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昨天我從普定到馬場只用了24分鐘。」 「現在從半廂到政府辦事只要15分鐘。」 「路通了,今年米衝組的水果沒有爛在地裡......」下村途中總能聽到這些話語。 我是普定縣馬場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除了北京,就是馬場」。這句話是曾經馬場人的自我調侃。 2015年初,組織選派我到普定縣馬場鎮工作,第一天從普定縣城到馬場報到足足花了3個多小時,路上堵車、推車、補胎,坑坑窪窪根本無法行走,往返就是一天。
現場協調S313省道拆遷工作
回到縣城想請部門領導前來指導幫助工作,一些領導還開玩笑說:「在馬場吃飽飯,返程時能不能幫忙帶點乾糧。」儘管是句玩笑話,但那時人們去一趟馬場,路著實不好走。 如何改變馬場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我心裡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想富,先修路。」馬場鎮歷屆黨委、政府的不斷努力下,上級同意提前啟動省道S313普定段項目建設。知道這個消息後我激動得一宿未眠,主動請纓負責工程徵地拆遷協調工作,我把辦公設備搬到了工程項目辦,吃住就在施工現場。用了近兩年時間,馬場至普定路段全線通車,我們終於踏出了馬場人民夢寐以求的「天堂之路」。
現場指導小河口橋梁建設
拆遷計劃定下來了,沒有了徵地拆遷款怎麼辦?我失眠了。心想,雖然沒有拆遷款但工程不能停,於是我大膽「賒」房子拆,「賒」土地挖,幫助施工方「賒」砂石料。通過縣級對接、鎮級協調推進工程進度。2017年底,馬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脈(S313馬場段)基本形成。 主動脈通了,毛細血管不通,依然是群眾出行的一個大難題。為貫穿馬場的交通毛細血管,我走遍全鎮的每一個村寨、每一條鄉間小道,全鎮通村通組公路應該如何建設在我腦海中基本形成,機遇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2017年,搶抓到了脫貧攻堅農村公路全覆蓋的大好機遇,我主動對接、積極爭取、上下聯動,得到了馬場鎮61條73公裡的通組路建設任務。 波那村高坡組是馬場的一個邊遠村寨,沒有納入項目庫,2018年臘月二十八,大家都在置辦年貨,而高坡組群眾到鎮裡反映村組不通路,情緒還有些激動,當即我就趕到現場實地踏勘核實,經與項目辦、村支兩委、承包方等多方協調,一個個環節攻關,一個個問題解決,高坡通組路如期開工。開工的那天,當地村民們喜笑顏開,從我手裡搶過工程鏟參與鏟砂石、拌混泥土。之後每次去檢查施工進度,老百姓都熱情地說:「主席您來了,快來家裡喝杯茶。」聽到這些話,我覺得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組織召開馬場鎮人民代表大會
年底,全鎮就完成了73條109.987公裡的通組路建設,佔全縣建設任務的六分之一,實現了組組通目標。 「脈絡通,身體健」「交通暢,百業興。」如今的馬場,交通大動脈通了、毛細血管活了,「三種一養」產業興起來了。 每次走到三岔路口,駕駛員老李都會喊一聲:「主席,今天下班回普定陪陪家人嘛,一腳油門就到普定,我免費載你。」嘴上說著不去不去,可我心裡卻是樂開了花,因為我親自見證了馬場道路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信你看,老李的班車正在平坦寬闊的S313省道上飛馳…… 【人物小傳】 葉職,馬場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主要負責馬場鎮道路、小城鎮建設、棚戶區改造、重大項目協調等工作,到馬場任職至今,積極協調、爭取項目,打通了馬場鎮至普定的交通主動脈,連通了全鎮各自然組組組通公路。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