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不一定是二戰名將裡最出色的,但絕對是故事最多的那位。他永遠叼著一根雪茄菸,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你可以說這是天生的驕傲自大,但他卻配得上這樣高調的姿態。
麥克阿瑟身上的頭銜非常之多,在西點軍校,他刷新建校以來畢業生分數最高和最年輕的校長兩項記錄。一戰之前他還是個工程兵中尉,到二戰結束後,他已經晉升為美國陸軍的五星上將。如果不是1944年美國總統選舉,票數感人的麥克阿瑟自己聲明放棄總統競選的話,他的開掛人生似乎沒有止境。
麥克阿瑟有兩大愛好,一是打仗,二是製造名人名言。作為二戰美國的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太平戰場讓日軍吃盡了苦頭。他發明的「跳島」戰術主張放棄一些日軍頑強固守的島嶼,佔領其周圍小島,形成一個絕佳的包圍圈,封鎖日軍島嶼的補給和支援,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當然,麥克阿瑟的兵法造詣還欠缺一點火候。在珍珠港事件之後,他就屢屢判斷錯日軍的意圖,導致指揮事故頻出。美軍在菲律賓的空軍幾乎全軍覆沒,被日軍逼到山窮水盡的麥克阿瑟差點舉槍自殺。羅斯福為了避免麥克阿瑟成為俘虜,只能數次催他自己先回來,把指揮權交給下屬。正是因為這一段糟心的經歷,使得戰後麥克阿瑟擔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時,沒少拿日軍出氣。
而說麥克阿瑟喜歡製造名人名言,可能這比打仗還令他感興趣。在一戰時,他就形容自己的步兵師是跨越長空的彩虹,成為了美軍中熱議的話題。在西點軍校時,他特意弄了一塊匾掛在體育館,上面寫著「今天你在這裡撒下種子,明天你就會在戰場上收穫果實」。等到從朝鮮戰場被撤下來後,他還弄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感動了美國民眾,紛紛把矛頭指向杜魯門,認為麥克阿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中國學者傅雁南就曾評價過麥克阿瑟「這是一個唯我獨尊,好出風頭,狂妄自大,愛慕虛榮的軍事家」。但就是這樣一個普天之下我最大的美國人,心裡也有一個偶像,並且還認為這位中國將軍是天生的軍事奇才,他的成就令歷史上大多數的指揮官都黯然失色。
這位能夠徵服麥克阿瑟的中國將領,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生中大小戰爭一共60餘場,只輸過一場。強大的蒙古騎兵更是橫掃了亞歐大陸,建立起一個版圖最為遼闊的大帝國。而成吉思汗在軍事上的造詣更是被歷代所稱讚,他的騎兵戰法令強大的羅馬帝國都無法阻擋。
麥克阿瑟說成吉思汗懂得在戰爭中敏銳地觀察到一切變化,才能靈活應對,巧妙布局,無數次打敗實力超出自己的敵人。而麥克阿瑟有這樣的感悟,恐怕來源於自己在太平洋戰場的「木訥」反應,所以他才把成吉思汗當作了自己在軍事的人生導師,給予他極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