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戳上方藍字「李子說」關注
從2010年凱迪拉克拍攝出第一支品牌微電影《一觸即發》後,後續有了益達的《益達酸甜苦辣》、七喜的《聖誕許願》、大自然家居的《我的山》,慕思寢具的賀歲片《床上關係》,再到今年中秋的集中"上演",如:蒙牛的《背後》,伊利的《不多》,金典的《淑貞》,瀘州老窖的《停不下來的"我們"》……
從2010年—2020年,微電影營銷已經發展了十年。如今的微電影營銷我們已經是見怪不怪,《一觸即發》這支微電影可謂是將品牌營銷拉入到了一個新時代,是廣告與電影的跨界聯姻,讓品牌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傳達品牌的主張和理念,讓消費者在潛移默化中接收廣告信息,也從另一個角度論證了品牌故事:最省錢的營銷。
來源:凱迪拉克—吳彥祖微電影《一觸即發》
如今的我們已經習慣了碎片化的閱讀模式,很多人對長文章的閱讀早已失去了耐心;很多人會"提筆忘字",是因為用輸入法打字讓我們產生了"書寫障礙";當人們習慣了數位化存儲信息,對於過去能輕易記住的信息諸如朋友的電話號碼、生日,就會產生記憶困難……而微電影營銷的產生,則是媒介發展的產物。因為"媒介即訊息",相對於我們通常所說的"內容",媒介本身就是更重要的"訊息",媒介的特性在更大程度上改寫著我們認知世界和改變世界的方式,而與此相比,媒介所承載的"內容"對人的影響更甚於單一的一次內容。微電影是媒介,也是內容!
來源:金典—陳凱歌微電影《淑貞》
微電影,它自帶故事性,可以激發消費者看下去的欲望;電影的藝術性,又可以提升品牌的整體形象;將品牌文化、產品信息等訴求點巧妙地融入劇情中,可以讓廣告信息的傳達更加潛移默化;立足於消費者情感共鳴的主題表達,還可以促進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增強大眾對品牌的信任感。在過去,品牌的視頻投放大多是商業性質濃厚的廣告片,需要通過不斷地重複洗腦才能將品牌的核心訴求點烙印在消費者記憶深處,甚至還會因為廣告太"硬"遭遇消費者牴觸情緒。而微電影營銷的出現,讓許多和消費者"有壁壘"的行業和品牌(比如汽車圈、數碼圈、金融圈等等)也變得親近、柔軟了起來。尤其是汽車圈,可以說在微電影營銷上一直堅持不懈。
來源:金典—陳凱歌微電影《淑貞》
近年來,微電影營銷開始成為許多品牌的常規操作,許多品牌甚至因此擁有了自己的名號。比如華為的"華為影業",五芳齋的"五芳影業",中國銀聯的"銀聯影業",歐派家居的"歐派影業"。這些品牌在拍攝微電影時,已經不僅僅的局限於故事了,而是更多融入了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態度,24格,記錄愛!每一幀每一個畫面都給人"大片"的感覺。這些"品牌影業"的加入,讓整個微電影營銷提升了一個水準,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元化的"觀影"體驗。自然就贏得了消費者頗高的評價,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依賴度也隨之逐漸增強!
來源:五芳齋微電影《走進科學,走進月餅》
就拿五芳齋為例來說,它是在每個傳統節日都不缺席的,然而其微電影卻很少重複自己,總是用驚喜不斷的創意故事,來彰顯品牌鮮活的生命力,從而構建著大眾對品牌的形象認知。2019年端午節的《招待所》,是王家衛式的科幻風;2019年中秋節的《過橋記》,將微電影和剪紙藝術巧妙結合;2020年中秋節的《走近科學,走近月餅》,則是用歷史紀錄片一樣的趣味方式,傳達品牌價值理念。
每一個堅持著微電影創作的品牌,都在用一個個故事,一步步拉近和消費者的對話距離,增強著消費者的品牌黏度和忠誠度,並提升著品牌的內在附加值,樹立起品牌在行業內的絕對影響力。
微電影讓策劃人、營銷人、廣告人有了無限的發揮空間和可能性,其自身就蘊藏著無限的創意源泉。正如李奧貝納曾說"一個真正的創意,擁有它自己的力量與生命"。這也許就是微電影營銷在十年曆程中一直受到品牌和消費者歡迎的原因。
推薦點讀☞ "新"營銷該怎麼做?
李家灣
混在桐城
虛靜若動|舞桐城
致青春│那時花開
錢家橋邊生腐香
故鄉的橋:錢家橋
『錢家橋記』故鄉的河:麻溪河
品牌故事:最省錢的營銷
《戰狼2》之營銷啟示
一言難盡的文案
尋找「新」媒體價值
內容營銷不止於故事
【奇正思維】奇正相生,因勢而謀—「守正出奇」!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