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40反坦克炮,德國人難得的理智,將歐洲撿破爛精神發揚到極致

2020-12-24 騰訊網

關於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戰爆發前夕,當時的萊茵金屬公司就研製過一款40.8倍口徑比的75毫米反坦克炮用於研究,該炮可以在500米的距離上面擊穿64毫米的勻質鋼裝甲。不過當時德國現役的Pak36和Pak37完全可以從容的應對任何坦克,另外該75毫米坦克炮技術並不成熟而且整體異常的大,並不適合靈活機動,於是這款75毫米的坦克炮就沒有了下文。

Pak40起源

▲現存的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隨著蘇德戰爭的進行,t-34和KV-1的出現讓德軍此前的戰防炮失去了作用,德軍必須研製一款新火炮來應對新危機,於是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公司就舉起了研製的大旗,雙方開始了新一代75毫米反坦克炮的競爭,萊茵金屬在研製方面偏保守一些,重新撿起了早年的75毫米反坦克炮方案,並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研製出了Pak40反坦克炮。而克虜伯的設計就充滿了技術性,他們根據多年積累的經驗拿出了一款錐膛炮的方案,該炮炮管的後半部分是一根普通的等口徑身管,而後是一根滑膛的錐膛身管,到炮口時直徑被壓縮為65毫米,這種設計使得該炮的穿甲能力極強,使用鎢芯穿甲彈時可以在500米的距離上擊穿210毫米厚的勻質鋼裝甲,而萊茵金屬設計的產品這一數字只能達到115毫米(30度傾角)。不過克虜伯的設計並不是很成熟,特殊的設計使得炮膛的磨損極大,壽命極短,而且該炮使用的鎢芯穿甲彈生產工藝非常的複雜,並不適合大批量生產。就在這時候德國陸軍軍械局做出了一個有違德軍以往的理智決定——生產萊茵金屬的設計並將其命名為Pak40型46倍口徑比75毫米反坦克炮。

Pak40火力

▲Pak41錐膛炮,這種火炮非常的優秀,只不過生產難度較大,不過被放棄的最主要原因還是鎢礦的短缺使得該炮特有的帶裙形彈帶碳化鎢芯穿甲彈短缺,此外該炮最大的特點就是炮身吊在一個位於防盾前面的球軸上,調整射擊角度非常的方便,具體看下面不同方位的圖片更加明顯一點

不過鑑於克虜伯設計的恐怖穿甲能力,德國還是選擇採購了該炮,並將其命名為Pak41反坦克炮,後來因為德國鎢礦的短缺以及這種周圍帶著「裙形」彈帶的碳化鎢彈芯技術難度實在是太大,德軍就忍痛徹底的放棄了該炮。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就是Pak38的放大版本,不過重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整炮全重為1.5噸,俯仰角被控制在-2度至+22度這個區間內,左右射界為65度,訓練有素的炮組成員射速一般為14發每分鐘,該炮可以發射被帽穿甲彈(APCBC)、鎢芯穿甲彈(APCR)、破甲彈(HEAT)以及高爆榴彈(HE)。

▲德國Pak40、Pak41、Kwk42反坦克炮在分別使用不同彈藥時的穿甲能力,(W)代表的是用軟鐵替代鎢芯的穿甲彈,下面是Pak41特有的PzGr.41(St)鎢芯穿甲彈

Pak40最常用的就是PzGr.39型被帽穿甲彈,該彈彈長132毫米,炮口初速為792米每秒,彈頭內部裝填了18克黑索金/蜂蠟混合炸藥(比例為9:1),配備有彈底引信,在1000米的距離上面可以擊穿30度傾斜角的89毫米厚勻質鋼裝甲。此外就是PzGr.40型鎢芯穿甲彈,該彈彈體長154毫米,炮口初速為933米每秒,在1000米的距離上面可以擊穿30度傾斜角的96毫米勻質鋼裝甲,只不過後期該炮內部的鎢芯因為鎢礦的短缺而被換成了軟鐵,這使得該彈的穿甲能力大幅下降,遠遠不如PzGr.39型被帽穿甲彈。在破甲彈方面,雖然德國提倡士兵多使用該彈,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破甲彈一般都被用作輔助彈藥,只在近距離發揮作用(因為該彈炮炮口初速低,目標一遠了就會出現炮彈各種飄還帶有明顯下墜的情況)。此外就是用於支援步兵的PzGr.34型高爆彈,炮口初速為550米每秒,最大射程為7600米。可以更換引信以達到在空中提前引爆的目的,此外還可以發射煙霧彈。

▲一名德軍士兵正在從鋼製的彈筒中抽出炮彈(真的是奢侈),此外還可以用三發裝木箱來裝炮彈,比如下圖左下角的木製彈藥箱,後來隨著資源的不足,鋼製的彈筒也就被三發裝的木製手提彈藥箱所逐漸取代了

Pak40不足

首先就是老生常談的產量問題,起初德國人計劃為每個師裝備的反坦克營分別配備36門Pak40反坦克炮,每個團裝備的反坦克連分別配備6門Pak40反坦克炮。但是這一計劃如果實施到每個部隊,那麼Pak40的需求量至少得上萬。製造一門Pak40需要2200工時以及12000馬克的錢,1942年2月首批15門Pak40下線,4月份產量達到了156門,9月交付了279門。這個數字實在是有些難看,後來阿爾德特工廠、古斯特洛夫工廠、奧瑟特蘭工廠又加入了生產,到了1944年7月該炮產量達為1236門,隨後因為盟軍轟炸的原因,這一數值就從來沒有被超越過,整個二戰期間德國一共造了23300多門Pak40,這個產量看似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但是巨大的消耗(消耗最大的1944年一共損失了7595門Pak40)又不得不拿新造的火炮來填,所以直到戰爭結束德國都沒有達到這預期的目的,也就是說作為對抗t-34的制式裝備,Pak40的產量嚴重不夠部隊使用,只能優先供給給特定的部隊。

▲一輛為東線複雜地形而設計的RSO履帶牽引車牽引著一輛Pak40反坦克炮,此外德國人還在這輛牽引車的基礎上改造出了一輛自行火炮,下面在再詳細講解

▲斯泰爾公司用自家的「斯泰爾1500A輕型卡車」所升級的RSO(Raupenschlepper Ost)這種車專門負責東線的運輸任務,固又被稱之為東線拖車

因為資源的有限,除了火炮產量,該炮炮彈的產量有時候還不夠部隊消耗,而且生產的炮彈參差不齊,穿深也就遠遠低於上面的數值,平均擊毀一輛蘇聯坦克需要9發炮彈。除了火炮和彈藥的產量,還有一個問題嚴重困擾著Pak40(嚴格來說是困擾著所有的牽引式火炮),那就是機動問題,Pak40反坦克炮體型巨大不容易移動(尤其是在道路系統不發達的蘇聯),最要命的是德國向來缺少牽引車,這個問題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畢竟火力再好沒有機動性也是白搭。這時候號稱全歐洲撿破爛的德軍開始發功了,盡一切能力開始搜刮繳獲到的法、蘇、英等國牽引車,然後用它們來牽引各式的火炮。不過總這樣靠別人的東西過日子也不是辦法,於是德軍開始打起了用各種繳獲或者是自家輕型坦克改造自行反坦克炮的想法,這樣就可以利用那些沒用裝甲車輛的底盤,將Pak40的威力發揮到極致。

Pak40自行反坦克炮版本

由於當時的德國人將Pak40搬到了一切能搬的裝甲車輛上面,下面我就以圖集的方式來介紹一下Pak40的自行反坦克炮版本:

▲首先就是勞模251型裝甲車搭載Pak40的版本

▲德國佔領法國後,繳獲了大約50輛法制FCM36坦克,後來大概十幾輛被裝上了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這個版本就被稱之為黃鼠狼1,後被編入德軍第21裝甲師

▲上文提到的RSO牽引車版本,這種集機動、火力與低造價於一身的自行反坦克炮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德國軍方的推崇,斯太爾公司更是誇下海口月產300輛,可是實際的產量總共不到100輛,而且性能很差勁,究其原因就是當初被當做優點的底盤,這種便宜的底盤發動機噪聲過大、時速過慢、在夏季時引擎容易過熱造成機械故障,而且特別容易著火,也可以說是Pak40自行反坦克炮中最差的一個版本

▲黃鼠狼1(Sd.Kfz.135),用法國「哈奇開斯」H39坦克改造而來,該版本也被稱之為是黃鼠狼1

▲黃鼠狼2,二號F型坦克底盤改造而來,編號Sd.Kfz.131,後來又有一種版本,那就是用繳獲的蘇聯F-22野炮改造而來的,只不過該炮的藥室得到了改造,用來使用Pak40的彈藥,這些車也被稱之為是黃鼠狼2,但是編號為Sd.Kfz.132,實車如下圖

▲黃鼠狼3,用38(t)坦克底盤改造而來的版本,因為底盤來源比較穩定,所以產量高達1400多輛,同樣黃鼠狼3也有用繳獲的蘇聯F-22野炮改造而來的版本,編號Sd.Kfz.138,具體改造過程和黃鼠狼2一樣,編號Sd.Kfz.139,實車如下圖,這些改造車輛雖然為臨時產物,但是其在面對t-34時完全可以應對,唯一的缺點就是車體太高,隱蔽性太差

喜歡的話就點讚關注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第一款專業的反坦克炮,德國3.7cm Pak36的那點故事
    尼採曾經說過: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回以凝視這句話我覺得用在德國人身上挺合適的。一戰時,第一次被坦克攆著走,並且在整個一戰期間被坦克打的最多的是德國人。但在二戰時,將坦克玩的最溜的也是德國人。
  • 脫胎於88毫米高炮的88毫米反坦克炮,德國陸軍又一著名反坦克利器
    的確,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德軍的88炮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不是它的防空能力而是它的反坦克能力,在早期各國坦克都不是很厚的情況下88炮的確是可以「反一切」,但是這麼好用的東西卻不是陸軍,所有88毫米高射炮都是隸屬於德國空軍的,難道這麼好用的東西陸軍不想要嗎?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最早的德國坦克殲擊車雖然二戰德國最早服役的坦克殲擊車,是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1,但是真正從設計上來講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安裝如此大口徑的坦克殲擊車,或者叫自行反坦克炮,思路本身還是很超前的,當時世界主流的反坦克炮不過是37毫米、45毫米,或者英軍的QF2磅炮(40
  • QF20磅炮,英國L7坦克炮的奠基者,二戰坦克炮技術集大成者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英國作為老牌的工業大國,它在火炮技術領域仍然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以17磅炮76.2毫米的口徑,配合APCR穿甲彈等彈藥,讓它成為歐洲西線少數可以從容「獵虎」的反坦克火炮,可見英國的彈藥技術仍然具有領先的地方。
  • 神教的最後吟唱,蘇聯268自行反坦克炮,被自己尷尬到了的裝備
    1946年,172工廠研製M53式152毫米炮,它原打算替換SU-152安裝的ML-20s榴彈炮,將炮口初速度提升到了760米每秒,不過在1948年,安裝了這門火炮的SU-152P測試結果並不理想,在性能方面沒什麼本質變化。
  • Pak系列88毫米反坦克炮,「敲門磚」到「t-34開罐器」的華麗轉變
    在德軍的武器庫中有這麼一件武器,在1000米的距離上可以從容應對當時所有美英蘇等國的坦克,在蘇軍的記載中這種武器從後部400米的距離上甚至可以將t-34坦克打解體,炮塔被掀飛到了5米外,發動機更是散落在了距離坦克15米的區域。
  • 東方斐迪南:曾經世界最強反坦克炮,如今被飛彈取代
    這個炮曾經是世界上最強悍的高膛壓反坦克滑膛炮,國產的120毫米長杆尾翼穩定穿甲彈也曾經是世界上最有威力的穿甲彈。該炮的唯一缺點是後坐力巨大,不太適合安裝在坦克上。由於集團軍和作戰旅有了紅箭10等更多新型反坦克武器,目前該炮已開始迅速退出現役。
  • 二戰: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戰馬長矛戰坦克」的場景了嗎?
    現在我們談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賴以成名的「閃擊戰」比較知名的戰例,閃擊波蘭算是比較經典的,其一當時的波蘭相比於德國,無論是從地域還是人口都不算是一個小國;其二早在一戰時期波蘭就已經完全依附於英法兩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在一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英法掌握著歐洲發展的方向,德國進攻波蘭無疑是挑戰歐洲大陸上英法兩國制定的秩序;其三
  • 德意志軍馬 《坦克世界》中的德國戰車
    技術先進、製作精良、威力強大、立下顯赫戰功……一提到坦克尤其是德國的坦克,很多玩家都會立刻說出這些讚美之詞。而實際上德國的四號坦克、虎式、虎王、黑豹、三號反坦克炮等眾多經典坦克型號,更被眾多熱血男兒所了解,甚至如數家珍!
  • 鼓吹坦克殲擊車,堅持坦克反步兵,火炮反坦克的麥克奈爾將軍
    可是這款坦克的研發方向則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雖然從歐洲戰場上傳回的情報顯示,坦克已經真正成為了左右戰爭的力量。可是美國陸軍畢竟是久疏戰陣,所以說美國陸軍內部對於坦克的性能側重點就成了問題。幾乎是整個美國陸軍都對於坦克是應該進行裝甲作戰,亦或是讓坦克掩護步兵而爭論不休。這一情況完全就是不了解實戰導致的,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言論。
  • 二戰日本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計劃用於本土決戰的反裝甲武器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都缺乏可靠的自行式反坦克武器,儘管日本一直在努力的設計新型號武器,但前線的反饋總是讓日軍不安,盟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仍然是難以應付的目標,在二戰中後期,日本開始研製多種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武器,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Na-TO就是其中一款
  • 令盟軍「談虎色變」的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此後一系列作戰中,德軍對於KV坦克這種裝甲極厚的陸地巡洋艦,幾乎沒有什麼辦法,依靠坦克對付它完全是天方夜譚。蘇軍在明白這種情況以後,更肆無忌憚的使用這種坦克。由於蘇聯前線後勤已經陷入極大的混亂中,很多坦克彈藥嚴重不足。一些KV坦克在打光了攜帶少量彈藥以後,居然仍然繼續衝擊德軍的反坦克炮陣地,將一門門的反坦克炮壓毀。如此囂張的戰術,自然是讓驕傲的德國人無法忍受。
  • 無法對抗T-14坦克?德國最新豹2A7V交付部隊,未來或將換裝130炮
    德國最新豹2A7V交付部隊,未來或將換裝130炮2020年12月6日,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科隆的聯邦國防軍陸軍發展處(AHEntwg)開始對新型豹2A7V主戰坦克進行部隊前驗收測試,以確保新型坦克的性能滿足部隊要求。
  • 二戰坦克之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也被稱為虎式坦克、虎Ⅰ坦克六號坦克,是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的一種重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的設計初衷是為與蘇聯的T34相匹敵,因當時的德軍裝甲部隊中沒有一款坦克能夠和T34坦克相抗衡,於是虎式重型坦克的設計方案應運而生。
  • 我軍這型100毫米反坦克炮威力遠超國外105炮,為何最終命運悽慘
    【軍武次位面】作者:皮島總兵中國當今的坦克炮和輪式突擊車的火炮無非就是125毫米滑膛炮和105毫米線膛炮兩種,但是事實上在這兩門裝甲兵的主力火炮之前,中國還研製了一種120毫米的高膛壓滑膛炮和一中100毫米口徑滑膛炮,前者使用在被譽為東方費迪南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上面,後者被使用在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按照古德裡安的思路,德國將有兩款中型坦克擔任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一種是戰鬥坦克定位,配備高初速坦克炮,裝甲較為薄弱,機動性較好的中型坦克,也就是三號中型坦克,它的作戰目標是對付敵方坦克。因此在波蘭戰役裡,獲得勳章的大多是三號中型坦克的車組成員,至於四號中型坦克則是聲名不顯,獲得勳章的人也少之又少。在法國戰役之前雖然有推出了D型這個側後防禦提升到20毫米的改進型,但是它的表現依舊不怎麼樣。
  • 納粹德軍的噩夢:被譽為史達林鐵拳的蘇聯ISU-152自行反坦克炮
    ISU-152自行反坦克炮蘇聯軍工設計人員根據軍方對該自行火炮的性能要求及SU-152自行火炮設計經驗,決定在最新研製成功的IS重型坦克底盤基礎上生產出一種符合軍方要求的重型自行火炮。一輛被擊毀的ISU-152自行反坦克炮1944年夏,德軍戰鬥力極強的第502重型裝甲營在戰鬥中有一半的坦克被ISU反坦克炮的火力所摧毀。
  • 88炮一夜成名,本是防空炮出身,卻曾以打坦克而出名
    今天的主角是二戰時期的德國88炮,這是著名火炮商克虜伯公司研發的,當時的設計人員認為飛機會成為未來的主站力量,而且會飛得更高,他們大膽的設計出了88毫米的大口徑。不得不說88炮性能的確優良,可實現360度無死角射擊,初速度達到了每秒820米,比當時主流步槍還快,最大防空射程為9900米,平射最大射程為15000米,所以用它來打飛機毫不費力。在防控領域表現很出色,它和其他高炮組成的火網,僅僅在1944年就擊落了對方6400多架飛機。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款本是防空炮出身的88炮曾以打坦克而出了名。
  • 無敵88高射炮不去打飛機,平射猛轟坦克,真是隆美爾發明的麼?
    一直以來,很多媒體將隆美爾在法國戰役時指揮第七裝甲師用88毫米高射炮放平了打法國坦克的情景描繪得很傳神,認為是隆美爾首創了高射炮打坦克的戰例。那麼,無敵88高射炮平射打坦克,到底是不是隆美爾發明的?最著名的高射炮用於平射的例子就是德國的88毫米高射炮。1940年5月,德國在進攻法國時,德軍的一個88毫米高射炮連和法國軍隊不期而遇,當時法國軍隊裝備有多輛坦克,佔據極大的優勢。緊急情況下,這個連將正準備對空作戰的88毫米高射炮放倒進行平射,很快就敲掉了衝到跟前的坦克,從此88毫米高射炮又多了一個主要用途,成為德軍「新型」反坦克主力武器。
  • 二戰德國動物園奠基者一號坦克,有些跑得飛快,有些特別抗揍
    德軍將少量投入了西班牙戰爭,它們曝出引擎過熱、裝甲太薄、火力太弱的問題,西班牙軍隊將其中一些安裝25毫米反坦克炮使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火力。7.92毫米反坦克槍彈藥,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26毫米鋼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