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交響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2021-03-02 古典音樂

 Beethoven Symp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d小調第九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因為樂曲第四樂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後人稱之為「合唱交響曲」。這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該作品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即獲得巨大的成功,雷鳴般的掌聲竟達五次之多。

         這部交響樂構思廣闊,思想深刻,形象豐富多樣,它擴大了交響樂的規模和範圍,超出了當時的體裁和規範,變成由交響樂隊、合唱隊和獨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偉而充滿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壯麗頌歌。作者通過這部作品表達了人類尋求自由的鬥爭意志,並堅信這個鬥爭最後一定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人類必將獲得歡樂和團結友愛。

        這部作品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曲的,也是該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

        從作品的醞釀到完成,第九交響曲傾盡了貝多芬數十年的心血,是其音樂生涯的登峰造極之作。全曲從頭至尾的演奏時間至少需要一個小時以上,但並無任何冗長拖沓之感。

作品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略呈莊嚴的快板,d小調,2/4拍子,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嚴峻有力,表現了艱苦鬥爭的形象,充滿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壯的色彩,這一主題最開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下由弦樂部分奏出,而後逐漸加強,直至整個樂隊奏出威嚴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題。

        第二樂章,極活潑的快板,d小調,3/4拍子,龐大的詼諧曲式。貝多芬打破了古典交響樂中第二樂章為慢板的傳統。這一樂章的主題明朗振奮,充滿了前進的動力,具有精力充沛的奧地利民間舞曲的特徵,但其中還帶有不安的情緒。

        第三樂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調,4/4拍,不規則的變奏曲式。兩個主題,其中第一主題充滿了靜觀的沉思,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樂章,急板,D大調,4/4拍。在主題「歡樂頌」開始之前,音樂經歷了長時間的器樂部分演奏的痛苦經歷,含有對前三個樂章的回憶。整個樂章的核心是合唱的「歡樂頌」主題,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整個交響曲的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

 

【歡迎加入「古典音樂」微信朋友圈】 1、查找微信公眾帳號:古典音樂;2、或搜索微信號:enjoyGUDIAN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你的朋友。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富特文格勒指揮柏林愛樂演出的貝九(建議在WiFi下收看)。

相關焦點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
    樂曲概述d小調第九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因為樂曲第四樂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後人稱之為「合唱交響曲」。這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該作品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即獲得巨大的成功,雷鳴般的掌聲竟達五次之多。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背後的故事
    上周的美文朗讀介紹了席勒的《歡樂頌》,這部德語文學經典也因被運用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終章的大合唱中為人所熟知。就是這樣一聲巨響,一次巨大的進步,衝破了所有界限,以至於其他的作曲家只能望洋興嘆,此後幾十年再沒一部交響曲能與之相提並論。評論家們寫道:「(這部作品的)終章完美得無以復加」,「誰還能超越這非凡的高度呢?」現在大家應該都猜到了,這就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響曲》。
  • 蘋果年度精選作品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由資深交響樂應用開發商 Touch Press 推出的《Beethoven’s 9th Symphony》(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下載),是一款帶有科普和欣賞性質的音樂應用,當中包含了 Ferenc Fricsay、Herbert von Karajan、Leonard Bernstein、John Eliot Gardiner
  • 秋帆導讀:走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還記得上次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新年音樂會上的演奏曲目之一,《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嗎?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是他在1819年至1824年間創作的一部大型四樂章交響曲。這部交響曲被公認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其中它的第四樂章,因為加入了大合唱的緣故,使《第九交響曲》又多了一個名字「合唱交響曲」。
  • 貝多芬與《第九交響曲》,「歡樂女神聖潔美麗……」 的旋律從這裡...
    演出《第九交響曲》不僅需要一 個大型的管弦樂隊和一個同樣龐大的合唱團,還需要一名優秀的指揮及其特殊的音樂項目經驗。此外,作為貝多芬極具代表性的遺世之作,《第九交響曲》還直接體現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是因為如此,《第九交響曲》的總譜同他創作的《莊嚴彌撒》(Missa Solemnis )總譜一起,於 1845年被砌進了位于波恩的貝多芬紀念碑底座內。
  • 一生必聽的音樂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兄弟們,星空的高處,定住著慈愛的天父。擁抱吧,萬民!這一吻送給全世界!歡樂,天國的火花,極樂世界的仙姬。歡樂,天國的火花!        1824年5月7日,當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凱倫特納託爾劇院首演結束了最後一個音符後,長久等待的歡呼聲重新回到了貝多芬什麼都無法聽見的耳中。
  • 經典盛宴:《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的這部作品,確實是對樂團樂手的嚴峻考驗,有不少段落演奏起來頗具難度,需要樂手有紮實的功底和優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響曲》也是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聲的交響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難度的段落令當時參加首演排練的歌唱家的表現不夠完美,而使貝多芬惱怒。綜合這些因素,第一次合練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議貝多芬改動某些段落,以減小表現上的難度。但是對藝術追求完美的樂聖堅持自己的理念,沒有改動一個音符。
  •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音樂會——「歡樂頌」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失聰,身體狀況急劇惡化,同時還面臨家庭問題的紛擾,在身心遭受雙重折磨的情況下,貝多芬­­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2001年,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樂譜原稿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記憶工程的文化遺產名單,也是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音樂作品,這應該也是在作曲家逝世175年後對其最美好的緬懷。
  • 《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席勒於1803年對《An die Freude》進行修改,刪減了部分詞句,貝多芬在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中所使用的歌詞,便是以席勒1803年版本的《An die Freude》為基礎。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 第九交響曲死亡詛咒是怎麼回事,貝多芬、舒伯特等紛紛中咒
    其實這和一個詛咒有關,就是第九交響曲死亡詛咒,今天小編和大家來一探究竟。第九交響曲死亡詛咒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詛咒最早始於1827年貝多芬去世。貝多芬寫完了舉世聞名的第九交響曲後就去世了,該組曲被認為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留下尚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而在貝多芬之後,開始陸續有音樂家在完成第九交響曲後死去,於是大家開始慢慢認為這是一個奇怪的魔咒。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Symphonie No 9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D小調)又稱《合唱交響曲》。這是由於它的終樂章(第四樂章)採用了混聲四部合唱。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來說,《第九交響曲》都是交響曲史上金字塔,是裡程碑式的名作。《第九交響曲》表現了貝多芬「通過鬥爭取得勝利」的信念,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藝術觀與世界觀,是名副其實的對人道主義的不朽的讚歌。羅曼·羅蘭曾說:貝多芬一方面讚頌「個性的人面「他讚頌在現實的大地上牢牢地紮下根的人類共同體,讚頌在神靈下綜合起來的一切民族的同胞愛這一巨大的希望。
  • 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
  • 「那些激動人心的交響曲」聆聽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歷史上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把交響曲發展到了最成熟的階段,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發展到了最巔峰的狀態和一個新的境界。現今影視劇的配樂片段,與流行音樂的旋律都有取材於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貝多芬一生創作的九大交響樂作品。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App中文版3月5日上線
    DG唱片公司聯合Touchpress開發的古典音樂App——貝多芬第九交響曲(Beethoven’s9th Symphony)英文版於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歷史上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把交響曲發展到了最成熟的階段,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發展到了最巔峰的狀態和一個新的境界。現今影視劇的配樂片段,與流行音樂的旋律都有取材於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貝多芬一生創作的九大交響樂作品。
  • 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之後是怎麼譜曲的?《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
    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之後是怎麼譜曲的?《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音樂家,也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創作了九部交響曲,像《英雄交響樂》、《命運交響樂》、《田園交呼樂》、《合唱交響樂》等在全球都聯名遐邇,可以說他的一生為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我信在傾聽著他那美好的音樂時,又有誰能想到他的一生卻經歷了數不清的磨難呢?貝多芬出生於音樂世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音樂。
  • 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
    去年(2019)是「指揮帝王」卡拉揚111周年的誕辰,回顧其璀璨的藝術人生中無數精彩的錄音作品,值得一提的必然有他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交響曲。這樣的愉悅感在史詩般《第九交響曲》最後一個樂章那令人激動的演奏以及富有表現力的歌唱中,達到了極致。
  • 湖南寧夏兩大樂團攜手演繹《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音樂季收官
    這也是長沙交響樂團2020貝多芬音樂季的收官演出。紅網時刻12月5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李佳蔚 攝影 朱寒冰)今晚,「湘」遇寧夏·湖南寧夏文化藝術周·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長沙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這也是長沙交響樂團2020貝多芬音樂季的收官演出。
  • 憶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初演現場,以及反差巨大的收入比
    憶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初演現場,以及反差巨大的收入比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於1770年12月17日,逝世於1827年3月26日。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的貧窮家庭。
  • 如何更好地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是「樂聖」貝多芬1819年至1824年間創作的一部大型四樂章交響曲,因破天荒於第四樂章加入大型合唱,也稱「合唱交響曲」。該曲合唱部分以詩人席勒的《歡樂頌》 為詞,成就了作品最知名的主題,也成為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