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都因為愛:少年歌德有多煩惱,才能寫下《少年維特的煩惱》

2020-12-23 挖史人

18 世紀,有個為了兒子傷透腦筋的父親,出身律師世家的他,希望小孩也能夠走上律師的光明坦途。這名父親要求小孩念書,他卻談起了戀愛;叫他念法律,他卻轉頭加入文學社團;最後要他當律師,他卻開始寫起了小說。

這個讓父親頭痛不已的小孩名叫約翰.沃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也就是著名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的作者。

如果按照父親的標準,自己對歌德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然而,這卻是個最偉大的失敗──《少年維特的煩惱》甫出版,就在全德意志地區颳起了一陣維特炫風,歌德的名聲更是經歷數個世紀不墜。

歌德的青春期,可以說是 18 世紀的叛逆青年代表,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少年歌德,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煩惱吧。

出身法學世家,卻走上文學道路:小小歌德的叛逆人生

1749年8月的正午時分,歌德誕生在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法學世家。歌德的外曾祖父曾在帝國最高法院任職,父親也在最高法院工作過,並且拿到了吉森(Gieen)大學的法學博士,從小父親就對歌德懷抱相當大的期待,希望他能繼承衣缽。歌德在自傳中說道:「父親大概可以稱之為『好為人師』的人」,結婚之後,父親就曾鼓勵母親學習義大利文和歌唱,最後母親為了應付父親,勉強學了點義大利文交差了事。

隨著歌德逐漸成長,父親在小歌德身上,看到自己從來沒有過的才華,因此他將心力全都投注到對子女的教育上,他要小歌德和他走上一樣的路,而且要爬得比他更高、更遠!

父親想像著孩子的未來:「你要和我一樣,先在萊比錫大學念法律,然後再到其他學校獲得學位;之後可以去威茲拉爾或雷根斯堡(都是德國的城市),然後是維也納,再到義大利。」最後,父親反覆地強調,一定要到當時的歐洲中心──巴黎,見見世面。

未來藍圖描繪的特別美好,現在就只有一個問題,小歌德的人生不會按照你的劇本走啊!

父親投注了自己全部的心力教育歌德,但真正影響歌德的,卻是父親一份無心的禮物。歌德四歲時,父親送給他一個華麗的木偶劇院,那是一個有點像玩具房子的大型彩繪木盒,中間有個小小的舞臺。歌德的父親完全沒有料到,這個木偶劇院將小小歌德投進一個現實與想像並存的世界裡,關於文學的小芽也在此時悄悄種下。

在歌德 14 歲左右的時候,他做了一堆在父親眼中「浪費天份」的事情,包括出入低級場所、幫人寫情書,還有就是──談戀愛。

情竇初開:少年歌德無疾而終的初戀

是的,14歲 的歌德就開始了自己的初戀。

這名女子喚作格雷琴,歌德曾和她一起參加皇帝的加冕典禮,還在人群中手牽著手走來走去,在旁人眼中他們就是對兩小無猜的小情侶。

然而,這場讓歌德情竇初開的戀愛,卻用一種殘酷的方式劃上了句點──一群狐群狗友將歌德捲入一場刑事案件,在法庭上,當格雷琴談到她與歌德的交往時,說道:「我不否認我常常看到他,也很喜歡見他,但我一直把他當作小孩子看待,我對他的感情,僅僅是一個做姐姐的感情罷了。」

這番話對 14 歲的小小歌德來說,無疑是個很大的打擊,粉紅泡泡頓時破滅。隨著初戀結束,他也因而消沉了好一段時間。 16 歲時,順著父親的期待,他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

一掃失戀陰霾的歌德,抱著脫離家庭桎梏的心情奔往萊比錫,還寫信和朋友說:「(我)好像一隻自由的鳥,逍遙在美麗的樹林中,享受著明媚風光……」。進入大學生活後,歌德立刻拜訪了一位知名的教授,並吐露自己想選修文學課的心願。沒想到,這名教授根本看不起文學,甚至對歌德說只有鑽研法律才是正途,當場狠狠地教訓了歌德一頓。

但是,法律系的課程根本讓歌德提不起勁。父親的嚴厲教導,讓歌德對法律專業知識早就已經倒背如流;而且很多所謂「德高望重」的教授在象牙塔裡待了太久,所教的東西更被時代證明是無用或錯誤的。不死心的歌德依舊選修了文學課程,不料當時的文學界也被世俗的清規戒律所束縛,課程裡討論的全都是說教意味濃厚的散文。

歌德幻滅了。這段期間,他感到無比的孤獨,對未來失去憧憬,他將自己所寫的詩、散文,還有一些大綱與草稿,全都付之一炬。

在這憂鬱的大學生活中唯一能撫慰他的,大概就只剩下談戀愛了。

為愛痴狂,為愛寫詩,最後為愛吐血

是的,他又戀愛了。

這名女孩的姓名很長,歌德親暱地稱呼她的小名安妮塔。安妮塔是歌德常去的一間食堂的服務生,她的舉止文雅,性格坦率單純,立刻吸引了當時陷入憂鬱情緒中的歌德。他們交往了兩年多,和第一次蒙蒙懂懂的初戀不同,歌德在給朋友的信上說:「我初次感受到真的愛情所帶來的快樂。」他寫的抒情詩之後被編成一部詩集,名為《安妮特》(Annette)。

不過,這段關係不止甜蜜,也夾雜著暴烈。有次歌德抱病去探望安妮特,卻發現安妮特正在與別的男人談話。看到這一幕的歌德頓時妒火中燒,接著就為了一些小事開始跟安妮特大吵,氣得她淚流不止。沒多久,歌德低頭道歉,兩人也和好如初;接著,又有個大學生請安妮特、和她的母親與弟弟一起去看戲,然後又讓歌德氣得連肺都要炸了……

類似的事情周而復始,最後不曉得是不是情緒波動太過激烈,歌德竟然真的咳血了!

一連好幾個星期,歌德都徘徊在重病的邊緣,最後不得已只能中斷萊比錫的學業回到家中休養。準備離開時,他甚至沒向安妮塔辭別,他走到安妮塔家的大門前,卻怎樣都提不起勇氣走上臺階。

最後,他寫了一封信給安妮塔:

「……我感謝妳一向對我表露的愛與友情,我將永不忘卻。……他(指歌德自己)往往惹妳生氣,但他仍舊始終是個好小夥子,希望妳會經常惦記他…… 」

回到家鄉後,母親看到他的病容,不禁掉下了眼淚,嚴肅的父親原本期待他學有所成,卻看到他不但中斷學業,還變成這副模樣,內心的憤懣早已積澱多時。在家休養的期間裡,父親更是明顯的顯露出自己的失望和不滿,整個家中瀰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氛。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的歌德收到一封來自萊比錫的信──安妮特與自己的朋友坎恩訂婚了。

這個消息讓這段關係正式步向終點,歌德也漸漸走出失戀的陰霾。休養了一年半後,康復的歌德沒有重返萊比錫,而是按照父親的願望,前往位於德法邊界、享有盛譽的史特拉斯堡。

你猜,他在這個城市又做了什麼?

愛情與麵包,歌德如何選擇?

沒錯,他又戀愛了。

這次他愛上的對象名叫弗裡德莉克,是史特拉斯堡近郊一位鄉村牧師的小女兒。當弗裡德莉克穿著一身傳統的德國圓筒式短裙、步履輕盈的來到歌德面前,他頓時覺得整個空間都亮了起來:「似乎在這個鄉間的天空裡,升起一顆最可愛的明星!」晚飯後歌德挽著弗裡德莉克,在被月亮染成銀藍色的田野中漫步。回到史特拉斯堡後,他馬上寫了一封信給對方,抬頭是:「親愛的新女友」。

然而就在歌德將開起另一段愛戀時,來自父親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眼看畢業在即,歌德的朋友建議他不用寫畢業論文,只需用幾篇一般的論文,就可以通過答辯獲得學位了。這其實在史特拉斯堡大學是行得通的,然而擁有博士學位的父親根本不可能同意:「連學位論文都沒寫過,這種學位要幹什麼!」

不得已,歌德只好硬著頭皮,用拉丁文寫出了自己的學位論文《立法者有責任,制定某種無論教士或俗人都必須遵守的宗教信仰》。但是論文中出現一些過於新穎的觀點,這篇學位論文根本沒通過!

所幸,法學院院長仍然允許歌德用幾篇一般論文來通過答辯,最終歌德還是拿到了學位,皆大歡喜。

唯一不開心的大概只有歌德的父親,本來他還期待拿兒子的論文炫耀一番,現在這個期待只能落空了。話雖如此,他對歌德仍然抱持著希望,轉頭便命令兒子去威茲拉爾,到帝國最高法院去實習!

畢業後的歌德聽從父親的話,準備離開史特拉斯堡,對他來說最難過的,也許就是要離開弗裡德莉克了。歌德寫了一封道別信給她,沒過多久就收到了回信。這封道別信讓歌德熱淚盈眶,第一次發覺自己竟深刻地傷害了一顆最美好的心靈。

離別的時間總是短暫,歌德很快地踏上前往帝國最高法院的路程,你猜這段時間他又怎麼了?

不被世人所容的愛戀

不,這次他沒有談戀愛。

不過,他的確再次陷入愛河。但他這次愛上的人,卻是他好朋友的未婚妻夏綠蒂。歌德對她的愛慕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夏綠蒂雖然也喜歡歌德,但是她能回應歌德的只能是友誼。

最後歌德選擇退出,永遠離開了夏綠蒂的生活。他留下了一段便條,上面寫道:

「我可以哭泣了;我讓你們幸福,我將留在你們的心中。我會再見到你們的,但,總不會是明天……」

和其他段戀情不同,與夏綠蒂的愛戀並沒有單純地無疾而終,歌德拿起了筆,開始勾勒一本小說的大綱。

在父親的要求下,歌德一直往法學專業的方向邁進,但他卻無法辦法滿足父親的期盼:去萊比錫後生重病回家、去史特拉斯堡拿了一個不用寫論文的學位、當律師整整四年卻只接到28 個訴訟案。從父親的角度來看,自己對歌德的教養無疑是徹底失敗了。

然而,歌德卻一直將熱情投注在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的文學活動中──在史特拉斯堡復學期間,歌德接觸到了莎士比亞,赫然發現語言可以如此表達未經修飾的情感。

我所閱讀的第一頁莎士比亞,就已經讓我終生都傾心於他。

之後擔任律師時,他跟文學圈的接觸更加緊密。當時德意志的作家間,正在掀起一波新浪潮;報紙雜誌使得年輕的詩人間彼此互相認識。這群年輕知識分子用自己的一腔熱情,表達對當時社會等級、封建傳統的不滿。他們通過抒發個人情感,來揭露社會種種不公平及陰暗的地方。這股清新的文學運動,最後以其中一部作品的名稱為名:「狂飆運動」。

就在這樣的文學潮流下,他以自己、好友、夏綠蒂的關係作為藍本,在 25 歲那年寫出自己的成名作──《少年維特的煩惱》。

失敗的愛戀,造就偉大的作品

這一本承載歌德青年愛戀心酸苦澀壓抑情壞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在當時的德文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當時的人認為文學不是為求享樂,而是用來文以載道。也就因為這樣的想法,德意志文學圈全都充斥著說教講理、傳布道德的文章。

《維特》傳遞的卻不是這樣的信息,而是在這段愛上朋友之妻的畸戀裡,感情與道德的碰撞。這本日記體的小說十分暢銷,青少年更是爭相模仿維特的服裝,穿起黃色背心和藍色外套。

回顧歌德那段不是太成功的青春歲月時,也許他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別人眼中的坦途,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失敗的愛戀與失敗的課業,一樣可以在別的地方,譜出最美的樂章。

相關焦點

  • 《少年維特的煩惱》:讓世界重新認識少年的煩惱,讓少年思考未來
    人們對歌德的印象大多有停留在,他是德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浮士德》。但讓歌德名聲大噪的,並非《浮士德》,而是早年間他寫的一本小書——《少年維特的煩惱》。這部描寫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的中篇小說,在歐洲反響極大,尤其在少年人心中產生了很深的印象。有人說,這本書不僅是一個人的煩惱,還是一個時代的煩惱、憧憬和苦悶。
  •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抑鬱
    抑鬱的維特(少年維特之煩惱封面1)02維特的煩惱就是歌德的煩惱。維特和美麗的綠蒂(少年維特之煩惱插圖維特身上有許多歌德和那一個時代青年的影子。對少年來說,很容易就走到認知的兩端,要麼就燃燒,要麼就熄滅。維特和耶路撒冷都因為沒有燃燒,所以就選擇了熄滅。青春期的情緒和認知特點,就是還沒有學會彈性的思考。即使沒有完全的燃燒,也不至於熄滅,因為還有中間地帶,就是星星之火。失去的理想、情感,可以再去尋找,但失去了生命,就什麼都失去了。
  • 《少年維特的煩惱》:從「孩子氣」的視角看維特的世界觀、愛情觀
    歌德寫下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當時社會青年一代的心靈縮影,其中帶著「孩子氣」的思想令無數人產生了共鳴。從孩子氣的視角看待少年維特的「煩惱」,我們能夠了解當時人們對於封建制度的思考與叛逆。少年維特的世界觀帶著孩子氣,充滿了極其簡單的思維方式。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維特說過,「只有自然,才能無窮豐富;只有自然,才能造就大藝術家」。對自然有著如此純粹的渴望,是維特與周圍人不同的一點。
  • 在人類文學史上,《少年維特的煩惱》寫盡了青年人的極致熱情與孤獨
    身穿藍色燕尾服、黃色背心、褐色長靴在整個歐洲都成為時尚。穿得像維特成為一種驕傲,能有維特那樣的談吐和思想更是一種無上的光榮。而《維特》自由書寫內心的「書信體」,更成為當時創作的首選:冰心的《遺書》,廬隱的《一封信》,張資平《曬禾灘畔的月色》,沈從文《一個天才的通信》等都是這一主題下的優秀之作。整整幾個世紀,「維特熱」長盛不衰,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長之歌,沒讀過《少年維特的煩惱》的青年,是不足以談成長的。
  • 名著金句撈,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6大金句解讀感悟
    今天名著金句撈,我們聊聊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故事梗概:這是一部幾乎全部由作者寫的信組成的小說,即維特給他的朋友的信。歌德創作這本小說時,年僅二十五歲。書中主要是關於少年維特的煩惱,他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維特珍惜她獨特的魅力和洞察力,因為她毫無怨言地承擔著母親的負擔。她是八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在母親去世後承擔起照顧弟妹的責任。而綠蒂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
  • 《少年維特的煩惱》▎初戀,不要招惹名花有主的人,註定是孽緣
    -------歌德 《少年維特的煩惱》就比如初戀,處理好了是一份美好的感情,在心中留存回憶,處理不好,就是一道過不去的坎,將人生定格在那個坎裡面。《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維特,一個率真熱情的青年,因為工作、感情、生活的多重稻草的碾壓,最終將自己的人生定格在了人生最燦爛的青年時期。因為工作不順,陷入單戀不能自拔,又因為和情敵是好朋友,最後拿起初戀老公的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煩惱。
  • 少年維特媽的到底在煩惱什麼
    如果你愛上一個已有男友的女生,愛上一個有夫之婦,愛上一個紅顏知己卻無法在一起。那麼不妨看看歌德的成名作《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本書。
  • 《少年維特的煩惱》:「象牙塔」裡的孩子,如何養成堅毅的品格?
    最近重溫《少年維特的煩惱》,與初讀時感受又有所不同。記得當初是初高中的必讀文物,維特的自殺是因為情場失意而鬱鬱寡歡,直至自殺。現在明白離開了作者寫作的背景而去理解作品,是非常草率的。在《少年維特的煩惱》的開篇,作者歌德寫了這麼一段話。當讀完後,才真正明白作者意圖:讓我們同情和感懷維特的遭遇後,也能有汲取安慰。
  • 《少年維特之煩惱》:那個少年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中篇小說。該書於1774年秋天在萊比錫書籍展覽會上面世,並在那裡成了暢銷書。小說描寫少年維特愛上了綠蒂,但她早已與阿爾伯特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在工作上,又因為出生低微,遭遇貴族歧視,階層固化等問題又進一步加劇了他的痛苦。最終留下遺書,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我目前無法作畫,一筆都不成,而就在這一瞬間,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一個比較偉大的畫家。親愛的朋友,當我的眼睛矇矓,周圍的世界和天空就像愛人的形象已融入我的靈魂——我就常常渴望:唉,倘若能夠再現,倘若能夠寫下活潑在你內心的這般豐富、這般溫暖的東西,該有多好,它會成為你靈魂的鏡子,猶如你的靈魂是萬能上帝的鏡子!我的朋友,但是我失敗了,我完全折服在大自然壯麗景象的威力之下。
  • 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歌德寫《少年維特之煩惱》時,年僅25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在面對問題之時很容易就會意氣用事,不接受轉圜的餘地,顯得更加理想激進,這也是維特悲劇的原因之一。雖然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快兩百五十年了,但讀者依然能夠從中獲得共鳴,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有維特的影子。
  • 《少年維特之煩惱》:真正殺死維特的是什麼?
    《少年維特之煩惱》,想必不少人都有所耳聞,大詩人歌德在年輕時因失戀而寫下了這部作品,至今廣為流傳。這兩天看完這本書,只覺得心中百感交集。在嘆惜維特之死的同時,還想到了一些其他的東西。我欣賞維特,欣賞尤三姐,欣賞那些能自我實現的人。Ta不一定非要付出生命,但其必然有著某種信念,某種高貴品格,並能踐行它。假如維特放棄了這一信念,也許他仍可以過得快樂,卻很難想像他能夠獲得幸福,也很難說他的未來會不會變成如《胭脂扣》中十二少那樣的老廢物。維特如何才能不死?
  • 少年維特的煩惱
    好的終於進入正題,在看歌詞解析之前我聽了青峰寫給楊丞琳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看完解析之後才知道果然有一本這樣的書,看完了整本書有很多喜歡的段落,一下子不知道投稿去什麼bot,但是我又很想記錄下來,以下分享喜歡的段落。我在這裡認識了不少人,但沒有誰成為我的知己。
  •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一部愛情小說嗎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作者是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這部作品讓歌德在德國一夜成名,它是歌德作品中同代人閱讀最多的一本小說,並給歌德帶來了榮譽和財富。小說中的主人公維特,是感覺支配行為的典型角色,也是感傷主義的特徵式人物,在維特身上體現出歌德的世界觀、價值觀、宗教觀和審美觀,以及他對新興資產階級的期待與支持。《少年維特的煩惱》雖然描述了一個少年的愛情故事,但其本質是表現出對封建舊勢力的頑強對抗。
  •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譯名之爭
    大家知道,《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年初版)是德國文壇巨匠歌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這是一部書信體小說,主要講述了年輕的維特深愛一個有夫之婦,但又得不到渴望的愛情;為此他憂傷、苦惱而不能自拔,最後殉情的故事。
  • 品讀世界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
    這本小書的影響是巨大的、驚人的、很好的,因為它產生的正是時候。——歌德很多人都認為,《少年維特之煩惱》其實是其作者,德國文學巨匠歌德自己的故事,所以寫得那麼深情,那麼投入,那麼的戲子入微,那麼的真實。語言優美,恍如詩歌,情感炙熱,引人共鳴。
  • 《少年維特之煩惱》:愛而不得的他,竟然選擇離開世界
    一、簡介有一句名言叫做:「不是歌德創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成就了歌德。」除了名著《浮士德》之外,歌德也因為《少年維特之煩惱》而出名,在當時的德國還掀起了風靡一時的「維特熱」。因為任何一般規律都不免有意外,這不是明擺著的道理?6. 難道事情總歸這樣:凡是使人幸福的,終究又會變成他不幸的源泉?7. 忍耐!忍耐!總會好起來的。8.
  • 《少年維特之煩惱》: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這些特質
    文|喵大小姐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由德國著名小說家約翰·沃爾夫岡·歌德的作品,小說中維特的形象是歌德本人的影子。 歌德年輕時在萊比錫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攻讀法學,而後回到家鄉,按照父親的建議去做了帝國最高法院的實習生,人生地不熟的他結識了少女夏綠蒂·布甫,他瘋狂地愛上了對方,然而夏綠蒂已經訂婚,黯然神傷的歌德只能離開,後來他聽說自己的一個熟人朋友愛上了朋友的妻子而自殺,促使歌德僅用四周時間就完成這本書的創作,《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主人公維特嚮往自由的愛情、公正的社會環境、一直追尋心中理想的國度
  • 《少年維特之煩惱》:震撼人心靈的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為什麼從此中有慘痛飛迸?可愛的讀者喲,你哭他,你愛他。請從非難之前救起他的聲名,請看,他出穴的精靈在向你耳語,做個堂堂的男子漢,不要步我後塵。據說,當年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皇帝也曾對此書青眼有加,即便是烽火連天的徵戰也不忘將其帶在身邊,以便隨時閱讀。
  • 夢系青春:與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媲美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時...
    夢系青春:與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媲美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時》威麒拉杆箱書童讀經典《夢系青春:青年辛克萊尋找「夏娃」的故事》(原名《德米安》,另一譯名:德米安:彷徨少年時)1919年問世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震動和反響,其受人歡迎的盛況唯有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能夠與之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