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0 0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懂行的「吃貨」都知道
楊浦「一心齋」的牛肉煎包
是不可不嘗的美食
哪怕在整個上海灘
這隻「包」的名氣都是響噹噹的
可你知道嗎,這家店裡
藏著一位清真菜點製作技藝項目的
上海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他就是一心齋的負責人,馬旺林
「這個牛肉煎包的要求非常高,皮子要擀得均勻,肉餡要適中。」
馬旺林介紹說,招牌的牛肉煎包,從麵皮到肉餡兒,多少分量都是固定的,「我們牛肉煎包的配料非常講究。比如牛肉,只用精選的黃牛後腿肉,沒有筋沒有皮,吃到嘴裡沒有雜質,還有鮮美的湯汁溢出來,讓客人回味無窮。分量也從來不變,麵皮一兩二,肉餡一兩四,加起來就是二兩六,扎紮實實的。」
相比剛剛當選的第六批上海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今年78歲的馬旺林更習慣自己的「老身份」,一心齋清真飯店負責人。從業63年來,做清真菜點是他的工作,也早已成為他的生活。他說,每道清真菜點都有各自的配方,三黃雞,醬牛肉,還有店裡最出名的牛肉煎包……加多少水,多少鹽,都不能隨著性子來。
馬旺林的這門手藝,是從爺爺那輩傳下來的。他還記得很久很久以前,爺爺在老家山東開清真飯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我爺爺的那個牛肉煎包就是現在這個味道,將近一百年過去了,我都沒忘,就是想把爺爺的味道傳承下來。」
馬旺林15歲時就跟著爺爺和父親一路南下,隨後來到上海的雙陽清真飯店打工。在這裡,他第一次動手做牛肉煎包、鍋貼等點心。從那時起,他接觸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直到現在,馬旺林還記得第一次進廚房時的場景:「那個時候,條件比較艱苦,沒有煤氣,都要生煤球爐,什麼都是手工操作的。一開始我什麼都不會,但做著做著,也就漸漸鍛鍊出來了。」
彼時的馬旺林還是個「毛頭小子」,剛開始在飯店打工的他,也曾覺得非常委屈。「很難為情,看到同學來了我們店,我第一反應就是要逃。」然而等到他真正全身心投入了清真餐飲這份事業時,他才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工作,再也離不開了。
1995年,已經在雙陽清真飯店幹到經理層的馬旺林,被派到一心齋工作。在這裡,他將來自爺爺的這門手藝不斷發揚,並開始帶教新人。店裡的一批老廚師,包括廚師長馮二松,都是他親手帶出來的。轉眼間,曾經200平米、僅售賣點心的一心齋,店面擴張了6倍,菜品包含冷菜、熱菜、點心,一共增加到200多個品種。可無論飯店發展得有多好,馬旺林將手藝傳承下去的初心始終如一。
回想起與牛肉煎包打交道的63年
馬旺林說:
「為什麼叫一心齋,
一心齋就是一輩子只做一個事業,
把這個事情做好,
就是我最大的願望。」
楊浦區融媒體中心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字/攝影:湯順佳
攝像/剪輯:孫培傑
原標題:《用63年時光,守護舌尖上的「老味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