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蓮花柳師答疑】
問:我想問,佛教人們的心都是向善的嗎?真正信佛的人都是善的嗎?各位師兄也是如此的嗎?
柳:佛教是佛法的教育,但凡教育,都有個不斷進步、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哪天信了佛,就一夜之間變成聖人了。所以信佛的人中,有一些做得不是那麼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大家都是凡人,都在學習過程中。
問: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有的緣份深,有的緣份淺?
柳:你與你的父母孩子,在輪迴再次相逢,是不是比我們只是在網上聊一會兒的緣分深一點?
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虛雲老和尚違背父母意願出家是不是算不孝?
柳:孝有小孝、有中孝、有大孝。
小孝是贍養父母,尊敬父母;中孝是建功立功,為父母臉上爭光;大孝是度父母出六道,永離輪迴。
在兩種選擇之中,一種是這輩子把父母侍候好了,未來的輪迴卻沒能力管了,只能讓父母在六道中漂流,說不定哪天就漂到三惡道去了,甚至漂到地獄去了。 一種是將父母引領到學佛的道路上,父母辭世後,將父母超度到善道,用自己的能力,為父母鋪設好學佛之路。你覺得哪種才是真正的孝呢?
東林寺的大安法師,放棄大學教授不做,辭家修道。最後終於引導了母親信佛。母親重病之中,接到東林寺,由東林寺的許多高僧大德集體為母親助念。最後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說大安法師是孝還是不孝呢?
虛雲老和尚為了報答父母之恩,為了超度父母,從光緒八年七月初一,由普陀法華庵開始,三步一拜,以直拜至五臺為止。途中歷經萬千艱辛。有一次病倒在大雪之中,差點凍死。這種行為,是不是大孝呢?
世上的事,你有哪裡有樣樣都兼顧的?前兩天看到許世友將軍去世後的歸宿問題。他當時給上面寫信,說「生時盡忠,死後盡孝」。所以要求將他安葬在母親的墳邊。自古忠孝哪能兩全的?在外建功立業,這是中孝。若是一定要揪住小孝不放,則大家都不能當兵了,不能出外工作了,也不能為國盡忠了。
什麼事都是需要一個取捨的。出家的事,是大濟蒼生,是不是需要舍小節從大義?這世上總得有人做出犧牲的。佛門四眾弟子,在家與出家,都需要人去擔當的。個個都在家學佛了,三寶如何延續,佛法如傳承?天下眾生,有幾個不做父母的。個個都不出家了,佛法斷絕了,將這些做父母的,不負責任地扔在業流與輪迴之,這是「孝」之道嗎?
舍小從大,是生活是每每需要面對的選擇。任何事都不能那麼死板的看的。打個很小的比喻,比如不妄語這一條,也就是不說假話。如果有人要殺人,問你這個人藏在哪裡,你能死守住一條不妄語,趕緊帶他找到這人嗎?再如不惡口,也就不說傷人的話。小孩子驕慣得不得了,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但吼一聲他就老實了,這裡你該不該吼一聲呢?
問:會不會平常多給多施的人,命中本有的破財都化小了?君子樂得做君子?
柳:福報的成熟是需要一個過程中,就象莊稼要等成熟才能收割。所以施捨也要量力而行,下一頓飯都沒著落了,全拿出去了,一家老小吃什麼呢?施捨最好是在一個良性循環之中的,平時不斷地灑種子、成熟後自己吃一部分,再灑一部分種子。
問:柳師兄,以前父母家裡有賣豬肉的話,現在兄弟姐妹其中有一個人又重操這樣的行業!對家族兄弟有沒有影響嗎?
柳:一家子有個共業的,小家庭會有相互影響的。但主要還是自己的業報決定自己的禍福。從事殺業的人,容易感召來業障重的眷屬。
問:柳師兄,學佛不吃葷,那麼為什麼道濟卻吃?佛在心中,是不是做什麼只要心中有佛就是不是可以了?不用太在意義其它?
柳:心中有戀人,也不用見面了,也不用聯繫了,你心裡愛他(她)就行了,可以不?
聖人做事有聖人的道理,不要只看到表相。濟公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後面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大家只看到前面句,卻忽略了後兩句。同樣是回眸一笑,西施一笑百媚生,東施也效顰,就未必顛倒眾生了。
我們凡夫學佛,還是需要在事相上提升的。天天關在房間裡練慈悲心,不見得會有多少提升,參與放生一次,那種真切的悲憫情懷就由然而生;經常殺生的人,性情就不由得越來越暴戾起來,壓都壓不住的。自己只有凡夫境界,就老老實實從凡夫地修起,從事相上修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得一一實修,偷不得懶的。
口中說空,行在有中,是初看了幾本禪宗方面書的學佛者的通病。祖師大德說的空,彼空非此空,不要會錯了意
[更多精彩答疑請登錄心上蓮花次第開論壇http://www.xslhcdk.com/「討論與交流」版塊]
掃描下面二維碼可以看到更多柳師兄的答疑哦!
微塵世界溫暖你我 微信號:xslhtg
每一期的答疑內容在不斷更新中哦....
心上蓮花倡議:點擊「閱讀原文」每一期的答疑內容在不斷更新中哦....