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2021-02-08 井陘靈巖寺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以及未真正了解佛法的佛弟子貪口福吃肉的依據。

      若見有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流傳甚廣,幾乎成為一般俗人和不知佛法者勸人吃肉飲酒的依據。

      實際上世人僅知有前兩句,卻不知濟公還有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從而以訛傳訛,誤導了無量迷茫眾生。

        濟公和尚的高深境界,絕非凡夫俗子所能想像。比如,沈員外派家僕給濟公送兩隻熟鴿子和一壺酒,僕人路上偷吃一隻翅膀,偷喝了幾口酒,以為能瞞天過海,神仙也難知。結果濟公指了出來,僕人不承認,於是濟公到階前吐出兩隻活著的鴿子,其中一隻少一個翅膀,這種特別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塵莫及,故不可亂學表面行為。印光大師在《文鈔》中,關於這方面也有諸多教言,勸誡後學者萬萬不可隨學,以免自欺欺人。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其實也是有來歷的:明末的破山禪師,於戰亂年間,在夔 [kuí]東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陽營中度日。因李立陽嗜殺成性,為了救度一方生靈,禪師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殺業。李立陽見禪師嚴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對他說:「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殺人了。」禪師馬上與李立陽訂約,不惜大開酒肉之戒,使許多人得以活下來,一時傳為美談。

        此外,明朝還有另一位和尚,也是為了救逃到寺廟裡的難民。

        當時,山賊說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過那些人。於是他氣定神閒地端起酒杯,說:「我以酒代茶。」說完一飲而盡。接著拿起肉說:「我以肉作菜,請!」吃後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賊見了為之一驚,鑑於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可見,為了饒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漢地有些大德的傳記中也有,但這不是普遍的行為。所以,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一定要分清,否則,明明什麼境界都沒有,卻裝模作樣、無惡不作,這肯定是不合理的。

願以此閱讀,轉發,隨喜之功德普皆回向,善根增長,往生極樂!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若見有人吃素或忌諱什麼,則勸說何必執著呢,「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嘛。 但是世人僅知濟公的此句,卻不知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千萬別忘記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藉口。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本是一個悲壯的典故。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活佛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佛祖主題火鍋店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高雄這家佛祖主題火鍋店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全句是「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活佛)【科普一小下】「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的後半句是什麼?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濟公活佛 請看好:前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全文你知道嗎?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濟公活佛流傳下來的一句話,但是大家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濟公活佛還有後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甚至有些人見到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佛都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說法貽害非淺,使很多人混淆了聖凡、德性和修德,是邪見。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什麼意思?精華全在下半句!
    關於戒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而且是這句俗語的精華所在。但是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所以人們常常會對這句俗語產生誤解,認為出家人破戒算不上什麼大事,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如何並不重要。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至於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我們繼續往下看。
  •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後面兩句話著實嚇人!(人人必知)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兩句話你知道嗎
    ,佛祖心中留。」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  有人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個說法對嗎?我們千萬不要理解偏了,把這句話當成殺生吃肉滿足口腹之慾的藉口。「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還有一個悲壯的典故。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別高興太早,後兩句才是精髓所在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是濟公時常講的一句話,雖然他對佛家的清規戒律看似視若無睹,但他卻有著一副俠義和慈悲的好心腸,所以無論他去到哪裡都很受老百姓的敬仰,且被很多人尊稱為「活佛」。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你可知道後面一句是什麼?
    【按】濟公活佛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人們貪口福吃肉的依據。但是世人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濟公還有後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或者說「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致使謬種流傳,遺害非淺。印光大師對妄學濟公吃肉喝酒的邪見斥之甚詳,下面摘錄幾段印祖開示,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除心中的疑惑。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後半句,你卻不知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活佛「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甚廣,幾乎成為一般俗人和不知真正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藉口。山賊不好一口拒絕,於是拿出一些酒肉對禪師說:「和尚,我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吃了這些灑肉,我就放過這些人,決不食言。」眾人譁然!修行人飲酒食肉,開齋破戒,必被打入畜道成餓鬼,受無量苦。只見禪師拿起酒杯,氣定神閒地說:「我以酒代茶,以肉作菜,請。」說完一吃而盡,面不改色。山賊為之一驚,因有言在先,只好放過所有的人。
  • 捋一捋「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的由來
    「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這句話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上開始流傳所謂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猶如進魔道」。為此還有兩個版本的來源,一個版本是那位鞋兒破,帽兒破的濟公和尚說的。另一個版本是明朝末年破山禪師阻止張獻忠屠殺村民,為救百姓時說的,或者某朝某代某僧人為救百姓被逼吃肉時說的。總之,這四句話的真相和來源眾說紛紜,所以今天試著捋一捋。
  • 嘉偉的世界:酒肉穿腸過
    所謂燈影裡快意人生,交盞間滴酒不留。大塊肉,大杯酒,成為他們享受生活的信條。而當這些食肉者與素食主義者在飯桌上相遇的時候,鍾意肉的朋友,總喜歡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流傳甚廣的說話,來勸說那些偏愛素食的朋友——何必執著。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遊客香火錢最終去哪了?看完就懂了
    除了寺廟和僧人的日常開銷外,功德箱裡的香火錢也被用來進行寺廟裡的慈善活動,通過慈善活動,宣揚佛祖「普度眾生」的思想。另外就是進行一些法規活動,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宣講佛法,是佛教的特有活動,很能體現佛教的特點。
  • 濟公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還有後面兩句,你知道嗎?】
    問:我想問,佛教人們的心都是向善的嗎?真正信佛的人都是善的嗎?各位師兄也是如此的嗎?柳:佛教是佛法的教育,但凡教育,都有個不斷進步、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哪天信了佛,就一夜之間變成聖人了。佛在心中,是不是做什麼只要心中有佛就是不是可以了?不用太在意義其它?柳:心中有戀人,也不用見面了,也不用聯繫了,你心裡愛他(她)就行了,可以不? 聖人做事有聖人的道理,不要只看到表相。濟公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後面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大家只看到前面句,卻忽略了後兩句。同樣是回眸一笑,西施一笑百媚生,東施也效顰,就未必顛倒眾生了。
  • 佛教:為什麼濟公酒肉穿腸過,還能證得羅漢果,這不是犯戒了嗎
    有弟子曾經問過佛陀:「未來佛陀不在人間,人們當如何?」佛陀答曰:「以戒為師,以法為師。」說明戒律在佛教中的重要性。為什麼佛陀如此的看重戒律?因為佛陀的法門也叫做「戒定慧」,先戒去人的一切心,然後才能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最後證悟出自己的東西。
  • 歷史上的濟公能詩善文,醫術高明,為何卻要去做邋遢的酒肉和尚?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笑我瘋,笑我顛,酒肉穿腸過……」,一部《濟公》的大火,使得這首歌紅遍了大江南北。每每聽到這個歌曲,就會想到那個恣意的活佛濟公,不受世俗拘束,可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但不變的是內心為民除害的善心,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和尚形象十分受人們的喜歡。但是在歷史上,真正的濟公並非是吊兒郎當的酒肉和尚,反而能詩善文,醫術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