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何區別?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要再弄混淆了

2021-01-10 騰訊網

說起丞相和宰相,可能絕大多數人都覺得是一個官職。因為歷史上好像叫丞相的又被叫宰相,叫宰相的也常常被叫丞相。但是,事實上這卻是完全兩個不相同的概念。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兩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下面,筆者就帶著大家來看一看丞相和宰相究竟是什麼,二者有什麼差別。

首先我們來說丞相。丞相其實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那個「丞相」,它是一個官職名稱。歷史上做丞相的名人很多,比如蕭何被稱作蕭丞相,曹操被稱作曹丞相,胡惟庸則是中國最後一個丞相。一般而言,丞相是一個國家當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除了皇帝,他就是老大。

或者他直接就是實際上的老大,比如「曹丞相」。當然,這是一般情況下,遇到皇帝特別厲害的,丞相一般都不好當。比如漢武帝手下的丞相就特別的不好當,他在任期間一共有13位丞相,而其中有4個在任上自殺了,3個則被漢武帝給殺了,剩下的6個當中大多數也沒有得到善終。

漢武帝一朝,丞相直接取代皇帝成了「最危險的職業」,幾乎是個人都不想被漢武帝提拔了去當這個職務。那麼,為什麼漢武帝會如此的喜歡「弄死」丞相了?我們後面再說。先說丞相這個制度,它大約誕生於戰國時代。在更為久遠的時候,皇帝往往也會設置各種輔助自己的「二號人物」,但是卻沒有丞相一說。

周朝的二號人物一般會被周天子分權,他們是太師、太傅、太保,他們分管不同的領域,因此實權並沒有丞相那麼大。春秋戰國以後,諸侯興起了招納人才,管理國家的熱潮,因此往往要給人才很大的權力,這時候類似於「丞相」的實權「二號人物官職」開始出現,比如秦國的左庶長,商鞅就曾經擔任過這個職務。後來,出現了丞相。秦國東陵出土文物:

「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他把三公九卿固定為制度,丞相就是「三公」之一。不過,秦始皇也是個狠人,他的丞相基本翻不起什麼大風大浪,只有他死後李斯才敢搞事情。但是皇帝是一人之皇帝,丞相卻是百官之丞相,所以隨著朝代壽命的延長,歷史上漸漸出現了丞相和皇帝爭權的現象。

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一條重要的主線——帝權與相權的鬥爭。在這個鬥爭當中,絕大多數皇帝是失敗了的,因為你一打開史書就會發現,上面全寫著丞相如何如何的好,皇帝如何如何的昏庸無道。只有少數幾個皇帝可以把丞相摁在地上蹂躪,比如說秦始皇、漢武帝、明太祖。這也正是漢武帝手下的丞相大都死於非命的原因。

那麼,宰相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與丞相不同的是,宰相併不是一個具體的官職,而是一個「尊稱」。它的大概意思就好比現在當時所說的「朝廷大員」,而且還是那種數一數二的「大員」。所以歷史上的丞相一定是宰相,但是宰相卻未必是丞相。所謂「宰」,就是主宰的意思;所謂「相」,就是幫助治理的意思。

歷史上,伊尹曾經做過「相」,姜太公曾經做過「太宰」,他們都是當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所以人們就把「宰」和「相」二字結合起來,變成了「宰相」。但是,歷史上的宰相從來都不是單獨的指某一個官職或者某一個人,而是泛指所有掌管朝廷關鍵職位的官員,在歷朝歷代都會有所不同。

比如,在唐朝的時候,中書省的中書令門下省的侍中、尚書僕射都是宰相。其他的百官如果被皇帝加了參議政事、參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稱號的,也算是宰相。比如狄仁傑的官職是什麼什麼同平章政事,所以他也是唐朝的宰相。而宋朝的宰相一般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者參知政事等等。

後來朱元璋看丞相制度對皇權的壓力太大,所以乾脆廢了丞相這個職位。不過,一個國家可以沒有丞相,卻不可以沒有宰相。因為皇帝終究還是要把權力分配給下級,讓下級來幫助自己處理政事的。所以後面就產生了內閣制度,雖然內閣當中沒有了丞相,但是卻有內閣首輔,實際上就相當於換湯不換藥。只不過丞相改名為內閣首輔罷了。

看完這些,你明白了丞相與宰相的區別了嗎?

相關焦點

  • 丞相和宰相,兩者到底有何區別?其實大有不同,別再弄混淆了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常見的兩個稱呼,莫過於宰相和丞相了,或許會有讀者感到疑惑,這兩個稱呼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皇帝之下最大級別的官,其實大有不同,別再弄混淆了。呂不韋免職後,沒有人擔任相邦,但丞相一職得到保留。
  • 丞相與宰相是一回事麼?他們有什麼區別?
    要知道他們是否是一回事,及其區別所在,我們就得先了解丞相、宰相到底是幹嘛的。宰相。在中國二千餘年的封建歷史中,宰相多數時候,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官職名,而只是一個俗稱,一個對輔政君主總理百政,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官員的俗稱。
  •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弄懂兩者,才不會鬧笑話
    導語:「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弄懂兩者,才不會鬧笑話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中,官僚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而在2000多年的官僚體系之中,「相」則是最高級別的官職,不過在不同的王朝中,這一官職也在稱呼上比較不同,比如今天我們所最熟悉的兩個就是宰相和丞相,那麼這兩個「相」僅僅只是一字之差,其中又有什麼區別呢?弄懂它們,往後才不會鬧出笑話。
  • 「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嗎?從皇權與相權之爭中看兩者區別
    有教育部專家就曾經就人教版和嶽麓版教材中「宰相制」與「丞相制」的不同展開過激烈討論,雖然二者只差了一個字,但含義還是有很大差別。 一. 丞相制的確立和宰相的由來 1.
  • 丞相、宰相、相國,有什麼區別?
    丞相、宰相、相國,有啥區別呢?肯定有區別。
  • 宰相和丞相,這兩者之間只是稱謂不同,還是有權力大小的區別?
    宰相和丞相,古代人臣的頂峰,所有文官的最高夢想,他們是一回事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丞相僅為官職,在大部分的朝代,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而宰相不是某一具體的職位,他是對頂級文官的統稱。
  • 原來宰相併不等於丞相,一文告訴你兩者本質區別
    但事實遠非如此,簡言之,丞相一定是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那麼兩者究竟有何異同呢?且看下文!  伊尹和周公都是輔佐王朝建立,幫助君主治理天下的人傑,因此後人將「太宰」和「相」這兩個職位結合起來,創造了「宰相」這個詞。
  •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居然這麼大!宰相、丞相等於現在的什麼官?
    宰相和丞相有何區別? 你能分得清楚嗎?在影視劇中,在平時的對話中,在小說中……我們經常看到、聽到宰相、丞相等等的稱呼。
  • 宰相、丞相、相國,這三者之間有何區別?
    現實中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宰相、丞相、相國三者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可謂是傻傻分不清楚,甚至有些人都還誤認為它們指的都是同一個官職,  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答案當然是「不是」。
  • 許多人常把「宰相」和「丞相」混為一談,這兩者有何區別?
    文|武品文史丞相,這個官職在歷史上可謂是十分顯耀,人們常認為丞相位高職重,權勢燻天。那歷史的事實真的如此嗎?丞相和宰相之間又怎麼去區分?面對堆積如山的六國奏章,秦始皇設立丞相一職,負責幫助他處理天下政務。到了公元前202年,漢朝取代秦朝,對中國進行統治。漢朝又沿襲了前朝的丞相制度,在中央復設丞相一職,由劉邦的好友蕭何擔任丞相,佐領百官。至漢惠帝時期,為了防止丞相一家獨大,朝廷設立了左右丞相來互相牽制。由陳平擔任左丞相,王陵擔任右丞相。
  • 看古裝劇時常見的知識盲區:宰相和丞相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現在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當紅流量小生充牌面,靠流量來吸引粉絲從而撐起經濟效益,這和以前老演員們靠演技吃飯完全是兩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批量複製的電視劇,其質量自然也乏善可陳。稍微上點年紀的朋友肯定看過老版的《三國演義》和《宰相劉羅鍋》,在對比當今流行的小鮮肉電視劇,進而感慨老演員的敬業精神的同時,許多人曾經肯定有過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諸葛丞相」的「丞相」和劉羅鍋的「宰相」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什麼官職,兩者有什麼異同之處
    答案是否定的,應該是宰相。這一官職的職責是輔佐君王、掌管國事,具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威。 不過,有人經常把宰相和丞相劃等號,這兩者間是怎樣的關係呢?能不能混為一談呢?
  • 「丞相」與「宰相」有何不同,讓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
    「丞相」、「宰相」也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熟知的「相」,但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這些古裝照的不嚴謹,讓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丞相」、「宰相」之間的區別,都以為「丞相」與「宰相」是一回事,事實上兩者之間有著相同之處,但不同之處也頗多。丞相的設立丞相最早始於秦朝,由秦武王設立。
  • 「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嗎?僅僅相差1個字,含義卻並不相同
    那麼丞相和宰相,到底是不是相同的意思呢?其實僅僅相差了一個字,含義卻大不相同。 先秦時期並沒有丞相一職,而是有相國這個職位。後來到了秦二世時期,新增了丞相一職,於是左中右丞相和相國同時存在。公元309年,秦武王「初置丞相,樗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雖然丞相位高權重,但依舊是相國的助手。
  • 宰相、丞相和相國有何區別,太漲姿勢啦
    孝宗以後,正宰相為左右丞相,副宰相為參知政事。遼朝設立北南兩個官制。北面又分北南兩樞密院,北院掌軍事,南院掌內政。北、南樞密院分別下設北、南宰相府和宰相(歷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為正式官名)。南面:多仿唐制,有三省六部、各臺、院、寺、監、諸衛等官,地位與北院面一樣,但無實權。
  • 宰相與丞相有什麼區別,很多人就沒明白宰和丞是什麼意思
    宰相和丞相僅僅一字之差,其含義卻有很大的區別,其實很多人認為宰相和丞相差不多,就忽略了這一字之差。
  • 古代裡的 「丞相」和「宰相」誰的官大?
    在很多古代電視劇裡面,都能聽到「丞相」和「宰相」,但由於造型的不嚴謹,給人們帶來了丞相和宰相是同一種概念的誤區。其實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雖然兩者有相同之處,但歸根究底,二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那麼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宰相」和「丞相」有何不同?這兩個詞之間的區別
    雖然丞相和宰相只有一個字之差,但卻有很大的不同。丞相是一個官方名稱而宰相是一個制度。宰相制度始於春秋,終結於明朝。「內閣」制度是在明朝以後出現的。 據有關記載,宰相制度始於春秋時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是管仲。在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已在各諸侯國中確立。
  •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不同?史學家: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那一天你若和集體脫離,那便是末路的開始。 —— 奧斯特洛夫斯基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區別呢?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過如果是有心人的話就會發現,我們各種電視劇當中稱呼一個具體官員的時候會稱呼「丞相」,而在誇某個人或者某一類人的時候則會使用宰相。歷史上做過丞相的名人有諸葛亮、蕭何、胡惟庸等人,被稱為宰相的就更多了,比如「宰相劉羅鍋」。
  • 呂不韋被稱為相邦,與宰相和丞相有何區別?難怪嬴政廢除相邦職位
    而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毫無疑問是皇帝,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把手自然就是丞相,而中國歷史上有兩對矛盾,一對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另一對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這兩對一直是處於此消彼長的狀態,皇帝不斷的加強中央的權力,同時也在不斷削弱相權,因為相權過大會危及自己的統治。而丞相之位也不能夠沒有,雖然朱元璋因為胡惟庸案,廢除丞相之位,直接統領六部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