油低於4升。這一數量對於發動機而言,將會產生巨大的餘量,能夠滿足汽車在各種路況和使用條件下的潤滑需求,例如汽車行駛在非常陡峭的坡道上,當高速行駛時,當急速加速或減速時,仍能保證機油泵吸取足夠的機油潤滑發動機。一般城市道路情況下,只需半個機油就能滿足發動機基本潤滑要求。
引擎運轉後,會有一部分機油進入引擎潤滑油道和機油濾清器,機油液位會稍微下降。更換機油時,發動機內的機油不可能全部排空,會在潤滑油道和零件表面殘留一部分機油,機油濾清器一般也是裝在機油過多的地方,因此,更換機油時,要在機油尺上下限之間加3/4的油。
機油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由於曲軸幾乎完全浸沒在機油中,發動機中的機油過多時,發動機的運行阻力就會增加,油耗就會增加;同時,曲軸箱內的壓力也會增加,發動機漏油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容易從曲軸前、後油封處漏油;此外,加機油過多會導致更多的機油濺到氣缸壁,機油消耗也會增加。因此,機油一定不要加太多。
對機油尺應該怎麼看?
怎樣看機油尺最準?車停在平地上,發動機關掉,等了一個多鐘頭,附在部件表面的機油幾乎全部回流回油底殼,此時的機油尺顯示的是發動機的標準機油加油量。
機油尺到底是冷車準確還是熱車準確?
還有不少人在糾結機油尺到底是看冷的還是熱的車看,還有許多車型在使用說明書中也規定了要在熱的時候看機油尺。實際上這不必糾結,因為冷車,熱車的時間和油位相差不大,一般只有兩三毫米的差距,相應的油量也就幾百毫升,對發動機的影響不大。冷車時顯示的是發動機機油總量,而熱車時顯示的滿足發動機潤滑要求的數量。一般情況下,冷車時間油位在上、下刻線之間的3/4以上,熱車時間油位在上、下刻線之間的1/2以上,機油量即可。
但是個人建議還是在冷車的時候看看機油尺。啟動汽車前,尤其是別人開的車,第一件事就是看發動機裡是否有機油。如果引擎裡沒有機油,而你貿然啟動了這輛車,兩分鐘內就會給引擎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五分鐘內引擎軸瓦就會燒毀,這樣引擎就會徹底報廢。可以等熱車的時候再檢查一下機油嗎?
到了機油尺的下限,發動機裡就沒有機油了嗎?
許多人一看到機油達到了機油尺的下限,就不敢發動車子,打電話求救,說車裡的機油一點也沒有。事實上他們並不知道,機油降到了下限,只說明發動機內的機油量達到了下限,而並非沒有機油。通常機油尺的最小容積約為1升,即使在最小容積時,機油的潤滑功能也足夠。這樣的話,汽車還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只是不允許劇烈行駛。由於機油不只有潤滑的作用,還有冷卻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高強化發動機,使用專用機油噴嘴冷卻活塞。若潤滑油量不夠,這些部位的冷卻就會減弱。在這個時候如果開得太猛,會使發動機負荷過大,溫度升高,造成發動機故障過熱。
結束語:我們應該養成定期檢查發動機油的好習慣,至少每半個月檢查一次。在冷車時應檢查機油是否充足,確認後再啟動發動機;等發動機熱車後,關閉發動機5分鐘,再檢查機油尺,看機油量是否滿足使用要求。但是一般而言,冷車時油位在上、下刻線之間只要3/4以上,機油量就足夠了,在熱車時根本不需要查看。若冷車時油位低於中線,建議加3/4,但切忌添加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