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智常,童年就出家了,立志求見本性。
有一天,智常禮拜六祖惠能,惠能問他從哪裡來,求什麼事?智常說,自己前往洪州白峰山禮拜大通和尚,蒙求見性成佛,但還有疑惑,所以前來,希望六祖指示。
六祖說,對方有什麼言句,試說看看。
智常說,大通和尚是這樣說的,本性猶如虛空,無一物可見,這是正見。無一物可知,這是真知。本源清淨,覺體圓明,是見性成佛,也是如來知見。
惠能說,這位師父所說的仍然存有見知,所以令你疑惑,我這給你一偈:「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這段偈語的意思是說本性是無見空知的,好比浮雲遮住日月,好比虛空生出閃電,雖說無見空知,又能知是非,現靈光。
智常在蒙受六祖開示之後,內心豁然開朗,如果無端起知見,那也是著相求菩提。
個人覺得大通和尚所教授的也是明心見性法門,只是智常沒有能夠完全領悟,於是在惠能的進一步開導下才真的領悟。因為這時候智常所疑惑的就是「知見」的問題,大通和尚已經說清楚了,無物可見是正見,無物可知是真知。所謂的知見,是對於人而言的。人見本性,是不可見的,人知本性,是不可知的。因為凡夫是凡夫的知見,佛有佛的知見。因為凡夫未見本性,所以才要修行來明心見性。
因為智常所疑惑的正是知見的問題,所以惠能做的也就是進一步去破除他的知見疑惑。知見本性,就好像能夠看到浮雲卻看不到日月,能夠看到閃電卻看不到虛空,浮雲和閃電所比喻的就是現實世界,而日月和虛空所比喻的就是本性。自己也不需要去見本性,作為人能夠知是非,現靈光,就是已經知見本性。
然後智常才領悟了,如果起知見之心,反而是在著相求菩提。不起知見之心,自然能夠無見而見,能夠空知而知。
在這裡,惠能教授智常如何知見本性。知見本性,並非是要真的去見、知某個不可見不可知的本性。而是在當下能夠清楚地知見現實世界。
註:文章僅為個人讀《六祖壇經》筆記,多有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