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第九交響曲App中文版3月5日上線

2021-03-02 環球音樂古典及爵士

DG唱片公司聯合Touchpress開發的古典音樂App——貝多芬第九交響曲(Beethoven’s9th Symphony)英文版於2013年5月一經上線便迅速在世界範圍內掀起古典狂潮,上線首周即成為蘋果店「編輯之選」,並被英國《衛報》推選為「當周最佳應用」;隨後在美國、加拿大、德國、芬蘭、紐西蘭、瑞典、韓國等十國,躋身所有類型行動應用程式最受歡迎前五名。同時,還成為皇家愛樂協會音樂獎創意傳播獎(RPSMusic Award for Creative Communication)得主, 此外,在萬眾矚目的蘋果全球研發者大會上,「貝九」位列蘋果公司「全球500億下載App」之一。對於一款以古典音樂為內容的App產品來說,以上成績足以證明其價值與卓越品質。截止目前,全球累計下載次數已逾百萬。

為使廣大中國用戶可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樂聖」貝多芬的這一傑作,貝多芬第九交響曲App簡體中文版已於2015年3月5日在中國蘋果店上線。

「貝九」呈現DG四套經典錄音版本。通過一個個富於巧思的設計界面,使您前所未有地體悟這一標誌性作品的音樂內涵。

特色功能包括:

四位傳奇指揮大師的演出版本:萊昂納德·伯恩斯坦(維也納愛樂樂團,1979,並附指揮家採訪視頻) ,約翰·艾略特·加德納(革命與浪漫管弦樂團,1992),費倫茨·弗裡喬伊(柏林愛樂樂團,1958),及赫伯特·馮·卡拉揚(柏林愛樂樂團,1962)。跨越半個世紀的四套錄音為您一次呈現。

實時切換:任何時刻,輕輕一觸即可隨意切換版本,繼續聆聽。一個音符開始在一個十年,結束在另一個十年。

發現「節拍地圖」:突破性的演出視覺化,顯示了音樂進行中樂團不同部分的脈衝。

探索音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帶您倘佯在貝多芬的晚期傑作中 – 跟隨樂譜或1825年的手稿,精確鎖定,與音樂同步。

•專家加盟:Ipad版包括觀看超過90分鐘特別錄製的採訪視頻,13位音樂家、作曲家及指揮家,包括約翰•艾略特•加德納,古斯塔沃•杜達梅爾和柏林愛樂樂團成員的真知灼見。

•交響樂的故事:您在Ipad版中還可以了解到關於貝多芬的詳盡介紹以及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由鋼琴家,作曲家兼播音員大衛•歐文諾裡斯的實時分析與評論。

「貝九」中文版App支持iPhone,iPod Touch及iPad下載使用,您將免費獲得兩分鐘作品收聽,並可通過應用內購買解鎖完整應用視聽體驗。

中文版上線特別優惠價:

iPhone & iPodTouch: $2.99/18¥ iPad: $9.99 / 68¥


此外,由Touchpress 開發,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Beethoven’s 9thSymphony)在內的共三款音樂App產品均獲得皇家愛樂協會音樂獎創意傳播大獎(RPS Music Award forCreative Communication), 其餘兩款名為:管弦樂團(The Orchestra), 李斯特奏鳴曲(The Liszt Sonata),其中管弦樂團(The Orchestra)中文版App已於2015年1月上線。

貝九App Iphone版介紹:

貝九App Ipad版介紹:

相關焦點

  • 如何更好地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是「樂聖」貝多芬1819年至1824年間創作的一部大型四樂章交響曲,因破天荒於第四樂章加入大型合唱,也稱「合唱交響曲」。該曲合唱部分以詩人席勒的《歡樂頌》 為詞,成就了作品最知名的主題,也成為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
  • 秋帆導讀:走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還記得上次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新年音樂會上的演奏曲目之一,《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嗎?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是他在1819年至1824年間創作的一部大型四樂章交響曲。這部交響曲被公認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其中它的第四樂章,因為加入了大合唱的緣故,使《第九交響曲》又多了一個名字「合唱交響曲」。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
    樂曲概述d小調第九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因為樂曲第四樂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後人稱之為「合唱交響曲」。這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該作品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即獲得巨大的成功,雷鳴般的掌聲竟達五次之多。
  • 《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席勒於1803年對《An die Freude》進行修改,刪減了部分詞句,貝多芬在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中所使用的歌詞,便是以席勒1803年版本的《An die Freude》為基礎。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柏林愛樂樂團/卡拉揚  第1 - 3樂章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來說,《第九交響曲》都是交響曲史上金字塔,是裡程碑式的名作。《第九交響曲》表現了貝多芬「通過鬥爭取得勝利」的信念,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藝術觀與世界觀,是名副其實的對人道主義的不朽的讚歌。羅曼·羅蘭曾說:貝多芬一方面讚頌「個性的人面「他讚頌在現實的大地上牢牢地紮下根的人類共同體,讚頌在神靈下綜合起來的一切民族的同胞愛這一巨大的希望。
  • 經典盛宴:《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的這部作品,確實是對樂團樂手的嚴峻考驗,有不少段落演奏起來頗具難度,需要樂手有紮實的功底和優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響曲》也是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聲的交響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難度的段落令當時參加首演排練的歌唱家的表現不夠完美,而使貝多芬惱怒。綜合這些因素,第一次合練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議貝多芬改動某些段落,以減小表現上的難度。但是對藝術追求完美的樂聖堅持自己的理念,沒有改動一個音符。
  • 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
  • 【周末交響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Beethoven Symp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d小調第九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        這部作品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曲的,也是該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
  • 貝多芬與《第九交響曲》,「歡樂女神聖潔美麗……」 的旋律從這裡...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 一生必聽的音樂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兄弟們,星空的高處,定住著慈愛的天父。擁抱吧,萬民!這一吻送給全世界!歡樂,天國的火花,極樂世界的仙姬。歡樂,天國的火花!        1824年5月7日,當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凱倫特納託爾劇院首演結束了最後一個音符後,長久等待的歡呼聲重新回到了貝多芬什麼都無法聽見的耳中。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背後的故事
    上周的美文朗讀介紹了席勒的《歡樂頌》,這部德語文學經典也因被運用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終章的大合唱中為人所熟知。就是這樣一聲巨響,一次巨大的進步,衝破了所有界限,以至於其他的作曲家只能望洋興嘆,此後幾十年再沒一部交響曲能與之相提並論。評論家們寫道:「(這部作品的)終章完美得無以復加」,「誰還能超越這非凡的高度呢?」現在大家應該都猜到了,這就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響曲》。
  •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音樂會——「歡樂頌」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失聰,身體狀況急劇惡化,同時還面臨家庭問題的紛擾,在身心遭受雙重折磨的情況下,貝多芬­­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第九交響曲》被評論家們公認為是最難以超越的作品,正如華格納所說:「貝多芬死後,任何人都無法在交響曲方面有所逾越。」
  • 「回憶」中的貝多芬交響曲
    第一、九交響曲是指揮法國國家廣播樂團,第二至八交響曲是指揮波士頓樂團,第一交響曲是1950年6月25日的現場實況;「第二」是1938年12月和1939年4月的錄音;「第三」是1945年10月的錄音;「第四」是1943年3月6日的現場實況;「第五」是1944年11月的錄音;「第六」是1943年10月23日的現場實況;「第七」是1944年1月8日錄音;「第八」是1936年12月錄音
  • 一萬人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大合唱
    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被譽為是神作,似乎不太需要多做介紹,《第九號交響曲》
  • 湖南寧夏兩大樂團攜手演繹《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音樂季收官
    12月5日晚,「湘」遇寧夏·湖南寧夏文化藝術周·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長沙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紅網時刻12月5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李佳蔚 攝影 朱寒冰)今晚,「湘」遇寧夏·湖南寧夏文化藝術周·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長沙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這也是長沙交響樂團2020貝多芬音樂季的收官演出。
  • (簡體中文版)薦樂系列之七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 !」
    順帶一提的是,十年前入手的第一塊古典音樂專輯就有這部作品,當時一度以為《歡樂頌》的旋律只是「山寨」之作,這部《合唱幻想曲》才是所謂「正版」,但沒隔多久後入手的第一部貝多芬交響曲、也是今天的主角第九交響曲,實實在在地打了自己的臉。
  • 【音樂欣賞】「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
    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末樂章主題,正是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壓卷之作。貝多芬首次將合唱引入交響曲形式,氣勢恢宏,第九交響曲因此又名「合唱交響曲「。今天就請大家來欣賞一下卡拉揚指揮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原作:樂章一開始是一個對話。樂隊奏出前面幾個樂章的部分主題,而大提琴聲部卻一直在否定。直到3分鐘處,輕輕響起歡樂頌的主題。而6分鐘開始,進入合唱部分。
  • 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
    >5日出生於莫扎特故居——奧地利的薩爾斯堡。這樣的愉悅感在史詩般《第九交響曲》最後一個樂章那令人激動的演奏以及富有表現力的歌唱中,達到了極致。b flat najour.op.60CD3 67'17symphony no.5 in c mjnor.op.67symphony no.6 "pastoral" in f major.op.68CD4 60'30symphony no.7 in a major.op.92
  • 蘋果年度精選作品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由資深交響樂應用開發商 Touch Press 推出的《Beethoven’s 9th Symphony》(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下載),是一款帶有科普和欣賞性質的音樂應用,當中包含了 Ferenc Fricsay、Herbert von Karajan、Leonard Bernstein、John Eliot Gardiner
  • 第九交響曲死亡詛咒是怎麼回事,貝多芬、舒伯特等紛紛中咒
    其實這和一個詛咒有關,就是第九交響曲死亡詛咒,今天小編和大家來一探究竟。第九交響曲死亡詛咒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詛咒最早始於1827年貝多芬去世。貝多芬寫完了舉世聞名的第九交響曲後就去世了,該組曲被認為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留下尚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而在貝多芬之後,開始陸續有音樂家在完成第九交響曲後死去,於是大家開始慢慢認為這是一個奇怪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