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千萬別忘記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2021-02-23 無錫膠山寺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首先,此話是道濟禪師所云,可是,悲哀就悲哀在人們忘記了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藉口。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說的是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現在的重慶時,在城外的廟裡駐紮,強迫裡面的和尚吃肉,當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攻城後不屠城,我就吃肉。結果張獻忠答應了他。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他是為了數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流傳甚廣,但是世人僅知濟公的此句,卻不知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致使前述謬說流傳至今,招致口業,貽害非淺。
  我們知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煩惱覆蓋,佛性不能顯現,若殺生吃肉必得多病短命的果報,來世還要做畜生償還命債。只有大神通聖人在特定情況下,為度眾生才示現吃肉,以掩蓋聖人之本,而其中密意凡夫不可能明白,濟公吃了兩隻死鴿可以吐出兩隻活鴿來。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儘管吃肉,作不到的話還是老老實實持戒吧!獅子跳的過去的懸崖,兔子去跳只能摔死。普通人沒資格模仿大成就者的不共行為。

       

問:很多人喝酒吃肉時,會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為自己找藉口,請問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答:這種話是佛菩薩應化在六道裡,特殊狀況之下教人開悟的。對於一個持齋、持戒很嚴,他非常執著,分別心很重,貪瞋痴慢都不肯放下,所以菩薩用這個示現。持戒在末法是非常必要的,是對的,但是只有持戒的外在形式,內心的分別執著放不下是沒有用的。像濟公長老、金山活佛,他專門就是對付這種修行人的。他什麼忌諱都沒有,所以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他心裡真有佛。他確實對人、對事、對物他沒有對立,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是阿羅漢,沒有分別就是菩薩,這個我們都講得很清楚。你還有執著,戒持得再好,齋持得再好,也不能明心見性。

         所以他只是幫你開竅,不是叫你不持齋,不是叫你破戒,不是的!他不是這個意思;他的當機眾是持戒很嚴格但依然有執著的修行人。這是提醒有一定修行的人,幫助你破謎開悟。佛陀在涅磐之際對弟子們說:以戒為師。顯示了佛教的本質。 所謂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得慧。這足以明了戒律的必要和重要性。而這四句話只是告訴持外在戒很好依然內心執著的你要更重視實質的修行。形式是對外的。真正功夫得力,不是外相,這個一定要懂得。真正功夫得力是放下。所以你沒有放下,那都叫世間法,放下才叫出世間法。我們在《華嚴經》上講得很多,諸位要細心去體會。  所以千萬不要再斷章取義的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的前兩句為殺生吃肉滿足口腹之慾的藉口,肆意流傳,招致口業,貽害非淺。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結一段佛緣  解千萬困惑 ----

請 關 注

寺院電話:0510-88784691

匯款帳號:10-650801040018388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安鎮支行

收款戶名:無錫市安鎮膠山寺

相關焦點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若見有人吃素或忌諱什麼,則勸說何必執著呢,「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嘛。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 此兩句偈子最早是濟公活佛道濟和尚為破人執著所言,破山和尚也是引用。但世人不知,濟公活佛全偈子如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活佛
  • 佛祖主題火鍋店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高雄這家佛祖主題火鍋店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全句是「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活佛)【科普一小下】「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後面兩句話著實嚇人!(人人必知)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全文你知道嗎?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濟公活佛流傳下來的一句話,但是大家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濟公活佛還有後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甚至有些人見到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佛都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說法貽害非淺,使很多人混淆了聖凡、德性和修德,是邪見。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的後半句是什麼?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濟公活佛 請看好:前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別高興太早,後兩句才是精髓所在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是濟公時常講的一句話,雖然他對佛家的清規戒律看似視若無睹,但他卻有著一副俠義和慈悲的好心腸,所以無論他去到哪裡都很受老百姓的敬仰,且被很多人尊稱為「活佛」。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兩句話你知道嗎
    ,佛祖心中留。」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有人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個說法對嗎?我們千萬不要理解偏了,把這句話當成殺生吃肉滿足口腹之慾的藉口。「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還有一個悲壯的典故。
  •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什麼意思?精華全在下半句!
    關於戒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而且是這句俗語的精華所在。但是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所以人們常常會對這句俗語產生誤解,認為出家人破戒算不上什麼大事,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如何並不重要。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至於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我們繼續往下看。
  • 捋一捋「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的由來
    「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這句話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上開始流傳所謂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猶如進魔道」。為此還有兩個版本的來源,一個版本是那位鞋兒破,帽兒破的濟公和尚說的。另一個版本是明朝末年破山禪師阻止張獻忠屠殺村民,為救百姓時說的,或者某朝某代某僧人為救百姓被逼吃肉時說的。總之,這四句話的真相和來源眾說紛紜,所以今天試著捋一捋。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你可知道後面一句是什麼?
    【按】濟公活佛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人們貪口福吃肉的依據。但是世人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濟公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或者說「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致使謬種流傳,遺害非淺。印光大師對妄學濟公吃肉喝酒的邪見斥之甚詳,下面摘錄幾段印祖開示,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除心中的疑惑。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後半句,你卻不知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活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甚廣,幾乎成為一般俗人和不知真正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藉口。山賊不好一口拒絕,於是拿出一些酒肉對禪師說:「和尚,我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吃了這些灑肉,我就放過這些人,決不食言。」眾人譁然!修行人飲酒食肉,開齋破戒,必被打入畜道成餓鬼,受無量苦。只見禪師拿起酒杯,氣定神閒地說:「我以酒代茶,以肉作菜,請。」說完一吃而盡,面不改色。山賊為之一驚,因有言在先,只好放過所有的人。
  • 嘉偉的世界:酒肉穿腸過
    所謂燈影裡快意人生,交盞間滴酒不留。大塊肉,大杯酒,成為他們享受生活的信條。而當這些食肉者與素食主義者在飯桌上相遇的時候,鍾意肉的朋友,總喜歡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流傳甚廣的說話,來勸說那些偏愛素食的朋友——何必執著。
  • 濟公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還有後面兩句,你知道嗎?】
    問:我想問,佛教人們的心都是向善的嗎?真正信佛的人都是善的嗎?各位師兄也是如此的嗎?柳:佛教是佛法的教育,但凡教育,都有個不斷進步、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哪天信了佛,就一夜之間變成聖人了。佛在心中,是不是做什麼只要心中有佛就是不是可以了?不用太在意義其它?柳:心中有戀人,也不用見面了,也不用聯繫了,你心裡愛他(她)就行了,可以不? 聖人做事有聖人的道理,不要只看到表相。濟公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後面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大家只看到前面句,卻忽略了後兩句。同樣是回眸一笑,西施一笑百媚生,東施也效顰,就未必顛倒眾生了。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遊客香火錢最終去哪了?看完就懂了
    除了寺廟和僧人的日常開銷外,功德箱裡的香火錢也被用來進行寺廟裡的慈善活動,通過慈善活動,宣揚佛祖「普度眾生」的思想。另外就是進行一些法規活動,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宣講佛法,是佛教的特有活動,很能體現佛教的特點。
  • 佛教:為什麼濟公酒肉穿腸過,還能證得羅漢果,這不是犯戒了嗎
    有弟子曾經問過佛陀:「未來佛陀不在人間,人們當如何?」佛陀答曰:「以戒為師,以法為師。」說明戒律在佛教中的重要性。為什麼佛陀如此的看重戒律?因為佛陀的法門也叫做「戒定慧」,先戒去人的一切心,然後才能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最後證悟出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