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濟公酒肉穿腸過,還能證得羅漢果,這不是犯戒了嗎

2020-12-24 法妙明心

佛陀開悟之後看出人因為無明才無法見心明性,更無法證得果位,所以傳法之後就規定了一些戒律,目的是想通過這些戒律讓自己的弟子放下塵世間的執迷心,因此走入了遠離塵世間的一種修法。

有弟子曾經問過佛陀:「未來佛陀不在人間,人們當如何?」佛陀答曰:「以戒為師,以法為師。」說明戒律在佛教中的重要性。為什麼佛陀如此的看重戒律?因為佛陀的法門也叫做「戒定慧」,先戒去人的一切心,然後才能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最後證悟出自己的東西。

佛教在唐朝的時候得到盛傳,並發展為大乘佛教,同時也是繼承了原始佛教的戒律,並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戒律,因為大乘佛教認為他們修的是菩薩法,要求更加的嚴格。既然戒律這麼重要,可能就有人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濟公酒肉穿腸過,還能證得羅漢果,這不是犯戒了嗎,難道戒律本身就是一種形式?

並不能這樣去看待問題,我們應該要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條件。濟公是我們熟知的一位得道高僧,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他喝酒吃肉,甚至最為喜歡的就是吃狗肉,並在靈隱寺的時候故意捉弄自己的師兄。而他經典的一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被後人拿來當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滿足口腹之慾的「證明」。甚至是看到有持戒修行的人吃素,也會用這個話來打趣。

實際上這樣的行為是混淆了概念,人們只是知道這前面的兩句話,卻不知道濟公還說了另外兩句話,這個才是最為關鍵的話「眾生若學我,必然墮魔道」。為什麼會這樣說?首先我們要知道濟公已經是得道之人,他的心並不在任何的事物上面,也就沒有我執和執迷,唯有的就是空相。另外他通過這樣的行為告訴給後人,吃肉一樣可以修佛,但不是讓你執迷於吃肉。

另外我們知道濟公原本是靈隱寺的僧人,靈隱寺原本就是香火鼎盛,僧人自然不涉及到食物來源問題,但是他自從被趕出靈隱寺之後,就要自己去乞討食物了,那其中就可能有肉,我們知道在原始佛教中,佛陀並沒有特意的去讓弟子去戒肉,但是有戒葷的說法。

葷並非是指肉,而是後輩人混淆了這個概念,要知道葷是草字頭,必然是和植物有關係的,實際上指的是蔥姜蒜這類有很大氣味的食物,特別是吃了蒜,幾個小時之內整個人的氣味都是非常難聞的。所以濟公別人給什麼他就吃什麼,而且到了他那個境界,戒律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已經到了戒定慧的「慧」層次,世間的一切皆是迷幻唯有心中有佛。

所以還作為普通人或者尚在修行之人,就應該要恪守戒律,不可肆意妄為。否者放縱的只能是滿足自己欲望的內心。願大家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全文你知道嗎?
    點擊肖慧者,輕鬆關注看更多濟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瘋顛,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但確是一位學問淵博
  • 捋一捋「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的由來
    「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這句話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上開始流傳所謂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猶如進魔道」。為此還有兩個版本的來源,一個版本是那位鞋兒破,帽兒破的濟公和尚說的。另一個版本是明朝末年破山禪師阻止張獻忠屠殺村民,為救百姓時說的,或者某朝某代某僧人為救百姓被逼吃肉時說的。總之,這四句話的真相和來源眾說紛紜,所以今天試著捋一捋。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活佛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濟公活佛           請看好:前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的後半句是什麼?
    ----濟公活佛 請看好:前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這句話流傳甚廣,幾乎成為一般人和不知佛法者勸人吃肉飲酒的依據。若見有人吃素或忌諱什麼,則勸說何必執著呢,「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嘛。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但世人不知,濟公活佛全偈子如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兩句話你知道嗎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有人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個說法對嗎?我們千萬不要理解偏了,把這句話當成殺生吃肉滿足口腹之慾的藉口。「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還有一個悲壯的典故。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別高興太早,後兩句才是精髓所在
    但是,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卻經常會看到一些佛教中人完全無視這些規矩的存在,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濟公活佛」。 濟公,俗名李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少年時的濟公由於受到了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的家族文化之薰陶,潛移默化之下,就產生了方外出家的念頭。於是濟公就在弱冠之年皈依了佛門,並得法號道濟,後由靈隱寺的「佛海禪師」為其授具足戒。
  • 佛祖主題火鍋店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高雄這家佛祖主題火鍋店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全句是「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活佛)【科普一小下】「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
  • 佛教正宗是如何評價濟公這一類酒肉和尚的?
    要看佛教人士對於道濟的看法,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1道濟是被神化的僧人,歷史上確有其人。2他是在佛寺裡得到香火供奉的。大多數情況下,又不是放在羅漢堂正殿供奉的,卻是安置在房梁上。3很多佛教人士講戒律的時候會提到濟公的例子,「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但都要加上後面兩句。4民國時期高僧印光法師談濟公「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癲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凡佛菩薩現身,若是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
  •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什麼意思?精華全在下半句!
    身為和尚若是不能遵循這五條戒律,就會受到處罰,輕則被罰抄經書或是以孤立他的方式讓其懺悔,重則除去僧籍逐出寺廟。關於戒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而且是這句俗語的精華所在。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嘉偉的世界:酒肉穿腸過
    而當這些食肉者與素食主義者在飯桌上相遇的時候,鍾意肉的朋友,總喜歡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流傳甚廣的說話,來勸說那些偏愛素食的朋友——何必執著。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肉,一邊就講出了這句話。原來,他是為了挽救數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很顯然,那些將「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作為貪口福食肉依據的人,原來是在偷換概念,而如果當中有一些是自稱學佛的人的話,那樣,他們的理解就一定是有偏差了。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千萬別忘記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藉口。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你可知道後面一句是什麼?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江浙佛教公眾號【按】濟公活佛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人們貪口福吃肉的依據。但是世人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濟公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或者說「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致使謬種流傳,遺害非淺。印光大師對妄學濟公吃肉喝酒的邪見斥之甚詳,下面摘錄幾段印祖開示,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除心中的疑惑。
  • 改編的濟公你聽過嗎?
    今天看了華晨宇改編的濟公,沒想到他對這個經典也有興趣。花花改編的這個版本有流行因素,還有他自己的風格在裡面。他不僅改變了唱法,歌詞也有很多變動,他增加了一句酒肉穿腸過。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百聽不厭的感覺,挺多人喜歡。
  • 濟公出身顯赫,放著好日子不過,為什麼偏偏要普度眾生
    因為獨具慧根,最後一步一步,來到了杭州的靈隱寺,到這裡,濟公的故事可謂是真正展開了。 濟公真的不守戒律嗎?那些都只是表象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是很多人對濟公的印象。的確,濟公在靈隱寺修行時從來不受戒律約束,言行叵測衣衫襤褸,而且喝酒吃肉樣樣都沾。身為和尚,他不喜歡念經坐禪,而是成天溜溜達達,仿佛一個乞丐。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後半句,你卻不知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活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甚廣,幾乎成為一般俗人和不知真正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藉口。濟公的高深境界絕非凡夫俗子所能想像,「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描寫的是濟公活佛的行為,世人卻不知還有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所以在修佛過程中,必定會受到錯誤的引導,但要時刻警惕,發現錯誤,及時修正,方可有所為。
  • 如何看待「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濟公?聽聽這位師父怎麼講
    信仰發生的原理就是,比如說講故事,然後你覺得這個故事對你有幫助了以後,然後你會崇奉這個故事情景之下的價值觀、行動邏輯和自己的為人準則,這就是所謂慢慢構建起來的三觀,所謂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斷滅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的地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