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大齡單身女青年重啟困頓人生新篇章

2020-11-19 夏天的魚M

《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1高分好劇。它不勵志、不偶像、不浪漫,但真的很真實、很溫暖、很治癒。

陳嘉玲,無房無車無存款,未婚未育39+,既真實又做作,既勇敢又膽怯,既可愛又討厭,就是你生活裡能遇到的那種普通人,或許還算是比較倒黴,運氣不太好的那種普通大齡未婚女青年。

那麼陳嘉玲又是如何從困頓的大齡單身待業狀態裡走出來,開啟新的人生篇章的呢?

1. 直面人生,哪怕它真的很喪。

陳嘉玲猛然發現:外人眼中光鮮的總裁特助,其實不過高級保姆,需要處理總裁的各種生活瑣碎;同居三年半的男友其實更像室友,籌備婚禮的時候才發現還赫然是個媽寶男,愛情事業雙潰敗,陳嘉玲的人生好像一事無成,動彈不得。

拋開所有虛無縹緲的光環,真正去直面自己的真實人生。

只有當我們真正開始坦誠地面對自己的時候,真正開始思考:

我們到底是誰?

真實的我到底是什麼樣子?

擁有著怎樣的優勢?又有著怎樣的短板?

我目前的真實生活到底是什麼樣?

我對目前生活不滿的到底是什麼?

我目前的內心訴求到底是什麼?

只有當我們真正認真地去思考,仔細地去考量我們的人生的時候,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發生轉機!

如果我們對目前的人生不滿意,拋開所有浮在表面的東西,揭開面紗,真正去看看她的內裡是什麼?

40歲,沒有結婚,沒有小孩,也沒有事業,是不是真的就很糟糕,是不是我的人生真的一事無成?

2. 勇敢地對困住自己的人和事說「不」!

對於陳嘉玲來說,她新人生的開啟,可能真的需要特別感謝一下那抹了花生醬的土司。

如果沒有這誤抹花生醬的土司,男朋友不會氣憤地火速衝到陳嘉玲公司,單挑Mark,誤傷陳嘉玲老闆,更不會在老闆夫人面前牽出了老闆和情人的私情。

陳嘉玲也不會因這一系列的鬧劇,憤怒地摔了文件,留了狠話,辭了職,悔了婚。

我們的陳嘉玲終於不再畏畏縮縮,小心翼翼地應對生活了。她的人生主動權終於回到自己手上了。

感覺人生哪哪都不對勁的時候:迷惘又困頓。可能真的很難一下子搞清楚,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清楚地感知到當下最不想要的是什麼!此刻勒住我們脖頸的是什麼!然後做出改變!

既然那麼痛苦,那就扔掉它,勇敢說再見,人生的主動權應該牢牢地掌控在我們自己手裡!

3. 發洩你的情緒,說出你的恐懼,清空你的過往,以輕鬆的姿態去開啟你人生的新篇章。

炒掉了老闆,踢掉了男友,重獲自由的陳嘉玲身上,並沒有發生偶像裡,偶遇鑽石王老五,並且愛上她的夢幻情節,也沒有更好的工作向她拋出橄欖枝。

待業獨居的陳嘉玲的狀態更緊繃,也更加焦慮了。此刻的她,感受的不是二十歲自由的香甜,更多體會到的是:「我已經四十歲了,沒有公司會栽培我,我也沒有辦法轉行了,我能夠做什麼?我年紀大了,我沒有力氣談戀愛了……」,更多的是:發飆一時爽,生活火葬場。所以在弟弟來接她回家過年的路上,她的脆弱,她的委屈,都在她誇張的大哭裡得到了宣洩。她的負面情緒全部釋放出來了。

在我們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特別是離開原本的舒適區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焦慮和恐慌情緒可能會環繞在脆弱的我們身邊。

不管是找親人朋友傾訴還是跑步運動訴諸愛好,用合適的方法,讓我們放下防備,發洩出情緒,說出自己的恐懼,疏通好我們的情緒,清空過往人生對我們的負面影響,讓我們能心情愉悅地開啟人生新徵程。

陳嘉玲用溫暖的童年、家人滿滿的愛和自己倔強不服輸個性治癒了中年那個不甚滿意的大齡單身女青年,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

那親愛的,你呢?看文字的你呢?對現狀還滿意麼?又或者現在又遇到怎樣的困惑,希望自己做出怎樣的改變呢?支撐你改變的又是什麼呢?關注 成長路上,有我們在一起,哪怕磕磕絆絆也不孤單,一起加油呀~

相關焦點

  • 豆瓣9.1分《俗女養成記》:39歲的大齡剩女還有未來嗎?
    《俗女養成記》探討了一個39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一事無成的普通單身女性的故事:39歲的女主陳嘉玲的生活:迷茫焦慮,無房無車沒結婚,幹著一份名義上是老闆助理,實際上等同於保姆的工作,對一段長達幾年的戀情早已感到身心俱疲,但還是勉強維持著兩人的戀人關係,一個無論在臺北生活多久,都無法成為臺北人的臺南女生,像那些漂泊在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在這座城市生活多年,卻依然沒有足夠的歸屬感
  • 《俗女養成記》大齡單身,你沒罪!
    一個是豆瓣評分高達9.2的臺劇《俗女養成記》,一個是在韓國當作禁片的豆瓣評分8.6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一 我想談談其中的兩位女性。 一個是1982年生的金智英。她最大的期望是和以前的女領導一起工作,從現在瑣碎的家庭主婦身份中脫身。 如果家庭主婦也是一份工作,這份工作也需要合適的人來幹,熱愛它,擅長它,但往往很多女性並非如此。另一個女性是在臺劇《俗女養成記》當中的40後奶奶。
  • 《俗女養成記》:讓我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俗女養成記》:讓我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不知從何時起,剩男剩女已經從「單身貴族」這個稱號轉換成「單身狗」這個含有戲謔口吻的詞語。我媽研究生畢業,有體面的工作,穩定的收入,那才叫剩女,你這樣子呀,最多算個女光棍!」才26歲就已經焦慮成這個樣子,這讓遠在臺灣的陳嘉玲情何以堪啊!陳嘉玲是2019年最火臺劇《俗女養成記》的女一號,簡介對她的描述是,39歲,未婚未育,沒車沒房,無業,一個人孤零零在臺北漂了二十年,一無所獲。
  • 關於《俗女養成記》
    作為臺灣自製劇,且創下13年來自製收視最佳的一部劇集,《俗女養成記》真的算得上是低調又優質。自播出後,收視率屢飆新高,首播收視更是超越了被吹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女性」題材屢見不鮮的當今市場,《俗女養成記》算不上新穎。
  •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獻給每個為生活焦慮的你
    今天呆豬帶大家一起欣賞的是臺灣電視劇《俗女養成記》。電視劇利用女主陳嘉玲的現實和回憶穿插講述了兩條線、兩個時空的故事。一條線是成年陳嘉玲的困頓生活,另一條是童年陳嘉玲一點點認知世界的過程。整部作品讓觀眾笑中帶淚,代入感十足。
  • 《俗女養成記》——溫暖搞笑又帶淚,方言也很有感覺
    《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嚴藝文編導,由謝盈萱、溫昇豪、藍葦華、吳以涵、夏靖庭、楊麗音、陳竹升、於子育領銜主演。簡單一點的聊這部劇,不過是一個相貌平平,家世平平,事業平平的大齡單身女青年在臺北獨自打拼的生活和回憶她從小生長的臺南鄉下的童年記憶。
  • 俗女養成記電視劇分享
    這部剛上線1天的電視劇名字叫做《俗女養成記》,這是一部臺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近40歲的女人,在外奮鬥了將近二十年,最後依舊是一場空的故事。不得不說,《俗女養成記》是一部非常現實的電視劇,也非常接地氣,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估計準備U電視劇能成為當下「最大黑馬」,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 《俗女養成記》俗女
    《三十而已》是刻意的大團員結局,可是看完心裡還是堵著淡淡的一口氣,」三十歲「 「奮鬥」這些人生的標籤總歸有點沉重。而這部劇,行雲流水,結尾也是大團圓,卻自然很多。我在淡江大學當過半年交換生,喜歡臺灣,喜歡「俗」的人情味兒。看完《三十而已》,不自覺想分析她們的人生,然後非得得出個結論來:學習「顧學」,或是避免曼妮的認知局限等等;像是陷入了成功學的學習。
  • 《俗女養成記》:人們體面的生活下隱藏的苦澀
    《俗女養成記》講的故事就像它的劇名一樣「俗」。然而它雖然講「俗」,卻不落入俗套。劇名的俗有兩層含義,一是通俗,大眾化的意思。二是諧音「淑」,俗女寓意淑女。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普羅大眾都能看得懂得俗(淑)女的故事。這就註定了它必是大多數人能感同身受的,深深共鳴的。女主角陳嘉玲,39歲,北漂一族。名字熟悉到聽起來就像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一樣。
  • 《俗女養成記》:我的生活,我說了算
    它就是——俗 女 養 成 記《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暢銷散文集,全劇幾乎90%的臺詞都用臺語講述。這部劇透過陳嘉玲這個角色,再現了七十年代背景下臺南鄉村的生活境況,以及獨特的臺灣文化,但卻在兩岸觀眾之間,引發了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回憶共振。
  • 俗女是如何養成的一一《俗女養成記》觀後感(一)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就以「大齡剩女"為視角講述故事。劇中的女主陳嘉玲,年屆不惑一事無成,在別人眼中是個可憐人。陳嘉玲身上,深刻體現了這個年齡的女人面臨的尷尬與心酸。通過陳嘉玲,中年女性的危機一覽無餘。本劇試圖探討一個從小有「淑女夢想"的女孩如何一步步變成了"俗女」。
  • 臺北外來務工子弟的困境——《俗女養成記》
    上次說到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時有提到關於現代女性在職場和情場的困境,這次延續同個話題,我們來看一看豆瓣評分9.1的臺劇《俗女養成記》,同樣是出生於80年代的女主角,本劇講述的是39歲的臺南姑娘陳嘉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還丟了工作,在臺北奮鬥近二十年,到頭來似乎是一場空······同金智英選擇做家庭主婦不同的是,本劇女主角陳嘉玲是個徹頭徹尾只為自己而活的女性,早年離家奮鬥
  •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做真實的自己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2020-12-30 15:45:03 來源: 依海藍 舉報   僅僅10集的電視劇《俗女養成記
  • 推劇 ‖ 俗女養成記
    今天想來介紹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最初知道這部劇也是緣於大火的《想見你》,因為聽說《俗女養成記》的導演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面飾演陳韻如媽媽的演員,演而優則導,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在內地確實不火,即使在它前後都有《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等臺劇引起熱議。所以找資源也找了一段時間。
  • 《俗女養成記》:感謝我成長中的每時每刻
    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打開了臺劇在大眾心中的固有印象,變得更激烈和有野心,《麻醉風暴》反映了醫院背後在經濟稱雄的時代越來越衝突的人性道德感,《我們不能是朋友》探討男女對追求真愛和尋找自我之間的平衡,那接下來這一部今天重點介紹的《俗女養成記》讓我沒辦法形容,因為每一個鏡頭和臺詞都有現實價值,卻都沒有野心和意義。這樣一部劇,契合了我心中的一個觀點:為什麼每件事都要有意義?
  • 《俗女養成記》:假如39歲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人
    2019年 第42篇by小鹽今年的臺劇真是驚喜,前有《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有《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0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俗女養成記》超級好笑又超級好哭,是那種能把人看哭的喜劇。也可以說有點像一部臺灣版的《請回答1988》。
  • 豆瓣9分電視劇《俗女養成記》:鄉土題材也能成為爆款
    下半年,又一部《俗女養成記》豆瓣逾過罕見的9分,口碑大爆,正在社交網絡上發酵。 但跟《我們與惡的距離》相比較,這一次《俗女養成記》的出圈,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它講述的是一個將近四十歲大齡剩女的故事,既不是什麼新的類型劇,也沒有探討什麼新的議題。而且,《俗女養成記》幾乎是一部純臺語發音的劇,大量臺南場景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讓很多看慣了都市偶像劇的內地觀眾頗感不適。
  • 俗女養成記:不委屈自己,才是高級的成功
    《俗女養成記》完結很久了,這句話卻總縈繞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是啊,餘生很短,請你不要再勉強自己了。還沒眨眼,就開始長大1、餘生很短,請不要再勉強自己我們之中,有太多人像極了《俗女養成記》的主角陳嘉玲,環顧四周,事事物物皆寫滿了「勉強」!
  • 豆瓣評分9.2,《俗女養成記》,大齡「失敗」都市麗人的修煉心經
    近日完結的臺劇《俗女養成記》又一次刷爆朋友圈。豆瓣評分9.2,收視率打破華視13年來紀錄,口碑收視雙豐收。熱衷煲劇的小黃鴨自然不能錯過這部好劇,趁著周末一口氣刷完全集。本以為是部描述家長裡短、生活瑣碎的輕喜劇,沒料想笑著笑著就哭了,賺足了小黃鴨的眼淚。
  • 豆瓣評分9.2,《俗女養成記》,大齡「失敗」都市麗人的修煉心經
    近日完結的臺劇《俗女養成記》又一次刷爆朋友圈。豆瓣評分9.2,收視率打破華視13年來紀錄,口碑收視雙豐收。《俗女養成記》講述的是出生在臺南的女主角陳嘉玲,在臺北工作奮鬥多年後,又辭職返回家鄉的故事。全劇共有10集,每集大約45分鐘左右,分為兩條故事線敘述,一條是39歲的陳嘉玲雞飛狗跳的成人生活,一條是記憶回放幼年陳嘉玲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